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同期行单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and nephrourete-rectomy,RC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癌的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同期行单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and nephrourete-rectomy,RC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癌的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RCNU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同性别、年龄(±5岁)、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基础疾病、T分期、N分期、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5)等指标情况,将34例RCNU患者与单独接受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radical cystectomy,RC)的膀胱癌患者进行1∶1人工匹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入组的68例患者中,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27.0(11.7,60.2)个月。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肌酐和术后肌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组围术期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1/34),RCNU组为5.9%(2/34),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接受RC的匹配组相比,接受RCNU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N分期高、术后肌酐高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同期行单侧RCNU手术与单纯行腹腔镜下RC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方面临床上未见显著差异,但术前肾功能和术后肾功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CNU手术患者比单纯RC手术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肾癌患者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手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一般临床特征、诊治过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463例肾癌患...目的比较肾癌患者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手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一般临床特征、诊治过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463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选取按照2010年AJCC肾癌分期标准为Ⅰ期的单侧肾癌患者253例,分为NSS组和RN组,其中NSS组患者99例,男性65例,女性34例,年龄(56.70±13.59)岁,有临床症状19例,无临床症状的80例,术后病检为透明细胞癌的89例;RN组患者154例,男性98例,女性56例,年龄(57.64±12.39)岁,有临床症状70例,无临床症状的84例,术后病检为透明细胞癌的138例。比较采用NSS和RN 2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早期肾癌患者大多通过体检或者住院腹部B超首先发现,我院B超首先发现肾癌患者占76.28%。NSS组与RN组比较,患者年龄、肿瘤侧别、病理结果、术前肌酐、术后3个月肌酐、术后12个月肌酐、3年复发或转移情况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组具有更多临床症状患者(19例vs 70例,19.2%vs 45.5%),NSS组较RN组术中出血多(136.87 m L vs 100.26 m L),手术时间长(119.17 min vs 108.57 min),但术后对肾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局部复发(4例vs8例)与远处转移(4例vs 9例)无明显差异,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6.8%vs 95.9%)。结论 B超有利于早期肾癌的筛查,NSS对于T1期局限性肾癌患者不仅能够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留残肾及其功能,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肾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同期行单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and nephrourete-rectomy,RC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合并膀胱癌的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RCNU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同性别、年龄(±5岁)、既往尿路上皮肿瘤病史、基础疾病、T分期、N分期、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5)等指标情况,将34例RCNU患者与单独接受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radical cystectomy,RC)的膀胱癌患者进行1∶1人工匹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入组的68例患者中,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27.0(11.7,60.2)个月。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肌酐和术后肌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组围术期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1/34),RCNU组为5.9%(2/34),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接受RC的匹配组相比,接受RCNU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降低(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N分期高、术后肌酐高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同期行单侧RCNU手术与单纯行腹腔镜下RC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方面临床上未见显著差异,但术前肾功能和术后肾功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CNU手术患者比单纯RC手术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
文摘目的比较肾癌患者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与根治性肾切除手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一般临床特征、诊治过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的463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选取按照2010年AJCC肾癌分期标准为Ⅰ期的单侧肾癌患者253例,分为NSS组和RN组,其中NSS组患者99例,男性65例,女性34例,年龄(56.70±13.59)岁,有临床症状19例,无临床症状的80例,术后病检为透明细胞癌的89例;RN组患者154例,男性98例,女性56例,年龄(57.64±12.39)岁,有临床症状70例,无临床症状的84例,术后病检为透明细胞癌的138例。比较采用NSS和RN 2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早期肾癌患者大多通过体检或者住院腹部B超首先发现,我院B超首先发现肾癌患者占76.28%。NSS组与RN组比较,患者年龄、肿瘤侧别、病理结果、术前肌酐、术后3个月肌酐、术后12个月肌酐、3年复发或转移情况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24 h内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组具有更多临床症状患者(19例vs 70例,19.2%vs 45.5%),NSS组较RN组术中出血多(136.87 m L vs 100.26 m L),手术时间长(119.17 min vs 108.57 min),但术后对肾功能的影响小,术后局部复发(4例vs8例)与远处转移(4例vs 9例)无明显差异,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6.8%vs 95.9%)。结论 B超有利于早期肾癌的筛查,NSS对于T1期局限性肾癌患者不仅能够完整切除肿瘤,还能保留残肾及其功能,有利于术后生活质量以及肾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