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10 d时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百分比及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heterophils to lymphocytes,H/L),以及第10天采血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PHA-P)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下降,第1天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此差异在第5天和第10天消失(P>0.05);第5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H/L先升后降,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先降后升,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下降(P<0.05);第10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上升,淋巴细胞、嗜异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以及H/L下降(P<0.05);(2)随着处理天数延长,除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无组内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H/L都有组内差异(P<0.05);(3)6℃组、17℃组和26℃组对PHA-P的反应分别在注射后48 h、24 h和48 h达到峰值,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耳龟通过调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下降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提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来适应低温的短期胁迫。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和植物血凝素(PHA)两种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croRNA(mi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00 ng/m L LPS刺激培养1、2 h的小鼠PBMC,2.5μg/m L PHA刺激培养2、4 h的小鼠PBMC。应用实时...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和植物血凝素(PHA)两种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剂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croRNA(mi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00 ng/m L LPS刺激培养1、2 h的小鼠PBMC,2.5μg/m L PHA刺激培养2、4 h的小鼠PBM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细胞和上清中miR-9、miR-122-3p、miR-181d及miR-342-3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相应空白对照组相比,LPS刺激1 h或2 h后,培养上清及PBMC中miR-9、miR-122-3p、miR-181d及miR-342-3p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HA刺激未改变培养上清和PBMC中miR-9、miR-122-3p及miR-342-3p的水平,但显著上调培养上清和PBMC中miR-181d的水平。PHA刺激4 h组与PHA刺激2 h组间,miR-181d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PHA刺激可促进小鼠PBMC中miR-181d的表达与分泌。展开更多
文摘探究低温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揭示红耳龟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学和免疫学基础,为深入了解其入侵生物学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活体背甲下静脉窦采血技术,测定了6℃、17℃和26℃条件下处理1、5和10 d时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百分比及嗜异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heterophils to lymphocytes,H/L),以及第10天采血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PHA-P)反应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温度下降,第1天只有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此差异在第5天和第10天消失(P>0.05);第5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H/L先升后降,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先降后升,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下降(P<0.05);第10天,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上升,淋巴细胞、嗜异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以及H/L下降(P<0.05);(2)随着处理天数延长,除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无组内差异外(P>0.05),其他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H/L都有组内差异(P<0.05);(3)6℃组、17℃组和26℃组对PHA-P的反应分别在注射后48 h、24 h和48 h达到峰值,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耳龟通过调整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下降的应激反应能力和提前发生反应的免疫应答来适应低温的短期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