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年级学生对高阶概率内容的认知:潜能与局限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声清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1,共5页
以64名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其在直观图示下对高阶概率内容的认知.结果表明,学生在"理论计算"任务上的表现差强人意,暴露出两类典型错误;"理论计算"能力是"数量估计"的先决条件,但对随机性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也不可或缺;学生的概... 以64名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其在直观图示下对高阶概率内容的认知.结果表明,学生在"理论计算"任务上的表现差强人意,暴露出两类典型错误;"理论计算"能力是"数量估计"的先决条件,但对随机性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也不可或缺;学生的概率直觉在"数量估计"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概率教学的启示和建议有:学生高阶概率内容认知的潜能与局限并存;教学应呵护学生的概率直觉,可通过计算机等直观模拟技术渗透概率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年级 概率认知 直观图示 条件概率 积事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模糊认知图 被引量:14
2
作者 骆祥峰 高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3,共8页
模糊认知图模型通过在传统认知图模型中引入模糊测度来量化概念间因果关系的影响程度 .在继承模糊认知图模型优点的前提下 ,首次在概念间的因果关系中引入条件概率测度 ,提出概率模糊认知图模型 .该模型不仅能表示概念间的定性及模糊因... 模糊认知图模型通过在传统认知图模型中引入模糊测度来量化概念间因果关系的影响程度 .在继承模糊认知图模型优点的前提下 ,首次在概念间的因果关系中引入条件概率测度 ,提出概率模糊认知图模型 .该模型不仅能表示概念间的定性及模糊因果关系 ,而且能表示概念间的条件概率因果关系 ,并能退化为模糊认知图 .通过对复杂机械部件的拆卸与装配实验 ,具体阐述概率模糊认知图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认知 概率模糊认知 模糊因果关系 概率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的混合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钟诚 杨锋 陈国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3-787,共5页
结合模糊认知图理论,构造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PFCM)的攻击图来描述入侵行为,提出一种结合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基于PFCM的混合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用模糊概念描述异常,用数值运算代替模式匹配,并利用概率测度有效表示各因素间关系的不... 结合模糊认知图理论,构造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PFCM)的攻击图来描述入侵行为,提出一种结合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基于PFCM的混合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用模糊概念描述异常,用数值运算代替模式匹配,并利用概率测度有效表示各因素间关系的不确定性.构造基于PFCM的Smurf攻击图并进行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持高检测率的情况下降低误报率,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入侵检测 概率模糊认知 概率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的Mstream攻击检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锋 钟诚 李智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5-127,共3页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Mstream的检测方法。设计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PFCM)的Mstream攻击图,并以该图描述Mstream攻击,利用概率测度表述事件间的时序关系、约束关系和关系的不确定性,结合模糊理论设计基于PFCM的Mstream攻击检测...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Mstream的检测方法。设计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PFCM)的Mstream攻击图,并以该图描述Mstream攻击,利用概率测度表述事件间的时序关系、约束关系和关系的不确定性,结合模糊理论设计基于PFCM的Mstream攻击检测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准确检测出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Mstream,而且还能判断出正在进行中的Mstream攻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拒绝服务 入侵检测 概率模糊认知 Mstream攻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师KCS与学生认知的一致性研究——以“概率”内容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声清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北京市28名七~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师端数据)及该市某校204名七~九年级学生(学生端数据)为被试,以"概率"内容为载体,通过对比学生的作答数据与教师对学生作答的预测数据,考察数学教师KCS与学生认知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教师... 以北京市28名七~九年级数学教师(教师端数据)及该市某校204名七~九年级学生(学生端数据)为被试,以"概率"内容为载体,通过对比学生的作答数据与教师对学生作答的预测数据,考察数学教师KCS与学生认知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作答的预测大都与学生的实际作答相去甚远,他们对学生概率认知的水平估计过高;鲜有教师给出的预测得分率排序与学生的实际作答完全一致;教师对学生在不同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有不同的预测,而这些预测与教师对任务本身的认识有关.对教师的建议有:深入分析影响概率问题难度的潜在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概率思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九年级 数学教师 KCS 概率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三值抽象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从华 孙博 +1 位作者 刘志锋 葛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52-2061,共10页
为缓解概率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提出了概率时态认知逻辑的三值抽象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定义抽象模型及模型上概率时态认知逻辑的三值语义,依据状态空间等价划分建立初始抽象模型,并证明抽象技术对概率时态认... 为缓解概率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提出了概率时态认知逻辑的三值抽象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定义抽象模型及模型上概率时态认知逻辑的三值语义,依据状态空间等价划分建立初始抽象模型,并证明抽象技术对概率时态认知逻辑的满足性保持关系;提出概率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算法;依据初始模型检测的结果,给出利用最小证据和最小反例引导的抽象系统的求精过程.最后通过Dining Cryptographer协议说明了抽象技术的应用,及其在约简系统状态空间方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值抽象 模型检测 概率时态认知逻辑 反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糊认知图的入侵检测警报融合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淑萍 郑链 刘峰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18-120,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主从式警报融合机制,该机制依据一定的规则,在时间方向上对重复报警进行压缩;在空间方向上借助概率模糊认知图的表达、推理能力,对来自多个检测器的报警进行融合。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均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虚警和减... 提出了一种新型主从式警报融合机制,该机制依据一定的规则,在时间方向上对重复报警进行压缩;在空间方向上借助概率模糊认知图的表达、推理能力,对来自多个检测器的报警进行融合。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均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降低虚警和减少重复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模糊认知 警报融合 虚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抽象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锋 孙博 周从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3-1351,共9页
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PTACTLK模型检测面临着与传统模型检测同样的挑战,即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抽象是缓解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缓解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我们给出了一种抽象技术:对于P... 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PTACTLK模型检测面临着与传统模型检测同样的挑战,即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抽象是缓解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缓解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模型检测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我们给出了一种抽象技术:对于PTACTLK中的实时部分PTACTL,采用抽象离散时钟赋值,把概率实时解释系统的无限状态空间转化成有限形式;对于PTACTLK中的认知算子K,给出了抽象状态关于智体认知等价的定义.定义了概率实时解释系统的抽象模型,给出了抽象模型上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的语义,并证明了由抽象技术演绎得到的抽象模型是原始模型的上近似.最后通过一个通信协议来说明抽象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检测 概率实时时态认知逻辑 PTACTLK 状态空间爆炸 抽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概率模糊认知图的装配序列研究
9
作者 潘晓勇 刘光复 +2 位作者 骆祥峰 刘志峰 王淑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提出在三维软件 UG二次开发提取产品装配信息并建立网络图的基础上 ,基于专家知识建立层次概率模糊认知图来产生装配序列。该方法可以考虑装配的稳定性 ,通过装配可行性检查来产生实际可行的装配序列 ,而且可以清晰地表达复杂产品的装... 提出在三维软件 UG二次开发提取产品装配信息并建立网络图的基础上 ,基于专家知识建立层次概率模糊认知图来产生装配序列。该方法可以考虑装配的稳定性 ,通过装配可行性检查来产生实际可行的装配序列 ,而且可以清晰地表达复杂产品的装配模型。以风机组件为例 ,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概率模糊认知 装配序列 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规划 可行性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化的意向性通向艺术符号学的哲学向度:归纳认知视域下的赝品问题再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艺术赝品经常被论及的角度大体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艺术体制等,但关于赝品的认知价值还鲜有关注。赝品认知存在“以假乱真”和“以假代真”情况,涉及归纳逻辑的认知概率问题,这与古德曼所提出的归纳悖论存在学理上的相通性。无论... 艺术赝品经常被论及的角度大体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艺术体制等,但关于赝品的认知价值还鲜有关注。赝品认知存在“以假乱真”和“以假代真”情况,涉及归纳逻辑的认知概率问题,这与古德曼所提出的归纳悖论存在学理上的相通性。无论是“以假乱真”还是“以假代真”,对赝品的认知过程存在“符号化的意向性”过程,即感性直观、形式直观以及本质直观三个阶段,最终的目的是离开艺术文本的符号构成,进入最后的“本质直观”,其间蕴含着探讨艺术符号学哲学向度的可能空间。从赝品的认知逻辑出发,探寻经验论与观念论之间的辩证张力,打破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分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人类的思想资源,使艺术符号学真正走向哲学的境界,共同面对人类思想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化的意向性 认知概率 赝品 艺术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