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地铁地震响应的模型振动试验及数值分析 被引量:39
1
作者 车爱兰 岩楯敞广 葛修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93-1298,共6页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 为明确大地震时地铁的破坏过程及原因,以1995年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型振动试验和动力有限元分析。对于作用于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压的发生原理、地震波输入方向、结构的埋设深度、地基与结构间的刚性比对地震动土压的影响及在地基-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响应下结构周围地基终局状态时的地震动土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地震动土压的极限值及在大地震时周围地基的残余应变引起的静止土圧力的存在。为今后改进地震土压力计算方法、提高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神-淡路大地震 模型振动试验 动力有限元分析:地震动土压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模型振动试验模态分析
2
作者 余诗泉 陈守谦 +1 位作者 于天来 宋国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6-91,共6页
对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东江桥模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大桥模型的模态参数。通过动力相似原理换算,预示了原型的模态参数.为原桥的动态特性提供了试验数据。可供有关桥梁结构模型试验参考。
关键词 模型振动试验 模态分析 公路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原型及模型振动试验
3
作者 于天来 陈汝彬 陈宝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本文阐述了嫩江公路大桥原型及模型动力试验,通过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该桥的动态特性及振动响应。
关键词 桥梁 动态特性 振动响应 模型振动试验 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夹层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旭 庄海洋 +1 位作者 朱超 陈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04-110,共7页
基于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地基地震反应特性、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特征,分析基础与隔震层的转动效应及其对隔震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夹层... 基于软夹层地基和刚性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软夹层地基上隔震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地基地震反应特性、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特征,分析基础与隔震层的转动效应及其对隔震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软夹层地基对地震动输入起明显的削弱作用;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SSI效应降低了隔震结构体系的一阶自振频率,显著增大了体系的阻尼比;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使隔震结构基础及隔震层产生转动反应,隔震层对基础转动角加速度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与输入地震动的特性有关;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可增大也可能减小隔震结构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效果与隔震层转动效应的强弱密切相关,隔震层转动效应显著时,隔震结构楼层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增大,隔震效果降低,而隔震层转动效应减弱时,楼层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与刚性地基时相似,隔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振动模型试验 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隧道模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江 江学良 +1 位作者 祝中林 连鹏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0-669,共10页
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了一个比尺为1∶10的偏压隧道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地震作用下偏压隧道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模型试验以汶川波作为输入波,采用水平(X)向、竖直(Z)向和水平竖直(XZ)双向3种加载方式。利用MIDAS... 根据动力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了一个比尺为1∶10的偏压隧道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地震作用下偏压隧道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模型试验以汶川波作为输入波,采用水平(X)向、竖直(Z)向和水平竖直(XZ)双向3种加载方式。利用MIDAS/NX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衬砌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与输入地震波特征相似,卓越频段和傅氏谱谱值都增大。X向激振时,加速度放大效应不明显且放大系数随激振幅值的增大而略有减小;竖向波对衬砌加速度动力响应影响明显大于水平地震波,表现为加速度放大效应显著;XZ双向激振时,相比于单向波而言测点加速度放大系数有增大、也有减小,与测点位置有关,临近边坡侧测点竖向加速动力响应较大,非偏压侧拱脚和拱顶是抗震设计的重点;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在变化趋势上相近,数值上拟合程度高,在输入Amax<0.2g时,模拟结果误差较小,随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误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型试验 偏压隧道 加速度响应 MIDAS/NX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大型升船机塔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建勇 胡晓 +2 位作者 张艳红 邢义川 胡孝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92,共10页
某大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地处地震设防区,结构抗震性能复杂,现行的设计规范中也没有专门针对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震设计的条文,为确保其运行安全,对其进行1:25的升船机塔柱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并得到了升船机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 某大型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地处地震设防区,结构抗震性能复杂,现行的设计规范中也没有专门针对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震设计的条文,为确保其运行安全,对其进行1:25的升船机塔柱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并得到了升船机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以及在多遇、基本、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筒体和顶部梁系的应变,船厢与塔柱之间耦合力等,并考虑了阻尼器的影响,根据模型的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推测出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船厢在上位时,原型纵横向基频分别为1.02 Hz和0.52 Hz,阻尼比为5%,船厢纵横向基频均与塔柱对应的基频接近.顺河向动力放大倍数小于1.76倍,横河向动力放大倍数小于2.80倍,船箱位于上部时,船厢顺河向加速度放大倍数最大为1.56倍.在设计地震下(0.149 g),结构沿纵向的响应远小于横向激励下的响应,结构整体仍处于线弹性状态,2倍设计地震(0.30 g)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0,在超设计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35 g)作用下,塔柱结构虽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但不至于产生倒塌.表明原型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良好,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目标.在设计地震水平下,纵、横导向最大耦合力约4.6 MN和3.5 MN,阻尼器的安装,对耦合力的降低十分有效,纵向总耦合力最大值减少约15%~ 22%.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强震监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塔柱 振动模型试验 动力反应 阻尼器 耦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干砂场地响应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红帅 杨健生 +1 位作者 宋东松 孙强强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9-1441,共13页
近场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其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鲜见。为此,设计完成了50g(g为重力加速度)离心加速度条件下干砂场地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场地采用相对密度为50%的福建标准细砂;选取Loma Pr... 近场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作用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差异显著,但其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鲜见。为此,设计完成了50g(g为重力加速度)离心加速度条件下干砂场地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场地采用相对密度为50%的福建标准细砂;选取Loma Prieta地震近场东西向Saratoga-Aloha Ave台站的脉冲加速度记录和Capitola台站的非脉冲加速度记录作为振动台台面输入;场地中心布设竖向加速度计阵列和地表竖向位移计,模型箱体外侧布设水平向位移计阵列,用于分析干砂场地在近场脉冲和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差异和研究场地地震动参数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间的关联性。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非脉冲地震动作用相比,脉冲地震动总体上降低了场地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增加了场地的最终震陷量;增大了深层土层(>15 m)的峰值水平位移,显著减小了场地浅层(<5 m)的峰值水平位移。统计结果表明,场地地震动参数(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场地震陷、浅表峰值水平位移和Arias强度)均与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有很高的相关性,拟合决定系数R^(2)≥0.97。成果为进一步采用数值模拟研究近场脉冲地震动对场地地震响应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砂自由场地 地震反应 脉冲地震动 非脉冲地震动 离心振动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信号模型和散度在诊断滚动轴承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艳平 龙涛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1-315,319,共6页
在分析旋转机械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建立轴承振动信号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计算待诊断样本和各种典型状态下振动信号模型之间的散度值,通过散度值的大小对比可知轴承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变化,最后通过对试验... 在分析旋转机械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点的基础上,首先建立轴承振动信号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然后计算待诊断样本和各种典型状态下振动信号模型之间的散度值,通过散度值的大小对比可知轴承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变化,最后通过对试验台数据和风电场实验样机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该诊断方法采用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轴承各部位故障特征频率为特征参数,且不需要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处理,也不需要大量具有典型故障的信号样本作为基础支撑,这三个特点决定了此诊断方法在实时性和鲁棒性方面的优越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旋转机械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测和自动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振动信号模型 散度 故障特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井射孔冲击振动模型及减振器振动抑制研究
9
作者 柳军 简屹林 +3 位作者 陈益丽 周鑫钟 梁爽 袁明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4,共9页
超深井射孔作业时,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引发管柱的剧烈振动,甚至导致管柱损坏。针对上述问题,运用Hamilton原理,考虑管柱-套管壁接触及超深井高温高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管柱系统纵-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将爆... 超深井射孔作业时,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引发管柱的剧烈振动,甚至导致管柱损坏。针对上述问题,运用Hamilton原理,考虑管柱-套管壁接触及超深井高温高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得到管柱系统纵-横-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将爆轰压力场与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能够准确预测爆轰状态下射孔管柱的振动情况。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超深井高温高压环境下爆轰射孔对管柱纵-横-扭耦合振动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布置减振器(封隔器以下20~25 m)能有效降低管柱受力,抑制管柱振动,防止管柱与套管发生不良碰撞和减振器的损坏。当单减振器满足不了射孔工况时,双减振器布置能够有效抑制管柱振动,减小管柱受力,增大管串工具的使用寿命。研究成果对降低射孔管柱的安全风险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管柱 冲击振动模型 超深井 爆轰压力场 动态响应 减振器布置 应力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坐式采茶机人体垂向振动模型及减振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翁晓星 谭大鹏 +2 位作者 蔡勇 王刚 陈长卿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0-388,共9页
为提高乘坐式采茶机作业舒适性,基于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建立符合人体振动特性的人体模型,分析人体模型参数对垂向动态等效质量、水平动态等效质量和座椅-头部传递函数的影响,并通过垂直传递率、转动传递率和表观质量仿真后得出低频... 为提高乘坐式采茶机作业舒适性,基于人体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建立符合人体振动特性的人体模型,分析人体模型参数对垂向动态等效质量、水平动态等效质量和座椅-头部传递函数的影响,并通过垂直传递率、转动传递率和表观质量仿真后得出低频段共振发生在4~6 Hz、8~10 Hz和20~30 Hz范围内。对整车进行茶田试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驾驶员振动加速度等客观数据,分析高频以及低频段共振频率范围内的传递率、时域与频域特性。通过加装聚氨酯泡沫座椅等减振手段,降低传递率,避免产生共振,达到提高乘坐式采茶机舒适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频段内,座椅处传递率从在0~1.0降低到0~0.2,峰值降低80%,从而改善乘坐式采茶机的噪声和振动性能。该人体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可为动态环境下人机界面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对在振动环境下舒适性以及进一步研究有关人体振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坐式采茶机 人体垂向振动模型 人体振动舒适性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多维振动特性辨识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孙晨晋 周孟德 +4 位作者 任宇航 张新雨 赵麒 闫欢欢 刘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6,共9页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了“正弦扫频-频谱细化-频响函数”振动特性辨识方法,并依据辨识结果建立了振动状态估计模型,将其引入控制闭环形成了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最后开展了脉冲响应试验与锤击试验,并对比了传统方法与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的抑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俯仰、偏航维度频率响应辨识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4 0 g/V、0.007 5 g/V;且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将俯仰、偏航维度的等效阻尼比分别提升了1.48倍、3.00倍,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 多维振动特性 辨识方法 振动状态估计模型 基于辨识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形演化阶段的岩质边坡1g振动台试验相似关系推导
12
作者 文钊 刘汉香 +2 位作者 王铭萱 魏应松 徐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9-320,共12页
1g振动台试验(g为重力加速度)是指在常规重力条件下开展的振动台试验,是目前开展振动台试验的主流类型。在区分严格相似模型、应变失真模型的基础上,以控制方程法为主、量纲分析法为辅,从理论上推导了岩质边坡1g振动台试验中不同变形演... 1g振动台试验(g为重力加速度)是指在常规重力条件下开展的振动台试验,是目前开展振动台试验的主流类型。在区分严格相似模型、应变失真模型的基础上,以控制方程法为主、量纲分析法为辅,从理论上推导了岩质边坡1g振动台试验中不同变形演化阶段这两种相似模型与原型间的相似关系,并确立了模型与原型达到相似所需的关键参数。通过开展数值试验,从岩质边坡固有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特征两个方面验证并评价前述建立起来的不同变形演化阶段、不同相似模型的相似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严格相似模型以及应变失真模型均能推算出原型边坡的自振特性以及地震荷载下弹性变形阶段的动力响应特性;而在涉及大变形问题时,应使应变相似比接近或等于1。研究成果可为岩质边坡1g振动台试验相似关系设计、相似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变形演化 1g振动模型试验 相似关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致伸缩本征特性的晶粒取向性变压器铁心振动模型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黎 王国政 +2 位作者 董攀婷 邹亮 赵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990-4000,共11页
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心振动是变压器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研究由该振动引起的噪声分布并为降噪提供依据,必须对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于以往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磁致伸缩经验公式模型的方法,该文从磁致伸缩的物... 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心振动是变压器噪声的主要来源。为研究由该振动引起的噪声分布并为降噪提供依据,必须对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同于以往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磁致伸缩经验公式模型的方法,该文从磁致伸缩的物理发生机制出发,建立了适用于晶粒取向性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本质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磁场和外应力对磁致伸缩现象的影响,为准确模拟实际变压器铁心的磁致伸缩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磁致伸缩本质模型,利用弹性力学相关理论,进一步建立了变压器铁心的振动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准确模拟磁致伸缩引起的铁心变形,为后续的噪声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磁致伸缩 本构模型 弹性力学 铁心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压器箱体振动模型确定故障阈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洪涛 马宏忠 +3 位作者 高鹏 陈楷 王春宁 李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0,82,共6页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变压器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来诊断变压器状态的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箱体振动模型来确定故障阈值的新方法。根据变压器本体振动产生、传递的机理,以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实用的...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变压器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来诊断变压器状态的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箱体振动模型来确定故障阈值的新方法。根据变压器本体振动产生、传递的机理,以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实用的变压器箱体振动预测模型,同时借助线性最小二乘法完成对变压器箱体振动故障阈值的确定。最后利用此振动模型预测了某负载和加载电压下的箱体振动故障阈值,并与实测信号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振动分析 振动模型 最小二乘法 故障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单谐次准刚体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兵 孙梅云 +2 位作者 李玉梅 李晓 华春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目前用于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刚体和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局限,利用简谐角振动的正交性,从单谐次的角度,提出了“单谐次准刚体模型”,讨论了满足“单谐次准刚体模型”条件的两种情况,建立了既准确又简便实用的角振动简谐诊断动力学模型。... 针对目前用于曲轴角振动诊断的刚体和弹性动力学模型的局限,利用简谐角振动的正交性,从单谐次的角度,提出了“单谐次准刚体模型”,讨论了满足“单谐次准刚体模型”条件的两种情况,建立了既准确又简便实用的角振动简谐诊断动力学模型。根据“单谐次准刚体模型”和简化后的基本关系式,可建立一套适用广泛、诊断准确、简便实用且不依赖轴系结构参数或大量实验的内燃机曲轴角振动简谐诊断新方法,简化了基于曲轴角振动的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停缸号诊断、故障缸功率损失率诊断和漏气缸位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振动 故障诊断 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声喇叭振动模型的建立与频率修正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世忠 荣吉利 +1 位作者 邓缨 屠良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8年第2期9-13,共5页
借助于动态分析仪SD375,用瞬态测试的锤击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法,建立汽车电声喇叭的振动模型,并给出实用的统计关系式,使喇叭的工作频率得到修正。
关键词 电声喇叭 振动模型 频率修正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柱纵向振动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清友 马德坤 汤小文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5-58,共4页
在牙轮钻头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之上,将钻头在井底作纵向往复运动的位移作为钻柱纵向振动的下端边界条件,在适当简化的条件下,利用弹性杆理论和单元法建立了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头与岩石互作用及钻柱的弹性变形而导致钻柱... 在牙轮钻头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之上,将钻头在井底作纵向往复运动的位移作为钻柱纵向振动的下端边界条件,在适当简化的条件下,利用弹性杆理论和单元法建立了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头与岩石互作用及钻柱的弹性变形而导致钻柱产生纵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了钻柱纵振模型。为进一步弄清钻头、钻柱在钻井过程中的实际运动规律和动力学性能,改进钻头、钻柱的设计方法,预防钻头、钻柱早期失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方法 钻柱 振动模型 计算机仿真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学毅 王平 万复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合理处理了轮轨系统中振动的各种耦合关系,采用无限元方法消除了模型的边界效应,成功地建立了轮轨垂向-横向非线性空间耦合振动时变模型,并简要研究了轨道三角坑及复合不平顺的动力特性。
关键词 轮轨动力学 振动模型 轨道不平顺 轮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路面耦合振动系统模型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丙强 李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基于二分之一的四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把路面简化成Kelvin地基上Euler梁,通过非线性动态轮胎力,建立车路耦合系统的分析模型及其动力平衡方程;通过轮胎和路面的位移协调条件对耦合方程进行解耦,采用模态叠加法和New-mark积分法对耦合方... 基于二分之一的四自由度车辆振动模型,把路面简化成Kelvin地基上Euler梁,通过非线性动态轮胎力,建立车路耦合系统的分析模型及其动力平衡方程;通过轮胎和路面的位移协调条件对耦合方程进行解耦,采用模态叠加法和New-mark积分法对耦合方程组进行求解。数值分析表明:轮胎作为参振子系统对路面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考虑轮胎作为参振子系统下车体的最大竖向位移是没有考虑情况下的1.2倍左右。并对车辆运动初速度、加速度、以及路面不平顺对车体振动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路面 动态轮胎力 振动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三质量块振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吉伟 曹辉 +2 位作者 康晓莉 徐晨 赵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9,共5页
从声带的生理结构和发声机理出发,考虑声带的分层结构及病理情况,运用声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声带的三质量块振动模型.采用电-力-声类比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声门声阻抗等效电路图,并建立声带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声带病变后可能... 从声带的生理结构和发声机理出发,考虑声带的分层结构及病理情况,运用声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声带的三质量块振动模型.采用电-力-声类比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声门声阻抗等效电路图,并建立声带振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声带病变后可能发生的变化,选取一系列声带的相关参数值,模拟声带的振动情况,得出声带振动的位移图像.结果表明:若声带的不同层结构的参数发生变化,其振动波形也会发生变化,并且影响其他层结构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 三质量块 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