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康南 鲁世保 +5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藏磊 刘玉增 王宇 孔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评定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48例,共52个假... 目的:评定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48例,共52个假体。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5年但<10年患者(A组)33例,≥10年者(B组)15例。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组分别为94.0±6.3分、23.0±3.1分,B组分别为92.0±5.8分、21.0±2.2分,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ODI,A组分别为(66.0±4.2)%、(12.0±2.9)%,B组分别为(65.0±7.8)%、(9.0±2.8)%,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A组分别为5.0°±2.3°、6.0°±1.1°,B组分别为4.0°±3.8°、6.0°±2.2°,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手术节段基本丧失活动度(平均为1.2°±0.4°,术后5年1例,术后7年2例),其余患者保留了2°~10°的活动度,平均为6.5°。48例患者中,出现相邻节段退变4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8年出现腰痛,影像学检查发现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并膨出,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2mm,2例(术后5年、8年各1例)患者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体前缘骨赘高度>3mm。2例出现假体移位(分别于术后5年和6.5年),3例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于术后6年、7年和9年),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康南 曲铁兵 王庆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椎间盘造影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诊断 适应证 影像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陶晖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69,共5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其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这些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随着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其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这些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随着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椎间盘退变与髓核内代谢失衡、髓核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外基质(如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分泌减少有关。因此,如何增加椎间盘内的髓核细胞,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增加液体含量,改善髓核内微环境是治疗DDD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治疗DDD发现干细胞有望从根本上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的退变.目前已成为治疗DDD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干细胞治疗DDD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干细胞治疗 非手术治疗 细胞外基质 DDD 髓核内 腰腿疼痛 代谢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师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89-791,共3页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相关研究进展 椎间盘终板 MRI信号 信号改变 组织学变化 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超锋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4-306,共3页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退变能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对于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及认识是找到能有效治疗或者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前提,目前认为柞间盘退变是一种与椎间盘内炎症介质和金属蛋白...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退变能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对于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及认识是找到能有效治疗或者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前提,目前认为柞间盘退变是一种与椎间盘内炎症介质和金属蛋白酶的增多引起的髓核细胞、蛋白聚糖和水含量的减少有关的疾病,其最终形态表现存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基于这些认识,能阻断椎间盘退变或者恢复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生物治疗,将会在椎间蕊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干细胞治疗 骨髓基质 椎间盘退变机制 椎间盘形态 金属蛋白酶 DISC 功能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邻接终板骨髓变性的MRI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孟令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终板邻接骨髓变性者57例,100个终板,常规SE序列矢状位T1WI和T2WI,根据信号特点分为4个类型。结果:57例中,Ⅰ型(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1例,34个终板... 目的:探讨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终板邻接骨髓变性者57例,100个终板,常规SE序列矢状位T1WI和T2WI,根据信号特点分为4个类型。结果:57例中,Ⅰ型(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1例,34个终板;Ⅱ型(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24例,37个终板;Ⅲ型(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113例,16个终板;Ⅳ型(混合型)10例,13个终板。Ⅰ、Ⅱ型好发于40-60年龄组,Ⅲ型与椎体Schmorl结节密切相关,Ⅳ型与椎体压缩及外伤有关。68%的退变终板好发于L4,5,61%呈条带形,62%贯穿终板全长,98%合并邻近问盘退变。结论: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特殊类型。MR成像有助于分析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信号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MRI 终板骨髓变性 临床资料 椎体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治疗在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3-373,共1页
关键词 生物治疗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脊柱疾病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辛洪奎 阮狄克 张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6-148,共3页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因素:(1)年龄因素;(2)机械因素;(3)细胞营养及炎性介质的作用:(4)基因因素。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椎...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椎间盘退变的原因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因素:(1)年龄因素;(2)机械因素;(3)细胞营养及炎性介质的作用:(4)基因因素。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椎间盘退变,其最终结果都是使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如蛋白多糖及胶原的含量减少从而引发退变。生物学治疗正是着眼于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这一核心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生物学治疗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合成 人类平均寿命 年龄因素 机械因素 基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和相邻节段疾病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共2页
在过去的近60年间,前路减压融合术已经成为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但融合术后出现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继而出现新的症状的问题,引发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邻节段 颈椎前路融合 术后 前路减压融合术 标准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春红 杨晓霞 喻姣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2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治疗早期 围术期护理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椎间盘置换术 植入 系统 棘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性疾病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倍 胡舟扬 +4 位作者 李新华 何凡 张锦飙 谭军 李立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571,共5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腰腿痛、颈肩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和工作方式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椎间盘退变受年龄...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腰腿痛、颈肩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和工作方式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椎间盘退变受年龄、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关于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因素、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细胞营养缺乏及代谢紊乱、椎间盘细胞衰老、凋亡及遗传因素等导致的椎间盘退变等。Teraguchi等通过多变量对数回归分析发现代谢性疾病与颈、胸、腰椎间盘的退变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其中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胸椎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笔者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生物力学因素 对数回归分析 发病年龄 生活方式 细胞因子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莹 张旭 +2 位作者 丁文元 杨大龙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DD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DDD的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能...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D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但DDD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对DDD的研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DD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为DDD治疗手段和药物筛选及评估提供实验载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动物模型 DDD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药物筛选 国内外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孔杰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46-549,共4页
腰痛是临床常见问题,大多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对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实质研究大多集中于其生物力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方面。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笔者对腰椎间盘退变... 腰痛是临床常见问题,大多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长期以来,人们对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实质研究大多集中于其生物力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方面。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笔者对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遗传因素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临床研究 分子生物学 生物力学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龙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诸多脊柱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紊乱的潜在病因,也是腰痛产生的源头。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等。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与非手...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诸多脊柱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紊乱的潜在病因,也是腰痛产生的源头。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脊柱不稳等。对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与非手术疗法。但几乎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和阻止椎间盘的退变。椎间盘退变主要是由于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变化导致组织失去生物力学功能而造成。国内外已对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解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扭转髓核中基质代谢的失衡、促进蛋白聚糖合成,理论上能延缓或者阻止退变过程的发展。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修复退变椎间盘并使其再生的策略,如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或者细胞移植诱导相关基质再生。从而修复损伤的椎间盘。现就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细胞移植治疗 细胞外基质合成 非手术疗法 脊柱不稳 椎间盘突出 退椎间盘 di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立龙 徐宝山 杨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9-1122,共4页
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虽然已有一些探讨与研究,但其退变的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信号转导的机制,将有助于人类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并可能从中找到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笔者就椎间... 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的原因,虽然已有一些探讨与研究,但其退变的机制仍不清楚。研究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信号转导的机制,将有助于人类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进一步认识,并可能从中找到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新方法。笔者就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信号通路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信号转导机制 进展综述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对大鼠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涛 奚菊群 +6 位作者 刘忠军 王静成 冯新民 张亮 杨建东 黄泽楠 毕松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5,42,共8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局部注射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的表征及体外释药情况。将SD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及实验组(注射辛伐他汀PLGA微球),注射2、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局部注射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通过复乳法制备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观察微球的表征及体外释药情况。将SD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及实验组(注射辛伐他汀PLGA微球),注射2、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评估。结果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呈球形、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1.52±0.54)μm,载药率为(23.3±1.3)%,包封率为(90.4±2.6)%。体外药物释放试验显示在最初24 h内释放率为45%,而在随后144 h内累计释放率超过81.2%。实验组治疗后椎间盘退变程度有所减轻,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椎间隙高度指数、MRI评分、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II型胶原、蛋白多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制备的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可达到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局部注射辛伐他汀PLGA缓释微球可以改善椎间盘退变程度,促进髓核组织中II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表达,其机制可能与HIF-1α及BMP-2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辛伐他汀 微球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通过Akt/PKB通路抑制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大武 胡侦明 +5 位作者 郝杰 何斌 甘强 钟小明 沈皆亮 方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3-573,共11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调节,促进多种细胞的生存,但目前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未见研究.为了阐明临床不同来源的...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sirtuin 1)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调节,促进多种细胞的生存,但目前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作用未见研究.为了阐明临床不同来源的椎间盘髓核手术标本SIRT1的表达变化,用免疫组化、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对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及青壮年腰椎骨折病人术中髓核标本进行研究,表明老年人髓核SIRT1的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低于青壮年的髓核.同时,用resveratrol(SIRT1激动剂)、烟碱(SIRT1抑制剂)、SIRT1-siRNA对培养的退变髓核细胞进行处理或转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变化,结果表明resveratrol能显著促进退变髓核细胞生存,相反,当烟碱或SIRT1-siRNA转染后则显著促进髓核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分析SIRT1抑制退变髓核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应用Western blot及抑制剂方法研究表明,当SIRT1-siRNA转染髓核细胞后能降低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而白藜芦醇处理则促进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当用LY294002(PI3K抑制剂)或Akt-siRNA转染后显著抑制髓核细胞的生存率.研究结果表明,SIRT1通过Akt通路能显著抑制髓核细胞凋亡,为深入揭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病理生理及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 髓核细胞 凋亡 AKT通路 椎间盘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中遗传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玉国 马丽君 李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62-765,共4页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的基本病理基础,可引起的一系列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脊柱疾患,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为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的基本病理基础,可引起的一系列以颈肩腰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脊柱疾患,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疼痛、椎管狭窄症、脊柱节段不稳、退变性脊柱侧弯症及脊柱滑脱症等。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增加.退变性椎间盘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 遗传因素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肩腰腿疼痛 椎间盘突出症 DISC 脊柱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蛋白聚糖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翔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2,共3页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学复杂,以往人们多将其归因于环境因素[1],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在退变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3]。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第12个外显子上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片段(VNTR)多态...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原因,其病因学复杂,以往人们多将其归因于环境因素[1],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可能在退变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3]。聚集蛋白聚糖基因第12个外显子上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片段(VNTR)多态性,不同的等位基因可能在遗传和分子水平上决定了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量和功能特征[4]。由于聚集蛋白聚糖是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又常表现出聚集蛋白聚糖含量的变化[5],故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研究聚集蛋白聚糖基因VNTR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蛋白聚糖 椎间盘退 基因多态性 基因VNTR多态性 相关性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可变数目串联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对功能退变椎间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宇翔 徐海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在椎间盘功能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探究艾拉莫德对功能退变椎间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12周龄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加压组(使用外固定加压装置加压大鼠尾部)和对照组(未加压),每组30... 目的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在椎间盘功能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探究艾拉莫德对功能退变椎间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12周龄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加压组(使用外固定加压装置加压大鼠尾部)和对照组(未加压),每组30只。分离培养大鼠退变椎间盘的髓核细胞。在髓核细胞中加入0、0.3、3、10、20、30μg/mL的艾拉莫德培养后,检测髓核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基质降解酶(MMP)的含量,并通过RT-PCR测定不同浓度的艾拉莫德对髓核细胞的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3、10、20、30μg/mL的艾拉莫德处理后,髓核细胞IL-6表达量分别为(204.18±6.96)、(122.73±9.38)、(97.87±7.81)、(86.31±8.57)pg/mL,TNF-α表达量分别为(202.46±7.84)、(132.52±11.4)、(101.26±10.38)、(96.89±9.60)pg/mL,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MMP-2、MMP-3和MMP-9分泌量亦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艾拉莫德在髓核细胞内具有有效的抗炎作用,阻断了炎症反应的进程,为早期治疗椎间盘功能退变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功能退变性疾病 髓核细胞 艾拉莫德 基质金属蛋白酶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