1
|
基于熵权-模糊可变集理论的煤矿井突水水源识别 |
王心义
赵伟
刘小满
王甜甜
张建国
郭建伟
陈国胜
张波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50
|
|
2
|
突水水源的独立性权–模糊可变理论识别模型 |
董东林
李祥
林刚
卞建玲
曹成龙
吴恒
|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1
|
|
3
|
模糊可变集合及其在防洪工程体系综合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
陈守煜
郭瑜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0
|
|
4
|
水质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 |
陈守煜
郭瑜
|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5
|
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 |
陈守煜
胡吉敏
|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22
|
|
6
|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
董胜男
孙秀玲
徐晓儒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7
|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模糊可变评价方法 |
陈守煜
柴春岭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8
|
基于正态云-模糊可变耦合模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
高玉琴
赖丽娟
姚敏
张泽宇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
2018 |
13
|
|
9
|
模糊可变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费良军
谢志高
孙胜祥
田伟
曹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模糊可变评价法在湿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
冯峰
许士国
周志琦
马德龙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1
|
松花江水环境质量评价模糊可变集合工程方法 |
陈守煜
韩晓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2
|
多粒度广义L-模糊可变精度粗糙集 |
薛占熬
袁艺林
辛现伟
司小朦
|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3
|
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判 |
张弛
郭瑜
李伟
宋绪美
|
《水电能源科学》
|
2007 |
4
|
|
14
|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王海峰
柴春岭
李春燕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5
|
电力负荷预测的模糊可变集合方法 |
陈守煜
郭瑜
|
《水电能源科学》
|
2005 |
6
|
|
16
|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
张颖红
黄中伟
|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7
|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糊可变评价 |
冯峰
靳晓颖
谢秋晧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8
|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城市防洪体系风险分析 |
王海峰
李金娜
|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9
|
模糊可变模型在乌梁素海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
姜忠峰
李畅游
张生
|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0
|
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改进型加拿大水质指数评价方法及应用 |
马惠群
肖燕
闫峰
|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