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根系提水作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唯 倪郁 +1 位作者 胡自治 李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56-1062,共7页
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在干旱生境下,通过根系将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升至浅层干燥土壤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提水强度。这一研究的基本方式是分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法和中子水分仪法则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测定方法... 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在干旱生境下,通过根系将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升至浅层干燥土壤中的一种生理过程,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提水强度。这一研究的基本方式是分根法,而时域反射仪(TDR)法和中子水分仪法则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测定方法,并逐步由室内测定向大田测定过渡。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其中在根系提水作用与植物蒸腾作用、浅层土壤营养的有效性以及与植物遗传性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但在提水的数量和发生提水作用时土壤水分状况等方面,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植物光合、呼吸等其他代谢的影响以及室内测定结果与大田条件一致性等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作用机理的研究。因此,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促进旱地节水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根系提水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与耐旱性的关系——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Ⅱ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倪郁 李尚忠 倪胜利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15-518,530,共5页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与抗旱性的关系,选用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和2个旱作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利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其蒸腾速率和根系特性与根系提水作用大小及其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供试材料的蒸腾速率与其单... 为了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与抗旱性的关系,选用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和2个旱作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利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其蒸腾速率和根系特性与根系提水作用大小及其抗旱性强弱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供试材料的蒸腾速率与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和气孔开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8 7和0.999 9,而与单株每夜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则呈弱负相关,r仅为-0.490 0,表明较低的蒸腾速率促进根系提水作用。2种玉米根系特性测定相比,耐旱性较强的豫玉22玉米无论是上层干燥土壤中根系的体积、鲜重、干重和根数,还是下层湿润土壤中根系的体积和干重都明显大于中单二号,但每夜单株的Qm却仅为后者的63.34%,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较为发达的根系和相对较低的根系提水作用,是植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玉米 根系提水作用 抗旱性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干旱胁迫下夏玉米根系提水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扬 沈玉芳 李世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541,共7页
以耐旱性玉米品种郑单958号为材料,采用两室分根土培装置,通过时域反射计(TDR)对上下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控制和观测,研究施肥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在土层上干下湿条件下(即上下层土壤存在一定水势... 以耐旱性玉米品种郑单958号为材料,采用两室分根土培装置,通过时域反射计(TDR)对上下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控制和观测,研究施肥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在土层上干下湿条件下(即上下层土壤存在一定水势差时)存在明显提水作用;玉米根系提水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变化,并以吐丝期最大;上层土壤施肥可以调节玉米根系提水作用强弱,整个生育期根系总提水量表现为NP配施>单施P>CK>单施N,NP配施处理全生育期单株提水量(1 948.6 g)分别是单施P处理、CK和单施N处理的1.5倍、3.1倍和3.5倍.玉米整个生育期根系总提水量与收获期不同层次根系干重和体积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也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玉米根系的提水作用强弱因生育期和施肥处理而变化,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根系生长来调节其提水作用;在一定水分环境条件下,玉米根系提水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其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根系提水 施肥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与土壤水势--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Ⅲ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万长贵 李胜 孙旭武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发生的机制,利用503DR型中子水分仪对1龄苜蓿、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夜间发生根系提水作用时浅、深层土壤水势进行成对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龄苜蓿夜间总根系提水作用发生时的浅层土壤水势在-0.640^-1.520 MPa,... 为揭示植物根系提水作用发生的机制,利用503DR型中子水分仪对1龄苜蓿、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夜间发生根系提水作用时浅、深层土壤水势进行成对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龄苜蓿夜间总根系提水作用发生时的浅层土壤水势在-0.640^-1.520 MPa,中单2号在-0.359^-1.327 MPa,而豫玉22号玉米则在-0.502^-1.429 MPa,其高低顺序为:中单2号>豫玉22号>1龄苜蓿;出现根系提水作用时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1龄苜蓿平均为0.620 MPa,中单2号和豫玉22号玉米分别平均为0.431和0.531 MPa,其高低顺序为1龄苜蓿>豫玉22号>中单2号;较低的浅层土壤水势和较大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促进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但在较低的浅层土壤水势和较大的浅、深层土壤水势差情况下才出现根系提水作用的植物,其根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相对较小的根系提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提水作用 势差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提水作用的土壤水分变异及养分有效性 Ⅲ.土壤剖面中隔水层对作物吸收养分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樊小林 李玲 张林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7,共6页
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 研究表明,毛管水连续时的产量比断裂的平均增加23.19%;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44%,36.44%和22.38%施氮方式对氮、钾吸收量的影响显著,对磷较小上均肥较上中肥的吸氮量多47.3%、钾多38.7%,而吸磷量仅多14.0%随施氮量增加,能明显增加氮、磷、钾的作物吸收量高氮较低氮处理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多80.1%,98.1%和76.5%有、无隔水层明显影响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前者比后者,中室铵态氮、硝态氮之和(Nmin)增加14.7%,有效磷增加14%;侧室有效钾增多24.4%表明毛管水连续与否能明显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根系提水作用 养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的影响因素——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机理研究I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唯 胡自治 +2 位作者 杨德龙 倪郁 李尚忠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 通过一种上干下湿的分根装置,应用中子水分仪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苜蓿和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测定中几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总提水作用的概念和测算模式.结果显示,夜间9 h(20∶00-5∶00)的表观根系提水量(Qm),一龄苜蓿为8.02 g,开花期的中单2号和豫玉22玉米分别为7.52 g和4.76 g.但其蒸腾失水量(Qt)平均分别为90.26 g4、6.94 g和48.07 g,供试土壤表面的自然蒸发量和上下土层之间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苜蓿处理为6.60 g和6,58 g,玉米处理为5.20 g和6.66 g.分别占每株供试苜蓿表观根系提水量(Qm)的11.25倍、82.3%和82.1%,中单2号玉米的6.24倍、69.1%和88.6%,豫玉22玉米的10.1倍、109.2%和139.9%.表明被测植株的蒸腾速率、供试土壤表面水分的自然蒸发和隔水层的毛管作用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测定有着及其显著的影响.因此,植物总根系提水量QT应由实际提水量Qp与植株的蒸腾量Qt两部分构成,其中Qp为表观提水量Qm与上层土壤的蒸发量Qe之和再减去隔水层的毛管升水量Qc,即:QT=Qp+Qt=(Qm+Qe-Qc)+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玉米 根系提水作用 影响因素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根系提水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洁 张扬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357,共5页
为了解水分胁迫下施肥对冬小麦根系提水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及水肥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采用两室分根土培方法,通过对上下两个土层(上层:0~20 cm;下层:20~60 cm)含水量进行控制和观测,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间小麦根系提水量、... 为了解水分胁迫下施肥对冬小麦根系提水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以及水肥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采用两室分根土培方法,通过对上下两个土层(上层:0~20 cm;下层:20~60 cm)含水量进行控制和观测,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间小麦根系提水量、养分积累和表现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上干下湿(DW)条件下冬小麦系提水作用明显,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全生育期根系提水量有明显影响,表现为氮磷配施、单施磷〉对照(不施肥)〉单施氮。在氮磷配施条件下,小麦植株及各器官氮磷养分累积量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单施磷、对照和单施氮),各施肥条件下植株氮磷素累积量均表现为WW〉DW〉DD。氮磷肥表观利用率明显高于单施氮或单施磷处理,且表现出DW和WW(上下土层均湿润)处理的氮磷肥表观利用率均高于DD水分处理(上下土层均干燥)。由此可见,氮磷配施可明显提高水分胁迫(DW)下小麦根系从土壤深层的提水作用,同时促进植株对氮磷养分的积累和利用,实现水肥相互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 施肥 根系提水 养分积累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胁迫下根系提水作用对土壤盐分与番茄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卢佳 邵光成 +2 位作者 章坤 王志宇 王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9-257,共9页
为探究水盐胁迫下番茄根系发生提水作用的可能性及其对土壤盐分分布和番茄产量的影响,利用上下桶分根装置,设定上桶不同水分(W1、W2、W3表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50%~60%、40%~50%)和盐分条件(S0、S1、S2表示NaCl添加量分... 为探究水盐胁迫下番茄根系发生提水作用的可能性及其对土壤盐分分布和番茄产量的影响,利用上下桶分根装置,设定上桶不同水分(W1、W2、W3表示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50%~60%、40%~50%)和盐分条件(S0、S1、S2表示NaCl添加量分别为干土质量的0、0.2%、0.4%),监测分析了水盐胁迫下根系提水量、上桶盐分分布及番茄产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系提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盐分对番茄根系提水量影响显著,在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盐分含量越高,根系提水量越大;水盐胁迫下,上桶盐分含量与根系提水量呈线性正相关,除W1S0处理外,上桶土壤电导率在提水量达到最大时有所增加;与对照处理W1S0相比,水盐抑制了根系生长,使根系活性显著下降,同一水分处理下,随着盐分的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减小;盐分对番茄水分生产率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盐分越大,水分生产率越大,7种处理中W2S2水分生产率达到最大,而其产量较对照并未显著减小,生育期提水量占需水量的17.73%。本研究对进一步理解作物在“上干下湿”的土壤水盐胁迫下充分利用土壤剖面深层水分来维持上层根系生存和提高水分生产率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根系提水 盐分分布 产量 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及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小莉 张洪荣 傅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07-2513,共7页
采用上下桶分根法,通过下桶施肥研究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能力及上桶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沙打旺根系提水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上桶不浇水的情况下,高肥处理组上桶伴生的浅根植物早熟禾在干旱胁迫时间较短时较对照组... 采用上下桶分根法,通过下桶施肥研究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能力及上桶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沙打旺根系提水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上桶不浇水的情况下,高肥处理组上桶伴生的浅根植物早熟禾在干旱胁迫时间较短时较对照组生长正常;根系提水量最大时,高肥和低肥处理的上桶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4.9%和51.4%,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17.8%、19.6%,速效磷分别增加13.9%、33.2%,速效钾分别增加20.4%和22.8%.研究表明,施肥促进了沙打旺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下桶根系吸水和上桶释水量,有效地缓解了上桶土壤的旱情,显著提高了上桶土壤养分的活化程度和有效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打旺 分根法 下桶施肥 根系提水 速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及接菌对植物根系提水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银丽 高学江 +1 位作者 柯增鸣 肖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0,共9页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对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不同重构土层模式下玉米根系水分的利用效应,采用土柱模拟培养试验,设置4种类型土层处理,每种土层类型下设置接菌及对照处...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层重构对于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不同重构土层模式下玉米根系水分的利用效应,采用土柱模拟培养试验,设置4种类型土层处理,每种土层类型下设置接菌及对照处理,共8组处理。结果表明: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根长密度最大,分别为掺黄土0%、10%和40%的3.2、2.4、2.8倍,水分胁迫后根系具有向下生长、吸取深层水分的能力;基于δ^(18)O值的MixSIAR模型水源分析,掺黄土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0~25 cm处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80%;掺黄土1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15~35 cm处的水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64%;而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对0~25 cm处的水分利用效率仅为36%,对25~45 cm处水分利用率达到64%,说明掺黄土20%处理下玉米主要利用土壤深层水分。接种DSE提高了植物吸收更深层水的能力,掺黄土20%处理下水分利用深度向下增加了5 cm,掺黄土20%基质中接菌处理在干旱胁迫后植物根系提水量达到最大,生长期总提水量较不接菌处理提升了45%;在不接菌条件下掺黄土20%植物根系提水量是掺黄土0%的1.45倍,而在接菌条件下掺黄土20%植物根系提水量可达到掺黄土0%的1.72倍。综上认为,接种DSE及土层重构均对提升植物提水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此外,本研究结果对露天矿区排土场土层重构过程中土壤改良及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根系提水作用 DSE 重构土层 分利用率 土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深度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特征及提水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3,共9页
【目的】研究施肥深度对不同水分条件下2个不同品种冬小麦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为制定旱地作物水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抗旱型长武134(CW134,R)和水分敏感型西农979(XN979,S)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上下分层隔离... 【目的】研究施肥深度对不同水分条件下2个不同品种冬小麦根系提水作用的影响,为制定旱地作物水分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抗旱型长武134(CW134,R)和水分敏感型西农979(XN979,S)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上下分层隔离式土培箱装置(分为上室(0~20cm)和下室(20~60cm)),设2个水分处理,分别为上层中度水分胁迫(M,上室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60%,下室为70%~75%)和上层重度水分胁迫(D,上室为田间持水量的35%~40%,下室为70%~75%);对CW134设不施肥(N)、上层施肥(U)、下层施肥(L)3个施肥处理,对XN979仅设上层施肥(U)1个施肥处理,通过时域反射计(TDR)对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控制和观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深度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根系提水作用、土壤体积含水量、耗水量、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品种和施肥深度显著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根系长度(RL)、根系表面积(RSA)和根系体积(RV)(P<0.05)。M和D条件下,上层施肥处理冬小麦CW134的RL、RSA和RV分别较XN979显著增加。2个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提水量变化均呈单峰状,除不施肥处理根系提水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外,其余施肥处理提水量均在扬花期达到最大。M条件下上层处理冬小麦CW134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23:00左右开始上升,至第2天凌晨01:00-05:00均保持高水平,随后又开始迅速下降;而XN979土壤体积含水量只在01:00-03:00出现峰值,随后也迅速下降。D条件下上层施肥处理CW134和XN979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与M条件下类似,只是CW134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03:00-05:00出现峰值。冬小麦全生育期根系提水总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受作物品种、水分处理和施肥深度共同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与M相比,D条件下CW134和XN979的全生育期提水总量均降低,但相同水肥条件下CW134生育期根系提水总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XN979。【结论】在旱作农业中可利用抗旱型冬小麦品种较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生育期提水作用来充分发掘深层土壤水分;施肥深度也可以调节作物根系分布特征及提水作用,能进一步促进作物对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提水 分利用效率 势梯度 施肥深度 作物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潞党参根系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金山 铁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40,共5页
以潞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根系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探讨潞党参根系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潞党参下茬植物和优化其种植制度提供参考。采用室内生物检测法对大豆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 以潞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根系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探讨潞党参根系水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潞党参下茬植物和优化其种植制度提供参考。采用室内生物检测法对大豆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0.025 0 g/m L潞党参根系水提液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但当质量浓度达到0.050 0 g/m L时,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不同浓度潞党参根系水提液均能影响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质量浓度为0.025 0 g/m L时,氨基酸含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质量浓度达0.100 0 g/m L时,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表明此质量浓度下细胞膜受到损伤,为清除机体过多的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增强。潞党参根系水浸液对受体植物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化感作用。大豆较适合作为潞党参下茬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潞党参 根系 化感作用 大豆 萌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根系水提液对不同品种红小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凯丽 裴红宾 +2 位作者 张永清 秦成 史冬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20,共5页
为了更有效缓解红小豆连作障碍问题,为建立合理的轮作方式(大蒜—红小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量法和盆栽试验法,以10个红小豆品种为材料,记录大蒜根系水提液培养下不同品种红小豆种子萌发数,测定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 为了更有效缓解红小豆连作障碍问题,为建立合理的轮作方式(大蒜—红小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量法和盆栽试验法,以10个红小豆品种为材料,记录大蒜根系水提液培养下不同品种红小豆种子萌发数,测定幼苗株高、叶面积、生物量,SOD、POD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1)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对不同基因型红小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影响;(2)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对10个红小豆品种幼苗生长呈现了不同基因型差异;(3)综合效应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经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处理后,对红小豆白红6号、B1789、京农6号幼苗形态指标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4)从10个红小豆品种幼苗的生理特性可以看出,30 g/L大蒜根系水提液可以促进较多品种的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且与对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根系 红小豆 形态指标 生理特性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Ⅲ.南酸枣与花生利用水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翟进升 周静 +1 位作者 王明珠 张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1-94,共4页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林复合系统南酸枣与花生利用土壤水分既协同又竞争,二者根系分布空间有差异,南酸枣根系可从深层湿润土壤中吸收水分,再通过根系提水作用,使水分运移至上层释放,被邻近花生残根所吸收利用.复合区比单作区入渗水多,植物蒸腾减缓,树木遮荫降温,均有利于复合系统自身土壤水分协调平衡.二者水分竞争主要表现在7~10月份干旱季节,但上层土壤水吸力差值较小,表明种间吸水竞争不甚明显,复合系统造成的种间水竞争负面影响不是抑制花生生育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竞争 低丘红壤 分状况 分竞争 南酸枣 花生 种间 根系提水作用 土壤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包含 侯立柱 +2 位作者 沈建根 郑涵 张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1-1309,共9页
毛乌素沙地农业种植以春玉米为主,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原位试验为主,通过对地下水、土壤含水率、土水势、灌溉降雨、蒸腾蒸发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对... 毛乌素沙地农业种植以春玉米为主,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原位试验为主,通过对地下水、土壤含水率、土水势、灌溉降雨、蒸腾蒸发等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对毛乌素沙地春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与土壤水之间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深度土壤含水率与地下水埋深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40-60 cm深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大于0.8;地下水位的下降降低了土壤含水率稳定层的位置,削弱了上下层土壤之间的水力联系,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玉米需水量增加和地下水位下降均会导致土壤含水率在垂向剖面上的不规律变化增强。通过对土壤含水率和土水势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在玉米从苗期至蜡熟期的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并且20 cm深土层是春玉米的主要吸水层,30-40 cm是相对干燥层,由于田间灌溉在春玉米发生水分胁迫时进行,因此可利用30 cm和40 cm深土层含水率判断玉米是否需要灌溉。受春玉米生理作用影响,当10 cm深处土水势值下降到低于-0.18 bar时会出现根系提水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毛乌素沙地地区的农田水分利用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春玉米 地下埋深 土壤含 土壤分动态 根系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