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调诗学传统与朱光潜现代“声律批评”观的建立
1
作者 赵黎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6,共6页
以声律为纲,以情趣和意象为目,朱光潜诗学理论具有十分浓厚的"音律中心论"色彩。然而,这种声律诗学明显受到传统诗学特别是明清格调诗学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批评实践方面,就是其在格调诗学因声辨体、以声论调、沿声求境的传统... 以声律为纲,以情趣和意象为目,朱光潜诗学理论具有十分浓厚的"音律中心论"色彩。然而,这种声律诗学明显受到传统诗学特别是明清格调诗学的深刻影响,表现在批评实践方面,就是其在格调诗学因声辨体、以声论调、沿声求境的传统方法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音律本体"的诗歌批评与鉴赏原则。其因声感人的影响观、以声辨体的文体观、由声论调的欣赏观以及由声论境的境界观等等,就是这种"声律批评"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朱光潜继承格调批评传统的内在动力在于对新诗形式失范的焦虑,其声律批评是古今诗学贯通的一种带有建构性的试验,对于中国新诗批评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声律批评 格调诗学 新诗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燮的诗学渊源与浙东“四明诗派”之建构
2
作者 李晨 马亚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5,共10页
梳理姚燮早年在宁波枕湖吟社的诗歌活动及相关记载,不难发现姚燮、厉志、叶元阶三人在诗学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且受到吴德旋的影响。因而,探究姚燮的诗学渊源问题,不妨首先联系厉志的《白华山人诗说》,其次进一步追溯到吴德旋乃至吴德... 梳理姚燮早年在宁波枕湖吟社的诗歌活动及相关记载,不难发现姚燮、厉志、叶元阶三人在诗学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且受到吴德旋的影响。因而,探究姚燮的诗学渊源问题,不妨首先联系厉志的《白华山人诗说》,其次进一步追溯到吴德旋乃至吴德旋的师法对象--宋大樽和姚鼐,再旁参其他枕湖吟社成员的诗话著述,即陈仅的《竹林答问》,由此可揭示出道光年间四明诗学的生成语境,其中根底落在"学古"二字。四明诗学的同质化特征,构成了"四明诗派"确立的一项关键性乃至根本性要素,又因四明诗学与格调诗学的源流关系,"四明诗派"在清诗史中的位置也较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燮 宁波诗歌 道光诗坛 格调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影响下的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以吴镇诗学观为中心
3
作者 杨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乾嘉时期关陇诗学领袖吴镇的前期诗学观受到格调诗学影响,论诗重风雅格律;晚年认识杨芳灿特别是性灵诗学领袖袁枚以后,论诗转向性灵,走向性灵与格律的结合。吴镇的诗学观转向是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的一个缩影,探讨居于边远之地的吴镇诗... 乾嘉时期关陇诗学领袖吴镇的前期诗学观受到格调诗学影响,论诗重风雅格律;晚年认识杨芳灿特别是性灵诗学领袖袁枚以后,论诗转向性灵,走向性灵与格律的结合。吴镇的诗学观转向是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的一个缩影,探讨居于边远之地的吴镇诗学观转变,有助于更深刻了解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的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袁枚 格调诗学 性灵诗学 诗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