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 被引量:14
1
作者 尹小岚 谭程月 +1 位作者 柯樱海 周德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湿地时空变化及其与周边土地利用/覆被的相互转化;利用改进的景观格局状态与演化识别模型(SEDMS),分析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73—2020年,盐沼湿地面积减少了252.35 km^(2),空间范围总体向外海迁移且趋于集中。盐沼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养殖池/盐田和耕地,转入类型主要为滩涂未利用地和水体。(2)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73—1995年为动荡期,演化模式以消失和破碎为主导;1995—2010为过渡期,格局演化模式逐渐由消失和破碎为主导转变为扩张为主导;2010年后为稳定期,格局发生演化的区域较少,总体以新增和扩张为主。(3)36%的盐沼湿地出现了多次格局演变模式的转变,滩涂未利用地、耕地对于景观格局演化频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工表面、养殖池/盐田和道路堤坝的建设导致了盐沼湿地的破碎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遥感 黄河三角洲 景观格局演化模式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基鱼塘景观模式
2
作者 刘晓荣 王代容 林东斌 《花卉》 2024年第23期23-24,共2页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鱼塘是广东省乡村环境重要组成要素,但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致使鱼塘普遍存在塘基萎缩、生态退化。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是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鱼塘是广东省乡村环境重要组成要素,但高密度的养殖模式致使鱼塘普遍存在塘基萎缩、生态退化。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高度重视美丽经济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近些年来开展鱼塘生态改造,花基鱼塘就是其中一种,这对提升塘基的土地利用率,丰富塘基的品种资源,改善广东水乡生态,提升乡村环境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利用率 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村环境 乡村旅游 景观模式 养殖模式 生态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区生态农业旅游景观模式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严贤春 胥晓 苏智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丘陵地区城乡结合带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应按坡度和等高线设计,形成“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试验区道路系统依地形贯穿全园,“农家乐”型生态农业旅游散布试验区内。试验区生态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垂直景观林带有助于降... 丘陵地区城乡结合带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应按坡度和等高线设计,形成“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试验区道路系统依地形贯穿全园,“农家乐”型生态农业旅游散布试验区内。试验区生态植被良好,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垂直景观林带有助于降低气温和土温,减少土温日变幅,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止水土流失。优美的景观环境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模式 丘陵地区 观光农业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风景林下植被景观结构与模式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小冬 陈建清 +1 位作者 李宏彬 郭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90-692,共3页
以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被景观调查为基础,从地形、林分结构、林冠郁闭度等环境影响因子出发,探讨了风景林下植被植物种类选择、林下景观空间结构问题。认为林下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采用乡土植物,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 以广东山地风景林下植被景观调查为基础,从地形、林分结构、林冠郁闭度等环境影响因子出发,探讨了风景林下植被植物种类选择、林下景观空间结构问题。认为林下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采用乡土植物,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注重植物的观赏价值,提出了观赏型、游憩型、生态型3种林下植被景观模式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风景林 林下植被 植物种类 景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怀化传统侗族聚落生态景观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雷凌华 杨英书 +1 位作者 黄小波 梁娟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8,171,共7页
针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窘境,对怀化侗族传统聚落生态景观模式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怀化通道县240余个传统侗族聚落中的35个,分析得出"玄武龙脉山林+耕地+建筑群+鱼池+鼓楼+耕地+道路+福桥+曲水+寨门"为这些聚落... 针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窘境,对怀化侗族传统聚落生态景观模式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怀化通道县240余个传统侗族聚落中的35个,分析得出"玄武龙脉山林+耕地+建筑群+鱼池+鼓楼+耕地+道路+福桥+曲水+寨门"为这些聚落生态景观的基本构成模式。研究发现侗文化影响降低导致传统侗族聚落发生演替,聚落生态景观模式发生扭曲。为此,须重点调整聚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根据原生态创建新型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产业体系以修正聚落生态景观模式演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侗族聚落 景观模式 生态 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生态规划与利用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楚纯洁 王孟洲 于长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52-2056,共5页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 矿区是资源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以平顶山市为例结合景观生态学进行了具体分析,从开放空间的视角阐释了矿区开放空间及其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研究认为,平顶山市矿区开放空间景观分区包括矿区内部景观带、北部矿区—低山丘陵复合区景观带、北部远郊低山丘陵景观带、白龟山库区湿地周边生态保护区景观和城市建成区都市文化景观等;景观生态利用模式主要有农业景观模式、矿区生态旅游景观模式、人文生态景观模式和绿色景观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开放空间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利用模式 平顶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规划模式与景观韵律学 被引量:14
7
作者 宗跃光 甄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1-230,共10页
景观规划韵律学研究是目前国际景观生态规划的前沿领域。在总结景观规划的“斑—廊—基模式”基础上,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斑—廊—网—基—体模式”,并尝试揭示隐藏在这一模式内的景观韵律。景观韵律包括景观要素的形状、结构、层次、组... 景观规划韵律学研究是目前国际景观生态规划的前沿领域。在总结景观规划的“斑—廊—基模式”基础上,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斑—廊—网—基—体模式”,并尝试揭示隐藏在这一模式内的景观韵律。景观韵律包括景观要素的形状、结构、层次、组份、形态、配置、连通、辐射、尺度、时序等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景观韵律可以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段景观要素的镶嵌格局与空间配置规律。景观度量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成为景观韵律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具体案例分析中,根据研究地区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特点、景观韵律的空间变化规律,规划形成3种战略点和四横四纵的景观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模式 景观韵律学 景观度量学 城市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民系传统聚落典型防灾景观模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潘莹 段佳卉 施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广东三大汉民系传统聚落在长期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的过程中,形成的包含聚落外围防灾、产业防灾、居住地防灾等聚落防灾景观模式。综合运用景观学、环境学、灾害学、农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土地开发类型-自然灾害类型-聚落景观构成... 为研究广东三大汉民系传统聚落在长期抵御自然灾害侵袭的过程中,形成的包含聚落外围防灾、产业防灾、居住地防灾等聚落防灾景观模式。综合运用景观学、环境学、灾害学、农学跨学科研究方法,与“土地开发类型-自然灾害类型-聚落景观构成模式”技术路线对广东汉民系传统聚落景观防灾模式的深入解读,梳理历史防灾经验,总结历史智慧。得出了如下结论:广府核心区应对低地水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围防洪-基塘水土调配-聚居地梳式泄洪”的典型景观模式;潮汕核心区应对沿海风灾环境形成了“外围堤林防风-农业分区种植-聚居地密集式抗风”的典型景观模式;客家核心区应对山地水旱环境形成了“外围堤坝并举-陂塘蓄水防旱-聚居团块式防洪”的典型景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聚落景观 自然灾害 防灾景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景观模式的城市公园改造综合分析——以济南大明湖公园改扩建为例 被引量:30
9
作者 李丽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0期69-72,T002,T003,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传统的自然景观模式公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协调好公园的传统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经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大明湖公园的改造设计为例,对改造前期的调... 随着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加,传统的自然景观模式公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协调好公园的传统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经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大明湖公园的改造设计为例,对改造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方法和规划原则,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景观模式的公园改扩建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 大明湖公园 自然景观模式 城市公园 风景园林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生态城市的景观建设模式初探——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维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4-267,共4页
在简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特点、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特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以贵阳为例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布局)的五种主要模式:生态社区、生态产业园、生态景观园、生态防护园和生态廊... 在简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特点、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特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以贵阳为例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布局)的五种主要模式:生态社区、生态产业园、生态景观园、生态防护园和生态廊道,分析了贵阳市生态景观空间的拓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生态景观建设模式 喀斯特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乡村绿化特色景观模式构建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春 黄利斌 贺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4期158-161,共4页
乡村绿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乡村绿化的建设水平,本文根据江苏省乡村绿化现状,提出了5种具有特色的乡村绿化模式,以期为今后乡村绿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绿化 原则 景观模式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景观模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红 滕祺 +1 位作者 李伟光 张杰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34-36,23,共4页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者通过对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的实地调研,结合其道路性质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绿化景观模式的优缺点,并给予相应的景观评价;针...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者通过对济南市马鞍山路道路绿化的实地调研,结合其道路性质及周边环境,分析现有绿化景观模式的优缺点,并给予相应的景观评价;针对目前济南市老城区道路绿化改建过程中行道树的选择、保护与移植等问题,探求适合该类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景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 景观模式 景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观赏植物景观营造模式在第十届花博会湖南展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东膂 刘玮 +4 位作者 黄程前 王红霞 胡长安 陈白冰 郑硕理 《现代园艺》 202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湖南展园“以洞庭为境,以楚辞为魂”,用湖南最先进的造园技术结合楚辞的浪漫主义,穿越古今营造洞庭特色山水地貌场景,通过乡村观赏植物的有机搭配,营造湖南特色乡村观赏植物景观模式,汇聚湖湘文化底蕴,展示了湖南...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湖南展园“以洞庭为境,以楚辞为魂”,用湖南最先进的造园技术结合楚辞的浪漫主义,穿越古今营造洞庭特色山水地貌场景,通过乡村观赏植物的有机搭配,营造湖南特色乡村观赏植物景观模式,汇聚湖湘文化底蕴,展示了湖南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新成果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传达湖湘文化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博会 乡村观赏植物 景观营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沿江中小城市防洪工程景观模式的研究
14
作者 赵茸 葛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6,共4页
文章对已建成的城市江河防洪工程滨水景观带,特别是墙堤式防洪工程的景观特色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根据长江中下游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必须强调景观的经济、亲水、绿化、亮化和人性化。并把这种新的景观模式观... 文章对已建成的城市江河防洪工程滨水景观带,特别是墙堤式防洪工程的景观特色进行了研究。提出应根据长江中下游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防洪工程的景观设计,必须强调景观的经济、亲水、绿化、亮化和人性化。并把这种新的景观模式观点成功地运用于安庆市城市防洪休闲广场具体设计实例,实践证明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滨水景观 景观模式 墙堤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识别和评价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莹莹 谈石柱 +4 位作者 陈倩婷 吴倩倩 斯娜莎 申亚梅 严少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4-901,共8页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结果】(1)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2)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结论】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评价 景观营造模式 景观规划设计 杭州市瓶窑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生态单元及其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康渊 王军 《风景园林》 2019年第8期121-125,共5页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3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村落生态单元 景观模式 营造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住宅小区规划与景观设计模式探索——以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国际生态新城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立勇 刘英婴 +1 位作者 徐嘉 刘雅静 《园林》 2020年第11期68-74,共7页
现行"封闭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存在人为割裂城市空间、公共环境设施难以统筹布局、容易导致破坏生态和千城一面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不符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本文在分析"封闭式&qu... 现行"封闭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存在人为割裂城市空间、公共环境设施难以统筹布局、容易导致破坏生态和千城一面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不符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本文在分析"封闭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总结重庆两江新区开展"定制建筑"开发建设试点经验,探索提出了新的"开放式"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模式的概念与特点,并以龙兴国际生态新城项目为例,对其规划与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小区 开放式 规划与景观设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理想景观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凤仪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传统理想景观模式表现了古人对仙境神域的独特认知,为研究佛教名山五台山所表现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形成的景观意境,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及地形空间建模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理想景观模式、佛教理想景观模式2个方面探讨五台山所... 传统理想景观模式表现了古人对仙境神域的独特认知,为研究佛教名山五台山所表现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形成的景观意境,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及地形空间建模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理想景观模式、佛教理想景观模式2个方面探讨五台山所呈现出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五台山山岳格局映射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中的圣山模式、堪舆理想空间模式、"清凉胜境"模式、"五方布局"模式。其中,"五方布局"山岳空间和文殊信仰空间成为五台山独特的佛教理想景观特征,并影响到海内外,实现了五台山景观模式的异地重建。五台山理想景观模式的传播转译是中国古代风景文化输出的代表,为中国名山风景名胜理想景观模式的研究和当代风景遗产的保护和文化输出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理想景观模式 名山风景名胜 五台山 山岳格局 五方布局 风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模式与生态效应研究的必要性
19
作者 李海荣 叶慧珠 《现代园艺》 2012年第23期44-45,共2页
本文通过论述立交区景观研究现状及其建设重要性,得出针对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模式与生态效应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立交区 景观模式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模式与生态效应研究
20
作者 李海荣 谭桂德 叶惠珠 《现代园艺》 2013年第13期89-90,共2页
对昆明主城二环系统立交区景观模式与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指出了立交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立交区 景观模式 生态效应 昆明二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