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态加速度法的实质及其与模态综合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倪振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7-62,共6页
给出了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方式,阐明模态加速度法比模态位移法收敛率高的实质.基于新的表达,本文证明了模态综合中自由子结构法和约束子结构法基本模态集的组成均源于模态加速度法.
关键词 模态分析 模态加速度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加速度法在屋盖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方勇 倪振华 谢壮宁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对大跨屋盖结构应用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式改进风致响应计算。推导了结构风致响应分析的模态加速度方法。对一平顶屋盖刚体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 ,考虑到随机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 ,试验中利用同步测量的脉动风压和结构模态获得随时间变化... 对大跨屋盖结构应用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式改进风致响应计算。推导了结构风致响应分析的模态加速度方法。对一平顶屋盖刚体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 ,考虑到随机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 ,试验中利用同步测量的脉动风压和结构模态获得随时间变化的广义力。对屋盖均方根响应进行了讨论 ,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加速度 屋盖结构 结构力学 风致响应分析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冲击载荷高效识别方法
3
作者 刘玲 杨晓明 张力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针对传统冲击载荷识别方法所需传感器数量多、采样频率高以及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的冲击载荷识别新方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技术分解了完整的冲击响应,并获取了模态加速度响应,通过度量模态加速度响应中未... 针对传统冲击载荷识别方法所需传感器数量多、采样频率高以及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的冲击载荷识别新方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技术分解了完整的冲击响应,并获取了模态加速度响应,通过度量模态加速度响应中未校正振型向量和振型矩阵列向量的共线性即可快速实现冲击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构建了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高斯基函数对冲击载荷时间历程进行了拟合,并利用二维梯度下降法快速求解了最优拟合参数。在尺寸为600 mm×200 mm×3 mm的悬臂板上进行的试验表明,在仅使用一个加速度计的前提下,36次冲击定位测试的成功率为91.67%,并且重构结果的峰值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指标分别低于1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识别 经验模态分解 模态加速度响应 未校正振型向量 基函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响应、共振响应定义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以模态加速度法为基础,推导了脉动风响应中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严密数学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频域内的背景响应、共振响应,以及两者间相关性的分析方法;指出脉动风响应谱包括背景响应谱、共振响应谱和两者间... 以模态加速度法为基础,推导了脉动风响应中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严密数学定义;在此基础上,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频域内的背景响应、共振响应,以及两者间相关性的分析方法;指出脉动风响应谱包括背景响应谱、共振响应谱和两者间的耦合谱三部分,并给出了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精确组合方法。将该方法用于一单层球面网壳,结果表明:对于该结构,背景响应和共振响应的相关系数在[-0.3,-0.1]之间,若忽略该相关性时,将高估该结构的实际响应,比例在3%~1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响应 背景响应 共振响应 相关性 模态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相兵 童水光 +1 位作者 张健 袁铭鸿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93-1698,共6页
首先分析了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冲击载荷作用动力学响应的动力学理论基础。以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动力学模型... 首先分析了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冲击载荷作用动力学响应的动力学理论基础。以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装配和单元连接技术建立回转装置转台-回转支撑-回转机构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对回转装置系统的抗冲击动力学性能进行评定,采用模态加速度法对回转装置有限元模型进行冲击载荷作用动力学响应分析。研究结果为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系统结构动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动力学分析 模态分析 模态加速度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风致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方慧 倪振华 沈世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1,32,共6页
讨论完全二次型组合(CQC)方法和模态加速度法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对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采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由脉动风荷载和结构模态得到的广义力功率谱,分别用CQC法和平方-总和-开方法... 讨论完全二次型组合(CQC)方法和模态加速度法在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对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采用同步多点压力扫描技术进行了风洞试验。根据由脉动风荷载和结构模态得到的广义力功率谱,分别用CQC法和平方-总和-开方法(SRSS)计算了结构的风致响应。检查不同模态数对响应精度的影响以及模态响应分量的相关性,发现SRSS方法对这类结构并不合适,不同模态响应之间的相关性未被考虑在内。位移响应功率谱表明响应的共振分量是显著的,对某些节点甚至比背景分量更加重要。与传统的模态叠加法不同,模态加速度法中可以用剩余柔度的拟静态响应近似补偿截断的高阶模态对响应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结构 风致响应 模态加速度 静力补偿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力补偿技术在大跨度屋盖结构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方慧 顾明 +1 位作者 倪振华 沈世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大跨度屋盖结构因跨度大、质量轻等特点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风荷载通常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该类结构风致响应计算表现出多模态参与以及模态耦合项不能忽略的特点,采用传统模态叠加法截取模态数多导致计算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些精确而... 大跨度屋盖结构因跨度大、质量轻等特点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风荷载通常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该类结构风致响应计算表现出多模态参与以及模态耦合项不能忽略的特点,采用传统模态叠加法截取模态数多导致计算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些精确而高效的方法。将准静力补偿技术应用于风致响应分析中,块里兹向量法在前处理阶段考虑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成的初始向量为脉动风荷载空间分布模式的静力响应,保证生成的向量都对响应有贡献,而模态加速度法在后处理阶段采用准静力补偿理论补偿被忽略的高阶模态带来的误差,基于准静力补偿技术建立上述两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借助风洞试验同步测量的风压数据,以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例进行风致响应计算,通过对比分析验证准静力补偿技术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 风致响应 准静力补偿技术 模态加速度 块里兹向量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运载火箭飞船支撑结构动响应优化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立朋 何飞 +1 位作者 郭文杰 朱继宏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针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引起的动载荷条件严苛化对结构动力学性能的高要求,以现役载人运载火箭整流罩飞船支撑结构为原型,对载人火箭整流罩和飞船之间的连接支撑结构进行了动响应拓扑优化设计。动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加速度法,以在保证... 针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引起的动载荷条件严苛化对结构动力学性能的高要求,以现役载人运载火箭整流罩飞船支撑结构为原型,对载人火箭整流罩和飞船之间的连接支撑结构进行了动响应拓扑优化设计。动响应分析采用模态加速度法,以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提高计算精度。动载荷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支撑结构 拓扑优化 动响应 模态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IDA分析结果离散原因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强 郑史雄 +2 位作者 陈志伟 李晰 贾宏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2-969,共8页
为研究地震动特性对高墩大跨桥梁IDA分析结果离散性的影响,以某一高墩大跨铁路桥梁为工程依托,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谱兼容"的方法从太平洋地震中心的PEER数据库选择20条地震记录,对该算例桥梁进行IDA分... 为研究地震动特性对高墩大跨桥梁IDA分析结果离散性的影响,以某一高墩大跨铁路桥梁为工程依托,基于OpenSEES建立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谱兼容"的方法从太平洋地震中心的PEER数据库选择20条地震记录,对该算例桥梁进行IDA分析,研究地震动的峰值、反应谱幅值S_(a.max)和S_a(T_1,5%)等参数对结果离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墩大跨桥梁的IDA分析结果的离散性是由于桥梁第1阶模态对应的谱加速度S_a(T_1,5%)的离散导致的,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高墩大跨桥梁增量动力分析选择地震波时严格控制S_a(T_1,5%)的离散性,有利于提高高墩大跨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特性 高墩桥梁 增量动力分析 离散性 1阶模态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宏 刘初升 +2 位作者 彭利平 蒋小伟 冀连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10-2917,共8页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ESSMAS) was proposed. In the ES... A feasible metho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a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with multipl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ESSMAS) was proposed. In the ESSMAS, every screen rod, with ends embedded into elastomer, is coupled to the main screen structure in a relatively flexible manne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which consists of establishing dynamic model promoted from the fuzzy structure theory as well as calculating for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each attached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NEWMARK-fl integration method, this assembling pattern significantly leads to the screen surface/rod having larger vibration intensity than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n screen structure, which specifically, with an averaged acceleration amplitude increasing ratio of 11.37% i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20.27% in experimental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in a tolerant error, also confirm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ESS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al processing vibrating screen elastic screen surface attached substructures dynamic analysis reliability process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