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舟叶橐吾中具有植物毒活性的佛术烷类倍半萜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佳 李明明 +2 位作者 邢海晶 郑国伟 浦仕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70-578,638,共10页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橐吾属植物中主要的化感活性成分,常常表现出植物毒活性。为寻找更多潜在化感物质,用于筛选生态友好型天然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对舟叶橐吾根95%甲醇部位中具有植物毒活性的佛术烷类倍半萜进行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橐吾属植物中主要的化感活性成分,常常表现出植物毒活性。为寻找更多潜在化感物质,用于筛选生态友好型天然除草剂的先导化合物,对舟叶橐吾根95%甲醇部位中具有植物毒活性的佛术烷类倍半萜进行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舟叶橐吾根部分离纯化到13个佛术烷类倍半萜,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这些化合物分别为ligulacymlactam A(1)、3β-angeloyloxy-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14β,6α)-diolide(2)、8β-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3)、10β-hydroxy-8β-methoxyeremophilenolide(4)、6β,8β-di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5)、8β-H-eremophil-3,7(11)-dien-12,8α;15,6α-diolide(6)、8β-hydroxyeremophil-3,7(11)-diene-8α,12(6α,15)-diolide(7)、8β-methoxyeremophil-3,7(11)-diene-8α,12(6α,15)-diolide(8)、eremophil-7(11)-ene-12,8α,14β,6α-diolide(9)、8β-hydroeremophil-7(11)-en-12β,8α(14β,6α)-diolide(10)、3-(methacryloyloxy)furanoeremophilan-15,6α-olide(11)、furanoeremophilan-14,6α-olide(12)、10β-hydroxy-6β-isobutyrylfuranoeremophilane(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采用琼脂萌发法测试化合物1~13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植物毒活性,所有化合物均未表现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但能使种子全部萌发的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提前大约1~2天;同时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根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3的抑制作用最强(EC;=44.15±5.21μg/mL)。构效关系分析提示,含有10位羟基和6位侧链取代的furanermophilane型佛术烷类倍半萜具有作为生态友好型天然除草剂先导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叶橐吾 佛术烷类倍半萜 植物毒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话植物毒素
2
作者 尹维万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植物毒 物质 植物 双吲哚生物碱 有丝分裂中止 长春花 阿托品 扁豆 外科手术 蔓陀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烟草番茄斑萎病发生调查及周边毒源植物鉴定
3
作者 胡杨 刘叶青 +7 位作者 吴德喜 杨旸 黄文武 李鑫磊 段茂鹤 熊普娟 蔡华勇 李佛琳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1-911,共11页
【目的】明确楚雄烟区不同生境烟田中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情况及探明周边毒源植物。【方法】2024年5—7月系统调查介体蓟马的扩散距离及6个不同生境烟田中蓟马总数和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情况,并利用RT-PCR技术对6个生境的烟叶及周边... 【目的】明确楚雄烟区不同生境烟田中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情况及探明周边毒源植物。【方法】2024年5—7月系统调查介体蓟马的扩散距离及6个不同生境烟田中蓟马总数和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情况,并利用RT-PCR技术对6个生境的烟叶及周边作物和杂草进行番茄斑萎病毒(TSWV)检测和基于TSWV N蛋白的基因测序,通过MEGA序列对比分析不同生境烟田中烟叶与周边作物和杂草上TSWV的亲缘关系。【结果】蓟马从烟田外植物向烟田扩散的距离为100 m左右。6个不同生境烟田中,以水库旁烟田中监测到的蓟马总数最高,蔬菜旁烟田的TSWV病情指数最高,玉米旁烟田的最低。不同生境烟叶及周边作物和杂草上TSWV的检出率为85.42%;系统进化树表明,烟田周边大多数作物是烟草番茄斑萎病的直接来源,如黄瓜、甘蓝、菜豆、柑橘,且周边的4种杂草(喜旱莲子草、青蒿、胜红蓟和水芹菜)也是烟草TSWV的毒源植物。【结论】为更好地防治烟田中烟草番茄斑萎病的发生,在种植烟草时,周边可以适当种植玉米等禾本科的隔离作物,但应避免毒源植物的出现,周边种植有TSWV寄主的植物时,应远离烟田100 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番茄斑萎病 周边植物 蓟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艺植物脱毒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习武 王晨静 +2 位作者 杨丹丹 郭迪 陆国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074-7076,共3页
植物脱毒的方法有热处理脱毒法、化学疗法、组织培养脱毒法、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和超低温脱毒法。超低温脱毒以其操作简便,将成为下一个应用最广泛的脱毒方法;组织培养脱毒法中的花药培养脱毒的脱毒率为100%,是植物脱毒的又一个新... 植物脱毒的方法有热处理脱毒法、化学疗法、组织培养脱毒法、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和超低温脱毒法。超低温脱毒以其操作简便,将成为下一个应用最广泛的脱毒方法;组织培养脱毒法中的花药培养脱毒的脱毒率为100%,是植物脱毒的又一个新的趋势。文中对这些脱毒方法在园艺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超低温脱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烟草主要病毒病种类及植物带毒的检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金岭 罗晶 +3 位作者 牛小义 成巨龙 陈德鑫 安德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明确陕西省烟区烟草主要病毒病种类及烟田周围携带病毒植物的种类及带毒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从安康、宝鸡、商洛、延安、咸阳、汉中和铜川烟区采集感染病毒病的167... 【目的】明确陕西省烟区烟草主要病毒病种类及烟田周围携带病毒植物的种类及带毒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从安康、宝鸡、商洛、延安、咸阳、汉中和铜川烟区采集感染病毒病的167个烟草样品以及烟田周边7科23种植物的279个植物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从感染病毒烟草样品中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obacco vein banding mosaic virus,TVBMV)5种病毒。其中CMV的侵染最普遍,总检出率达74.34%;PVY、TMV、TEV、TVBMV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8.16%,47.29%,21.59%和18.87%。在156个烟草阳性样品中,有28个样品受CMV、TMV、PVY或TVBMV单独侵染,其检出率分别为4.78%,10.09%,1.66%和1.18%,未检测出TEV单独侵染;其余样品均受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总检出率为82.05%。烟田周边279个植物样品中,176个植物样品被检测出携带有包括TMV、CMV和PVY等在内的烟草病毒,病毒检出率占63.08%。毒源植物样品中病毒检出率最高的植物为刺儿菜,其病毒检出率高达92.86%,其次为番茄、茄子、辣椒、蚕豆,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90.91%,87.50%,86.67和78.57%。【结论】CMV取代TMV和TEV已成为当前陕西烟区的优势毒种,PVY检出率在部分烟区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田间烟草病毒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值得高度重视。烟田周围植物是烟草病毒病防治的重要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种类 植物 酶联免疫吸附法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华玲 朱小茜 +2 位作者 杨杰 李玲 王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231-9232,共2页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植物与快繁技术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小茜 袁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在分析《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植物与快繁技术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植物脱毒研究开发中心
8
作者 海燕 康明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2,共1页
河南省植物脱毒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植物脱毒研究开发专业机构。中心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主要开展大蒜脱毒和... 河南省植物脱毒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植物脱毒研究开发专业机构。中心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主要开展大蒜脱毒和甘薯脱毒研究,并承担了河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甘薯脱毒快繁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大蒜细胞微繁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还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大蒜细胞微繁技术研究的中试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植物研究开发中心 甘薯 快繁技术 产业化开发 大蒜 细胞微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烟草病毒病毒源植物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汪莹 夏先全 +2 位作者 杨建 蒋文平 刘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17-2219,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四川主产烟区的20余种烟草病毒病毒源植物共计338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许多作物和杂草上都携带有TMV(普通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和PVY(马铃薯Y病毒)等烟草病毒,其中尤以蔬菜和杂草的带毒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四川主产烟区的20余种烟草病毒病毒源植物共计338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许多作物和杂草上都携带有TMV(普通花叶病毒)、CMV(黄瓜花叶病毒)和PVY(马铃薯Y病毒)等烟草病毒,其中尤以蔬菜和杂草的带毒率高。在检测的样品中,病毒检出率较高的有番茄、茄子、黄果茄、莴苣、萝卜、辣椒、蚕豆、马铃薯、菊花、龙葵等,检出率分别为89%、88%、84%、83%、75%、67%、60%、54%、50%、50%。这些植物既是烟草病毒病的携带者和越冬寄主,又是蚜虫的中间寄主,是移栽后大田烟草病毒病的重要毒源。毒源植物及传毒介体是烟草病毒病防治的重要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植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及其在花卉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伟 董慧慧 李顺凯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102-104,106,共4页
综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形成、研究进展、意义及其应用植物组培脱毒技术的培养条件,并重点阐述了植物组培脱毒方法及其在花卉上的应用以及病毒检测的重要性,最后浅析了植物组培脱毒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 植物组培脱 花卉 应用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毒植物洋酸浆试管保存前消毒处理时间研究
11
作者 毛彦芝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5期52-52,共1页
本试验探讨保毒植物洋酸浆在进试管保存之前采用75%的乙醇处理的合适时间。结果表明:处理时间60 s的为合适时间,成活率达80%,污染率为12%,枯死率为8%,时间过长枯死率太高;时间过短污染率太高,皆非所宜。
关键词 马铃薯病 植物 试管保存 时间
全文增补中
马铃薯主要病毒保毒植物试管保存技术及其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喜才 李芝芳 《马铃薯杂志》 1996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文报道了1987~1990年对马铃薯主要病毒毒源试管封闭保存的研究结果.保毒植物为普通烟草、心叶烟、德伯尼烟、番茄、千日红,洋酸浆等.在无菌条件下,温度为20~25℃,2000~3000m烛光照,取其0.5~1cm... 本文报道了1987~1990年对马铃薯主要病毒毒源试管封闭保存的研究结果.保毒植物为普通烟草、心叶烟、德伯尼烟、番茄、千日红,洋酸浆等.在无菌条件下,温度为20~25℃,2000~3000m烛光照,取其0.5~1cm大茎尖消毒后扦插在试管培养基上培养,因保毒植物种类不同,其成活率为57.6%~100%,平均为87.1%,进管20~26天生根发育正常.在试管内发育成株时,可进行单节切段更新繁殖,其生长发育比大茎尖初次进管时速度快,一般6~12天生根发育正常,并保持试管毒源纯度和含毒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植物试管 试管保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脱毒苗培育
13
作者 姜瑞瑞 《广东蚕业》 2017年第4期18-18,共1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数作物在种植过几代之后就会出现退化症状,退化症状主要表现为产量降低,植株变矮小和抗逆性越来越弱等。根据科学家们长期对这些植物的研究发现,农作物退化是由感染植物病毒引起的。为了获得高产的农作物,科学家们...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多数作物在种植过几代之后就会出现退化症状,退化症状主要表现为产量降低,植株变矮小和抗逆性越来越弱等。根据科学家们长期对这些植物的研究发现,农作物退化是由感染植物病毒引起的。为了获得高产的农作物,科学家们致力于无毒植株的培育,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文章主要介绍植物脱毒的方法意义及几种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马铃薯 草莓 意义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14
作者 朱小茜 袁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248-250,共3页
针对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条件、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与快繁技术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毒素的分离及其某些性质 被引量:22
15
作者 黄德如 黄东宏 +3 位作者 郭似旋 潘克桢 黄自强 林建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用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硫酸铵盐析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从麻疯树种子分离出三个蛋白组分。其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4000、27000和9500道尔顿;等电点分别为8.1、8.8和8.8.它们在紫外区呈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组分Ⅰ毒性最大,小鼠腹... 用磷酸盐缓冲液萃取,硫酸铵盐析及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后,从麻疯树种子分离出三个蛋白组分。其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4000、27000和9500道尔顿;等电点分别为8.1、8.8和8.8.它们在紫外区呈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光谱。组分Ⅰ毒性最大,小鼠腹腔注射半致死量(LD_(50))为6.39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树素 植物毒蛋白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时可 李静宇 +4 位作者 梅瑜 顾艳 徐世强 孙铭阳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51-161,共11页
中草药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种苗是中草药标准化生产和高效种植的基础,也是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草药农业生产上,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是导致中药材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 中草药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种苗是中草药标准化生产和高效种植的基础,也是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草药农业生产上,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是导致中药材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无性繁殖的中草药品种,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各种病菌或病毒的重复传染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导致种苗的生长势变弱,种性退化,种植效益降低。而使用植物脱毒技术培育的种苗可有效避免病菌或病毒的传播积累,获得健康种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植物脱毒技术是一项现代生物技术,大多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脱毒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果树、作物良种的推广,给农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培育健康中草药种苗,达到提纯复壮,增强中草药种苗的抗性,也促进中药材种业的发展。综述了植物脱毒的技术方法及其在中草药种苗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同时对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开展中草药健康种苗的标准化生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草药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中草药 组织培养 复壮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组培苗的脱毒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亚敏 周云帆 《现代园艺》 2023年第5期82-84,共3页
病毒是人们已知的最小生物之一,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一旦感染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获得脱毒苗是目前唯一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研究主要阐述了植物脱毒的方法、脱毒苗的检测,以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植物 苗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检测中毒肉
18
作者 朱凤丽 《河南农业》 2003年第9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检测技术 症状 病理变化 植物毒 无机 氰化物 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和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明卉 魏明旭 +1 位作者 刘征 罗艳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从丝瓜和苦瓜种子中分离得到的丝瓜子和苦瓜子蛋白 ,均是含糖的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 ,等电点在 9~ 10之间 ,在抑制蛋白质合成中丝瓜子蛋白的毒性高 ,而在抗生育活性中 ,苦瓜子蛋白较好 .
关键词 核糖体失活蛋白 丝瓜子蛋白 苦瓜子蛋白 等电点 植物毒蛋白 抗生育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沙蒿杀虫活性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权 贺原花 +4 位作者 李勇胜 刘畅宇 柳春梅 王有年 傅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05-310,共6页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典型的流动沙丘植物,非常适应干旱荒漠地区的极端气候,是沙漠荒漠化治理和恢复中优良的固沙植物之一。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是其适应不利环境因素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首次开展了白沙蒿提取物对朱砂...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典型的流动沙丘植物,非常适应干旱荒漠地区的极端气候,是沙漠荒漠化治理和恢复中优良的固沙植物之一。植物中的次生代谢物是其适应不利环境因素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首次开展了白沙蒿提取物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活性测试,并对受体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早熟禾(Poa annua)的植物毒活性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白沙蒿提取物对两种害虫均表现出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但对农作物油菜和牧草红三叶、紫花苜蓿和早熟禾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在低浓度时,还对紫花苜蓿和早熟禾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浓度为333μg·m L-1时,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大于60%,在20μg·m L-1的浓度下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大于50%,而在50和25μg·m L-1浓度下对苜蓿和早熟禾有促进作用,对油菜和红三叶的抑制率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蒿 朱砂叶螨 斜纹夜蛾 杀虫活性 植物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