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双分支肝血窦模型的血流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天浩 吕守芹 崔玉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83-283,共1页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脂肪肝的发生总是伴随着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狄氏间隙内异常的血流流动现象。在低血流剪切力区会存在脂肪滴和脂蛋白的沉积。这些物质会使内皮细胞窗孔减少,改变内皮层通透性,进而改变肝血窦内血流。... 肝脏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脂肪肝的发生总是伴随着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狄氏间隙内异常的血流流动现象。在低血流剪切力区会存在脂肪滴和脂蛋白的沉积。这些物质会使内皮细胞窗孔减少,改变内皮层通透性,进而改变肝血窦内血流。因此,研究肝血窦内皮层渗透性及其病理改变对血流的影响,对肝脏病变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窦 血流剪切力 血流动力学 脂肪滴 内皮细胞 格子玻尔兹曼法 肝脏病变 内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步长对格子玻尔兹曼法模拟室内气流精度的影响
2
作者 韩梦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3-801,共9页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大涡模拟(LBM-LES)是湍流模拟的新方法,但不恰当的时间步长δt可能会影响其计算精度。首先理论总结了δt可能对LBM-LES湍流模拟造成的影响,阐明过大的δt会导致速度场产生压缩性误差,而过小的δt会导致超松弛碰撞...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大涡模拟(LBM-LES)是湍流模拟的新方法,但不恰当的时间步长δt可能会影响其计算精度。首先理论总结了δt可能对LBM-LES湍流模拟造成的影响,阐明过大的δt会导致速度场产生压缩性误差,而过小的δt会导致超松弛碰撞产生速度场的数值振荡。其次,通过对等温室内气流案例进行LBM-LES模拟,定量讨论了δt引起的压缩性误差和数值振荡问题。结果表明,δt较大时流场密度变化剧烈,且格子玻尔兹曼单位的马赫数(M)超过0.3的区域中速度场产生了明显的压缩性误差。同时,过小的δt导致平均及脉动风速均产生了数值振荡,这在网格分辨率较高时尤为明显。建议模拟时在确保δt足够小以满足最大风速区域的M<0.3的基础上,尽量增大δt以防止产生数值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环境 格子玻尔兹曼法 时间步长 压缩性误差 超松弛碰撞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碳酸盐岩数字岩心渗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晨晨 姚军 +3 位作者 杨永飞 张磊 庞鹏 闫永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8,共5页
基于不同分辨率的碳酸盐岩二维扫描电镜(SEM)图片,利用模拟退火法分别建立相应的大孔隙和微孔隙数字岩心,提出一种新的叠加耦合方法,构建能反映不同尺度孔隙特征的碳酸盐岩数字岩心,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数字岩心的渗流特征进行分析... 基于不同分辨率的碳酸盐岩二维扫描电镜(SEM)图片,利用模拟退火法分别建立相应的大孔隙和微孔隙数字岩心,提出一种新的叠加耦合方法,构建能反映不同尺度孔隙特征的碳酸盐岩数字岩心,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数字岩心的渗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退火法构建的数字岩心能够较好地表征真实孔隙之间的连通特性;叠加后的数字岩心能同时描述大孔隙和微孔隙特征,其渗透率(1.64×10-3μm2)均大于大孔隙数字岩心(1.12×10-3μm2)和微孔隙数字岩心(0.036×10-3μm2),微孔隙虽然本身渗透率很低,但对提高整个碳酸盐岩数字岩心的连通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模拟退火 叠加耦合 微孔隙 格子玻尔兹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二维柔性梁与刚性方柱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杨旖旎 谢振武 邹明松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7,共9页
建立一套适用于处理刚体-柔性体-流体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即浸入边界法、格子Boltzmann方法、时间异步算法相结合的数值算法。对均匀来流中单根梁的周期性摆动、带弹性支承的方柱振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 建立一套适用于处理刚体-柔性体-流体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即浸入边界法、格子Boltzmann方法、时间异步算法相结合的数值算法。对均匀来流中单根梁的周期性摆动、带弹性支承的方柱振动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文采用的数值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刚体-柔性体-流体的复杂流固耦合问题。然后对低雷诺数下(Re=100),流向角α=45°时,带弹性支承方柱后有柔性梁的流固耦合振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方柱的振幅和升阻力系数,探讨方柱振动响应随折减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流场的流态与其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法 浸入边界 柔性梁 刚性方柱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DEM-IMB的流体-颗粒系统的曲线边界识别方法
5
作者 翁杰弟 姜永正 +2 位作者 傅佳豪 陶恋 杨景云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1-699,共9页
为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生物质颗粒在曲线管道中与流体混合流动时易卡阻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边界识别方法来识别复杂的自定义曲线边界,并通过自定义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的流动验证LBM-DEM-IMB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为解决现有数值模拟技术模拟生物质颗粒在曲线管道中与流体混合流动时易卡阻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边界识别方法来识别复杂的自定义曲线边界,并通过自定义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的流动验证LBM-DEM-IMB和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曲线边界识别方法在获得光滑曲线边界方面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准确性,且合理反映了曲线边界对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如颗粒在管道凹坑中的滞留和弯管内颗粒自由沉降时的瑞利-泰勒不稳定性。为提高IMB对曲线边界中流体-颗粒系统的计算能力及研究颗粒流动和提高如生物质颗粒的运输和加工效率提供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计算流体力学 液固两相流 格子玻尔兹曼法 离散元 曲线边界识别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流体流动与扩散耦合玻尔兹曼模型
6
作者 张浩森 钱钦 +2 位作者 张星 张向峰 安森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25年第6期653-662,共10页
为实现多组分复杂流体流动与扩散耦合过程的准确预测,提出一种耦合多组分Shan-Chen格子玻尔兹曼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Maxwell-Stefan扩散通量方程及4参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和体积修正因子)Peng-Robinson状态... 为实现多组分复杂流体流动与扩散耦合过程的准确预测,提出一种耦合多组分Shan-Chen格子玻尔兹曼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Maxwell-Stefan扩散通量方程及4参数(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偏心因子和体积修正因子)Peng-Robinson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的多组分流体流动与扩散耦合模型(equation of state Maxwell-Stefan force model,EOS-MS模型).通过Peng-Robinson EOS计算混合流体整体的流体间作用力,结合多组分LBM中流体间作用力与压力的关系,构建组分流速与流体间作用力的关联,并代入Maxwell-Stefan方程,推导得到各组分受力的代数方程组.利用精确差分法(exact difference method,EDM)将计算得到的组分间作用力引入多组分LBM.分别模拟甲烷、乙烷纯物质及其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共存问题,计算结果与标准参考数据及逸度平衡法的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在预测混合流体热力学平衡态方面的准确性.通过模拟氢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三元扩散动态过程,发现模型结果与有限体积法预测高度吻合,并成功复现了多组分流体中逆扩散等实际扩散现象,证明模型在多组分流体流动与扩散耦合模拟中的有效性.本研究构建的EoS-MS力模型可准确预测多组分流动与扩散耦合过程,避免了在组分受力计算中引入人为假设带来的误差,为解决地热资源利用等领域中存在的多组分复杂流动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格子玻尔兹曼法 气液两相流 多组分扩散 Shan-Chen模型 Maxwell-Stefa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任务调度混合的IB-LBM并行优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智翔 刘慧超 +2 位作者 黄冬梅 周丽萍 苏诚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6-391,共6页
在使用浸入边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IB-LBM)求解流场时,为了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往往需要规模较大、较密集的流场网格,这就会造成模拟过程时间长的问题。为了提高模拟的效率,利用IB-LBM局部计算的特点,结合OpenMP中三种不同的任务调度方... 在使用浸入边界-格子玻尔兹曼方法(IB-LBM)求解流场时,为了得出比较精确的结果,往往需要规模较大、较密集的流场网格,这就会造成模拟过程时间长的问题。为了提高模拟的效率,利用IB-LBM局部计算的特点,结合OpenMP中三种不同的任务调度方式,给出了IB-LBM的并行优化方法。在并行优化中混合使用三种任务调度方式,以弥补单一任务调度造成的负载不均衡问题;将IB-LBM进行结构化分解,测试每一结构部分的最优调度方式,根据实验结果选择最优的调度组合方式,而在不同线程数下,最优的组合方式是不同的。优化结果通过并行加速比来检验,可以得出:在线程数较少的情况下,加速比趋近于理想状态;在线程数较多的情况下,虽然线程开辟和销毁的额外时间消耗对性能的优化产生了影响,模型的并行性能仍有了很大的提升。流场的模拟结果显示,在进行并行优化后,IB-LBM对流固耦合问题模拟的准确性并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入边界 格子玻尔兹曼法 流场 OPENMP 任务调度 并行 加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LB图像修复模型及其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作楚 陈翰林 鲜大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81-3184,共4页
针对格子波尔兹曼(LB)模型模拟图像修复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P-Laplace算子的改进LB图像修复算法。该方法利用P-Laplace算子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性来填补受损区域,并且忽略了梯度对修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B修复模型,其... 针对格子波尔兹曼(LB)模型模拟图像修复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P-Laplace算子的改进LB图像修复算法。该方法利用P-Laplace算子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性来填补受损区域,并且忽略了梯度对修复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LB修复模型,其修复效果比TV和CDD模型好;与LB模型具有相似的修复效果,却比它具有更快的修复速率,适用于苹果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中对树枝遮挡部分的修复、老照片修复,以及文字移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补 整体变分 曲率驱动扩散 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 P-LAPLACE算子 格子玻尔兹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宫兴龙 付强 +2 位作者 王斌 邢贞相 王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针对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地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较少、而已构建的模型对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和湿地区水流运动又反映不足,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复合区分为地势起伏较... 针对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地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较少、而已构建的模型对水文要素空间分布和湿地区水流运动又反映不足,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复合区分为地势起伏较大的上游丘陵区和下游地势变化较小的平原湿地区。上游丘陵区降雨采用距离平方倒数法计算降雨空间分布、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法建立非饱和区土壤水运动模型、利用达西公式建立饱和区水流运动模型、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法构建汇流数值模型,进而构建了上游区的降雨径流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采用基于有限元四边形单元构建了水流运动数值模型。平原湿地区入口边界采用上游区降雨径流数值输出的流量过程,平原湿地区出口边界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法的汇流模型计算的水位过程。四边形单元有限元求解水流运动方程实现了上、下游区的无缝连接,模型使用比较方便。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降雨径流和平坦区水流运动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良好,说明模型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湿地复合区 降雨径流数值模型 格子玻尔兹曼法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参数对三维仿生运动翼推进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刚 苑宗敬 +2 位作者 张鸿志 韩佳坤 龚春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137,共7页
为了研究几何参数对三维仿生运动翼推进性能的影响,基于IB-LBM算法开发了可在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大规模并行求解器。实现过程包括用浸入边界法在翼型表面构造力函数,并通过插值函数将翼型表面的力函数分散到周围流体网格点,然后... 为了研究几何参数对三维仿生运动翼推进性能的影响,基于IB-LBM算法开发了可在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大规模并行求解器。实现过程包括用浸入边界法在翼型表面构造力函数,并通过插值函数将翼型表面的力函数分散到周围流体网格点,然后通过格子波尔兹曼方法进行流体计算,更新速度场。以椭球翼、平板翼、NACA0012翼、长方体翼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仿生翼的几何形状对推力系数与涡系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椭球翼表面的涡系结构饱满且距离翼型表面最近,其推进性能最好;NACA0012翼和平板翼的涡系结构类似,推进性能相近;长方体翼由于钝体效应导致涡系结构细小且距离翼型表面较远,其推进性能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在仿生飞行器设计中,应避免采用类似于长方体外形的钝体仿生翼,椭球翼推进性能最佳,但是由于椭球型质量分布导致对仿生飞行器连接部位质量要求较高,可采用推进性能相近的平板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运动翼 浸入边界 格子玻尔兹曼法 推进性能 几何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缝-洞组合碳酸盐岩储层气水两相孔隙尺度流动模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涛 孙天礼 +2 位作者 陈伟华 朱国 汪旭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6,共9页
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组合类型多样,从孔隙尺度刻画和认识气水两相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流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建立了适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气水两相流动的多松弛颜色梯度格子玻尔兹曼模型(LBM),实现了气水两相在多孔介质中的可视... 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组合类型多样,从孔隙尺度刻画和认识气水两相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流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建立了适用于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气水两相流动的多松弛颜色梯度格子玻尔兹曼模型(LBM),实现了气水两相在多孔介质中的可视化模拟,揭示了成藏过程(气驱水)和水侵过程(水驱气)不同孔缝洞组合流动通道中的气水两相动态流动行为。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气藏成藏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残余水类型有盲端孔隙水、洞穴边部残余水、水膜水、“H型”残余水和网状残余水;水侵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封闭气类型有盲端孔隙封闭气、变径卡断气、绕流封闭气、“H型”封闭气和网状封闭气;由于洞穴体积较大,成藏和水侵过程中缝洞型储层残余水饱和度和封闭气饱和度均最大;裂缝型和缝洞型储层的气相渗流能力随含水饱和度变化波动明显,呈非线性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微观渗流、水侵动态预测等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格子玻尔兹曼法 气水两相流 孔缝洞组合 孔隙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外墙节能特性的LBM模拟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邵必林 杜星璇 +2 位作者 任秦龙 徐洪涛 罗祝清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9-478,共10页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中外墙的典型保温方式和常见保温材料,采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瞬态共轭传热数值模型,分析间歇耗能条件下墙体的瞬态热传导过程,进而得出不同类型保温外墙的节能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保温墙体增量...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中外墙的典型保温方式和常见保温材料,采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建立瞬态共轭传热数值模型,分析间歇耗能条件下墙体的瞬态热传导过程,进而得出不同类型保温外墙的节能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保温墙体增量综合效益的计算方法,分析绿色建筑外墙的增量成本及其增量效益,进而建立外墙增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获取保温外墙最优设计方案。研究数据表明,采取内保温方式的外墙在该地区具有最佳的节能特性,尽管采用不同保温方式和保温材料的外墙均具有一定的节能特性,然而,在其全生命周期内,使用外保温方式以及增量成本较高的保温材料的墙体的增量综合效益出现负值,因此,不适宜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增加保温层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外墙的保温性能,然而,增加保温层厚度会产生额外的增量成本,因此,绿色建筑项目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墙体节能特性及其增量成本进而选取适宜的保温层厚度,从而实现其全生命周期内增量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保温外墙 增量综合效益 瞬态共轭传热 格子玻尔兹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微粒介电泳分离过程的多尺度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文莱 黄亚军 +2 位作者 刘伟阳 彭浩宇 黄志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5-414,共10页
介电泳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微细颗粒分离技术,利用非均匀电场极化并操纵分离微流道中的颗粒.柔性微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同时受多种物理场、多相流和微粒变形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仅用单一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有限... 介电泳分离是一种高效的微细颗粒分离技术,利用非均匀电场极化并操纵分离微流道中的颗粒.柔性微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同时受多种物理场、多相流和微粒变形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仅用单一的计算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格子玻尔兹曼耦合计算的方法处理这一难题.介观尺度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将流体看成由大量微小粒子组成,在离散格子上求解玻尔兹曼输运方程,易于处理多相流及大变形问题,特别适合模拟柔性颗粒在介电泳分离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另一方面,介电泳分离过程的模拟需求解流体、电场和微粒运动方程,计算量相当庞大,通过有限单元法求解介电泳力,可提高计算效率.利用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对一款现有的介电泳芯片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介电泳力,揭示了介电泳力与电场变化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微粒运动轨迹及其变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微粒的变形主要与流体剪切作用有关.这种多尺度耦合计算方法,为复杂微流体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泳分离 格子玻尔兹曼法 有限单元 耦合仿真 柔性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BM的方柱流固耦合数值研究
14
作者 谢振武 杨旖旎 邹明松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7-40,共4页
本文采用浸入边界-格子玻尔兹曼法,基于Fortran语言,结合OpenMP并行算法编写程序。计算了静止方柱绕流的升阻力系数及流场形态,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对比。对带弹性支承的方柱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Fluent对比。研究低雷诺... 本文采用浸入边界-格子玻尔兹曼法,基于Fortran语言,结合OpenMP并行算法编写程序。计算了静止方柱绕流的升阻力系数及流场形态,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对比。对带弹性支承的方柱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Fluent对比。研究低雷诺数下(Re=100),带弹性支承方柱的流固耦合振动情况,通过分析方柱的振幅和升力系数,探讨了方柱振动响应随折减速度(Ur)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流场的流态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法 浸入边界 刚性方柱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曳力模型对喷动床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影响的介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庆来 李斌 +1 位作者 王雨萌 陈宇翔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为探究不同曳力模型在喷动床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基于开发的介尺度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法(LBM-DEM)耦合流动程序,分别采用Syamlal-O’Brien、Gidaspow、EMMS三种曳力模型对微型喷动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为探究不同曳力模型在喷动床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研究中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基于开发的介尺度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法(LBM-DEM)耦合流动程序,分别采用Syamlal-O’Brien、Gidaspow、EMMS三种曳力模型对微型喷动床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不同曳力模型下的结果差异,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三种曳力模型都能完整展现喷动床内气泡演化及颗粒流化的全过程,其中EMMS模型的整体预测结果与实验值最相吻合,能较好展现床内非均匀流化过程的细节,模型整体适用性最好;Gidaspow模型在均质流态的气泡演化过程中更具优势;Syamlal-O’Brien模型所计算的曳力值始终偏高,需注意规避可能引起的边壁效应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及方法可为广泛领域稠密流体-颗粒两相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曳力模型 格子玻尔兹曼-离散单元 介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insulated walls in summer days and nights 被引量:2
16
作者 CHEN Ya-bin PEI Xing-wang HAN Bing-z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613-3625,共13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insulation mechanism of building walls during the summer days and nights is investigated with a realistic approach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A fiber layer,as a porous medium with air gaps,i...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insulation mechanism of building walls during the summer days and nights is investigated with a realistic approach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A fiber layer,as a porous medium with air gaps,is used along the wall layers to decrease the energy loss.Meanwhile,the radiation heat flux variation during five days in a row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each side of the building,and it is tried to reach the optimum values for geometrical factors and find suitable insulation for each side of the building.A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based code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chain of the heat transfer which consists of radiation,conduction,forced and natural convection combination within wall layers including fiber porous insu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current insulation model,the effect of natural convection on the heat transfer is not negligibl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porous layer has cause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eat loss reduction by decreasing the circulation speed.Also,by using the optimum location and thickness for the insulation layer,it is showed that each side of the building has different rates of energy loss during a day,and for the appropriate insulation,they need to be evaluated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uilding insulation radiation/convection/conduction combination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process for liquid film spreading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邱祖 寇子明 韩振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247-3253,共7页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model of liquid film spreading, a new numerical method of solid-liquid-gas three-phase flow was developed for the moving of contact line, which was a hybrid method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 Combined with the kinetic model of liquid film spreading, a new numerical method of solid-liquid-gas three-phase flow was developed for the moving of contact line, which was a hybrid method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lattice Boltzmalm method (LBM). By taking the effect of molecule force in droplet and the wall surface on liquid film into account, the changing law of contact angle with different surface tensions was analyzed on glass and aluminum foil surfaces.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y using LBM is less than 0.5°, which validates the feasibility of LBM simulation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liquid film spreading. In addition, oscillations are discovered both at the initial and end phases. The phenomenon of retraction is also found and the maximum retraction angle is 7.58°. The obtain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traction is proved to be correlative with precursor film by tracking the volume change of liquid film contour. Furthermore, non-dimensional coefficient 2 is introduced to measure the liquid film retraction capa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film spreading contact angl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retraction phenomen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