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疗效相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世兴 郝长城 +1 位作者 李志杰 李作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一疗程后、病...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一疗程后、病情恶化或停止治疗前外周血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前的病理组织蜡块,对照组为同期12例健康体检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中,RRM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33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前与化疗一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936),化疗前与化疗结束或病情恶化后亦无统计学差异(P=0.878)。应用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后,RRM1 mRNA低水平表达组(n=30)和高水平表达组(n=19)有效率分别为76.7%和21.1%(P<0.05)。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RRM1 mRNA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替代必须检测病理组织的传统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荧光定量PCR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玲玲 周怀君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4-376,共3页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是DNA合成和修复的限速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抵抗,产生耐药问题,由此激发了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AP...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是DNA合成和修复的限速酶,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乳腺癌、胰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研究表明,其高表达增加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抵抗,产生耐药问题,由此激发了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3-AP和吉西他滨。目前在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在其相关肿瘤中的意义和治疗已逐渐成为热点与重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通过阻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的表达抑制肿瘤发展,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还原酶m2 肿瘤 耐药性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的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宋开放 刘谷一 孙江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 目的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烟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非吸烟组64例,吸烟组67例,检测各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吸烟组ERCC1高表达患者占比多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吸烟指数≥400的患者ERCC1表达较高(P=0.018);两组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χ^(2)=6.194,P=0.013;χ^(2)=5.012,P=0.025);与吸烟组比较,非吸烟组化疗有效率高(P=0.045),1 a复发率低(P=0.001),无进展生存期(P=0.008)和总生存期长(P=0.005)。结论吸烟影响ERCC1的表达,且吸烟指数越高的患者ERCC1表达越高;而RRM1的表达与吸烟无关。吸烟患者化疗有效率、1 a复发率低于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均短于非吸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吸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酰胺核苷酸反义转氢酶及RNA1表达观察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兰 陈欢 李瑶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10-14,共5页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酰胺核苷酸反义转氢酶RNA1(NNT-AS1)的表达变化,分析卵巢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卵巢癌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卵巢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NT-AS1,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癌患...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酰胺核苷酸反义转氢酶RNA1(NNT-AS1)的表达变化,分析卵巢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卵巢癌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卵巢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NT-AS1,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卵巢癌患者NNT-AS1表达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NT-AS1表达的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因素。结果卵巢癌及癌旁组织NNT-AS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0.19、1.52±0.36,二者比较,P<0.05。低中度分化、Ⅲ~Ⅳ期、CA125≥200 U/mL、ERα阳性患者癌组织NNT-AS1表达低于高度分化、Ⅰ~Ⅱ期、CA125<200 U/mL、ERα阴性者(P均<0.05)。NNT-AS1低表达者PFS生存率、OS生存率分别为27.91%(12/43)、39.53%(17/43),NNT-AS1高表达者分别为56.41%(22/39)、76.92%(30/39),二者比较,P均<0.05。FIGO分期Ⅲ~Ⅳ期、癌组织NNT-AS1相对表达量<0.53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OR分别为2.065,1.895;95%CI分别为1.989~2.127,1.715~1.953;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NNT-AS1表达降低。卵巢癌预后不良的因素有FIGO分期Ⅲ~Ⅳ期、癌组织NNT-AS1相对表达量<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 细胞质长链非编码核糖 酰胺核苷反义转氢酶RNA1 卵巢肿瘤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NSCLC组织中RRM1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翔 茆勇 华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晚期NSCLC患者54例,均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1个周期;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得癌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晚期NSCLC患者54例,均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1个周期;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得癌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CR法检测NSCLC组织中的RRM1蛋白及mRNA。结果本组中,RRM1蛋白阳性22例(40.7%),RRM1 mRNA高表达27例(50%),二者比较,P>0.05。本组CR 0例、PR21例、SD 18例、PD 15例,有效率为72.2%。RRM1蛋白阴性者化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均高于阳性者(P均<0.05),RRM1 mRNA低表达者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的RRM1蛋白、mRNA表达增加,RRM1蛋白检测对于指导吉西他滨用药优于RRM1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核糖核酸生产5′-核苷酸的条件优化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端好 王震 蒋丹丹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以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的核糖核酸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了核酸酶P1催化水解核糖核酸的条件,并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水解液中5′-核苷酸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核糖核酸质量浓度7.5 g/L、水解液... 以啤酒废酵母中提取的核糖核酸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了核酸酶P1催化水解核糖核酸的条件,并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水解液中5′-核苷酸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最佳水解条件为核糖核酸质量浓度7.5 g/L、水解液初始pH 5、水解温度54℃、水解时间2.0 h。通过分离初步确定核糖核酸水解液中含有尿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和腺嘌呤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 5′-核苷 酶P1 水解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RRM1蛋白表达水平预测长春瑞滨疗效的Ⅲ期随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力 杨露璐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199-201,共3页
1文献来源 Vilmar Predictive Vinorelbine AC, Santoni-Rugiu E, Sorensen JB. impact of RRM1 protein expression on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in a chemotherapy phase m trial[J]. Ann 2013, 24(2): 30... 1文献来源 Vilmar Predictive Vinorelbine AC, Santoni-Rugiu E, Sorensen JB. impact of RRM1 protein expression on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in a chemotherapy phase m trial[J]. Ann 2013, 24(2): 309-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长春瑞滨 Ⅲ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患者ERCC1、RRM1、TS表达差异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韶璋 宋向群 殷靖宜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11-213,共3页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582-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标志物 个体化治疗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胸苷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吉 刘志良 +1 位作者 哈敏文 朱志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hENT1蛋白及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生存时间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hENT1蛋白阳性表达、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hENT1蛋白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NSCLC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二者可通过调节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患者预后;联合检测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有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肺癌 非小细胞性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月婷 邓婷 +3 位作者 潘虹 刘锐 王霞 巴一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 M1(RRM1)表达对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1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期Ⅰ~Ⅲ期 BTC 患者标本,其中接受吉西他滨术后辅助化疗4周期以上者86例(化疗组),未化疗...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 M1(RRM1)表达对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1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期Ⅰ~Ⅲ期 BTC 患者标本,其中接受吉西他滨术后辅助化疗4周期以上者86例(化疗组),未化疗者78例(未化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 RRM1表达,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64例样本中 RRM1高表达率43.3%;低表达率56.7%。胆囊癌、胆管癌、壶腹癌患者 RRM1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RRM1表达与 BTC 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相关性(P 均>0.05)。未化疗组中,RRM1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高于低表达者(P <0.05);化疗组中,RRM1高表达者 OS 低于低表达者(P <0.001)。结论在 BTC 术后未化疗患者中,RRM1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好;而在接受吉西他滨辅助化疗患者中,RRM1低表达者更能从术后吉西他滨化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核苷还原酶 m1 亚基 吉西他滨 术后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ERCC1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2 位作者 赵旭林 贺利民 李醒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及核苷酸还原酶亚单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RCC1及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及核苷酸还原酶亚单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RCC1及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描绘生存曲线评估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80例(50.0%),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84例(52.5%),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相关(P=0.034),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22)。生存分析表明,ERCC1及RRM1蛋白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具有生存优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与RRM1蛋白表达无关,但ERCC1及RRM1蛋白水平降低可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核苷还原酶亚单m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江波 何文杰 +1 位作者 涂长玲 杨承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采用免...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肺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统计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RRM1阳性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病理分期患者的RRM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RRM1阳性表达者RR、DCR及PFS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对照组RRM1阳性表达者RR、DCR及PFS与阴性表达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RM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相关,可作为晚期NSCLC选择吉西他滨的依据,RRM1高表达者应避免吉西他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还原酶亚单位m1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疗效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世兴 郝长城 +1 位作者 李志杰 李作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病...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病情恶化或停止治疗前外周血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前的病理组织蜡块,对照组为同期12例健康体检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中,RRM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33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前与化疗1个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936),化疗前与化疗结束或病情恶化后亦无统计学差异(P=0.878)。应用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后,RRM1 mRNA低水平表达组(n=30)和高水平表达组(n=19)有效率分别为76.7%和21.1%(P<0.05)。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RRM1 mRNA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替代必须检测病理组织的传统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荧光定量PCR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15
作者 张璇 王亚帝 哈敏文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74-76,共3页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蛋白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1例NSCLC...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蛋白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1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ERCC1、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RRM1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OS、中位TTP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RCC1、RRM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2%、46.28%vs 23.14%、25.62%,P均<0.05);②接受术后铂类方案化疗并随访,ERCC1阴性表达者中位OS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8.30 vs 11.00个月;χ2=8.756,P=0.003),中位TTP亦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5.00 vs 9.30个月;χ2=8.740,P=0.003)。RRM1阴性表达者中,中位OS较RRM1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8.30vs 11.00个月;χ2=6.836,P=0.009),同时中位TTP亦较RRM1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1.20 vs 6.60个月;χ2=5.764,P=0.016);③121例NSCLC患者中,ERCC1、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中位TTP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P均<0.05)。结论 ERCC1、RRM1蛋白可能成为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RRM1及E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文亢 李俊 李东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BRCA1,RRM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0例,应用TaqMan探针法对其BRCA1,RRM1和ERCC1基因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后分组,... 目的探讨BRCA1,RRM1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80例,应用TaqMan探针法对其BRCA1,RRM1和ERCC1基因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后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BRCA1的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呈明显相关(P〈0.05),其中携带ser1613G1y等位基因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野生型(P〈0.05);RRM1和ERCC1的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BRCA1,RRM1和ERCC1三组基因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携带变异基因数目越多的患者,化疗的效果越好(P〈0.05),但对化疗过程中Ⅲ-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1基因组中是否携带Ser1613Gly等位基因及_BRCA1,RRM1和ERCC1等位基因的变异数目均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于化疗前检测患者相关基因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感基因1 核苷还原酶基因1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勇军 阮先国 +2 位作者 张学勤 殷妮 张大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变化,探讨两指标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肾癌患者102例,术中取部分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RM2、ANXA1蛋白。比较...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变化,探讨两指标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肾癌患者102例,术中取部分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RM2、ANXA1蛋白。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差异。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RRM2、ANXA1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肾癌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肾癌组织RRM2、ANXA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均<0.05)。肾癌组织RRM2与ANXA1表达呈正相关(r=0.702,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Fuhrman分级患者肾癌组织中RRM2、ANXA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RM2阳性、ANXA1阳性患者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RRM2阴性、ANXA1阴性患者(P均<0.05)。TNM分期Ⅱ~Ⅲ期、Fuhrman分级Ⅲ~Ⅳ级、RRM2阳性及ANXA1阳性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上调,两者与TNM分期、Fuhrman分级有关,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核苷还原酶亚单位m2 膜联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148通过影响RRM2表达抑制胃癌NCI-N87 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曦 武李红 +1 位作者 边号 张伟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3148的表达及其影响胃癌NCI-N87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在空军第986医院普通外科行肿瘤切除的4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3148的表达及其影响胃癌NCI-N87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在空军第986医院普通外科行肿瘤切除的4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BGC823、HS-746T、NCI-N87、SGC7901)中miR-3148的表达水平。分别用miR-3148模拟物(miR-3148组)和阴性对照模拟物(miR-NC组)转染NCI-N87细胞,qRT-PCR分别检测两组NCI-N87细胞中miR-3148的表达水平,CCK8法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miR-3148对NCI-N8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工具miRGator预测miR-3148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148与靶基因的结合作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组NCI-N87细胞中miR-3148靶基因及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p-Akt、p-mTOR、p-4EBP1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14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胃癌细胞株(BGC823、HS-746T、NCI-N87、SGC7901)中miR-314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均P<0.05)。miR-NC组和miR-3148组中miR-3148相对表达分别为0.18±0.04和1.02±0.16,miR-3148组NCI-N87细胞中miR-3148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miR-NC组相比,miR-3148组NCI-N8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miR-NC组和miR-3148组迁移指数分别为(75.59±5.98)%和(29.96±8.62)%,与miR-NC组相比,miR-3148组NCI-N87细胞迁移指数显著降低(P<0.01)。miRGator工具预测并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是miR-3148的靶基因。miR-NC组和miR-3148组细胞中RRM2 mRNA的表达分别为5.83±0.90和1.05±0.40,与miR-NC组相比,miR-3148组RRM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miR-NC组相比,miR-3148组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p-Akt、p-mTOR、p-4EBP1表达降低。结论miR-314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miR-3148通过下调RRM2基因表达影响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胃癌NCI-N87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3148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核糖核苷还原酶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TUBB3、RRM1、TOP2A基因联合检测在中晚期食管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伟民 赵建亭 +3 位作者 杨晓光 程鑫 闫冀豫 邝文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3(TUBB3)、核苷酸还原酶亚基1(RRM1)、拓扑异构酶ⅡA(TOP2A)基因联合检测指导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36... 目的观察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3(TUBB3)、核苷酸还原酶亚基1(RRM1)、拓扑异构酶ⅡA(TOP2A)基因联合检测指导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先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ERCC1、TUBB3、RRM1、TOP2A基因,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评价两组临床总有效率(RR),记录疾病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时间(O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RR分别为52.78%、30.56%,P<0.05;观察组、对照组中位TTP分别为10.8、5.6个月,OS分别为10.0、12.7个,P均<0.05。观察组严重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ERCC1、TUBB3、RRM1、TOP2A基因联合检测指导中晚期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预后,减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β微管蛋白3 核苷还原酶亚基1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ERVMER61-1和RRM2表达对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20
作者 刘浩瀚 江帆 +3 位作者 许诺然 徐华 华龙 朱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LncRNA ERVMER61-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RM2)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肝癌的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Ln... 目的:探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LncRNA ERVMER61-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RM2)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肝癌的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LncRNA ERVMER61-1和RRM2在肝癌组织和匹配的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利用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miRTarBase、miRcode、TargetScanHuman数据库对LncRNA ERVMER61-1进行功能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预后价值。结果:LncRNA ERVMER61-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O分析中,LncRNA ERVMER61-1功能主要富集在与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染色质结合、RNA聚合酶II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GTP酶结合等方面。RRM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种族及肿瘤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6,P<0.001),单因素Cox回归发现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高表达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324倍(95%CI:1.500~3.603)和1.597倍(95%CI:1.138~2.243)。且多因素Cox回归显示LncRNA ERVMER61-1高表达影响肝癌预后效果。结论:LncRNA ERVMER61-1与RRM2在肝癌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肿瘤分级、预后相关。LncRNA ERVMER61-1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作为ceRNA调控RRM2的表达,为探索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标志物及潜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 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亚基m2 肝癌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