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根寄生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鲍根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甘肃马先蒿是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主要发生的毒害草,利用根寄生特性甘肃马先蒿从禾草体内获取光合产物。禾草内生真菌能调控根寄生植物与禾草间寄生关系,然而有关根寄生植物寄生感染或未感染内生真菌禾草后光合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甘肃马先蒿是青藏高原退化草地主要发生的毒害草,利用根寄生特性甘肃马先蒿从禾草体内获取光合产物。禾草内生真菌能调控根寄生植物与禾草间寄生关系,然而有关根寄生植物寄生感染或未感染内生真菌禾草后光合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寄生紫花针茅和麦宾草E+、E-的甘肃马先蒿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甘肃马先蒿单独种植和寄生禾草条件下光合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马先蒿寄生禾草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显著增加。寄生禾草带菌植株的甘肃马先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高于寄生不带菌植株的甘肃马先蒿,而寄生带菌麦宾草植株的甘肃马先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低于寄生不带菌植株的甘肃马先蒿。由此可见,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根寄生植物光合作用具有一定防控作用,这将为根寄生毒害草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根寄生植物 光合特性 甘肃马先蒿 紫花针茅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根寄生逆境下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媛 孟思宇 +1 位作者 冯晓云 鲍根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内生真菌调控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特征有关。本研究以带菌(E+)、不带菌(E-)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探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密度对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花针茅地上和根系生物量,抑制了紫花针茅根系的生长发育,且随寄生密度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数持续降低,但E+植株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优于E-植株。2)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甘肃马先蒿寄生能抑制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拓扑指数,导致紫花针茅生物量降低,且随寄生密度的增大,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内生真菌通过改变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外部连接数等根系形态特征对甘肃马先蒿寄生作出正向的积极响应,进而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由此可见,内生真菌能通过调控根系形态特征来增强紫花针茅根系和地上生物量,进而缓解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的根寄生危害,这将为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这一特殊资源对根寄生杂草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柱菌属内生真菌 紫花针茅 甘肃马先蒿 根寄生植物 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植物化感作用与诱捕作物消除列当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永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5,共9页
研究证明化感作用需要满足如下4个方面:1)供体植物释放化感物质使得受体植物受到连续和定量的影响;2)能从供体植物中分离、鉴定得到化感物质,而且这些化感物质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田间,都能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邻近的伴生植物产生效应;3)... 研究证明化感作用需要满足如下4个方面:1)供体植物释放化感物质使得受体植物受到连续和定量的影响;2)能从供体植物中分离、鉴定得到化感物质,而且这些化感物质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田间,都能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邻近的伴生植物产生效应;3)供体植物产生和释放的化感物质在自然条件下能以足够的浓度到达邻近受体植物;4)以足够生物活性到达受体植物的化感物质能够被吸收并能够影响受体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这种影响必须排除受体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由于竞争、动物侵害、病菌感染以及物理环境等非化感因素产生的影响。列当是列当科(Orobanchaceae)列当属(Orobanche)的根寄生植物,是一种寄生于其他植物根部的全寄生植物。全世界已发现100种列当属根寄生植物,在我国危害较为严重的是向日葵列当(O.cumana)和瓜列当(O.aegyptiace)。向日葵列当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河北、新疆、山西、内蒙古及东北三省,主要危害向日葵。瓜列当主要分布在新疆,危害瓜类、番茄、马铃薯。列当杂草的种子体积小、重量轻(3~6μg),而且每株植物可以生产大量种子。这些种子数量巨大且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存力长达15~20年以上。成熟后的列当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过程,完成后熟的列当种子在发芽之前需要1~2周时间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预培养,预培养后的列当种子还必须从寄主那里获得一个化学物质才能发芽,在自然条件下这种发芽刺激物质是由寄主或非寄主植物的幼根分泌提供的。获得该物质后,列当种子的"发芽管"可在数日内长出种皮,之后在吸器诱导物质的作用下很快形成吸器,与寄主根吸附并穿入根内后与寄主根的木质部形成联结,从寄主植物那里竞争性地夺取水分、养分及生长激素。由于列当属植物是根寄生杂草,在没有长出地面之前,它已经给作物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不易控制,有效的途径是尽量减少土壤中的列当种子含量。诱捕作物是指该作物的根系能够分泌列当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刺激物质,但是又不会被列当正常寄生,诱捕作物本身可以进行正常收获。由于列当属植物种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发芽后不能寄生就会死亡,这种发芽又称之为"自杀发芽",如此可以在列当找不到寄主之前死亡,从而大大降低土壤中列当的种子库。本文介绍了作者项目组从事采用化感作用与诱捕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消除列当土壤种子库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感作用 诱捕作物 列当 根寄生植物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座草寄生环境及寄生关系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王有兵 罗燕彬 +3 位作者 代万 杨学军 李春叶 姜健发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研究丁座草在永平县北斗乡境内的寄生环境及与寄主马缨杜鹃的寄生关系。结果表明:丁座草为多年生根寄生植物,其寄主为马缨杜鹃。寄生在阴坡面海拔2795m以上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下,郁闭度0.4~0.8,山脊附近居多。寄生深度平均为2.7c... 研究丁座草在永平县北斗乡境内的寄生环境及与寄主马缨杜鹃的寄生关系。结果表明:丁座草为多年生根寄生植物,其寄主为马缨杜鹃。寄生在阴坡面海拔2795m以上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下,郁闭度0.4~0.8,山脊附近居多。寄生深度平均为2.7cm,主要寄生在0.5~9mm粗的根上,平均为3.4mm。同一时期存在不同世代的个体,大部分寄生在主根上,少部分寄生在侧根上。丁座草及寄主分布区域狭窄,由于生境遭破坏,空间格局被迫逐步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寄生植物 寄生环境 寄生关系 丁座草 马缨杜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当杂草及其防除措施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永清 董淑琦 +2 位作者 任祥祥 安雨 郎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根寄生杂草列当Orobanche spp.每株可产生大量细小的种子,易于传播,且在出苗前已经对寄主作物造成危害,使列当的防除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详述了列当的生活史、为害现状以及防除措施,并突出了生物防除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qu... 根寄生杂草列当Orobanche spp.每株可产生大量细小的种子,易于传播,且在出苗前已经对寄主作物造成危害,使列当的防除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详述了列当的生活史、为害现状以及防除措施,并突出了生物防除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诱捕"作物及"捕获"作物诱导列当种子"自杀发芽"理论的防除机制,本文提出了新型可持续生态防除思想,为列当科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寄生植物 列当 生活史 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角金内酯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晓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0期19-21,共3页
由植物根系释放的独角金内酯不仅能诱导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还能促进可与植物共生的真菌的菌丝分枝的生长,以促进共生关系的建立。除了这些在根际周围的作用外,新近研究发现独角金内酯还能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分枝和侧芽... 由植物根系释放的独角金内酯不仅能诱导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还能促进可与植物共生的真菌的菌丝分枝的生长,以促进共生关系的建立。除了这些在根际周围的作用外,新近研究发现独角金内酯还能作为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分枝和侧芽的生长。独角金内酯在植物寄生、共生以及形态塑造等方面的三重生物学功能表明,其在协调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该文对独角金内酯的生物合成、生物学活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金内酯 根寄生植物 枞枝真菌 抑制分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肉苁蓉寄生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逸骏 吴欣欣 +1 位作者 张发国 包爱科 《草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343-2355,共13页
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我国西北荒漠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自然繁殖力弱和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锐减,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尽管人工栽培技术有所发展,但优质稳产仍面临挑战,其中寄生生物学机制理解... 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我国西北荒漠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由于自然繁殖力弱和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锐减,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尽管人工栽培技术有所发展,但优质稳产仍面临挑战,其中寄生生物学机制理解不足是关键瓶颈。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寄生植物寄生过程、种子萌发及吸器形成的诱导因子、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荒漠肉苁蓉的生物学特征、寄主选择、种子萌发特性及影响因素、吸器形成的关键诱导因子及其生理调控机制,提出进一步研究应着重于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关键活性成分的鉴定及信号转导途径解析、寄主选择对药材品质影响的分子基础、多组学手段揭示寄生互作机制等方面,以期为深入理解荒漠肉苁蓉寄生机制、优化生产实践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肉苁蓉 根寄生植物 萌发刺激物 吸器诱导因子 寄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