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脂肪酸脱饱和酶特性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范妙华 李纪元 范正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6-20,36,共6页
脂肪酸代谢是有机体的基本代谢之一。植物体内首先合成的是饱和脂肪酸,然后在脂肪酸脱饱和酶作用下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经从很多植物中克隆到了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酶,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 脂肪酸代谢是有机体的基本代谢之一。植物体内首先合成的是饱和脂肪酸,然后在脂肪酸脱饱和酶作用下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经从很多植物中克隆到了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酶,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组分进行改造所取得的进展,并对其在植物抗性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在多不饱和脂肪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琛 史海粟 陈海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34,共12页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12/15)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的关键酶,在其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FAs具有广泛的益生功能,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FADS12/15,无法合成...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FADS12/15)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合成的关键酶,在其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UFAs具有广泛的益生功能,但是由于人体内缺乏FADS12/15,无法合成亚油酸和α-亚麻酸,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补充。此外,人体对其他PUFAs的需求也很高,迫切需要开发优质的PUFAs生产者。微生物是脂肪酸生产的潜在资源,通过FADS12/15基因工程改造可有效提高ω-3和ω-6 PUFAs的产量,从而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生物脂质资源。作者综述了FADS12/15参与的脂肪酸合成途径及其催化机理,以及FADS12/15基因过表达体系和基因工程微生物种类,总结了FADS12/15同源或异源表达生产PUFAs的研究现状,旨在为FADS12/15基因工程研究和PUFAs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2/Δ15脂肪酸脱饱和酶 多不饱和脂肪酸 基因工程微生物 异源表达 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脂肪酸脱饱和酶反义基因转化根癌农杆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延清 田苗苗 +3 位作者 王芳 陈艳梅 张永华 苑保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5,共3页
根据NCBI中大豆fad2-1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大豆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大豆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进行测序与比对。然后,将其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Bt,转化农杆菌菌株LBA4404,经双酶切鉴定和PC... 根据NCBI中大豆fad2-1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大豆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大豆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进行测序与比对。然后,将其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Bt,转化农杆菌菌株LBA4404,经双酶切鉴定和PCR扩增检测,获得具有该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结果表明,克隆的fad2-1基因为1 196 bp,基因序列与NCBI中已发表的fad2-1序列只有4%的差异,相似性大于95%,说明克隆的基因是大豆fad2-1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反向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内。这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该反义基因转入大豆,改良脂肪酸成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 反义技术 根癌农杆菌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PCR克隆黑根霉R306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合 朱钰 黄尤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出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核心序列,设计与核心序列互补的反向引物,以5′端带磷酸基团的引物进行反转录cDNA,然后在12℃下环化cDNA,并以此作为模板进行反向PCR,引物的延伸方向自核心区向环化分子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 利用简并引物扩增出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核心序列,设计与核心序列互补的反向引物,以5′端带磷酸基团的引物进行反转录cDNA,然后在12℃下环化cDNA,并以此作为模板进行反向PCR,引物的延伸方向自核心区向环化分子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出核心区的上下游序列。应用该方法扩增并测定了黑根霉R306的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全序列。并对酶的低温适应机制在氨基酸序列上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PCR 基因 脂肪酸脱饱和酶 低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枝毛霉△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敲除及功能研究
5
作者 何文胜 陈清霞 +2 位作者 邹丽梅 曹晓 祁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624,共8页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所必需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卷枝毛霉等GLA生产菌株中△6-脂肪酸脱饱和酶(△6-Fatty acid desaturase,FAD6)是合成γ-亚麻酸的关键和限速酶,然而GLA是否惟一...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所必需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卷枝毛霉等GLA生产菌株中△6-脂肪酸脱饱和酶(△6-Fatty acid desaturase,FAD6)是合成γ-亚麻酸的关键和限速酶,然而GLA是否惟一通过△6-脂肪酸脱饱和酶途径合成则目前还没有报道。作者以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EIM10 sp.为研究对象,以其FAD6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3'端终止子为同源臂,潮霉素B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构建了M.circinelloides EIM10 sp.△6-脂肪酸脱饱和酶FAD6的敲除载体p UMCD6-Hm B,转化进入制备好的原生质体中成功地敲除了FAD6基因,发现FAD6基因缺陷菌株GLA质量浓度比野生型对照菌株降低了50%以上,但GLA并没有完全消失,说明卷枝毛霉生物体内还有其他代谢途径可以将碳源转化为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亚麻酸 卷枝毛霉 △6-脂肪酸脱饱和酶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彦萍 贾瑞玲 侯岁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并阐明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机制,而高等植物无法合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在高等植物体内合成该脂肪酸的进展,探讨了基因改良过程中...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并阐明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机制,而高等植物无法合成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综述了利用基因工程在高等植物体内合成该脂肪酸的进展,探讨了基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基因植物 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魏芳 蒋苏苏 +5 位作者 田程程 符璐 于淇 戴洪伟 卢建雄 张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67-288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油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体重[(45.30±1.72)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油降低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体重[(45.30±1.72)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4.5%菜籽油(菜籽油组)和4.5%混合油(混合油组,菜籽油∶亚麻籽油=1∶1)的饲粮。3组饲粮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76%、7.24%和7.24%,n-6/n-3 PUFA比值分别约为10∶1、4∶1和2∶1,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对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背膘厚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及总PUFA含量(P<0.05),降低n-6/n-3 PUFA比值(P<0.05);与菜籽油组相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 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n-6/n-3 PUFA比值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和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FAT/CD36和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及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延伸酶5(Elovl5)和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等生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维甲酸X受体α(RXRα)及生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 PUFA比值可上调FAT/CD36和FATP1表达,促进猪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吸收和利用饲粮长链脂肪酸合成脂肪;下调PPARγ及生脂基因表达,抑制皮下脂肪组织从头脂肪合成,而上调ChREBP及生脂基因表达,促进背最长肌脂肪合成,提高IMF含量,且饲粮n-6/n-3 PUFA比值为2∶1时能更有效地改善组织n-3 PUFA含量和n-6/n-3 PUFA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植物 n-6/n-3 PUFA比值 肌内脂肪 脂肪酸组成 生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赵金梅 周禾 +2 位作者 孙启忠 郭强 李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134,共6页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和度越高,膜稳定性越强,抗寒性越强。膜质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由膜质脱饱和酶活性和酰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不同所致,目前克隆和研究了10多个与植物细胞膜质不饱和性相关的基因,通过高效表达这些基因可以明显提高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因此转化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的研究应向农业生产应用转化,同时要加强脂肪酸脱饱和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质不饱和 植物抗寒性 脱饱和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来源——转基因油料作物 被引量:4
9
作者 胡亚平 吴刚 +1 位作者 张丽 卢长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人体健康和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海洋鱼类资源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日益枯竭。利用转基因油料作物生产LCPUFA,特别是DHA和EPA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归纳了LCPUFA合成...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对人体健康和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海洋鱼类资源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日益枯竭。利用转基因油料作物生产LCPUFA,特别是DHA和EPA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归纳了LCPUFA合成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描述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合成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取得的主要成果,讨论了影响转基因油料作物合成DHA和EPA的关键因素,最后对利用转基因油料作物合成DHA和EPA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基因工程 DHA E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ClSAD、ClFAD2基因单倍型鉴定与相关脂肪酸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昆 付瑜华 +3 位作者 李秀诗 蒙秋伊 杨玲玲 朱加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6-1766,共11页
薏苡仁油是薏苡仁主要功能性物质之一,脂肪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9个省份的19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检测其种仁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析ClSAD、ClFAD2基因序列多态性并鉴定单倍型,进行脂肪酸含量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 薏苡仁油是薏苡仁主要功能性物质之一,脂肪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9个省份的19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检测其种仁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析ClSAD、ClFAD2基因序列多态性并鉴定单倍型,进行脂肪酸含量单倍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薏苡种质种仁3种脂肪酸含量存在广泛变异,变异系数为15.84%~23.05%,遗传多样性指数为5.22~5.23,其中油酸含量最高,硬脂酸含量最低,各脂肪酸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ClSAD和ClFAD2内部各有14个和3个SNP,分别鉴定到5个单倍型组合,ClSAD基因单倍型Hap3和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分别与参考基因组一致。ClSAD基因单倍型Hap3与硬脂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利于硬脂酸向油酸转化。ClFAD2基因单倍型Hap1利于亚油酸的积累,而Hap2与亚油酸酸含量显著关联且具有负效应,不利于亚油酸的合成。在2个基因内部各鉴定到1个关键SNP位点,分别是形成SAD和FAD2酶活性差异的关键位点。研究结果将为高油薏苡优良品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和相关分子机制解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脂肪酸 单倍型 硬脂酸脱饱和酶SAD基因 油酸脱饱和酶FAD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植物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环星 王玉华 +3 位作者 吴忠义 杨庆凯 李文滨 黄丛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9,共5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因其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物理加工特性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其应用前途十分广泛。本文综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合成PHAs的研究概况和存在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基因植物 合成 生物可降解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 PHAS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脂肪酸合成基因工程动态
12
作者 林定松 罗闰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植物脂肪酸合成基因工程动态林定松,罗闰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410125)前言植物脂肪酸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植物代谢产物,已广泛用作工业产品的原料。世界上生产的植物油,约三分之二食用,近三分之一用... 植物脂肪酸合成基因工程动态林定松,罗闰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沙410125)前言植物脂肪酸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植物代谢产物,已广泛用作工业产品的原料。世界上生产的植物油,约三分之二食用,近三分之一用于非食用制品,如润滑剂、增塑剂、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脂肪酸 合成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昌珠 李正茂 《湖南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植物脂肪酸既具重要生理功能,又有巨大食用和工业价值。其生物合成途径较为复杂,涉及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等一系列酶。近年来,国内外对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大量研究,克隆出许多相关基因,... 植物脂肪酸既具重要生理功能,又有巨大食用和工业价值。其生物合成途径较为复杂,涉及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脂肪酸去饱和酶和脂肪酸延长酶等一系列酶。近年来,国内外对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大量研究,克隆出许多相关基因,初步阐明了脂肪酸合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脂肪酸合成研究,取得可喜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植物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代谢 脂肪酸 基因工程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新产品的设计:脂肪酸代谢工程
14
作者 John B. Ohlrogge 丁效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8-11,共4页
转基因植物中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操作实验为植物生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提供了重新设计植物代谢过程,创造特异高值产品的绝好机遇。本文综述了最近几例通过调控植物脂肪酸代谢以生产新的高价值植物油的研究成果。 基于多种缘由,脂肪酸... 转基因植物中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操作实验为植物生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提供了重新设计植物代谢过程,创造特异高值产品的绝好机遇。本文综述了最近几例通过调控植物脂肪酸代谢以生产新的高价值植物油的研究成果。 基于多种缘由,脂肪酸代谢工程已变得十分有意义。尽管植物育种家进行有关植物代谢调控工作已有几个世纪,但其时的目标是培育高产作物新类型以满足人类与动物消费之需。过去一百年来,在提高主要食用作物产量方面的努力已获得巨大成功,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数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代谢 岩芹酸 植物 饱和 基因植株 基因植物 月桂酸 新产品 脂肪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用转基因成功合成脂肪酸 有望改善饮食
15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192,共1页
英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油菜等农作物合成OMEGA-3脂肪酸,这项成果有望为改善人们的饮食提供新途径。英国赫特福德郡洛桑研究所科学家从一种名为海链藻的单细胞海藻中分离出关键基因,并将其植入亚麻和油菜中。实验证实,... 英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利用转基因技术使油菜等农作物合成OMEGA-3脂肪酸,这项成果有望为改善人们的饮食提供新途径。英国赫特福德郡洛桑研究所科学家从一种名为海链藻的单细胞海藻中分离出关键基因,并将其植入亚麻和油菜中。实验证实,这些农作物可以合成出通常只在多脂鱼中存在的OMEGA-3脂肪酸。科学家的最终目标是用转基因植物喂养家禽家畜,使它们产出富含OMEGA-3脂肪酸的蛋、肉和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脂肪酸 基因技术 饮食 英国科学家 单细胞海藻 基因植物 农作物 海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瑞云 贺润喜 +1 位作者 岳文斌 任有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导入外源基因提高植物抗逆性已成为现代植物育种主要手段 ,阐述了动物抗冻蛋白及其转基因植物、植物冷诱导基因、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SOD基因、脯氨酸基因、植物抗冻蛋白及其转基因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 抗寒性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育种 外源基因 动物抗冻蛋白 冷诱导基因 脂肪酸饱和基因 脯氧酸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脂基因工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羽航 林炜铁 +1 位作者 姚汝华 鲍时翔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58,共3页
近年来获取高品质、高价值和低成本的植物油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油料作物育种等方面的技术路线、取得的进展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植物 基因工程 脂肪酸 油料作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基因及其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汉梅 张怀渝 +1 位作者 谭振波 黄玉碧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09-113,125,共6页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在低温条件下,膜脂相变引起离子渗漏使植物细胞代谢失调,同时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的积累对细胞造成氧化伤害。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低...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在低温条件下,膜脂相变引起离子渗漏使植物细胞代谢失调,同时植物体内的活性氧的积累对细胞造成氧化伤害。本文着重介绍了在低温条件下与膜稳定性和清除活性氧有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脂肪酸 活性氧 抗寒性 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脂合成途径及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的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军 张党权 谭晓风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2期92-94,共3页
植物油脂作为主要的食用油,其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已成为研究热点.就植物油脂生物合成途径和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特性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油脂 脂肪酸 合成途径 酰基载体蛋白基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SAD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0
作者 黄锐之 刘智宏 +2 位作者 郎春秀 胡张华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硬脂酰 ACP脱饱和酶 (SAD ;EC 1.14.99.)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酶系 ,在脂肪酸合成途径中脱饱和的起始阶段中起催化作用 ,在脂肪酸饱和度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已克隆的硬脂酰 ACP脱饱和酶基因分析 ,合成了SAD基因保守区域基... 硬脂酰 ACP脱饱和酶 (SAD ;EC 1.14.99.)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酶系 ,在脂肪酸合成途径中脱饱和的起始阶段中起催化作用 ,在脂肪酸饱和度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已克隆的硬脂酰 ACP脱饱和酶基因分析 ,合成了SAD基因保守区域基因片段 ,并将该片段插入载体pIG12 1的SacI位点 ,构建了Anti SAD植物表达双元载体 ,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脂肪酸成份基因工程调控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酰-ACP脱饱和酶 植物表达双元载体 反义基因 重组质粒 Anti-SAD基因 植物油料 脂肪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