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阴茎勃起硬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赖敏华 林燕珊 +9 位作者 邹芳亮 张扬 龙婧 夏华安 林丽红 邓运芝 陈锐芸 杨健华 徐瑶 彭天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276-3282,共7页
目的探索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阴茎勃起硬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1—12月于生殖医学中心对450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其人口学资料,采用勃起硬度评分表(EHS)调查其阴茎勃起硬度... 目的探索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阴茎勃起硬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4年1—12月于生殖医学中心对450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其人口学资料,采用勃起硬度评分表(EHS)调查其阴茎勃起硬度的现状,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450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在性生活时,35.3%的患者表示阴茎勃起硬度能达到4级(正常的状态),54.5%的患者表示阴茎勃起硬度仅达到3级(欠佳的状态),9.3%的患者表示阴茎勃起硬度只达到2级(阴茎轻微勃起),0.9%的患者表示阴茎勃起硬度只达到1级(阴茎无法勃起)。在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示:仅24.9%的患者表示对性生活质量十分满意;57.3%的患者表示对性生活质量基本满意;9.6%的患者表示性生活质量一般;4.0%的患者表示对性生活质量不满意;3.1%的患者表示对性生活质量非常不满意,1.1%的患者表示夫妻间无性生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阴茎勃起硬度的影响因素为饮酒(OR=2.393,95%CI:1.493~3.836)、性生活质量满意度(OR=1.455,95%CI:1.118~1.894)、学历(OR=0.709,95%CI:0.549~0.917)和近1个月睡眠质量情况(OR=0.641,95%CI:0.452~0.907)。结论饮酒习惯、性生活满意度、睡眠质量及学历等因素,共同影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阴茎勃起硬度。医护团队需基于患者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干预方案与科普内容,通过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指导,改善勃起功能与性生活质量,促进夫妻关系和谐,提升患者生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勃起硬度 性生活满意度 现状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不同睾丸取精方式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库供精比例
2
作者 陈千喜 陈延 +4 位作者 郑仲杰 唐文豪 刘镇 洪锴 林浩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分析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在睾丸穿刺取精术(percutaneous 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TESE)两种取精方式下,选... 目的:分析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在睾丸穿刺取精术(percutaneous testicular sperm aspiration,TESA)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TESE)两种取精方式下,选择精子库供精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周期数据,选择数据完整的NOA患者及其伴侣的ART周期(以末次治疗周期为准),比较不同取精方式和精子状态(新鲜mTESE、新鲜TESA、解冻mTESE、解冻TESA)的精子库供精使用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取精方式与精子来源的关系。结果:在1730对NOA患者及其伴侣中,总体精子库供精使用率为12.66%。新鲜mTESE组的精子库使用率最高(23.42%),其次为解冻mTESE组(5.87%)和新鲜TESA组(5.22%),而解冻TESA组无一例选择精子库供精。对数线性模型显示,取精方式与精子来源显著相关(mTESE:Estimate=4.499;TESA:Estimate=2.780;P<0.001)。结论:ART周期中的总体精子库供精使用率较低,可能说明新鲜取精ART的高效性。NOA患者选择精子库供精的比例受取精方式影响,相比于采取TESA的患者,采取mTESE取精患者更倾向于失败后使用供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精子 取精术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穿刺活检对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取精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毛加明 刘德风 +5 位作者 赵连明 洪锴 张丽 马潞林 姜辉 乔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睾丸穿刺活检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是否行诊断性...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睾丸穿刺活检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是否行诊断性穿刺活检、以及不同穿刺活检结果患者的精子获得率进行分析,探讨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对显微取精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共237例接受显微取精术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入选研究,总体的精子获得率为25.7%。未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03例患者与行诊断性睾丸穿刺活检的134例患者精子获得率分别为26.2%和25.4%,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体积和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4.3±1.4)m L vs.(8.5±2.4)m L和(36.1±5.2)IU/L vs.(26.1±3.5)IU/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睾丸穿刺活检的患者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偶见少量精子患者的精子获得率为100.0%(7/7),术中镜检或术后病理可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47.2%(17/36),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精子获得率为11.0%(1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体积较小的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仍有一定机会通过显微取精术发现精子;睾丸穿刺活检结果(包括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能否发现精子)对后期进行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术中镜检及术后病理均未见精子的患者,显微取精术找到精子的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睾丸穿刺活检 显微取精 精子获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 被引量:16
4
作者 洪锴 赵连明 +7 位作者 唐文豪 毛加明 刘德风 叶剑飞 刘余庆 姜辉 乔杰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通过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9例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6例一侧由于疝手术损伤造成输精管缺损无法吻合,另一侧输精管近端通畅... 目的探讨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通过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9例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6例一侧由于疝手术损伤造成输精管缺损无法吻合,另一侧输精管近端通畅但附睾梗阻;3例一侧输精管进腹腔段梗阻,无法吻合,另一侧附睾梗阻,均进行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将一侧近端输精管通过阴囊中隔穿至另一侧阴囊,与另一侧远端输精管进行双层显微吻合。结果 9例均复通成功,复通率100%。1例在术后5个月再次梗阻。9例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3个月,5例配偶自然受孕,术后均无不适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输精管梗阻安全、有效,使既往只能通过睾丸穿刺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有自然生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外科 交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经阴囊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黎明 鲁红 +5 位作者 王军梅 张峰彬 金帆 李凤华 杜晶 郑菊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阴囊超声表现。方法对92例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病例组)行经阴囊超声检查,其中附睾炎性梗阻79例,输精管医源性梗阻13例(2例合并对侧附睾炎性梗阻),观察睾丸、附睾、阴囊... 目的探讨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阴囊超声表现。方法对92例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病例组)行经阴囊超声检查,其中附睾炎性梗阻79例,输精管医源性梗阻13例(2例合并对侧附睾炎性梗阻),观察睾丸、附睾、阴囊段输精管的声像图表现。以65例精液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睾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184条附睾声像图均出现异常,其中附睾头、体、尾部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像图表现为附睾整条或局部增厚,增厚部位附睾管扩张,呈细网状改变,附睾管内径为0.03 cm。39条(24.4%)炎性梗阻的附睾内合并出现炎性偏高回声结节。在160条附睾炎性梗阻的阴囊段输精管中,159条(99.4%)平均内径与对照组相同。24条医源性梗阻患者手术近端输精管均为扩张状态。结论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由于梗阻的原因和部位不同,附睾与输精管存在不同特征的声像图表现,经阴囊超声可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经阴囊超声 附睾 输精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鸿祥 陈斌 +3 位作者 胡凯 冯坦 王益鑫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83-987,共5页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 目的检测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附睾精子DNA损伤情况,并与后续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OA患者121例(OA组),均拟行ICSI治疗;另选取配偶于1年内自然受孕,且精液参数正常范围的38份精液标本作对照组。OA组患者进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后镜检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精液分析,同时进行穿刺液/精液吖啶橙试验。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30%为正常,两组进一步分为高DFI亚组(DFI>30%)和低DFI亚组(DFI<30%)。对OA组患者后续ICSI治疗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A组整体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体(均P<0.01);OA组两个DFI亚组间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DFI亚组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OA组与对照组整体相比,吖啶橙(AO)试验阴性率较低(P<0.01);OA组患者的ICSI治疗结局,高DFI亚组与低DFI亚组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DFI亚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低DFI亚组(P<0.01)。结论 ICSI前对精子DNA进行评估十分必要。OA患者通过对诊断性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获取的附睾精子进行DNA损伤分析,是预测ICSI结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损伤 梗阻性无精子症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吖啶橙试验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朋 谭广兴 +3 位作者 黄煜华 陈慧兴 夏术阶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方法·以1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输精管道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行输精管道显微重建术。结果·术中探查证实附睾梗阻86例,输精管梗阻30例,先天性双侧输...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外科重建策略。方法·以182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行输精管道探查,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行输精管道显微重建术。结果·术中探查证实附睾梗阻86例,输精管梗阻30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精囊缺如48例,睾丸网梗阻1例,射精管梗阻17例;探查后行显微重建吻合术114例。术后患者共随访92例,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3~16个月)。术后复通率为71.7%(66/92),自然受孕率为32.6%(29/89),其中3例未婚。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梗阻原因复杂,梗阻部位多变,可根据术前严格评估和术中探查行显微复通手术,进而获得自然妊娠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重建 自然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洪锴 毛加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5-589,共5页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人群的60%,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是男性生殖医学临床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得益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尤...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约占无精子症人群的60%,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约有一半的患者无法明确病因,是男性生殖医学临床中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得益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的出现,理论上只需要一颗成熟的精子,胚胎试验室专家便可以通过卵泡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进行体外受精,实现NOA患者孕育具有自己生物学后代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取精 精子获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局部生精功能的超声造影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时君 杜晶 +2 位作者 吕仁华 田汝辉 李凤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位对引导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显微取精术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NOA患者行睾丸超声造影,分别选取造影浓聚区和稀疏区进行定位并量化分析。显微取精术分别在造影浓聚区、稀疏区以及常规区取精。...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位对引导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显微取精术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NOA患者行睾丸超声造影,分别选取造影浓聚区和稀疏区进行定位并量化分析。显微取精术分别在造影浓聚区、稀疏区以及常规区取精。比较各个区域的取精成功率。结果·95例患者共147个睾丸行显微取精术,浓聚区、稀疏区和常规区的取精成功率分别为66.3%(63/95)、32.6%(31/95)和47.3%(45/95),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取精阳性位点组(94个位点)和取精阴性位点组(200个位点)对比中,造影起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病理组间取精成功率具有差异,成熟障碍组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组中浓聚区取精成功率高于常规区(均P<0.05)。结论·不同的病理类型具有不同的取精成功率,通过术前睾丸造影定位浓聚区引导显微取精术可提高成熟障碍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取精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显微取精术 取精成功率 梗阻性无精子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秋芳 黄翔 +1 位作者 闫丽盈 乔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Y微缺失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在精子发生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无Y微缺失的单纯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合并有Y微缺失和AZFc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无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正常者(3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比较3组睾... 目的:探讨Y微缺失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在精子发生障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无Y微缺失的单纯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合并有Y微缺失和AZFc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患者3例、无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正常者(3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比较3组睾丸组织中精母细胞的同源染色体联会情况,包括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es,SC)上gap和split出现的数目。结果:SC中出现gap的频率在对照组为10%、单纯精子发生障碍组为22%、合并有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组为2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C中出现split的频率对照组为1%、单纯精子发生障碍组为13%、合并有Y微缺失的精子发生障碍组为15%。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个精子发生障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是影响精子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Y微缺失的睾丸组织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Y微缺失 同源染色体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蛋白P34h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仲磊 程欢 +4 位作者 徐东亮 谭若芸 鲁佩 张炜 顾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附睾组织中附睾蛋白P34h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因不同梗阻(输精管或射精管水平梗阻)所致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组...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附睾组织中附睾蛋白P34h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因不同梗阻(输精管或射精管水平梗阻)所致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组织中P34h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2组P34h蛋白的表达。结果:2组均有P34h mRNA的表达,输精管梗阻的P34h/β-actin均值为0.418±0.045,射精管梗阻的P34h/β-actin均值为0.719±0.069,输精管梗阻的附睾组织中P34h mRNA水平显著低于射精管梗阻(P<0.05)。2组亦均有P34h蛋白的表达,输精管梗阻平均光密度为0.095±0.014,射精管梗阻为0.276±0.054(P<0.05),两组P34h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34h mRNA及其蛋白在不同梗阻因素所致的无精子症患者的附睾中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提示P34h可能是梗阻性无精子症时导致精子成熟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附睾蛋白 P34h 精子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婧 罗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34-636,共3页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普通外科输精管吻合术及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手术时间长,成功率低,逐渐被显微外科手术取代,并成为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首选方法。文中就显微外科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为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普通外科输精管吻合术及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手术时间长,成功率低,逐渐被显微外科手术取代,并成为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首选方法。文中就显微外科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输精管吻合 输精管附睾吻合 梗阻性无精子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蓬 任凭 殷月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梗阻性无精子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家胜 高兴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409-2411,共3页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由于男性生殖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不育症的男性患者得到治愈。其中,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研究更是取得可喜的进展。本文着重介绍了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进展概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疝术后梗阻性无精子症17例临床诊治分析
15
作者 冯庆兴 程凤 +9 位作者 李彦锋 胡正委 曹全富 张勇 罗勇 周波 聂志林 黄灶明 李倩 江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总结医源性腹股沟区输精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有腹股沟疝手术史,且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7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手术探查情况和输精管损伤特征,随访观察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 目的总结医源性腹股沟区输精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本院有腹股沟疝手术史,且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7例,回顾总结其临床特征、手术探查情况和输精管损伤特征,随访观察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后中远期疗效。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成功进行输精管端端吻合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随访(19.6±9.5)个月,13例患者精道复通成功,精子计数为(33.1±25.6)×10^6/L,配偶自然受孕成功者6例。结论有生育要求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通过接受显微输精管吻合绝大部分可恢复精道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梗阻性无精子症 医源性损伤 显微镜手术 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显微取精获精的影响因素及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杨青 嘉若琳 +6 位作者 丁孝芹 高松占 冯浩 肖小帅 李真 管一春 杨险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显微取精(microTESE)获精的影响因素和辅助生殖结局。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男性科行microTESE的NOA患者201例,其中Y染色体AZFc区微缺失8例、克氏征37例、隐睾12例、睾丸炎6例、特发性NO...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显微取精(microTESE)获精的影响因素和辅助生殖结局。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男性科行microTESE的NOA患者201例,其中Y染色体AZFc区微缺失8例、克氏征37例、隐睾12例、睾丸炎6例、特发性NOA 13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OA和特发性NOA获精的影响因素。将microTESE获精且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作为NOA组,取卵日取精失败改睾丸穿刺精子抽吸且行ICS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睾丸体积,术前血清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催乳素(PRL)水平,卵子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Y染色体AZFc区微缺失、克氏征、隐睾、睾丸炎、特发性NOA患者的获精率分别为37.5%、40.5%、75.0%、83.3%、29.7%。获精的NOA患者和特发性NOA患者右侧睾丸体积大于未获精患者,血清PRL水平低于未获精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L水平对NOA患者(OR=0.998,95%CI为0.996~1.000)和特发性NOA患者(OR=0.997,95%CI为0.994~1.000)获精均有影响。NOA组和对照组的卵子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L水平是NOA患者microTESE获精的影响因素。NOA患者通过microTESE获精并行ICSI治疗,可获得与正常射精患者基本相同的辅助生殖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睾丸显微取精 辅助生殖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结局研究(附1355例报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士玮 徐源 +13 位作者 田汝辉 孙红芳 黄煜华 李朋 智二磊 陈慧兴 姚晨成 朱子珏 陈伟 邓存忠 张建雄 赵福军 吴煜 李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5-562,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经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22年1月135...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患者经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microdis⁃section 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micro⁃TESE)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22年1月1355例接受micro⁃TESE的患者,病因/危险因素包括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KS)、Y染色体AZFc缺失、隐睾、腮腺炎性睾丸炎、放化疗、精索静脉曲张以及特发性NOA,研究分析各组患者精子获取率(sperm retrieval rate,SRR),并比较各组取精成功的妊娠结局。结果:NOA患者的总体SRR为26.2%(355/1355),其中腮腺炎性睾丸炎SRR最高(75.9%,22/29),其次分别为隐睾(70.5%,43/61)、Y染色体AZFc缺失(55.6%,30/54)、KS(47.6%,71/149)、特发性NOA(18.6%,167/897)、放化疗(15.4%,2/13),精索静脉曲张SRR最低(13.2%,20/152)。根据手术结局,将NOA患者分为取精成功组及取精失败组。特发性NOA及放化疗类型中,取精成功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显著高于取精失败组;Y染色体AZFc缺失类型中,取精成功组FSH、LH水平显著低于取精失败组;腮腺炎性睾丸炎类型中,取精成功组睾丸体积高于取精失败组。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可作为预测特发性NOA患者取精结局的因素,年龄较高者拥有较好的取精结局。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率为51.4%(200/389),活产率为73.5%(147/200)。结论:不同病因/危险因素NOA患者的SRR具有显著差异,是影响micro⁃TESE取精结局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镜下睾丸取精术 取精成功率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A2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易感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查醒 贺小进 +5 位作者 宋兵 杜卫东 张妍 阮健 吴欢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基因22(SPATA22)基因的7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68例已生育的男性(对照组)和361例NOA患者(病例组),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质谱阵列技...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基因22(SPATA22)基因的7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68例已生育的男性(对照组)和361例NOA患者(病例组),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质谱阵列技术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的基因型。应用Plink1.07软件及Haploview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SPATA22基因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基因型及单体型的差异。结果 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的MAF、基因型及单体型在对照组与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TA22基因7个标签SNPs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NOA的易感性可能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 梗阻性无精子症 SPATA2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囊超声用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康宁 余杨 +2 位作者 邓又斌 李开艳 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3例行阴囊超声检查,观察附睾、输精管是否完整可见、有无扩张及钙化,测量扩张附睾管及输精管内径;根据后续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取精组(27例)和... 目的探讨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93例行阴囊超声检查,观察附睾、输精管是否完整可见、有无扩张及钙化,测量扩张附睾管及输精管内径;根据后续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取精组(27例)和重建组(66例),比较2组病因及超声征象。采用ROC曲线评价超声参数用于筛选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2组间附睾形态异常、输精管细小或缺失、钙化及附睾管内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睾丸体积及输精管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附睾管内径0.55 mm为临界值筛选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其敏感度87.47%,特异度86.70%,阳性预测值77.82%,阴性预测值92.76%,准确率87.03%。结论阴囊超声对于选择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不育 男(雄)性 阴囊 输精管吻合术 超声检查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遗传学基础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涂超峰 袁诗敏 +2 位作者 蒙岚岚 罗爱祥 谭跃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6-476,共11页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影响着约0.6%的男性或10%的不育男性.NOA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影响着约0.6%的男性或10%的不育男性.NOA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复杂疾病,其中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突变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目前临床上针对NOA患者的遗传学检测,还仅限于结合附睾和睾丸穿刺活检的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而且一直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因此,深入解析NOA的具体分子机理,对阐明NOA的病因、提高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从NOA的遗传学基础、NOA的病理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男性不育 遗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