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吻合术对胃癌伴T2DM患者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增辉 鲍传庆 +5 位作者 许炳华 沈晓明 史益凡 赵天天 刘波 高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后行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TLDG的胃癌伴T2DM患者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54),观察组行三角吻合术,对照组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网模素-1(omentin-1)、脂联素(adiponectin)、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及GIP/GLP-1。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的BMI、FPG、2hPG、HbAlc和血清TNF-α、IL-6、GIP、GIP/GLP-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网模素-1、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伴T2DM患者行TLDG联合三角吻合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较经典Billroth-Ⅰ式吻合更有利于改善术后糖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腹腔镜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术 消化道重建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腹及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金辉 李建国 +2 位作者 蔡铭智 蔡丽生 曾燕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695-697,70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行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各1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虽然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183.4±20.2)min VS.(143.44±21.6)min,t=5.400,P=0.000],但术中出血少[(157.5±30.1)mlV8.(183.1±28.4)ml,t=-2.474,P=0.010],肛门排气早[(2.84±0.3)dVS.(3.64±0.3)d,t=-7.005,P=0.000],开始进流食早[(2.9±0.2)dV8.(4.0±0.2)d,t=-13.421,P=0.000]。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3例,胃瘫1例,吻合口出血1例;开腹组术后肺部感染2例,胃瘫2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方法安全、可行,早期疗效与开腹相同,同时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根治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17例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余佩武 王自强 +2 位作者 张超 罗华星 钱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和效果。方法  17例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 ,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3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4例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10例。结果  17例中 ,除 2例中转开腹外 ,其余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和效果。方法  17例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 ,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3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4例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10例。结果  17例中 ,除 2例中转开腹外 ,其余 15例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平均用时 :全胃切除 40 1min( 3 40~ 475min) ,近端胃切除 2 5 4 3min( 2 12~ 3 40min) ,远端胃切除 3 2 4 5min( 2 70~ 3 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全胃切除 65 0ml( 4 0 0~ 90 0ml) ,近端胃切除 12 5ml( 5 0~ 2 0 0ml) ,远端胃切除 12 5ml( 10 0~ 2 0 0ml) ,平均清扫淋巴结 15 17枚 ( 8~ 41枚 )。术后病人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 4d( 2~ 5d) ,下床活动时间 3 5d( 2~ 5d) ,进流质时间 4 5d( 3~ 6d) ,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无 1例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 ,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 腹腔镜辅助 胃切除术 切除 切除 大部切除 临床 平均 时间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吉国锋 陶有茂 +2 位作者 李茁 马冲 肖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后胃癌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行LADG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与年龄、性别、吸烟、白细胞水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后胃癌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行LADG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与年龄、性别、吸烟、白细胞水平、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共有22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4.7%,其中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LADG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吸烟、术前白细胞水平低下、病理分期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输血、留置导尿时间>3d和住院时间>14d(P<0.05)。结论:可以通过戒烟、纠正血白细胞水平、保证营养供应、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血、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措施降低胃癌患者LADG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宏艺 李宗狂 蔡桂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65-365,共1页
关键词 上部癌 胃切除术 大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蔡逊 张建新 +2 位作者 马丹丹 金炜东 邵俊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比较三角吻合的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eopie—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13年1—6月我科32例三角吻合T... 目的比较三角吻合的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eopie—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13年1—6月我科32例三角吻合TLDG与32例传统腹腔外吻合的LADG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获成功。LADG组1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2/32)。TLDG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三角吻合的TLDG组三角吻合耗时(30.0±12.8)min。与LADG组相比,TLDG组手术时间[(177.9±37.9)minvs.(186.7±39.1)min,t=-0.914,P=0.364]、清扫淋巴结总数[(33.4±11.8)枚VS.(31.8±12.1)枚,t=0.536,P=0.594]、进流质食时间[(3.5±1.8)d vs.(3.7±1.7)d,t=-0.457,P=0.649]均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8.2±2.4)dVS.(12.7±2.6)d,t=-7.194,P=0.000]、肛门排气时间[(2.0±1.2)dVS.(3.5±1.3)d,t=-4.796,P=0.000]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0ml(15~96m1)vs.中位数98ml(50~158m1),Z=-2.388,P:0.017]明显减少,且术后患者VAS评分[术后第1天:(3.04-1.2)分vs.(6.0±1.6)分,t=-8.485,P=0.000;术后第3天:(1.7±0.7)分vs.(4.2±0.8)分,t=-13.304,P=0.000]和需要的止痛剂剂量[(1.6±0.8)支vs.(3.7±2.8)支,t=-4.079,P=0.000]明显减少。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吻合 腹腔镜胃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对远端胃癌患者全腹腔镜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明杰 王永洪 +2 位作者 但杰 李亚平 蒋鸿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对远端胃癌患者全腹腔镜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对远端胃癌患者全腹腔镜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采取的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患者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全程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倾倒综合征、胃潴留、残余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全程手术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倾倒综合征、胃潴留、残余胃炎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率(90.5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胃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对于远端胃癌患者是更优质的选择,该术式可以更好地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使患者对治疗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 腹腔镜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胃腺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书祥 赵英志 +4 位作者 张雪涛 王涛 骆晶钰 张伟 吴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6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 背景与目的:胃癌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规律尚不明确,其清扫指征仍有争议,目前缺乏大样本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的转移率,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21年7月胃外科收治的1 112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位置分为胃上部癌(561例)、胃体癌(224例)、胃窦癌(327例),记录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 112例胃癌患者中72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整体转移率为6.5%。561例胃上部癌中有25例发生第12a组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4.5%。224例胃体癌中有17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7.6%;327例胃窦癌中有30例第12a组淋巴结为阳性,转移率为9.2%。以第12a组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3.122,95%CI:2.896~3.366,P<0.001)、T分期(OR=2.406,95%CI:1.705~3.396,P<0.001)及TNM分期(OR=7.91,95%CI:4.755~13.160,P<0.001)是胃上部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OR=2.757,95%CI:2.495~3.047,P<0.001)、T分期(OR=3.298,95%CI:2.346~4.638,P <0.001)及脉管神经侵犯(OR=1.839,95%CI:1.368~2.473,P<0.001)是胃体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R=1.098,95%CI:1.023~1.178,P=0.010)、肿瘤直径(OR=2.865,95%CI:1.778~4.616,P<0.001)、T分期(OR=13.497,95%CI:8.363~21.783,P<0.001)及TNM分期(OR=3.806,95%CI:3.113~4.653,P <0.001)是胃窦癌患者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第12a组淋巴结总转移率较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胃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神经血管侵犯是胃体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胃体、胃窦癌需要常规清扫第12a组淋巴结;胃上部癌第12a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不需要常规清扫,但当直径≥6 cm、肿瘤浸润深度较深(T_(3)~T_(4))、肿瘤分期较晚(Ⅲ~Ⅳ)时则需要清扫第12a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率 第12a组淋巴结 根治性全胃/远端胃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