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中核苷类药物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尹军花 蔡少航 钟春秀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中病人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8年7月参加5项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179例病人,每12周随访1次,为期48周,每次随访均对病人进行依从性教育,并统计病人漏药比例,...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中病人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8年7月参加5项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的179例病人,每12周随访1次,为期48周,每次随访均对病人进行依从性教育,并统计病人漏药比例,对依从性>95%定义为依从性良好,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12周、24周、36周、48周随访点依从性良好的病人分别为92.2%、91.6%、89.4%、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女性病人用药依从性良好者优于男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P=0.04),初治病人用药依从性良好病人优于经治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P=0.00)。[结论]男性病人、经治病人在临床研究中依从性差于女性病人与初治病人,在临床研究中需着重加强这部分病人的依从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药物 依从性 临床研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核苷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卢雁 王公轲 +3 位作者 王运来 闫长领 陈得军 渠桂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核苷类药物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詹剑锋 宋茂舟 +1 位作者 林镜宏 阮青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1950-1953,共4页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单独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干扰素联合胸腺肽...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单独干扰素治疗,观察组接受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载量,血清ALT及AST值,HA、LN、C-Ⅳ、PCⅢ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血清TBA、Treg值低于对照组,PAB、CHE、Th17细胞、Th17/Treg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可以优化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整体病情,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核苷类药物 胸腺肽Α1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正 刘海芳 叶明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4,共6页
核苷类药物在肿瘤和病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缺乏靶向性,入胞效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临床应用。设计并利用纳米载体,通过提升载药效率与药物利用度、维持药效与系统稳定性、调整载体与药物分子的结... 核苷类药物在肿瘤和病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这类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缺乏靶向性,入胞效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临床应用。设计并利用纳米载体,通过提升载药效率与药物利用度、维持药效与系统稳定性、调整载体与药物分子的结合能力、修饰特异性分子实现主动靶向等方式,能够改善核苷类药物的生理学性质。本文从核苷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设计策略出发,综述了针对核苷类药物的纳米递送系统载体设计及包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药物 核苷似物 核苷 纳米递送系统 抗肿瘤药 抗病毒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与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差异性改善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梦涵 蒋素文 +4 位作者 胡爱荣 林恳 范莹 王家岚 张豪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5-848,共1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反复炎症刺激,肝细胞再生,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的过程,最终可能进展为HCC。抗病毒治疗通过降低HBV DNA水平,来降低HBV相关...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反复炎症刺激,肝细胞再生,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的过程,最终可能进展为HCC。抗病毒治疗通过降低HBV DNA水平,来降低HBV相关HCC的发生以及术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近来的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对降低HBV相关HCC发生以及术后复发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就不同类别NAs对HBV相关HCC的差异性改善以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核苷类药物 核苷药物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铂(Ⅱ)配合物探针的核苷酸类药物双模可视化鉴别研究
6
作者 李安安 徐艺 +1 位作者 李改茹 李毓姝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6,共7页
提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法与逻辑门、颜色编码技术结合鉴别5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的方法,探究了阿德福韦酯与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探针([Pt(tpy-OH)Cl]·Cl)产... 提出了一种比色-荧光双模法与逻辑门、颜色编码技术结合鉴别5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的方法,探究了阿德福韦酯与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探针([Pt(tpy-OH)Cl]·Cl)产生显著荧光可视化信号的机理,并评价了其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探针可通过自组装聚集产生的比色-荧光双模信号实现5种核苷酸类药物的快速同步鉴别;且探针对阿德福韦酯的检测有较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性。该方法有望发展成为高效的核苷酸类药物鉴别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氯·(羟基化三联吡啶)合铂(Ⅱ) 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 核苷药物 比色-荧光双模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丁秀丽 尹华发 崔小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39,1148,共7页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和联合治疗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和肾脏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53例初治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5组,有4个单药治疗组和1...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和联合治疗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和肾脏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53例初治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5组,有4个单药治疗组和1个联合治疗组,分别为:恩替卡韦(ETV)组88例、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组135例、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组34例、艾米替诺福韦(TMF)组25例和ETV联合TDF(ETV+TDF)组71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各组治疗24、48周HBV DNA水平、血清学(HBsAg、HBeAg水平)、肾功能指标(血Scr水平、eGFR)及48周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HBV DNA<20 IU/ml),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24周时,ETV+TDF组HBV DNA水平低于ETV组(P<0.05),但与TDF、TAF、TMF组相近(P>0.05);48周时,ETV+TDF组的HBV DNA水平低于所有单药治疗组(P<0.05);TDF、TAF和TMF组的HBV DNA水平相近(P>0.05);ETV组HBV DNA水平高于其余4组(P<0.05)。ETV、TDF、TAF、TMF、ETV+TDF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1.82%、51.11%、52.94%、56.00%、78.87%,ETV+TDF组的HBV DNA阴转率优于所有单药治疗组(P<0.05),TDF、TAF和TMF 3组HBV DNA阴转率相似,均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HBsAg低水平(OR=0.430,P=0.004)、基线ALT高值(OR=2.389,P<0.001)及联合治疗方案(OR=6.239,P<0.001)为治疗48周时HBV DNA阴转的独立预测因素。48周时ETV+TDF组HBsAg水平低于ETV组[(3.65±0.85)vs(3.88±0.64),P<0.05]。ETV+TDF组HBsAg阴转率1.41%(1/71),其余组阴转率均为0。各组间HBeAg血清转换率、血Scr及eGFR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CHB患者,ETV联合TDF方案较单药治疗可显著增强抗病毒疗效,且未增加肾脏不良事件风险,提示联合治疗可作为该类人群的优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高病毒载量 核苷(酸)药物 单药 联合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吉宁 赵行 +1 位作者 曾昕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51-357,共7页
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角膜炎、唇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脑炎等,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疱疹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是以阿昔洛韦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本文对已上市及正在研究中的核苷类抗疱疹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疱疹病毒 核苷类药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体外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岩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47-649,共3页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它可引起HBV基因的变异,从而引起耐药。作者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体外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药物 耐药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海玲 梅冬雪 +4 位作者 王珊 张杰 蒋晓忠 张艳敏 刘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病例组予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观察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及APRI的变化。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TBIL、HA、LN、PCⅢ、CIV、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阻力指数、BUN、Cr、IL-6、IL-8、hs-CRP、TNF-α、TLR-4、TGF-β1、APRI较治疗前降低,ALB和肾血流量较治疗前升高;病例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TLR-4、TGF-β1、APR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肾功能,减轻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 核苷抗病毒药物 失代偿期肝硬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怡 朱咏梅 +1 位作者 胡正翠 毛燕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住院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住院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复查率、出院12个月内的再次入院率及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无论是在药物管理还是服药依从性上均出现随着出院时间的推移,差异度明显扩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12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9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12个月中的再次入院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12个月时对延续性护理的评价高。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管理能力,减少再次入院率,节约了卫生服务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药物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和正交试验设计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消毒剂和抗抑菌产品中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萍 李梦琦 +2 位作者 赵丽媛 杨屹 丁晓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1-937,共7页
为防止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违规添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分离测定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的新方法。通过3因素7水平均匀试验设计和4因素4水平的正交... 为防止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违规添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分离测定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的新方法。通过3因素7水平均匀试验设计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二氢钠(NaH_2PO_4)及硼砂(Na_2B_4O_7)在分离缓冲液中的浓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短时间内的有效分离。以30.2cm×50μm(有效长度为20 c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以25 mmol/L NaH_2PO_4+10 mmol/L Na_2B_4O_7(pH 7.41)+140 mmol/L(SDS)为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0 kV;进样压力为0.003 Pa,进样时间为4 s;检测波长为250 nm。3种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9 5。3种抗病毒药物的检出限均为2.0 mg/kg,定量限均为7.0 mg/kg。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为85.4%~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0%。该方法简便,快速,适于检测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均匀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 核苷抗病毒药物 消毒剂 抗抑菌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菊 方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08-312,共5页
阿比多尔(arbidol)是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于1993年在俄罗斯首次上市,在俄罗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感)已有多年。目前,阿比多尔的疗效已经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和青睐,俄罗斯联邦健康保健会及发展部已... 阿比多尔(arbidol)是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于1993年在俄罗斯首次上市,在俄罗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感)已有多年。目前,阿比多尔的疗效已经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和青睐,俄罗斯联邦健康保健会及发展部已将此药列为医生无偿医疗救助的处方药和急救机关必备的药物品种,并且已经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上市,在中国亦已获准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抗病毒药物 阿比多尔 俄罗斯联邦 流行性感冒 化学研究 药物品种 医疗救助 健康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燕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8-118,共1页
【据《Hepatology》2015年10月报道】题:针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作者Lee TY等)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的肝细胞癌(HCC)目前最好的选择是射频消融(RFA),但应该努力... 【据《Hepatology》2015年10月报道】题:针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作者Lee TY等)对于不适合外科手术的肝细胞癌(HCC)目前最好的选择是射频消融(RFA),但应该努力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为了评估抗HBV治疗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与RFA术后HCC复发风险的关系,台中荣民总医院Lee等利用2004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药物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 荣民总医院 射频消融术 肿瘤复发 治疗应用 保险研究 全民健康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巩固治疗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复发风险
15
作者 吴瑞红 王中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0-670,共1页
慢性HBV感染者在停止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之前,推荐6~12个月的巩固治疗。为了研究巩固治疗对慢性HBV感染者停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荷兰鹿特丹伊拉兹马斯MC大学医学中心的Chi H等做了如下研究。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核苷药物 巩固治疗 复发风险 大学医学中心 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停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景春 张海涛 +1 位作者 刘斌 孙惠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病例组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影像学指标、抗病毒相关指标以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改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产生,并能有效抑制HBV复制,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核苷抗病毒药物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成伟 陈从新 +38 位作者 陈士俊 陈永平 成军 程明亮 窦晓光 段钟平 高志良 侯金林 贾继东 江家骥 李杰 李兰娟 李彤 鲁凤民 茅益民 缪晓辉 宁琴 牛俊奇 任红 斯崇文 孙永涛 谭德明 唐红 唐小平 万谟彬 王德扬 王贵强 王豪 王慧芬 王宇明 魏来 翁心华 谢青 杨益大 尤红 张玲霞 张文宏 张欣欣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药性 核苷核苷药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99-1105,共7页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核苷药物 长期治疗 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时,血清HBVDNA残余量可预测停药后的复发
19
作者 卢旺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64-964,共1页
【据《J Clin Gastroenterol》2014年7月报道】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时,血清HBV DNA残余量可预测停药后的复发(作者Jiang JN等)为了探讨达到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 【据《J Clin Gastroenterol》2014年7月报道】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及核苷酸类药物时,血清HBV DNA残余量可预测停药后的复发(作者Jiang JN等)为了探讨达到2008年亚太肝病学会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停药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血清HBV DNA残留量与复发的关系。来自中国广西医科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共纳入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NAs治疗后均达到2008年亚太肝病学学会颁布的停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药物 乙型肝炎 残余量 中国广西 美国华盛顿大学 肝病学会 DNA 检测限 留量 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和核苷酸类药物对癌症基因组稳定性作用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新 彭佑共 田蜜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S1期84-86,共3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核苷酸及有关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和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万方医学网(中文和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1998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关于核苷酸及核苷酸类药物对肿瘤基因组不稳定性作用的对照研究。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提取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 165篇,中文文献53篇。最后纳入分析的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2篇。在检测到的28篇英文文献中,5篇主要是表明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存在染色体及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解释其原因与癌细胞的DNA复制时的应激状态相关。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低核苷酸水平对基因组的不稳定性。2篇文献的研究涉及补充外源性核苷酸对基因组具有稳定性的作用。6篇文献的研究证明,激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通路,补救了复制应激和基因组的不稳定性。7篇,是关于核苷酸类药物及最近开发的新药的抗癌机制,一般是通过并入癌细胞中的DNA链而阻断DNA合成,并可能导致癌细胞凋亡。3篇英文文献主要涉及癌细胞的抗药作用。2篇中文文献表明,8-氯腺苷阻滞肿瘤细胞在G2/M期,并由此激活凋亡信号通路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核苷酸类药物嵌入DNA链后导致基因组变化呈多样性,对于癌症有治疗价值,也有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核苷药物 肿瘤细胞 恶性 基因组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