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海丽 孙一杰 +1 位作者 代海芳 丁位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 植物生理学是我校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林和园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河南科技学院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优化课程内容,建设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同时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也进行改革与优化,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注重融入思政元素。该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同行进行植物生理学的教研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 考核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
作者 张小军 高燕 +2 位作者 梁晋军 王鹏飞 温鹏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43-146,共4页
在“安吉宣言”提出新农科园艺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学时有限、科研实训教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强... 在“安吉宣言”提出新农科园艺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庞杂、学时有限、科研实训教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考核评价不合理等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强化、教学方法集成、科研实训完善和教学考核评价优化等多方面着手,探索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新模式探索为新农科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也为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植物研究法 新农科 案例教学法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
作者 徐芬芬 韩金多 陈凯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3期202-204,共3页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更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植物生理学实验”是将“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从实验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3... 在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更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植物生理学实验”是将“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如何提高“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从实验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3个方面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植物生理学实验” 教学模式 考核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
4
作者 刘德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57-259,共3页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我国农林高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农科背景下,迫切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育种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大纲优化、情景问题挖掘、教学方法改进、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优...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我国农林高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农科背景下,迫切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育种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从教学大纲优化、情景问题挖掘、教学方法改进、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了符合新农科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均明显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艺植物育种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供液模式对植物工厂水培生菜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陈宇 程瑞锋 +3 位作者 柯昊纯 曹智超 张义 李琨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3-190,共8页
为筑牢幼苗基础,加快定植后植物生长速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该研究以壮苗培育为目标,开展不同苗期供液模式研究。试验设置深层供液(deep liquid,DL)和雾培供液(aeroponic,AE)2种苗期供液模式处理,以常用浅层供液为对照(low liquid,CK),... 为筑牢幼苗基础,加快定植后植物生长速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该研究以壮苗培育为目标,开展不同苗期供液模式研究。试验设置深层供液(deep liquid,DL)和雾培供液(aeroponic,AE)2种苗期供液模式处理,以常用浅层供液为对照(low liquid,CK),对比3种苗期供液模式对生菜育苗效果及定植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L处理下幼苗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支数和壮苗指数均为最高。其中,DL处理叶面积较CK和AE处理分别提高41.7%和23.7%,地上部鲜质量较CK和AE处理均显著提高40.0%,壮苗指数较CK和AE处理分别显著增长143.3%和51.5%(P<0.05)。AE处理根系平均直径较CK显著提高16.7%,根系活力较DL处理显著提高54.4%(P<0.05)。各处理下的幼苗定植28 d后,DL处理幼苗的生长优势得以延续,其地上部鲜质量较CK和AE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5.1%和42.9%,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4%、40.7%和58.0%(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根系平均直径外,其余各根系形态指标均与定植28 d后地上部鲜质量呈高度正相关。其中,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分支数均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尖数与地上部鲜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深层供液育苗能够大幅促进幼苗根系生物量积累并提升壮苗指数,提高植株定值后地上部鲜质量及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植物工厂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工厂 根系生长空间 根系生物量 壮苗指数 根系活力 供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治理模式对公路边坡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芬露 唐璐泓 +3 位作者 熊梓睿 卢俊汝 侯晓龙 蔡丽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2,共12页
为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以福建福州已建设完成1.5、8.0 a的2条公路的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边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Ⅰ)、锚索框架地梁内植草护坡(Ⅱ)、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Ⅲ)]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 为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效果,以福建福州已建设完成1.5、8.0 a的2条公路的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边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Ⅰ)、锚索框架地梁内植草护坡(Ⅱ)、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Ⅲ)]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分析公路边坡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治理模式的边坡植被群落主要由豆科、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组成。不同恢复时间下,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表现为生态治理模式Ⅱ>Ⅲ>Ⅰ,而Margalef指数则表现为生态治理模式Ⅲ>Ⅱ>Ⅰ。3种不同生态治理模式公路边坡的植被覆盖度均为恢复8.0 a大于恢复1.5 a。(2)恢复1.5 a的3种生态治理模式公路边坡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差异较小且不显著,而恢复8.0 a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差异较大,尤其土壤pH值、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差异(P<0.05)。生态治理模式Ⅲ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土壤抗冲性最佳。3种生态治理模式下,公路边坡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及土壤抗冲性均表现为恢复1.5 a大于恢复8.0 a。(3)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植被覆盖度均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除Pielou指数外,其余3个植物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抗冲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边坡坡长与植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坡度与土壤抗冲性、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比较,生态治理模式Ⅲ为公路边坡生态治理效果较佳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生态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植草护坡 植物多样性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课程思政”融入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7
作者 石悦 白宇翔 +5 位作者 孙国红 刘子丽 穆俊祥 柴文娟 刘拴成 周峰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3期181-183,共3页
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技能课程,然而该课程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前沿的知识掌握较少,很难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当前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以... 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技能课程,然而该课程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于前沿的知识掌握较少,很难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当前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社会技能(OBE理念);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融入乡村振兴,深入发掘与乡村振兴实施载体高度契合的切入点,服务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而培养具有服务社会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并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课程思政 植物组织培养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岩溶峰丛洼地植物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8
作者 张谭锋 罗为群 +2 位作者 李航 陈雅祺 林佳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35,共8页
为揭示岩溶峰丛洼地区不同类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和抵御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结合峰丛洼地区特殊的岩土结构,探索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指导当地群众科学开展农事活动。以广西平果典型岩溶峰丛洼地为研究... 为揭示岩溶峰丛洼地区不同类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和抵御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结合峰丛洼地区特殊的岩土结构,探索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指导当地群众科学开展农事活动。以广西平果典型岩溶峰丛洼地为研究区,以洼地内15种优势乔灌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相同时间段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分析其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外界环境变换的响应过程,结合峰丛洼地特殊岩土结构提出“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峰丛洼地植物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乡土植物总体适应研究区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可通过适当人为干预增强其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引种植物间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差别较大,在实际种植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地貌部分的水土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入侵植物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大,需要引起相应重视;峰坡部位水土条件较差,因此筛选出薜荔、菊苣这2种草本植物,达到快速复绿、治理石漠化的效果。缓坡部位采取在降香黄檀下种植赤苍藤措施,发展林下经济,保持水土的同时能够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洼地部位水土条件最好,同时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筛选出象草、玉米这2类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较高的经济作物,提升洼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也能较好抵御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生态 岩溶峰丛洼地 植物优化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9
作者 荆煜宸 徐智威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4,共12页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 为了精准把握稻-鸭-虾种养模式的投喂及水质调控,2023年3月-2024年1月连续监测了稻-鸭-虾种养模式(rice-duck-crayfish integrated model,RDCI)和稻-虾连作模式(rice-crayfish continuous culture model,RCCC)水体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因子,以探究稻-鸭-虾种养模式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RDCI中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214种,高于RCCC中的8门196种,2种模式群落组成均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为主。RDCI中优势种(Y≥0.02)共有18种,多于RCCC中的14种。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52×10^(8)~2.19×10^(8)ind/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3.10~29.41 mg/L,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全年均值分别为2.45、0.67和1.15。与RCCC相比,RDCI中浮游植物密度在养虾期和越冬期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养虾期、越冬期和水稻成熟期较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RDCI中浮游植物优势种受到水温、溶氧、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综上所述,相较于RCCC,RDCI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更高,均匀度更好,表明其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和稳定。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相关指数反映出RDCI在养虾期和越冬期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在种稻期增加了水体养分,这有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种养模式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冗余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植物配置与绿化养护管理模式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俊华 《绿色中国》 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方面,强调根据地域特色、生态需求及美学原则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植物配置方面,强调根据地域特色、生态需求及美学原则进行合理搭配,注重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同时考虑植物间的相互影响。在绿化养护管理上,提出引进智能化养护设备,提升养护效率与质量;加强养护团队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标准与规范,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通过这些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和生态性,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持续发展,实现园林绿化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植物配置 绿化养护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视域下植物营养学课程智慧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1
作者 沈幸 郭彦克 +1 位作者 薛颖楠 柴仲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该研究基于智慧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教学现状和课程需求出发,构建出一套涵盖“一核心”“双路径”“三融合”“四模块”的智慧教学模式。不仅为植物营养学课程智慧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还对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课程的教学改... 该研究基于智慧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教学现状和课程需求出发,构建出一套涵盖“一核心”“双路径”“三融合”“四模块”的智慧教学模式。不仅为植物营养学课程智慧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还对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为推动农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营养学 智慧教学 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动植物在渔光一体模式下的动态变化规律
12
作者 段元亮 罗伟 +2 位作者 刘秀 陈星宇 王永爽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渔光一体养殖模式下浮游生物的周年变化规律。【方法】将东营市、马鞍山市和台山市的渔光一体养殖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养殖区的浮游生物进行监测研究,并选取养殖区附近的传统养殖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同一模... 【目的】研究渔光一体养殖模式下浮游生物的周年变化规律。【方法】将东营市、马鞍山市和台山市的渔光一体养殖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养殖区的浮游生物进行监测研究,并选取养殖区附近的传统养殖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同一模式下,不同地域的浮游生物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但光伏板遮挡对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的影响较小,对生物量的影响较大。2)东营地区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多于浮游植物,马鞍山地区春、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多于浮游动物,台山地区夏、冬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多于浮游动物。3)相对于东营和马鞍山地区,台山地区的浮游生物生物量更大、情况更复杂,尤其是浮游动物。【结论】本研究为探明渔光一体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推广渔光一体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光一体养殖模式 水环境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关系与管理模式
13
作者 颜瑾 周迎 +2 位作者 张书杰 刘赞 贺建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172-177,共6页
庭院通常指围绕住宅且有明确边界的小型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蕴藏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碳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计、塑造美学景观和传承知识等重要生态系统... 庭院通常指围绕住宅且有明确边界的小型土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蕴藏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土壤碳储存、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生计、塑造美学景观和传承知识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此,综述了庭院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种管理模式特征,并探讨了庭院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成果以期为庭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庭院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院 植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14
作者 王海燕 傅卫民 +2 位作者 何一帆 王壔霖 龙文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21期66-68,共3页
在前期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品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结合路口周边环境,搭配不同的色彩模式,从植物抗逆性、高度、色彩特性出发,建立了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为深圳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提... 在前期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品种应用调查的基础上,调研了深圳市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结合路口周边环境,搭配不同的色彩模式,从植物抗逆性、高度、色彩特性出发,建立了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为深圳花园路口植物配置模式提供依据,以期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路口 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模式探析
15
作者 单红艳 张蕊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76-178,共3页
唐代政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皇权高度集中,皇家园林的营建已至鼎盛时期。在皇权、宗教、养生等多元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帝王也更加注重皇家园林的绿化种植,追求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以唐代皇家园林植物为对象,结合图文史料、园... 唐代政局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皇权高度集中,皇家园林的营建已至鼎盛时期。在皇权、宗教、养生等多元园林文化的影响下,帝王也更加注重皇家园林的绿化种植,追求植物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以唐代皇家园林植物为对象,结合图文史料、园林遗存等资料,对唐代皇家园林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出分区种植,特色鲜明,满足生产、实用价值两类配置模式,进而基于此模式对当今的植物配置提供建议,以期实现植物的多空间分区种植以及多功能叠加配置,创造更美的园林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皇家园林 植物种植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PBL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的探索和应用
16
作者 李路路 冯露 +1 位作者 田华英 王信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8期130-133,共4页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采用BOPPPS与PBL融合教学模式,选取该课程茎、叶、果实及种子章节实施,其余章节采用雨课堂的BOPPPS模式,结合学习通、雨课堂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闭环。以果实和种子、机械组织章节...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采用BOPPPS与PBL融合教学模式,选取该课程茎、叶、果实及种子章节实施,其余章节采用雨课堂的BOPPPS模式,结合学习通、雨课堂构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闭环。以果实和种子、机械组织章节为示例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情境导入、课中参与式学习和课后习题测试等环节,并采用过程性考核(60%)+期末考试(40%)的全过程性考核方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明显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有效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提供新路径,未来需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本文为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PBL教学模式 药用植物 药材鉴别 植物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教学模式在植物保护学课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彭宇龙 康奎 +1 位作者 王云超 迟庆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0期186-189,共4页
在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对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BOPPPS教学模式凭借其鲜明的参与式学习特征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探讨BOPPPS教学模式的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 在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对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BOPPPS教学模式凭借其鲜明的参与式学习特征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探讨BOPPPS教学模式的引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小结这6大板块在植物保护学课程中的应用,其多样性的设计思路可为同类型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BOPPPS 参与式学习 新农科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植模式对工矿区废弃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及评价
18
作者 李玉亭婷 刘璇 杨帅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11期53-58,共6页
为探讨不同植物及种植模式对工矿区废弃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采取野外土壤采样与室内养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植物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单播和混播)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密度、田间持水量、... 为探讨不同植物及种植模式对工矿区废弃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采取野外土壤采样与室内养分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植物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单播和混播)均能有效改善土壤密度、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了煤矸石重构土体中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等,且整体土壤物理性状改良效果混播模式优于单播模式;混播模式下柠条+黑麦草、柠条+草木樨和紫穗槐+白三叶的土壤物理性状改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土体 土壤 植物 物理性状 种植模式 改良效果 工矿区废弃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植物造景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黄红艳 《花卉》 2025年第7期196-198,共3页
本文针对《景观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创立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职业岗位与教学目标相对应,采用开放和真实性教学,以真实设计任务、解决实际设计与施工问题为核心,创立“设计思维立体化”“教学平台立体化”... 本文针对《景观植物造景》课程的教学问题,提出创立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职业岗位与教学目标相对应,采用开放和真实性教学,以真实设计任务、解决实际设计与施工问题为核心,创立“设计思维立体化”“教学平台立体化”“教学方法立体化”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以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多维空间,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创新推广建立有效的借鉴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植物造景 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隆卫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6-109,119,共5页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 [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纯林、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33、36、29种和32、29、9种。3种造林模式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玉叶金花和地稔,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铁芒萁,求米草为纯林优势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人工-天然混交林最高,纯林最低,除均匀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天然混交林和纯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相似性系数均普遍较低。[结论]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高,是未来林地经营培育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混交林 灌草层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