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的模式优势、现存问题与治理建议--一个基于4C理论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郝身永 朱礼华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9,共5页
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突飞猛进、方兴未艾的发展,基于经典的4C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互联网+"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大数据应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组织方式创新及资源配置生态化... 由于"互联网+"在我国突飞猛进、方兴未艾的发展,基于经典的4C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互联网+"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大数据应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组织方式创新及资源配置生态化降低成本;通过业务线上化、O2O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和社会化协同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便利;通过营销的精准化、娱乐化、情感化和口碑化强化与消费者的沟通。"互联网+"发展中还存在着违法违规、监管滞后等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更好地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模式优势 4C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团购模式优势、现存问题与治理建议——基于4C理论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宋始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7-39,共3页
作为社交电商与新零售的交叉产物,社区团购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4C理论为分析框架,不仅理清了社区团购的模式优势与崛起逻辑,而且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本文旨在推动我国社区团... 作为社交电商与新零售的交叉产物,社区团购在疯狂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4C理论为分析框架,不仅理清了社区团购的模式优势与崛起逻辑,而且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本文旨在推动我国社区团购深耕优势、突破瓶颈、把握未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团购 4C理论 模式优势 社交电商 新零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萌发期耐盐性评价及其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3
作者 赵绍赓 刘晓强 +4 位作者 王玉玺 徐佳睿 邓馨 郑军 王红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为评价不同玉米材料萌发期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探讨不同类群杂交模式下玉米杂交种材料萌发期耐盐性,本研究采用160 mmol/L的NaCl溶液对152份玉米自交系和303份杂交种进行盐胁迫处理,同时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通过培养皿纸床培养法进行萌... 为评价不同玉米材料萌发期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探讨不同类群杂交模式下玉米杂交种材料萌发期耐盐性,本研究采用160 mmol/L的NaCl溶液对152份玉米自交系和303份杂交种进行盐胁迫处理,同时以蒸馏水培养为对照,通过培养皿纸床培养法进行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结果显示,盐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采用萌发期耐盐率,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自交系和杂交种材料分别划分5个耐盐级别:Ⅰ级(高耐,自交系4份、杂交种17份)、Ⅱ级(耐,自交系19份、杂交种58份)、Ⅲ级(中耐,自交系47份、杂交种120份)、Ⅳ级(敏感,自交系33份、杂交种71份)和Ⅴ级(高敏,自交系49份、杂交种37份)。根据同源传递片段(IBD,identity-bydescent)分析结果,将146份自交系材料划分为8个类群,不同类群自交系材料耐盐性表现为欧洲母本群>混合血缘群>自330群>PB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A群>瑞德群。杂交种材料根据父母本材料类群的不同划分为23个杂交模式,其中欧洲母本群×PB群为萌发期对盐胁迫耐受性的最优杂种优势模式。进一步筛选得到4份高耐盐自交系材料和17份高耐盐杂交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萌发期 耐盐性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炜 史延丽 +3 位作者 李自超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杂种优势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型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Suwan选系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安贵 陈泽辉 +1 位作者 祝云芳 郭向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5个Suwan选系与我国五大种质的骨干自交系组配了25个组合,研究了Suwan种质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并初步选出了Suwan选系的杂种优势配对模式:Suwan选系×旅大红骨,Suwan选系×瑞德马齿。5个Suwa...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5个Suwan选系与我国五大种质的骨干自交系组配了25个组合,研究了Suwan种质的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及遗传力,并初步选出了Suwan选系的杂种优势配对模式:Suwan选系×旅大红骨,Suwan选系×瑞德马齿。5个Suwan选系中T32的一般配合力最高(4.7),产量最高的组合是T32×B84(30.1 kg/4.8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uwan选系 配合力 基因型方差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玉米种质基础、杂优群划分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振华 张新 +1 位作者 王俊忠 温春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共5页
对 1 994~ 2 0 0 0年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 ,河南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是以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四大系统为主。其中改良Reid群利用水平逐年上升 ,Lancaster群明显下降。将河南省... 对 1 994~ 2 0 0 0年生产上主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的统计分析表明 ,河南省种植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是以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旅大红骨群四大系统为主。其中改良Reid群利用水平逐年上升 ,Lancaster群明显下降。将河南省的玉米种质划分为五大杂优群8个亚群 :即改良Reid群、Lancaster群 (Mo1 7亚群 )、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群 (外杂选亚群、综合种选亚群、Suwan亚群和其它低纬度种质亚群 )。总结出 7种主体杂优利用模式 ,1 3种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利用模式 玉米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1 位作者 丁勇 郑用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相关性状 玉米 人工合成群体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模式 选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番兴明 谭静 +1 位作者 黄必华 刘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8-502,共5页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国内自育成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黄粒优良系 ,进行了配合力及杂优模式的分析。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 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国内自育成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黄粒优良系 ,进行了配合力及杂优模式的分析。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方差分析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 16 6×齐 2 0 5具有最高产量 (10 880kg/hm2 ) ,杂交组合长 6 31/O 2×中系 0 96 /O 2具有最低产量 (5 4 96kg/hm2 )。自交系CML 16 1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10 10 .5 3) ,自交系CML 16 6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其次 (94 7.11) ;而自交系中系 0 96 /O 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119.98)。自交系CML 194与忻 910 1/O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1813.5 0 ) ,自交系CML 16 6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12 72 .0 0 ) ;而自交系忻 910 1/O 2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16 70 .96 )。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可初步将这 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 4个杂种优势群和4种杂种优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配合力 玉米 黄粒系 产量 杂种 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早熟区高粱杂种优势群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冰嬬 于淼 +10 位作者 葛占宇 李洪奎 黄炎 李海青 石贵山 谢利 徐宁 闫峰 高士杰 周紫阳 王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3,共11页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对于拓宽亲本间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55份春播早熟区40余年生产中主推杂交种亲本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群体结构,估算遗传距离,划分杂种优... 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对于拓宽亲本间遗传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55份春播早熟区40余年生产中主推杂交种亲本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群体结构,估算遗传距离,划分杂种优势群,分析主推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结果表明,利用全基因组5×测序,过滤到1,304,623个高质量SNP标记用于群体结构分析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55份高粱亲本系平均遗传距离为0.704,变幅0.627~0.927。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平均为0.2935,变幅为0.1~0.5。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将55份亲本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都拉群(Durra,D群)、卡佛尔/都拉群(Kafir/Durra,KD群)、俄罗斯/卡佛尔群(Russia/Kafir,RK群)、中国高粱群(Kaoliang,K群)。25个主推杂交种中76%的杂交种杂种优势模式为Kafir/Durra×Kaoliang模式,主推高粱杂交种的不育系主要来源于引自国外的Kafir和Durra群,恢复系多来源于我国自产的Kaoliang群。本研究的群体结构分析及其划分的杂种优势群阐明了春播早熟区高粱亲本系的遗传基础,为亲本系改良和杂种优势模式创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亲本系 单核苷酸多态(SNP)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磊 谢淑芹 +3 位作者 焦宏业 史明山 史丽丽 孙海昆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54-56,共3页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状,分析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商业化育种的要求,杂种优势模式将逐渐简化,最终将归结为A×B模式,即Reid×非Reid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类群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邹小云 宋宇贺 +1 位作者 浩华 傅军如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8,共5页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 ,从系谱分析法 ,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法对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及作物种质创新与杂种优势群进行综述 ,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
关键词 作物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种质创新 系谱分析法 数量遗传学法 分子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国胜 陈举林 +3 位作者 侯玮 闫保罗 孙洪波 李平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87-89,共3页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区地方玉米种质类群分析及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忠华 戴保威 +1 位作者 顾金春 王思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以贵州主要的 5个种质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对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并分析山区主推玉米杂交种的亲本来源。研究结果表明 ,PH99 10、PH99 2、PH99 1和PH99 3的产量一... 以贵州主要的 5个种质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对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利用潜力进行评价 ;并分析山区主推玉米杂交种的亲本来源。研究结果表明 ,PH99 10、PH99 2、PH99 1和PH99 3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依次最高 ,利用潜力较大。参试的 5 0个测交组合中PH99 9×交 5 1、PH99 9×苏 37、PH99 1× 792 2和PH99 3×自 330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大 ,产量较高 ,对照优势较大。根据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结合一般配合力效应 ,将 10个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初步划分为 5群。其中黄早四、自 330和交 5 1群一般配合力较高 ,为我国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几个杂种优势群。地方种质系×外来种质系是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其中地方 (或地方改良系 )系×苏湾选系为西南山区最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类群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交优势模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曾孟潜 吉海莲 +1 位作者 李九云 三森.健葩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7,共8页
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杂交利用模式 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
15
作者 孙佩 任帅 +9 位作者 张培风 张玉红 王蕊 王文洁 张瑞平 李祥 马朝阳 李合顺 王学军 周联东 《中国种业》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1号芯片对新科910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4167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 为了分析玉米品种新科910的遗传基础和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中玉芯1号芯片对新科910的双亲自交系(母本K381、父本H865)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4167个,结果显示,遗传相似度分析、群体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母本K381为改良瑞德类群,父本H865为塘四平头类群,新科910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改良瑞德×塘四平头,这为新科910双亲的后续改良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杂交组配等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科910 SNP标记 类群划分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玉米苞叶和籽粒表型可塑性差异分析
16
作者 李昕 蔡泉 +6 位作者 郭晓明 李树军 李云龙 李思楠 殷跃 王港庆 张建国 《中国糖料》 2021年第2期9-14,共6页
分析不同杂优模式下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环境的苞叶及籽粒可塑性的差异,明确苞叶及籽粒性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系,为玉米不同杂优模式下的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根据基因分型,将69份常用自交系分为母本群(A)与父本群(B)2... 分析不同杂优模式下玉米杂交种在黑龙江省3个不同地区环境的苞叶及籽粒可塑性的差异,明确苞叶及籽粒性状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关系,为玉米不同杂优模式下的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根据基因分型,将69份常用自交系分为母本群(A)与父本群(B)2个大群和6个亚群(C、E、G、D、F、H),按3种杂优模式Ⅰ(C×D)、模式Ⅱ(E×F)、模式Ⅲ(G×H)共组配杂交种60份(每个模式20份)。结果表明,60份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产量及苞叶、籽粒的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深度与苞叶层数呈负相关外,其它性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产量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相关性(0.668)最高,苞叶长度、籽粒深度与收获期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0.453、0.560)。3种模式下,苞叶长度与收获期含水量相关性关系为模式Ⅲ(0.675)>模式Ⅱ(0.613)>模式Ⅰ(0.481),籽粒深度与收获期含水量相关性关系为模式Ⅲ(0.660)>模式Ⅱ(0.587)>模式Ⅰ(0.452)。苞叶长度的变异系数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籽粒宽度的变异系数为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结论,苞叶长度与籽粒深度的育种改良有利于控制籽粒收获期的含水量,但苞叶长度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对比3种杂优模式,模式Ⅰ与模式Ⅲ相对于模式Ⅱ在收获期更容易获得高产量、低含水量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模式 相关性 苞叶 籽粒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俊贤 《甘肃农业科技》 2001年第7期5-8,共4页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从系谱分析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法方面对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重点介绍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进展 。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系谱分析法 数量遗传学方法 分子标记法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六个玉米外引群体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爱军 董红芬 李洪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外引玉米材料在我国更有效的改良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选择了6个不同血缘的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6个美国引进的玉米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群体GT-MAS:gk、RFC-Rm2m10、GT-R1... 为外引玉米材料在我国更有效的改良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选择了6个不同血缘的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6个美国引进的玉米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群体GT-MAS:gk、RFC-Rm2m10、GT-R14和2C2451#(P)(C3)为瑞德的近缘群体,GT-FAWCC(C5)和GT-DDSB(C5)为兰卡斯特的近缘群体;适合在春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RFC-Rm2m10、GT-R14、GT-MAS:gk和GT-FAWCC(C5),适合在夏播区杂种优势模式下遗传改良的群体为GT-MAS:gk、GT-FAWCC(C5)和GT-DDSB(C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外引群体 配合力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神经元放电串中优势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铭 顾蕴辉 +1 位作者 孙泽今 郭韬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 :新建一个“优势模式 (favoredpattern ,FP)”快速检测法 ,用以检测不同神经元放电串中之FP ,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在原有的“改进的FP检测法”的基础上 ,采用数种措施实现快速检测 ,并用多个指标检验其检测效果。结果 :(1)具有 3... 目的 :新建一个“优势模式 (favoredpattern ,FP)”快速检测法 ,用以检测不同神经元放电串中之FP ,并检验其效果。方法 :在原有的“改进的FP检测法”的基础上 ,采用数种措施实现快速检测 ,并用多个指标检验其检测效果。结果 :(1)具有 3种不同程度变动的各种模拟FP的检出阈均为 2 ,表明该法敏感 ;(2 )自发放电串中各个FP重复出现时 ,其全长和所含不同放电间隔长度之变异系数分别为 5 %和 17% ,均小于检测所规定的容差 ,表明该法可靠 ;(3)自发放电串中FP长时间稳定地存在 ,而诱发放电串中不同FP的总数随放电率的变化而增减 ;(4 )所有被检测的放电串 (总数 92 )都能检测到FP ,检测一个 12 0 0~ 15 0 0个动作电位的放电串中的FP仅需 2~ 3s。结论 :新建立的“快速FP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串 优势模式 神经元 生理学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娟 陈泽辉 +5 位作者 王安贵 祝云芳 郭向阳 王达强 赵丽 胡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490,共6页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探究其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9个先锋选系及7个测验种为供试材料,组配了63个杂交组合。以黔单16为对照,用部分平衡格子方进行两点联合(海南三亚和贵州贵阳)鉴定...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杂种优势,探究其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9个先锋选系及7个测验种为供试材料,组配了63个杂交组合。以黔单16为对照,用部分平衡格子方进行两点联合(海南三亚和贵州贵阳)鉴定。结果表明:①小区产量配合力分析,16个参试材料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QB662,为12.316;测验种中,小区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S273,为5.461;63个杂交组合中,两点联合小区产量SCA效应值排在前3位杂交组合依次是QB1051-1×双M9、QB662×S273、QB657-1×QB48,其小区产量SCA效应值依次为10.622、9.145、8.337;产量居前两位的是QB662×S273和QB662×双M9。②产量与构成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分析,行粒数、株高、出籽率等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 8、0.811 8、0.689 4。③根据SSR分子标记对先锋选系与测验系共16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大类。结合系谱资料分析,16个自交系SSR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较吻合。结论:可将先锋选系归纳为先锋选系×Suwan种质和先锋选系×墨黄种质作为我国南方玉米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但需要进一步在今后的育种实践过程中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玉米(Zea mays L ) 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 杂种优势 配合力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