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年施肥对生土地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及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苏志峰 杨文平 +4 位作者 杨珍平 杜天庆 郝教敏 孙敏 高志强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44,共10页
为探求生土地当年最佳施肥方式,快速提高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并改良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试验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CK))、不同施肥深度(0~20 cm,40~60 cm,80~100... 为探求生土地当年最佳施肥方式,快速提高棉花地上部生产力并改良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试验连续2年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采用根管土柱法,研究不同肥料(N,P,NPK,有机肥,不施肥对照(CK))、不同施肥深度(0~20 cm,40~60 cm,80~100 cm土层)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茎叶干物质质量、棉铃干物质质量及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有机肥深施40~60 cm处理的茎叶和棉铃的干物质质量最大,其次为NPK肥深施40~60 cm处理,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含P肥深施40~60 cm处理的根干物质质量较大,且40 cm以下根层的分布比例较大;所有处理均以0~20 cm层的根分布比例最大,约占0~100 cm总根干物质质量的40%~80%。总的来看,当年生土地棉花冠 ̄根系统的最佳肥料运筹是有机肥深施40~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生土 棉花 生产力 根干物质质量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灌溉对水稻根系干物质量和含氮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大型蒸渗仪中,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对氮素吸收利用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节水灌溉水稻根系的含氮量在营养生长阶段高于淹灌,而生殖生长阶段则与淹灌处理差别不大。表明节水灌溉有利于水稻根系在营养生长阶段... 在大型蒸渗仪中,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下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对氮素吸收利用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节水灌溉水稻根系的含氮量在营养生长阶段高于淹灌,而生殖生长阶段则与淹灌处理差别不大。表明节水灌溉有利于水稻根系在营养生长阶段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生殖生长阶段向地上部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稻 物质 含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散布位置对格氏栲幼苗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静 刘金福 +5 位作者 邢聪 江蓝 王雪琳 何中声 施友文 沈彩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65-4075,共11页
种子从母株掉落于地面萌发后,其根系在不同散布位置(凋落物上层、土壤表层和凋落物下层)的生长形态影响幼苗定居及建成,而目前对其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的了解并不充分,限制了对幼苗根系在不同散布下适应策略的理解。为此,以格氏栲(Castan... 种子从母株掉落于地面萌发后,其根系在不同散布位置(凋落物上层、土壤表层和凋落物下层)的生长形态影响幼苗定居及建成,而目前对其根系形态及生长特征的了解并不充分,限制了对幼苗根系在不同散布下适应策略的理解。为此,以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种子在凋落物中位置,设置凋落物上层(种子下层铺垫2 cm和4 cm凋落物,U2和U4处理)、土壤表层与凋落物下层(种子上层覆盖0、2、4、6 cm和8 cm凋落物,CK、D2、D4、D6和D8处理)等3种散布,探讨不同散布位置对格氏栲幼苗根系9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子散布位置对幼苗根干物质质量具有显著影响,D2处理达最大值。(2)D2处理的幼苗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和比根长高于其它处理;根系平均直径在D6处理达最大值。(3)相关分析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和比根长与根系平均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对根系9个生长指标提取主成分后聚类为4个类群,D2与D4处理各划分一类;U2与U4处理划分一类,其余三个处理划分一类。综上所述,凋落物浅层覆盖(D2处理)适宜格氏栲根系生长;凋落物上层(U2和U4处理)种子萌生根根系受凋落物阻隔作用阻止其与土壤接触,而一旦根系与土壤接触,生长速度加快;土壤表层(CK处理)受地表光照及水分条件限制及凋落物深层覆盖(D6和D8处理)的幼苗受深层凋落物产生的机械阻碍力影响,通过调整对根干物质质量的投入和根系形态可塑性来适应种子散布。因此,在幼苗根系快速生长阶段,通过人为干扰方式,适当调节森林凋落物厚度,以促进格氏栲幼苗在林内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种子散布位置 根干物质质量 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亏缺灌溉与根系分区灌溉对苹果幼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贤赵 刘德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利用传统盆栽方法,于2007年5~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实验果园进行了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CI,在树盘两侧按100%的蒸发量(直径为120mm的蒸发皿测定)进行灌溉]、根系分区灌溉(Partial root-zonei rrigation... 利用传统盆栽方法,于2007年5~10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实验果园进行了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CI,在树盘两侧按100%的蒸发量(直径为120mm的蒸发皿测定)进行灌溉]、根系分区灌溉(Partial root-zonei rrigation,PRI,灌溉水量为CI的50%,树盘两侧交替灌溉)和连续亏缺灌溉(Continuous deficit imigation,CDI,灌溉水量为CI的50%,树盘两侧均匀灌溉)试验,研究了3种灌溉模式对2龄苹果幼树(品种为"长富2号")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RI处理的根长比CI和CDI处理长,CDI处理最短;PRI处理显著促进了直径<2mm的吸收根的生长,但吸收根对增加总根干物质量贡献不显著。3种灌溉处理的苹果幼树根系生物量积累近似"S"形曲线。由于PRI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适宜,土壤通气性较好,其根系活力、生长速度和最终根干物质量都明显大于其他处理;CI处理土壤水分过于充足,根系生长出现避水性,因而根系生长相对缓慢,根系活力下降,根生物量介于CDI和PRI之间;CDI处理因土壤持续干旱,根系活力和根干物质量最小。3种灌溉处理的根冠比随灌溉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I的下降幅度大于CDI和PRI,PRI的根冠比最大(处理90d时以CDI处理的根冠比最大),CI的根冠比最小,CDI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在供水量减少50%的情况下,PRI灌水方式可促进苹果幼树根系的生长,而持续湿润或干燥均不利于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分区灌溉 连续亏缺灌溉 苹果幼树 系生长速度 系活力 物质 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