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根系提水作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唯 倪郁 +1 位作者 胡自治 李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56-1062,共7页
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在干旱生境下,通过根系将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升至浅层干燥土壤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提水强度。这一研究的基本方式是分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法和中子水分仪法则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测定方法... 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在干旱生境下,通过根系将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升至浅层干燥土壤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提水强度。这一研究的基本方式是分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法和中子水分仪法则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测定方法,并逐步由室内测定向大田测定过渡。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中在根系提水作用与植物蒸腾作用、浅层土壤营养的有效性以及与植物遗传性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在提水的数量和发生提水作用时土壤水分状况等方面,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植物光合、呼吸等其他代谢的影响以及室内测定结果与大田条件一致性等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作用机理的研究。因此,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促进旱地节水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系提水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与耐旱性的关系——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Ⅱ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倪郁 李尚忠 倪胜利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5-518,530,共5页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与抗旱性的关系,选用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和2个旱作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利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其蒸腾速率和根系特性与根系提水作用大小及其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供试材料的蒸腾速率与其单...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与抗旱性的关系,选用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和2个旱作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利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其蒸腾速率和根系特性与根系提水作用大小及其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供试材料的蒸腾速率与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气孔开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8 7和0.999 9,而与单株每夜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则呈弱负相关,r仅为-0.490 0,表明较低的蒸腾速率促进根系提水作用。2种玉米根系特性测定相比,耐旱性较强的豫玉22玉米无论是上层干燥土壤中根系的体积、鲜重、干重和根数,还是下层湿润土壤中根系的体积和干重都明显大于中单二号,但每夜单株的Qm却仅为后者的63.34%,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较为发达的根系和相对较低的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玉米 根系提水作用 抗旱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与土壤水势--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Ⅲ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万长贵 李胜 孙旭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发生的机制,利用503DR型中子水分仪对1龄苜蓿、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夜间发生根系提水作用时浅、深层土壤水势进行成对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龄苜蓿夜间总根系提水作用发生时的浅层土壤水势在-0.640^-1.520 MPa,... 为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发生的机制,利用503DR型中子水分仪对1龄苜蓿、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夜间发生根系提水作用时浅、深层土壤水势进行成对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龄苜蓿夜间总根系提水作用发生时的浅层土壤水势在-0.640^-1.520 MPa,中单2号在-0.359^-1.327 MPa,而豫玉22号玉米则在-0.502^-1.429 MPa,其高低顺序为:中单2号>豫玉22号>1龄苜蓿;出现根系提水作用时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1龄苜蓿平均为0.620 MPa,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分别平均为0.431和0.531 MPa,其高低顺序为1龄苜蓿>豫玉22号>中单2号;较低的浅层土壤水势和较大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促进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但在较低的浅层土壤水势和较大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情况下才出现根系提水作用的植物,其根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相对较小的根系提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提水作用 势差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提水作用的土壤水分变异及养分有效性 Ⅲ.土壤剖面中隔水层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樊小林 李玲 张林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 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而吸磷量仅多14.0%随施氮量增加,能明显增加氮、磷、钾的作物吸收量高氮较低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多80.1%,98.1%和76.5%有、无隔水层明显影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前者比后者,中室铵态氮、硝态氮之和(Nmin)增加14.7%,有效磷增加14%;侧室有效钾增多24.4%表明毛管水连续与否能明显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根系提水作用 养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I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杨德龙 倪郁 李尚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开花期的中单2号和豫玉22玉米分别为7.52 g和4.76 g.但其蒸腾失水量(Qt)平均分别为90.26 g4、6.94 g和48.07 g,供试土壤表面的自然蒸发量和上下土层之间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苜蓿处理为6.60 g和6,58 g,玉米处理为5.20 g和6.66 g.分别占每株供试苜蓿表观根系提水量(Qm)的11.25倍、82.3%和82.1%,中单2号玉米的6.24倍、69.1%和88.6%,豫玉22玉米的10.1倍、109.2%和139.9%.表明被测植株的蒸腾速率、供试土壤表面水分的自然蒸发和隔水层的毛管作用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测定有着及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植物总根系提水量QT应由实际提水量Qp与植株的蒸腾量Qt两部分构成,其中Qp为表观提水量Qm与上层土壤的蒸发量Qe之和再减去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Qc,即:QT=Qp+Qt=(Qm+Qe-Qc)+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玉米 根系提水作用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及接菌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毕银丽 高学江 +1 位作者 柯增鸣 肖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0,共9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对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不同重构土层模式下玉米根系水分的利用效应,采用土柱模拟培养试验,设置4种类型土层处理,每种土层类型下设置接菌及对照处...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对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不同重构土层模式下玉米根系水分的利用效应,采用土柱模拟培养试验,设置4种类型土层处理,每种土层类型下设置接菌及对照处理,共8组处理。结果表明: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根长密度最大,分别为掺黄土0%、10%和40%的3.2、2.4、2.8倍,水分胁迫后根系具有向下生长、吸取深层水分的能力;基于δ^(18)O值的MixSIAR模型水源分析,掺黄土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0~25 cm处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80%;掺黄土1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15~35 cm处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64%;而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对0~25 cm处的水分利用效率仅为36%,对25~45 cm处水分利用率达到64%,说明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接种DSE提高了植物吸收更深层水的能力,掺黄土20%处理下水分利用深度向下增加了5 cm,掺黄土20%基质中接菌处理在干旱胁迫后植物根系提水量达到最大,生长期总提水量较不接菌处理提升了45%;在不接菌条件下掺黄土20%植物根系提水量是掺黄土0%的1.45倍,而在接菌条件下掺黄土20%植物根系提水量可达到掺黄土0%的1.72倍。综上认为,接种DSE及土层重构均对提升植物提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此外,本研究结果对露天矿区排土场土层重构过程中土壤改良及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根系提水作用 DSE 重构土层 分利用率 土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Ⅲ.南酸枣与花生利用水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翟进升 周静 +1 位作者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物蒸腾减缓,树木遮荫降温,均有利于复合系统自身土壤水分协调平衡.二者水分竞争主要表现在7~10月份干旱季节,但上层土壤水吸力差值较小,表明种间吸水竞争不甚明显,复合系统造成的种间水竞争负面影响不是抑制花生生育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竞争 低丘红壤 分状况 分竞争 南酸枣 花生 种间 根系提水作用 土壤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