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龙竹高产高效模式林建设技术
1
作者 谭宏超 贺帮钊 +1 位作者 谭汝学 周滔 《农村实用技术》 1999年第6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版纳甜龙竹 高产高效 模式林 建设技术 竹类研究 有机肥 勃氏甜龙竹 马来甜龙竹 枝条扦插 加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林-苜蓿养殖模式对安义瓦灰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汝霞 毛春瑕 +5 位作者 牛凯敏 圣平 熊传书 曾维荣 王东升 杨春华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38-4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油茶林-苜蓿养殖模式对安义瓦灰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在3年生的油茶林下,选择同等大小的地块(12块)随机分为两组:清耕地放养组和油茶林-苜蓿草地放养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个轮牧放养小区,每个放养小区面积为300... 试验旨在研究油茶林-苜蓿养殖模式对安义瓦灰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在3年生的油茶林下,选择同等大小的地块(12块)随机分为两组:清耕地放养组和油茶林-苜蓿草地放养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个轮牧放养小区,每个放养小区面积为300 m2,放养密度为115只/667 m2,每30 d轮换放养小区一次。油茶林-苜蓿草地放养组每只鸡每日精料补饲量为清耕地放养组的80%。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清耕地放养相比,油茶林-苜蓿草地放养组安义瓦灰鸡胸深、活体重、屠体重以及脾脏和十二指肠的重量显著提高(P<0.05)。与清耕地放养相比,油茶林-苜蓿草地放养组胸肌pH值显著降低(P<0.05),腿肌pH值显著升高(P<0.05);胸肌、腿肌粗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腿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胸肌饱和脂肪酸癸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腿肌铜和钙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硒含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油茶林-苜蓿养殖模式提高了安义瓦灰鸡的屠宰性能,改善了肉品质,为林下肉鸡养殖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苜蓿养殖模式 安义瓦灰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种植中药材对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纪杰 刘芳 +3 位作者 胡兆贵 叶丽敏 吴家森 刘海英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以浙西南地区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的杉木林地为对象,比较分析林下中药材种植后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为林下药材种植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四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后杉木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量... 以浙西南地区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的杉木林地为对象,比较分析林下中药材种植后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为林下药材种植及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森林四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中药材种植后杉木林下枯落物储量和持水量显著下降,种植多花黄精和白及的杉木林地枯落物储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49.7%~51.5%(P<0.05),持水量显著降低了15.1%~20.2%(P<0.05);枯落物持水量、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分别符合对数函数Q=a ln(t)+b和幂函数V=a t^(b),R^(2)均大于0.90;土壤容重略有下降,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略有增加,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下降了5.9%~9.3%,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2%~12.4%、4.0%~7.5%;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了4.7%~6.2%。综上,杉木林下中药材种植对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是显著负向的,对林下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正向但不显著,需要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定位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杉木 枯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2 位作者 惠刚盈 王润喜 周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267,共6页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 运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树种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灌木林改造模式的林分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树种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带状割灌营造的华山松林模式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等各方面优于其它模式,林分更易形成异龄混交林,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模式;带状割灌改造较全面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增加林木个体分布的随机性和混交程度;其它改造模式的林分状态并不完全表现为人工纯林的特征,在今后的经营中,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促使现有林趋向进展演替,实现人工林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改造模式 状态评价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李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保水和保土能力方面: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林草牧模式。各模式的水土侵蚀模数为林药模式10510t/(km^2·a)、林茶桑模式1036t/(km^2·a)、林草牧模式487t/(km^2·a),3个模式总计减少泥沙流失量近105t/a,总计涵养水源超过105m^3/a,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应,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县 退耕还 水土保持效益 模式 茶桑模式 草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小陇山灌木林不同改造模式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士云 赵中华 +1 位作者 惠刚盈 刘文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 用样方法,研究了小陇山林区5种典型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幼苗的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乔木树种天然更新情况总体良好,小于50 cm高度级幼苗数量相对较少,大于50 cm高度级幼苗的存活率较高;5种改造模式天然更新树种以锐齿栎为主,其中,全面割灌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3)更新幼苗物种丰富度最高,全面割灌改造油松模式(模式2)天然更新树种丰富度最小;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模式4和模式5)和全面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模式1)的更新树种多样性较高,各树种分配均匀,优势树种的集中性较低;改造树种华山松的天然更新能力较油松日本落叶松强,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更有利于华山松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陇山 灌木改造模式 天然更新 树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岩溶山地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云 周跃华 常恩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62-68,共7页
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 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肥力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的含量分别比7年前增加28%、43%、44%、3%、9%、118%;仅速效K降低了26%,而林地土壤速效K的减少是由于其土壤本身缺K,加上林木生长消耗所造成的。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评选出了6种较佳的适宜滇东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岩溶山地 人工配置模式 地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雁 石瑶 +4 位作者 田浩 杨天梅 左智天 袁理春 金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 【目的】以云南林药复合种植滇龙胆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积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龙胆根茎部位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4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7种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67.95mg/g,当药苷含量的平均值为1.85mg/g,獐牙菜苦苷含量的平均值为9.69mg/g,马钱苷酸含量的平均值为7.19mg/g。其中滇龙胆-尼泊尔桤木复合种植龙胆苦苷含量最高,为(85.99±9.58)mg/g;滇龙胆-杉木复合种植当药苷含量最高,为(2.05±0.23)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为(10.10±0.95)mg/g;滇龙胆-核桃复合种植马钱苷酸含量最高,为(9.74±1.94)mg/g。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滇龙胆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35,P<0.01),当药苷分别与马钱苷酸和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P<0.01;R=0.41,P<0.01)。【结论】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滇龙胆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可能与其生长的小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药复合种植模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不同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下土壤呼吸日变化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强根 张焕朝 +1 位作者 单奇华 余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518-9521,共4页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日动态观测,同时采用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并把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日动态观测,同时采用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并把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和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范围分别为3 065~5 880 mgCO2-C/(m2.d)和1 060~1 697 mgCO2-C/(m^2·d)。AA法测定结果均低于IRGA法,平均为IRGA法测定结果的33.8%,两者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线性关系为IRGA=3.8231A-A1118。②P1和P2模式下杨树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总呼吸量的47.9%和13.5%。③土壤呼吸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17:00,与温度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杨树人工经营模式 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 碱液吸收法(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林-花模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存 杨光穗 +3 位作者 黄少华 冷青云 陆顺教 陈金花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83-87,共5页
总结分析海南省"林-花模式"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包括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指出"林-花模式"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花模式 下经济 发展现状 建议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林下药材种类及种植模式探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慧玲 杨彦伶 +1 位作者 李振芳 刘小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16-20,共5页
通过对湖北省地理气候特点、林药生产现状的分析,参考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将林下药材种植划分为5个区域,并对其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是湖北省发展林药种植的重点区域... 通过对湖北省地理气候特点、林药生产现状的分析,参考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将林下药材种植划分为5个区域,并对其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是湖北省发展林药种植的重点区域,鄂西三峡区及鄂东大别山区林药种植模式较为丰富,发展优势明显,鄂东南林药种植模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各地在发展林药种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药材生物学特性、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种类和种植模式,以减少林下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经济 药材种类 药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林药间作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玉杰 付振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3期145-145,共1页
近些年来,林药间作在改善单一种植结构、种植效益低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关于林药间作模式的探讨和分析越来越多。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文章以"北方林药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就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 近些年来,林药间作在改善单一种植结构、种植效益低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关于林药间作模式的探讨和分析越来越多。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文章以"北方林药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就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更好地发挥林药间作模式的优势,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药间作模式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相林 高智慧 +2 位作者 卢国耀 江志标 洪利兴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53-56,共4页
概述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研究,从浙江省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根据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种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思路。
关键词 浙江省 退耕还 生态治理 生态模式 药治理模式 果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江市柑橘林药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秋吉 唐志康 +5 位作者 余马 刘丹 唐建 吕向阳 杨旭东 侯大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233-235,共3页
内江市作为四川省柑橘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利用内江市柑橘产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发展柑橘林药套种产业,可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是林业增效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内江市为例,系统分析其林药种植模式发... 内江市作为四川省柑橘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利用内江市柑橘产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发展柑橘林药套种产业,可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是林业增效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内江市为例,系统分析其林药种植模式发展的可能性,探讨该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推动该模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柑橘 对策建议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林药间作发展模式探讨——以江西上高县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忠 李文武 +3 位作者 聂容 潘忠生 左继林 刘细毛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3期50-52,共3页
近年来,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林业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在不影响主产业经营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种植,已成为油茶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以上高县油茶间种中草药为例,系统分析其经营现状及取得的生... 近年来,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林业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在不影响主产业经营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种植,已成为油茶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以上高县油茶间种中草药为例,系统分析其经营现状及取得的生态经济效益,探讨目前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模式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蒙山区林草禽复合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彦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9期145-146,共2页
通过对沂蒙山区传统林下养殖沂蒙山鸡的经济生态效益调查分析,发现短期内,传统林禽模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预防林间害虫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存在着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导致山体石漠化,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为此提... 通过对沂蒙山区传统林下养殖沂蒙山鸡的经济生态效益调查分析,发现短期内,传统林禽模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预防林间害虫起到一定作用,但长期来看,存在着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减少水源涵养,导致山体石漠化,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为此提出了林草禽复合模式,并进行了实践,获得了经济、生态效益的双赢,并证实了林草禽复合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常态发展的绿色环保型经济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传统模式 草禽复合模式 提高 经济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食用菌栽培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一凡 陆志敏 +4 位作者 柳新红 陈胜 张波 张玮 谢锦忠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获得优质食用菌农产品产出,是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归纳论述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食用菌的栽培情况和林下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列举了5种...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获得优质食用菌农产品产出,是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归纳论述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食用菌的栽培情况和林下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列举了5种典型的林下栽培食用菌案例(黑木耳、大球盖菇、竹荪、灵芝、羊肚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对策:(1)建立林下复合经营共同体;(2)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3)加强林下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林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4)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5)完善林下经济相关标准、导则的制定。综上结果,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经济 模式 食用菌 生态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药套种模式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灵芝 胡小红 +1 位作者 谢雄雄 朱培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139-142,147,共5页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根系土壤真菌数量高于杜英纯林,Chao 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套种其他药材土壤样本真菌群落... 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根系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根系土壤真菌数量高于杜英纯林,Chao 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与杉木纯林相比,杉木套种其他药材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Ace、Chao 1)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降低。不同林药复合种植真菌组成在门分类上优势菌种较一致,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纲分类水平上,杜英套种多花黄精的优势菌群为粪壳菌纲和被孢霉纲;杉木套种其他药材的优势菌群为伞菌纲、被孢霉纲和粪壳菌纲。综上所述,杜英—多花黄精复合系统有利于根系土壤真菌的生存,后期可以对此种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套种模式 土壤真菌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被引量:60
19
作者 刘新波 《林业科技情报》 2007年第2期18-19,共2页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本文着重介绍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关键词 下经济 模式 草牧模式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风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药模式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杰军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新疆干旱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投入高,造林后管护成本较高,成活率得不到有效保证;提出在退耕还林中采用柽柳(Tamarix)和梭梭(Haloxylon)人工接种肉苁蓉(Cis-tanche),甘草(Glycyrrhiza)、麻黄(Ephedra)人工种植等先进栽培技术,通过一... 新疆干旱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投入高,造林后管护成本较高,成活率得不到有效保证;提出在退耕还林中采用柽柳(Tamarix)和梭梭(Haloxylon)人工接种肉苁蓉(Cis-tanche),甘草(Glycyrrhiza)、麻黄(Ephedra)人工种植等先进栽培技术,通过一沟二行等营造林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林药高效模式,大力培育后续产业,使退耕还林实施的生态目标与沙区人民致富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沙区 退耕还 后续产业 模式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