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假茶油 被引量:23
1
作者 石婷 陈倩 +3 位作者 闫小丽 朱梦婷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41-248,共8页
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 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但少部分低体积分数的掺假油与纯茶油重叠。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该模型中,纯茶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采用PLS可实现对茶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可简单、快速地用于茶油的掺假鉴别,在茶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掺假 核磁共振(1H NMR)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法 偏最小二乘(PL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一维氢谱法鉴定燕窝真伪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孔晨 徐敦明 黄慧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824,共6页
燕窝是一种高级保健品,主要成分之一是唾液酸糖蛋白.燕窝经过水解作用后,可获得唾液酸等特征性小分子水解产物.因现有的针对真假燕窝的检测方法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6种真品燕窝和4种假燕窝作为标准样品,通过测定核磁共振一维氢... 燕窝是一种高级保健品,主要成分之一是唾液酸糖蛋白.燕窝经过水解作用后,可获得唾液酸等特征性小分子水解产物.因现有的针对真假燕窝的检测方法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以6种真品燕窝和4种假燕窝作为标准样品,通过测定核磁共振一维氢谱(1 H-NMR)的方法,以燕窝水解产物唾液酸中微量特有组分的特征峰为鉴定标准,得到能显著区分真假燕窝的指纹图谱;结合使用模式识别主成分分析法(PCA)处理核磁共振数据,确定了真燕窝的主成分正交范围,并通过盲测的方法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及高效性.至此,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1 H-NMR指纹图谱鉴定燕窝真伪的检测方法,结合PCA验证,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区分真假燕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窝 核磁共振一维(1 H-NMR) 指纹图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氢谱-PCA-SVM回归法用于稀奶油中植脂奶油掺假定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玮 杨红梅 +2 位作者 王浩 贾婧怡 刘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2,114,共6页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PCA-SVM回归方法,建立稀奶油中掺假植脂奶油的快速定量方法。核磁共振氢谱数据经分段积分、归一化等数据预处理后,利用PCA进行数据降维,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SVM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使用最优参数建立稀奶油中掺假植...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PCA-SVM回归方法,建立稀奶油中掺假植脂奶油的快速定量方法。核磁共振氢谱数据经分段积分、归一化等数据预处理后,利用PCA进行数据降维,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SVM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使用最优参数建立稀奶油中掺假植脂奶油比例的定量校准模型。将校正结果与PLS和SVM算法比较,并将所建立的3个模型用于测试集样本的预测。结果表明:基于PCA-SVM算法定量模型的RMSECV为3. 69,RMSEP为5. 87,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2分别为0. 987 5和0. 974 3,模型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模型的预测能力均优于PLS、SVM算法,且运行速度明显快于SVM算法。研究所建立的PCA-SVM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模型稳定性和预测精度,结合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稀奶油中掺假植脂奶油含量,为规范市场上奶油蛋糕等烘焙制品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1H NMR)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稀奶油 植脂奶油 掺假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模拟体系氢键缔合时效性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星 曾新安 樊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114,118,共4页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测定了40%和60%乙醇含量白酒模拟体系在190d时间范围内的氢键缔合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模拟体系的羟基质子峰不断向低场移动,说明体系内氢键缔合逐渐增强;不同乙醇含量的白酒模拟体系氢键缔合强度不同,...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测定了40%和60%乙醇含量白酒模拟体系在190d时间范围内的氢键缔合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模拟体系的羟基质子峰不断向低场移动,说明体系内氢键缔合逐渐增强;不同乙醇含量的白酒模拟体系氢键缔合强度不同,低乙醇含量溶液的氢键缔合整体强于高乙醇含量溶液;而且二者出现缔合最强峰的时间也不相同,高乙醇含量溶液比低乙醇含量溶液较晚出现最强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酿 乙醇-水溶液 键缔合 核磁共振(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的取代物的~1H,^(13)C核磁共振信号归属
5
作者 曹淑芬 赖媛媛 +3 位作者 徐国华 刘德立 肖文精 崔艳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62-564,591,共4页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 3-hydroxy-N-(pyrrolidin-2-ylmethyl)-2-naphthamide(化合物Ⅰ)是最近合成的一种有机小分子催化剂,能催化麦克尔非对称加成反应,且具有高产率、高度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易实现等优点.目前普遍认为:在催化过程中该催化剂萘环上的OH和NH与反应物形成氢键.为了研究该过程,合成了tert-butyl 2-((3-hydroxy-2-naphthamido)methyl)pyrrolidine-1-carboxylate(化合物Ⅱ),应用一系列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Ⅱ进行了1H1、3C NMR信号归属.为进一步用NMR实验方法研究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氢键作用机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为类似化合物的NMR信号归属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13C 核磁共振 2D核磁共振 手性催化剂 MICHAEL加成 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烷型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特征
6
作者 宋任华 李干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2期49-56,共8页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1HNMR,^(13)CNMR)是天然有机化学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探讨反应机理等方面已日益显示出其巨大威力。羽扇烷型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三萜类化合物中的一大类。对这一类型结...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1HNMR,^(13)CNMR)是天然有机化学研究领域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探讨反应机理等方面已日益显示出其巨大威力。羽扇烷型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三萜类化合物中的一大类。对这一类型结构进行专门性、系统性的核磁共振谱(尤其是^(13)CNMR)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1hnmr) 核磁共振(13CNMR) 三萜 羽扇烷型化合物 化学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H NMR测定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
7
作者 张皓然 张琴 +5 位作者 文丽琼 零莉 胡俊杰 岑仕宇 王勤志 陈德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酚。经过烘干处理后,总姜酚的含量由(1.5±0.3)mg/g降低至(0.89±0.06)mg/g(鲜重),总姜辣素的含量由(2.3±0.4)mg/g降低至(1.4±0.1)mg/g,6-姜烯酚的含量由(4.8×10^(-3)±2.7×10^(-3))mg/g升高至(0.0209±0.0004)mg/g。烘干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由(4.4±0.2)mg/100 g降低至(1.5±0.6)mg/100 g,香草醛的含量由(1.20±0.07)mg/100 g升高至(1.87±0.01)mg/100 g,说明热处理会导致生姜中的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姜酚类物质向姜烯酚转化。该试验结果为研究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机理以及姜制品的生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核磁共振(^(1)H NMR) 姜辣素 姜黄素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模拟白酒体系氢键缔合影响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星 曾新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仪测定了在18~58℃下40%和6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的白酒模拟体系的氢键缔合情况。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内氢键缔合减弱甚至遭到破坏,质子间交换速度加快,缔合结构变化频率增加。还发现温度与各羟基质子化学... 采用氢谱核磁共振仪测定了在18~58℃下40%和6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的白酒模拟体系的氢键缔合情况。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内氢键缔合减弱甚至遭到破坏,质子间交换速度加快,缔合结构变化频率增加。还发现温度与各羟基质子化学位移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得出该体系是以强氢键缔合为主。以上结论从1H NMR谱图角度分析了储藏温度的升高促使酒体系口感的变化,并为该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模拟体系 结构变化 键缔合 温度 核磁共振(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黄牛脂制备高纯度1,3-甘油二酯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曲可心 高青山 +3 位作者 姚辉耀 刘龙龙 张华 李铉军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0-215,227,共7页
目的:提高延黄牛脂的附加值。方法: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牛油脂肪酸乙酯(乙醇解法自制)和甘油为原料制备1,3-甘油二酯,运用氢谱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粗反应混合物中1,3-甘油二酯含... 目的:提高延黄牛脂的附加值。方法:采用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牛油脂肪酸乙酯(乙醇解法自制)和甘油为原料制备1,3-甘油二酯,运用氢谱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粗反应混合物中1,3-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并阐明醇解酯交换前后牛油与甘油二酯产物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1,3-甘油二酯合成最佳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RM IM质量分数为1%,底物摩尔比(n_(脂肪酸乙酯)∶n_(甘油))2∶1,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的1,3-甘油二酯生成率为72.5%,甘油酯得率为77%;纯化后纯度提高至90.79%。与原油(延黄牛脂)相比,甘油二酯产物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升高了13.65%,6.47%,饱和度降低了7.17%。结论:延黄牛脂制备1,3-甘油二酯不仅能改变甘油酯结构,还可以改变牛脂的脂肪酸组成,降低其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黄牛脂 甘油二酯 核磁共振(^(1)H-NMR) 脂肪酸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成核剂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醇的合成
10
作者 陈士杰 周新利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4,共4页
以HBr醇水溶液为溶剂,用金属催化葡萄糖烯丙基化,合成了中间产物1-烯丙基山梨醇,再与对甲基苯甲醛经醇醛缩聚合制备了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醇,分别考察了金属催化剂种类、HBr醇水溶液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 以HBr醇水溶液为溶剂,用金属催化葡萄糖烯丙基化,合成了中间产物1-烯丙基山梨醇,再与对甲基苯甲醛经醇醛缩聚合制备了1,3-2,4-二(对甲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醇,分别考察了金属催化剂种类、HBr醇水溶液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Sn粉为催化剂,HBr醇水溶液浓度为0.5mol/L,乙醇体积分数为10%,室温条件下反应48h,产物收率最高可达55.4%;所得产物的熔点为275.00~27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剂 1 3-2 4-二(对甲基亚苄基)-1-烯丙基山梨醇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乙醇制浆中木素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景辉 隋鑫金 平清伟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20,共5页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手段研究了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中木素结构的变化。通过结果推测得出,木素分子可能发生了如下变化过程:木素大分子的α-O-4和β-O-4烷基芳基醚键大量断裂,醚的烷基部分在α位和β位生成碳正离子,而醚的芳...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手段研究了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中木素结构的变化。通过结果推测得出,木素分子可能发生了如下变化过程:木素大分子的α-O-4和β-O-4烷基芳基醚键大量断裂,醚的烷基部分在α位和β位生成碳正离子,而醚的芳基部分氧带负电,接受H+形成酚羟基。由于苯环上电子云电负性的作用,使剩余未断裂的α位醚键或羟基重排到β位,α位变成碳正离子,β位生成醚键或羟基,该醚键继续断裂,从而使木素大分子碎解成小分子而被乙醇溶剂溶出,所形成的α位碳正离子与其他苯环上酚羟基重新缩合成醚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 木素结构 红外光(IR) 核磁共振(1H—NMR) 脱木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还原二氧化钛的NMR和EPR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红 吴新平 +7 位作者 刘聪 王萌 宋本腾 郁桂云 杨刚 侯文华 龚学庆 彭路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4,共9页
部分还原TiO2纳米材料由于具备可见光催化及降解活性而引起广泛研究关注。本研究采用17O和1H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谱学,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学研究了锐钛矿型部分还原TiO2(Re-A-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并与非还原样品(A-... 部分还原TiO2纳米材料由于具备可见光催化及降解活性而引起广泛研究关注。本研究采用17O和1H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谱学,结合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学研究了锐钛矿型部分还原TiO2(Re-A-TiO2)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并与非还原样品(A-TiO2)作了对比。EPR结果显示,Re-A-TiO2的顺磁物种(氧空位(OV)和Ti^3+)含量远高于A-TiO2,并且EPR信号的强度受吸附水含量的显著影响,我们结合1H NMR数据,探讨了这一过程中的结构变化。17O NMR谱中,两种样品除了表面2配位氧(μ2-O)的信号有明显差异外,还发现在Re-A-TiO2表面有更多的羟基(OH),显示该样品表面有较高比例的(001)晶面暴露。综合EPR和NMR数据,可推断羟基主要来源于顺磁中心与吸附水分子反应。1H→17O交叉极化(CP)-MAS和二维异核相关(2D HETCOR)NMR谱确认了强吸附的水物种和一种羟基的归属,另外位于约11 ppm的1H NMR信号可归属为分子内氢键中的氢物种。这些表面结构的差异应与两种材料光降解甲基橙性能差别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还原TiO2 固体核磁共振 17O核磁 1H核磁 电子顺磁共振 羟基 可见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及聚苯乙烯磺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威 王姗姗 +2 位作者 鲁德平 吴鹏 关键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并用乙酰磺酸酯进行磺化。分别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氢核磁共振(1H-NM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磺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被成功地磺化...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PS),并用乙酰磺酸酯进行磺化。分别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氢核磁共振(1H-NM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磺化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S被成功地磺化,同时,使用电导滴定和1H-NMR两种方法准确地计算了磺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磺化 悬浮聚合 乙酰磺酸酯 核磁共振 磺化产物 原子力显微镜(AFM)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差示扫描量热仪 ^1H-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薇甘菊生长的日本菟丝子化感物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秋玲 肖辉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439,共6页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有害植物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水浸液有机萃取物中分离出能显著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并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法、质谱(MS)法等对...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有害植物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水浸液有机萃取物中分离出能显著抑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并采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法、质谱(MS)法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能显著抑制薇甘菊种子萌发的日本菟丝子化感物质为桂皮酸(cinnamicacid)和3-苯基丙酸(3-phenylpropanoic acid)。这2种化合物在菟丝子属的植物中属首次分离鉴定。这2种化感物质具有开发为生物源农药(如除草剂)的潜力。研究结果为入侵植物薇甘菊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日本菟丝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薇甘菊 日本菟丝子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 核磁共振(1hnmr、13CNMR)法 (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影响的根际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彭钰洁 程楠 +2 位作者 李佳佳 孔杨鹭 孙彩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7-814,共8页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根际代谢组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壤根际微域内植物根系与土壤和土壤生物之间化学信号交流的根际过程。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基于不同施氮处理下[常规施氮(180 kg&#...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根际代谢组学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土壤根际微域内植物根系与土壤和土壤生物之间化学信号交流的根际过程。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基于不同施氮处理下[常规施氮(180 kg×hm^(-2))、80%常规氮量和55%常规氮量]土壤培养收集的玉米幼苗的根系土壤沥出液(soil leachate,SL)、根鞘土浸提液(rhizosheath soil,RS)和根系水培液(distilled water cultivation,DWC)内的根系分泌物进行检测,并结合多维统计分析对比了不同收集方法以及不同施氮量下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的不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方法收集的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轮廓及主要标志物明显不同。其中SL法的谱图峰信号及检测到的根系分泌物数目少,而RS和DWC法的谱图峰信号较多且可检测到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中的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组分。与常规施氮量比较,在85%施氮量下,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中的α-葡萄糖、苹果酸、亮氨酸、缬氨酸水平显著增加;而当施氮量减少到55%时,玉米幼苗根系分泌物水平不再显著增加并呈现下降趋势。上述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可能和玉米根系对土壤氮营养供应水平的适应性调节有关。采用~1H NMR技术,结合RS和DWC收集方法进行根际代谢组学分析,可为根际生态及根际氮素营养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玉米 根系分泌物 根际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辨析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机体的有益影响
16
作者 韩坤宸 朱雯君 +5 位作者 赵海燕 何潜祖 马金克 于晓涵 张钦任 李全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18,共10页
为了深入探究饮食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估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的有益影响。筛选志愿者在经过2周习惯性饮食后,高依从性地遵循这种饮食模式2周,在习惯性饮食前,广西长寿饮食前(习惯性饮食后)... 为了深入探究饮食与机体健康状态的关系,本研究试图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评估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的有益影响。筛选志愿者在经过2周习惯性饮食后,高依从性地遵循这种饮食模式2周,在习惯性饮食前,广西长寿饮食前(习惯性饮食后)和广西长寿饮食后3次分别采集志愿者的血液和粪便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归纳所得结果发现,广西长寿饮食干预后志愿者血清组氨酸、甘油、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胆碱和乳酸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此外还发现,粪便中的乙酸盐和丁酸盐含量显著上升(P<0.05)。代谢物组富集分析和途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与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丙酮酸代谢和半乳糖代谢3条途径密切相关。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认为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改善机体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健康状态、预防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上述结果也从代谢组学角度对饮食促进机体健康长寿的关系提供了一定机制方面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模式 益生效果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1)H NMR) 气相色-质法(GCMS) 短链脂肪酸(SC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