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绞股蓝皂苷LI通过代谢脂肪酸通路下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抑制结肠癌生长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文宇 张红卫 +4 位作者 唐德才 陈芳园 蒋华 闵海燕 丁洁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克隆实验以及细胞活死染色等方法,全面评估了Gypenoside LI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人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芯片(TMA),结合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了CPT1B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siRNA转染SW620细胞,运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转染后的CPT1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此外,通过体内实验建立了裸鼠结肠癌模型,探讨了Gypenoside LI对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Gypenoside LI能有效抑制RKO和SW62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P<0.001),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发现,CPT1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Gypenoside LI通过抑制CPT1B,促进ROS堆积(P<0.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ypenoside LI能够抑制裸鼠结肠癌的生成,并降低CPT1B的表达(P<0.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ypenoside LI通过下调CPT1B抑制结肠癌生长的机制,增加活性氧类(ROS)的堆积,引起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障碍,最终导致结肠癌细胞凋亡,这些发现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LI 肉碱棕榈转移酶1B 结肠癌 脂肪酸代谢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宝莉 高爱琴 +1 位作者 李金泉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了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CPT)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CPT1BmRNA在绵羊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CPT1A mRNA在山羊脾脏中表达明显高于CPT1B、CPT2mRNA在山羊脾脏中的表达,CPT1B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腹外斜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PT1A、CPT2mRNA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CPT1A mRNA在绵羊肝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山羊中CPT1A mRNA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心脏、脾脏、腰大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山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山羊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绵羊中的表达(P<0.05)。CPT1A、CPT1B、CPT2基因在绵羊、山羊各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各基因表达模式、肌肉组织纤维类型、脂肪沉积含量不同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山羊 肉碱棕榈转移酶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训练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脂代谢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垂华 蔡颖 +3 位作者 张文亮 谢康玲 刘元 刘遂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4-138,153,共6页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泳训练改善ApoE基因敲... 目的:观察游泳训练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肝脏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游泳训练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26只,随机分为:高脂运动组(n=13)和高脂静止组(n=13)。高脂运动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加游泳训练12周,高脂静止组除不进行游泳训练外,余同高脂运动组。另以健康雄性C57BL/6J(n=10)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12周。干预12周后,测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FIN)、空腹血糖(FPG)、并以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确定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HDL)、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含量;RT-PCR法测肝脏组织中PPAR-γ、CPT-1、MCADmRNA表达水平。结果:运动训练干预12周以后: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体重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静止组比较,高脂运动组体重显著下降(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FIN、FPG、Homa-IRI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FIN、FPG、Homa-IRI明显降低(P分别<0.05、0.01、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TC、LDL、FFA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TC、LDL、FFA水平明显降低(P分别<0.05、0.05、0.01),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高脂静止组PPAR-γ、CPT-1、MCADmRNA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与高脂静止组相比较,高脂运动组PPAR-γ、CPT-1、MCADmRNA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游泳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肝脏组织PPAR-γ表达、进而上调CPT-1、MCAD的表达,改善小鼠脂代谢,从而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运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肉碱棕榈转移酶-1 中链基辅酶A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A基因外显子纯合缺失变异导致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华 王兰 +2 位作者 周霄颖 郑必霞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7-1709,共3页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乏症患者长期禁食或处于病理状态时,糖原贮备不足,肝脏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被抑制,出现低血糖、肝性脑病等多系统症状[1]。该疾病罕见,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uman Genome Mutation Database,HGMD)仅收录了41种突变(http://www.hgmd.cf.ac.uk/ac/gene.php?gene=CPT1A),多为点突变,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中1例外显子4~5纯合缺失的变异类型,丰富了该基因变异谱,并结合qPCR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外显子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与CPT1A/ERK信号转导通路共同调节乳腺癌恶性行为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姜丹 宋国庆 王晓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0-658,共9页
背景与目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且能促进线粒体对脂肪酸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三磷酸腺苷(triphosphate,ATP)产量。然而,CPT1A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仍不... 背景与目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且能促进线粒体对脂肪酸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三磷酸腺苷(triphosphate,ATP)产量。然而,CPT1A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与CPT1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共同调节乳腺癌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分别使用慢病毒系统和shRNA工具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MCF7中过表达或敲低CPT1A,将细胞分为NC组、CPT1A组和shCPT1A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ERK1/2和CPT1A蛋白的表达。采用线粒体红染色分析MDAMB-231和MCF7细胞系的线粒体形态,并通过耗氧率分析线粒体呼吸能力。结果:与表达对照载体的细胞相比,CPT1A过表达导致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增强(P<0.05),shCPT1A敲低导致细胞侵袭能力降低(P<0.05)。与NC组相比,CPT1A组MDA-MB-231和MCF7细胞中线粒体分支长度显著变短(P<0.05),ERK1/2、PGC-1α表达显著增加(P<0.05),shCPT1A组MDA-MB-231和MCF7细胞中线粒体分支长度显著变长(P<0.05),ERK1/2、PGC-1α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NC组相比,CPT1A组MDA-MB-231细胞基础和最大呼吸能力以及ATP产量显著增加(P<0.05),而shCPT1A组MDA-MB-231细胞基础和最大呼吸能力以及ATP产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CPT1A激活的ERK1/2-PGC-1α信号转导通路在线粒体分裂介导的乳腺癌细胞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线粒体 肉碱棕榈转移酶1A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恶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CPT1A调控PTE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组织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尹丹 韩莎莎 +2 位作者 刘颖 李跃峰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DR(NPDR)患者38例(48眼)为NPDR组,增生型DR(PDR)患者20例26眼为PDR组。采用OCTA检查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外周血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PTEN以及pRNFL、GCC厚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circRNA CPT1A与PTEN、pRNFL厚度、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均高于NDR组、NPDR组,而PDR组患者外周血PTEN均低于NDR组、NPDR组(均为P<0.05);NDR组与N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 RNA CPT1A、PTE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与PTEN呈负相关性(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RNFL以及GCC厚度均呈降低趋势,NDR组患者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NPDR组患者以上指标均高于PDR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分别与受检眼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DR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呈增加趋势,且与外周血PTEN、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呈负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circRNA CPT1A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从而参与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肉碱棕榈转移酶1A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组织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和犏牛睾丸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方伟 黄林 +3 位作者 金素钰 雷杰雯 付伟 郑玉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91-189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 试验旨在探索牦牛杂交雄性不育后代(犏牛)睾丸脂肪酸氧化特点及其与雄性不育的关联性,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GAPDH和18SrRNA基因为双内参,建立了牦牛和犏牛肝脏型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和硫双加氧酶1(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发现,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特异性好,扩增效率为98.5%~107.8%,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采集成年牦牛(n=9)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和附睾,通过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检测,证实犏牛睾丸和附睾中无精子,而牦牛睾丸和附睾中有精子。试验进一步从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提取总RNA,测定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犏牛睾丸中CPT1a和ETHE1基因mRNA水平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牦牛(P<0.05;P<0.01)。CPT1a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表明犏牛睾丸中脂肪酸β-氧化能力的加强;而ETHE1基因mRNA水平的增加可促进线粒体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脂肪酸氧化,或影响其他能量代谢通路,这两种基因mRNA水平的提高均有助于睾丸脂肪酸的β-氧化供能。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牦牛睾丸相比,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的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加强,可能对脂肪酸燃料分子有更多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杂交雄性不育 棕榈酰肉碱转移酶1a(CPT1a) 硫双加氧酶1(ETH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探究影响肝癌细胞生长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轶舟 王卓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基于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的模拟分析已被成功应用于探索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通过模拟基因敲除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鉴别关键代谢重编程节点。通过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于正常肝细胞的代谢... 基于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的模拟分析已被成功应用于探索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通过模拟基因敲除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鉴别关键代谢重编程节点。通过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于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差异,发现AKG能够调节肿瘤生长,是潜在的抗癌药物靶点;而TECR在HCC细胞中的重要性降低使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位点。HCC肝癌细胞在胆固醇合成通路上存在代谢重编程:DHCR24和HMGCS2基因的缺失可以帮助肿瘤细胞避免正常凋亡,而IDI2基因的存在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胆碱代谢物可以影响脂肪酸合成通路从而促进炎症反应来加速癌症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 肝细胞肝癌 基因敲除 胆固醇合成 L-氯化棕榈酰肉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对高脂日粮小鼠脂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龙囡 王艳艳 +4 位作者 尹彩娜 王舒平 孙进 乐国伟 施用晖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8-614,共7页
为了研究硫辛酸(lipoic acid,LA)对高脂日粮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脂类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含20%脂肪),LA组(高脂饲料分别添加0.05%、0.10%LA)。6周后测定... 为了研究硫辛酸(lipoic acid,LA)对高脂日粮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脂类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常日粮),高脂组(高脂日粮,含20%脂肪),LA组(高脂饲料分别添加0.05%、0.10%LA)。6周后测定小鼠血脂及血浆脂酶水平,全血、消化道及肝脏组织自由基(ROS)水平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并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肝脏Cpt1a及ApoE的表达。结果表明,高脂日粮导致小鼠血脂显著升高、血浆脂蛋白脂酶(LPL)及肝脂酶(HL)活性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LA可显著降低血脂并提高LPL、HL的活性(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血浆和组织中抗氧化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造成慢性氧化应激;添加LA可显著缓解氧化应激,0.10%LA可使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高脂饮食导致小鼠肝脏Cpt1a表达显著下调,ApoE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添加LA可显著缓解高脂造成的上述基因表达的变化。因此,高脂日粮会导致小鼠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造成脂代谢紊乱,LA可通过清除自由基、调整氧化还原状态,改善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硫辛酸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肉碱棕榈转移酶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β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小慧 胡扬 +1 位作者 席翼 文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 为了研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1β)基因区的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以及由其组成的单体型与有氧耐力训练前后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其作为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标记的可行性,对102名中国北方汉族青年进行为期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采用活动跑台的逐级递增运动负荷方法测定训练前后"跑节省化"(RE)相关指标;采用卧式蹬车的极限下递增定量负荷运动方式测定训练前后不同负荷状态下(安静时、50 W、100 W、150 W、恢复期)的心脏结构指标;由心脏结构指标获得心脏功能相关指标。采用MALDI-TOF MS方法解析受试者基因组DNA rs 131758、rs 470117多态位点基因型。分析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与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1)rs 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跑节省化时心率(ΔHRRE)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2)rs131758位点的AA型与训练后心脏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ΔPWS指标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3)由rs 131758-rs 470117位点组成的单体型AT与训练后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指数(ΔSVI)、心动周期(ΔT)、心输出量指数(ΔCOI)的训练敏感性相关联。说明:rs 131758位点的AA型和由rs131758-rs470117位点组成的AT单体型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对有氧耐力训练敏感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肉碱棕榈转移酶 有氧耐力 训练敏感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赛庆彬 马延超 朱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1-1086,1108,共7页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组)、心梗安静组(MI-Sed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MI-Ex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Sham组和MI-Sed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左心室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期压力(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比色法测定心肌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总AMPKα、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I-Sed组LVSP、±dp/dtmax显著性下降(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升高(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1),p-AMPKα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MI-Sed组比较,MI-Ex组LVSP、±dp/dtmax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下降(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和蛋白以及p-AMPKα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活化AMPK-PPARα信号通路,上调CPT-1表达,促进心肌对FFA的氧化利用,从而减轻HF后心脏脂质过度沉积、改善脂毒性心脏异常并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力衰竭 脂质沉积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α 肉碱棕榈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肝胰腺中4种脂类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李文玲 雷燕芬 +1 位作者 王成辉 严继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1-549,共9页
目的:研究河蟹肝胰腺中C-8神经酰胺-1-磷酸、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磷酰胆碱和棕榈酰肉碱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脂类对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所表现的细胞... 目的:研究河蟹肝胰腺中C-8神经酰胺-1-磷酸、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磷酰胆碱和棕榈酰肉碱对细胞生长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和乳酸脱氢酶试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4种脂类对斑马鱼胚胎成纤维细胞所表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代谢的影响,并通过溶酶体和线粒体染色分析4种脂类对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表现为促进细胞增殖,并保持线粒体和溶酶体形态结构的完整;C-8神经酰胺-1-磷酸、磷酰胆碱、棕榈酰肉碱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并引起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河蟹肝胰腺中的4种脂类物质不仅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还具有明显生物活性,能影响细胞代谢和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 C-8神经胺-1-磷酸 N-十二烷醇-L-高丝氨酸内酯 胆碱 棕榈酰肉碱 PA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对小鼠脂质代谢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立雯 袁章琴 +3 位作者 赵明德 韩建红 古从伟 付陆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雄性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模型小鼠。灌胃给药CB1抑制剂利莫那班(SR141716),观察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CB1在皮下脂肪...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模型小鼠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雄性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模型小鼠。灌胃给药CB1抑制剂利莫那班(SR141716),观察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CB1在皮下脂肪、内脏脂肪、骨骼肌、肝脏、心脏中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着重探索CB1对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SR141716抑制了CB1在小鼠各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了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P<0.05),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和瘦素含量(P<0.05);CB1受抑制后,组织中CPT1A和CPT1B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未检测到CPT1A和CPT1B在心脏的差异表达。结论证实CB1通过作用于CPT1A、CPT1B基因发挥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为靶向调控脂质代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受体1 利莫那班 肉碱棕榈转移酶1 肥胖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A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莉 赵景宏 +2 位作者 何婷 肖堂利 刘赤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0-816,共7页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16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8):对照组(Ctrl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DKD组[通过高脂饮食联... 目的探讨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16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8):对照组(Ctrl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DKD组[通过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DKD模型]。每4周收集小鼠24 h尿液,检测空腹血糖和体质量。建模16周(小鼠20周龄)后取材并检测2组小鼠血肌酐水平、尿蛋白/尿肌酐比值,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观察CPT1A及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proximal tubular cell line,HK-2)后分3组:正常对照(Ctrl)组、30 mmol/L高糖(high glucose,HG)组、30 mmol/L甘露醇(mannitol,M)组,孵育48 h后观察CPT1A、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CPT1A过表达质粒转染HK-2细胞后再予以30 mmol/L高糖处理,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和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与Ctrl组小鼠相比,DKD组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基质增多和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同时血肌酐、尿蛋白/尿肌酐比值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CPT1A表达明显降低,而纤维化标志物表达显著升高。体外实验中:高糖导致HK-2细胞失去原有形态、呈长梭形改变,CPT1A表达降低和纤维化标志物表达升高,并与渗透压改变无关。而CPT1A过表达能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形态改变和纤维化标志物高表达。结论上调CPT1A表达可能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潜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转移酶1A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