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胞mc38和CT26、胃癌细胞MFC和肺癌细胞LLC1的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RSK4的表达及其剪接异构体,生物信息学分析RSK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GL261、4T1、mc38、CT26、MFC和LLC1中均表达RSK4,且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了多个剪接异构体,开放阅读框分析RSK4可能至少编码11个蛋白亚型;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剪接异构体编码的蛋白亚型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保守结构域均相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显示,RSK4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突触持续增强等信号通路在核质和胞浆中发挥激酶的活性。结论RSK4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谱,可能产生多种氮端不同的蛋白异构体,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途径。展开更多
目的:儿童白血病细胞全基因组芯片数据聚类分析发现,核糖体蛋白L4(ribosomal protein L4,RPL4)启动子区域具有转录因子Runx1的结合位点TTCATTCT,由此推测Runx1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之间存在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Runx1蛋白与RPL4启动...目的:儿童白血病细胞全基因组芯片数据聚类分析发现,核糖体蛋白L4(ribosomal protein L4,RPL4)启动子区域具有转录因子Runx1的结合位点TTCATTCT,由此推测Runx1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之间存在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Runx1蛋白与RPL4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Runx1对RPL4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儿童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含RPL4启动子及其突变体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Runx1的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Runx1蛋白可使RPL4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降低(P<0.01);随着Runx1剂量的增加,RPL4启动子的转录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Runx1蛋白对RPL4启动子的突变体转录活性无调控作用(P>0.05)。结论:Runx1蛋白对RPL4启动子具有转录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unx1蛋白通过结合RPL4启动子区域的TTCATTCT位点发挥调控作用。展开更多
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其叶绿体rps4基因进化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支模型检测到4个可能存在正选择的分支;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虽然没有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但是位点模型检测出了85个负选择位点。通过研究我们仅仅得出a、b两个代表水龙骨类的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这与水龙骨类在白垩纪发生辐射式演化的理论相一致。同时rps4基因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这一事实表明该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胞mc38和CT26、胃癌细胞MFC和肺癌细胞LLC1的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RSK4的表达及其剪接异构体,生物信息学分析RSK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GL261、4T1、mc38、CT26、MFC和LLC1中均表达RSK4,且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了多个剪接异构体,开放阅读框分析RSK4可能至少编码11个蛋白亚型;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剪接异构体编码的蛋白亚型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保守结构域均相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显示,RSK4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突触持续增强等信号通路在核质和胞浆中发挥激酶的活性。结论RSK4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谱,可能产生多种氮端不同的蛋白异构体,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途径。
文摘目的:儿童白血病细胞全基因组芯片数据聚类分析发现,核糖体蛋白L4(ribosomal protein L4,RPL4)启动子区域具有转录因子Runx1的结合位点TTCATTCT,由此推测Runx1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之间存在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Runx1蛋白与RPL4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Runx1对RPL4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儿童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含RPL4启动子及其突变体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Runx1的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结果:Runx1蛋白可使RPL4启动子的转录活性降低(P<0.01);随着Runx1剂量的增加,RPL4启动子的转录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Runx1蛋白对RPL4启动子的突变体转录活性无调控作用(P>0.05)。结论:Runx1蛋白对RPL4启动子具有转录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unx1蛋白通过结合RPL4启动子区域的TTCATTCT位点发挥调控作用。
文摘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其叶绿体rps4基因进化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支模型检测到4个可能存在正选择的分支;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虽然没有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但是位点模型检测出了85个负选择位点。通过研究我们仅仅得出a、b两个代表水龙骨类的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这与水龙骨类在白垩纪发生辐射式演化的理论相一致。同时rps4基因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这一事实表明该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