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洪清琦 罗琪 +2 位作者 黄正接 李永文 尤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胃上部癌43例,依据住院号单双号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21例)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22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2组食...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胃上部癌43例,依据住院号单双号分别采用3D高清腹腔镜(3D组,21例)和2D高清腹腔镜(2D组,22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比较2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单针缝合时间、脾门清扫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食管-空肠吻合口单针缝合时间3D组[(32.3±4.3)s]〈2D组[(49.5±5.5)s,t=-11.400,P=0.000);脾门清扫时间3D组[(28.6±5.0)min]〈2D组[(38.5±4.6)min,t=-6.811,P=0.000];总手术时间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198.7±14.9)min,2D组(205.5±18.5)min,t=-1.320,P=0.194];术中失血量3D组[(54.3±9.0)ml]〈2D组[(76.8±22.5)ml,t=-4.349,P=0.000];淋巴结清扫数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27.3±8.1)枚,2D组(24.6±8.3)枚,t=1.082,P=0.286];总住院费用2组差异无显著性[3D组(6.31±0.51)万元,2D组(6.20±0.50)万元,t=0.685,P=0.497)。结论 3D比2D高清腹腔镜能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良好的景深度,实现精确操作,缩短单针缝合时间和脾门清扫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未明显增加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2D 腹腔镜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天天 鲍传庆 +2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杨增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5-1098,11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方式与传统Roux-en-Y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6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且有完整随访的临床资料,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方式与传统Roux-en-Y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6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且有完整随访的临床资料,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Un-cut RY组,n=25)和传统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Y组,n=51)。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 Un-cut RY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RY组[(230. 7±65. 2) ml vs.(292. 0±78. 6) ml,t=-3. 369,P=0. 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RY组[(52. 8±9. 6) h vs.(61. 4±10. 8) h,t=-3. 379,P=0. 001]。2组反流性食管炎[12. 0%(3/25) vs. 9. 8%(5/51),χ~2=0. 000,P=1. 000]、倾倒综合征发生率[0. 0%(0/25) vs. 3. 9%(2/51),Fisher精确检验,P=1. 000]和食物襻排空延迟或障碍[4. 0%(1/25) vs. 23. 5%(12/51),χ~2=3. 240,P=0. 072]差异均无显著性。Un-cut RY组R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0. 0%(0/25) vs. 21. 6%(11/51),Fisher精确检验,P=0. 013]明显低于RY组。2组术后3个月BMI变化[0. 81±0. 37 vs. 0. 88±0. 13,t=1. 191,P=0. 123]、血红蛋白变化[(8. 6±2. 5) g/L vs.(9. 3±3. 6) g/L,t=0. 873,P=0. 195]、白蛋白变化[(3. 5±1. 4) g/L vs.(3. 7±1. 8) g/L,t=0. 487,P=0. 316]和总蛋白变化[(4. 6±1. 7) g/L vs.(5. 2±1. 9) g/L,t=1. 037,P=0. 167]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χ~2=0. 418,P=0. 518)。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有保持肠道连续性和手术相对简单的优势,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减少术后RY滞留综合征,并不影响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 腹腔镜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诊治方法的改进
3
作者 马福海 王杰 +4 位作者 刘志 何纪恩 解亦斌 郭春光 田艳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引流方法,以期缩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治愈时间。方法总结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 目的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引流方法,以期缩短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治愈时间。方法总结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3例患者分别于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第4、5、6天,根据引流液性状改变、上消化道造影、腹部CT及美兰试验明确诊断为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在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按照"胆管T管引流"的理念和原则管理引流管。在引流通畅、患者无发热后,诊断吻合口漏满2周即可试行夹闭腹腔引流管,观察24~48小时,如患者无不适,则可进水、进食,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每3~5天退管1~2 cm,若未见引流量和性质明显变化,逐渐退管直至拔除引流管。结果 3例患者吻合口漏均治愈,拔除引流管后顺利出院。3例患者平均进食时间为诊断吻合口漏后20天(16~23天);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为诊断吻合口漏后28天(25~33天);诊断吻合口漏后住院天数为30天(27~34天)。随访3~16个月,3例患者术后均无长期发热、腹胀、腹痛等不适。结论在禁食禁水、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胆管T管引流"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引流管管理,缩短了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口漏 诊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胃腺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书祥 赵英志 +4 位作者 张雪涛 王涛 骆晶钰 张伟 吴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21年7月胃外科收治的1 112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位置分为胃上部癌(561例)、胃体癌(224例)、胃窦癌(327例),记录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 112例胃癌患者中72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整体转移率为6.5%。561例胃上部癌中有25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224例胃体癌中有17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7.6%;327例胃窦癌中有30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9.2%。以第12a组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3.122,95%CI:2.896~3.366,P<0.001)、T分期(OR=2.406,95%CI:1.705~3.396,P<0.001)及TNM分期(OR=7.91,95%CI:4.755~13.160,P<0.001)是胃上部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OR=2.757,95%CI:2.495~3.047,P<0.001)、T分期(OR=3.298,95%CI:2.346~4.638,P <0.001)及脉管神经侵犯(OR=1.839,95%CI:1.368~2.473,P<0.001)是胃体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098,95%CI:1.023~1.178,P=0.010)、肿瘤直径(OR=2.865,95%CI:1.778~4.616,P<0.001)、T分期(OR=13.497,95%CI:8.363~21.783,P<0.001)及TNM分期(OR=3.806,95%CI:3.113~4.653,P <0.001)是胃窦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第12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较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神经血管侵犯是胃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胃体、胃窦癌需要常规清扫第12a组淋巴结;胃上部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不需要常规清扫,但当直径≥6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T_(3)~T_(4))、肿瘤分期较晚(Ⅲ~Ⅳ)时则需要清扫第12a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第12a组淋巴结 根治性胃/远端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