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定位信号筛选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冀姝 陈萍 +5 位作者 孙强 牛立国 周鹏 张浩 韩骅 苏成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建立了一酵母克隆系统用于克隆含核定位信号 (NLS)的蛋白质的基因 .用表达转录因子GAL4 DNA结合域 - p53(GAL4- DBD- p53)融合蛋白的质粒转化酵母 HF7c,使 GAL4- DBD- p53可结合于报告基因的启动子但因无转录激活域而不能激活转录 .构... 建立了一酵母克隆系统用于克隆含核定位信号 (NLS)的蛋白质的基因 .用表达转录因子GAL4 DNA结合域 - p53(GAL4- DBD- p53)融合蛋白的质粒转化酵母 HF7c,使 GAL4- DBD- p53可结合于报告基因的启动子但因无转录激活域而不能激活转录 .构建一酵母穿梭载体 ,可表达无NLS的 GAL4转录激活域 -大 T抗原 (GAL4- AD- LT)融合蛋白 .融合蛋白基因的下游插入一多克隆位点 .将 c DNA文库插入多克隆位点后 ,如果 c DNA片段可编码 NLS,则 GAL4- AD- LT分子可进入细胞核 ,并通过 LT与 p53的相互作用而使 GAL4- AD结合于启动子和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 .构建了这一克隆系统的各质粒 ,并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验证了其对核内蛋白和胞浆蛋白的甄别能力 .这一系统将有助于从 c DNA文库中筛选编码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基因克隆 酵母表达系统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在热休克蛋白70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核仁分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慷慨 鄂顺梅 +4 位作者 蒋磊 张华莉 刘可 张玲莉 肖献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6-462,共7页
为探讨核定位信号在热休克蛋白70(HSP70)抑制H2O2所致核仁损伤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4个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70WT(HSP70野生型),pcDNA3.1(-)-HSP70ΔNLS(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pEGFP-N1-HSP70WT,pEGFP-N1-HSP70... 为探讨核定位信号在热休克蛋白70(HSP70)抑制H2O2所致核仁损伤中的作用,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4个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P70WT(HSP70野生型),pcDNA3.1(-)-HSP70ΔNLS(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pEGFP-N1-HSP70WT,pEGFP-N1-HSP70ΔNLS.向传代培养的C2C12肌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0mmol/L的H2O2模拟体外氧化应激.甲苯胺蓝染色细胞核仁发现,正常细胞仅有一个位于中央的、浓染致密的核仁颗粒.过氧化氢处理后3h,可见明显的核仁分离.热休克反应处理的细胞及转pcDNA3.1(-)-HSP70WT细胞则能明显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的核仁分离.荧光蛋白示踪及核仁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显示,H2O2处理后1h,HSP70WT由正常时的细胞浆定位转为细胞核及核仁定位,而HSP70ΔNLS在H2O2处理后仍定位于细胞浆,同时丧失了抑制核仁分离的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野生型HSP70能显著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细胞核仁分离,核定位信号通过介导HSP70向细胞核及核仁移位而决定HSP70对核仁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核定位信号 氧化应激 核仁 核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及其分析策略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元茵 王元忠 +2 位作者 曹念 周度金 李渝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3-689,共7页
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细胞核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自由通过NPC或采取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核,而分子量为50kD以上的蛋白质则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核.以这种方式进... 真核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是细胞核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可自由通过NPC或采取被动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核,而分子量为50kD以上的蛋白质则只能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核.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必须在其氨基酸序列上拥有特殊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以被相应的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s)识别.核定位信号具有多样性,包括经典核定位信号(classical NLS,cNLS),内输蛋白β2识别的核定位信号(又称PY模体-NLS)和其它类型的NLS.每一类NLS具有相似的特征,但并不具有完全保守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的NLS,往往对应着各不相同的核输入机制.而对同一蛋白质来说,也可能同时拥有几个功能性的NLS.研究核定位信号一方面可以帮助揭示新的大分子物质核转运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现一些蛋白质的新功能.本文对常见NLS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NLS预测软件及鉴定NLS的一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运机制 核定位信号 内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去核定位信号的Cap蛋白原核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4 位作者 陈秋勇 严山 车勇良 王晨燕 周伦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8,共5页
为探讨猪圆环病毒3型(PCV3)去核定位信号结构蛋白(C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清学检测中的作用,应用Oligo 7.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采用PCR方法从PCV3福建株阳性核酸中扩增获得其去核定位信号的Cap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 为探讨猪圆环病毒3型(PCV3)去核定位信号结构蛋白(Ca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清学检测中的作用,应用Oligo 7.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序列,采用PCR方法从PCV3福建株阳性核酸中扩增获得其去核定位信号的Cap基因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ap,进行原核表达条件优化。经SDS-PAGE分析其最优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为0.4 mmol/L、37℃诱导表达4 h,目的蛋白大小约为25 ku。表达的去核定位信号Cap蛋白经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为开展PCV3去核定位信号基因功能研究和储备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核定位信号 结构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核定位信号的RARα与谷氨酸氨连接酶蛋白相互作用的胞内外验证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燕 刘北忠 +4 位作者 王翀 钟梁 朱丹 王春光 金丹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 目的通过胞内外实验验证谷氨酸氨连接酶(GLUL)与带有核定位信号的维甲酸受体α(NLS-RARα)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表达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的两种重组表达质粒共同转化入AH109酵母菌,采用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技术验证它们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通过构建GLUL及NLS-RARα蛋白标签融合表达载体,共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细胞外验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GLUL靶蛋白和NLS-RARα诱饵蛋白质粒共转化AH109酵母菌后,可见蓝色的阳性克隆;GLUL蛋白及NLS-RARα标签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同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抗HA多克隆抗体免疫沉淀HA-NLS-RARα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后,抗c-Myc单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检测,检测到GLUL-cMyc蛋白。结论采用酵母双杂交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成功地在胞内外验证了GLUL与NLS-RARα之间存在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Α 核定位信号 谷氨酸氨连接酶 蛋白质相互作用 双杂交系统技术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蛋白核定位信号突变降低病毒的致病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段志强 邓珊珊 +4 位作者 袁超 高洪波 嵇辛勤 赵佳福 阮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0-269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M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突变对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的影响。将M蛋白NLS突变体病毒和亲本病毒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观察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鸡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情况以及不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并对免疫器官进行显微... 本研究旨在探讨M蛋白核定位信号(NLS)突变对新城疫病毒(NDV)致病性的影响。将M蛋白NLS突变体病毒和亲本病毒分别感染4周龄SPF鸡,观察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检测鸡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情况以及不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并对免疫器官进行显微病变观察,以及分析免疫器官中M蛋白的表达量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鸡感染亲本病毒后产生典型的新城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喉头和泄殖腔持续排毒且排毒量高,试验鸡的存活率为0%;而鸡感染突变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轻微,喉头和泄殖腔排毒时间延迟且排毒量低,试验鸡的存活率为70%。组织病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在不同组织中复制,尤其以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和气管中的病毒含量高;而突变体病毒仅在免疫器官和气管中复制,且病毒含量低。病理组织学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亲本病毒能造成严重的免疫器官损伤且M蛋白表达量高,而突变体病毒则未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且M蛋白表达量低。此外,突变体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器官中IL-1β、IL-6、IL-10、IFN-β和IFN-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亲本病毒,说明M蛋白NLS突变降低了NDV诱发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首次证实M蛋白NLS突变可显著降低NDV对鸡的致病力,这为深入研究M蛋白细胞核定位在NDV致病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蛋白 核定位信号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M蛋白通过自身核定位信号介导进入宿主细胞核 被引量:4
7
作者 段云兵 汪军卿 +3 位作者 仇旭升 谭磊 丁铲 张源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的细胞核定位信号(NLS),用Overlap-PCR方法缺失NLS基因,分别构建M和M-ΔNLS EGFP重组质粒,转染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激光共聚焦观察了M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蛋白能进入...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新城疫病毒(NDV)基质蛋白(M)的细胞核定位信号(NLS),用Overlap-PCR方法缺失NLS基因,分别构建M和M-ΔNLS EGFP重组质粒,转染单层鸡胚成纤维细胞(DF-1),激光共聚焦观察了M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M蛋白能进入宿主细胞核中,缺失NLS基因序列之后M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质中。结论:新城疫病毒M蛋白可以通过其核定位信号进入宿主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M蛋白 亚细胞定 核定位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L6/Taxreb107的核定位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冀姝 杨曦 +3 位作者 李荣 周鹏 张淼丽 韩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4-148,共5页
核糖体蛋白L6 (RpL6 ,Taxreb10 7)含有三个具有核定位信号特征的基序 .用作者构建的核定位信号捕获系统分析了这些核定位信号是否具有介导蛋白质进行核转位的功能 .将RpL6 /Taxreb10 7分段插入核定位信号捕获载体的克隆位点后转化宿主酵... 核糖体蛋白L6 (RpL6 ,Taxreb10 7)含有三个具有核定位信号特征的基序 .用作者构建的核定位信号捕获系统分析了这些核定位信号是否具有介导蛋白质进行核转位的功能 .将RpL6 /Taxreb10 7分段插入核定位信号捕获载体的克隆位点后转化宿主酵母 ,发现其前两个核定位信号可以介导融合蛋白进入细胞核 ,而第三个核定位信号无此作用 .将RpL6 /Taxreb10 7分段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后转染培养的哺乳类细胞 ,证实了以上在酵母中所得的结果 .进一步发现RpL6 /Taxreb10 7的前两个核定位信号同时具有核仁定位的功能 .当在细胞中表达的早期 ,进入核内的融合蛋白优先定位于核仁 .这些结果一方面有助于理解RpL6 /Taxreb10 7核转位的机理 ,同时说明作者构建的核定位信号捕获系统也可用在蛋白质中寻找核定位信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核糖体蛋白L6 核转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epG2.2.15细胞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邱荣元 何生松 +1 位作者 陈锋 庞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 目的构建核定位信号突变型P2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探讨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定点诱变技术突变P21基因的核定位信号序列,采用DNA重组技术,亚克隆突变型P21基因至pDsRed1-C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为pDsRed1-C1-p21NLS-,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脂质体转染HepG2.2.15细胞,RT-PCR检测目的基因pDsRed1-C1-p21NLS-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测目的基因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水平。结果 pDsRed1-C1-p21NLS-质粒构建成功,与野生型相比,主要在胞浆表达,促进病毒的复制。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21的亚细胞定位,对HepG2.2.15细胞中病毒复制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胞核P21抑制病毒的复制,而胞浆P21促进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复制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RC1核定位信号序列的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元忠 李渝萍 +3 位作者 陈敏 陈彬 陈健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鉴定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分子的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 ,NLS) ,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先构建野生型PNRC1及删除预测NLS的PNRC1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 为鉴定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分子的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 ,NLS) ,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先构建野生型PNRC1及删除预测NLS的PNRC1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NRC1分子在删除预测NLS后细胞内的定位变化.然后,将预测的NLS编码序列直接连到GFP表达载体上,以及将预测的NLS加到胞浆蛋白上构建其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观察预测的NLS能否把构建的重组体都带到细胞核内.结果显示,删除PNRC1中预测的NLS后,其定位从细胞核中变为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而预测的NLS能把GFP或胞浆中的蛋白带到细胞核中.研究表明,预测的NLS为PNRC1分子真正的N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 核定位信号序列 辅活化子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介导的细胞转运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爱玲 孙曼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81-1083,共3页
一些核定位信号肽 (NLS)具有通透生物膜和携带外源蛋白质、DNA、寡核苷酸等进入细胞的能力。NLS作为载体在运载外源物质时具有通用性。不同的NLS跨膜机制可能不同 。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转运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活细胞上研究核定位信号介导核移位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鹏 龚小卫 姜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在活细胞上研究核定位信号(NLS)介导核移位机制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7 mg/L 3[-(3-胆酰氨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CHAPS)处理细胞后,用1 g/L麦胚凝集素(WGA)与细胞孵育,来观察能否阻断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信号转导子和... 目的建立一种在活细胞上研究核定位信号(NLS)介导核移位机制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7 mg/L 3[-(3-胆酰氨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盐(CHAPS)处理细胞后,用1 g/L麦胚凝集素(WGA)与细胞孵育,来观察能否阻断干扰素γ(IFN-γ)诱导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移位入核。结果 CHAPS处理细胞后,对于IFN-γ本身诱导的STAT1核移位没有影响,而进一步用WGA处理则阻断了IFN-γ诱导的STAT1核移位。结论利用CHAPS在细胞膜上打孔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在活细胞上研究NLS介导核移位机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移 核定位信号 CHAPSd~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的表达及纯化(英文)
13
作者 吴晓萍 苏志坚 +5 位作者 郑青 吴思娴 冯雅 曲红艳 许华 李校堃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独特的转运机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纯化了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方法:将PCR扩增得到的hbFGFcDNA片断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c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 目的:为了研究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独特的转运机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和纯化了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方法:将PCR扩增得到的hbFGFcDNA片断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c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通过离子交换和肝素亲和层析从菌体上清中纯化目标蛋白,MTT法检测促分裂活性。结果:hbFGF的表达量约为全菌体蛋白的20%,纯化的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的促分裂活性与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标准品相当。结论:BL21(DE3)/pET3c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缺失核定位信号区的hbFGF,纯化得到的hbFGF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核定位信号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肽提高核糖体区打靶载体转染效率的研究(英文)
14
作者 石岩 刘雄昊 +8 位作者 梁德生 冯劢 邬玲仟 杨俊林 李卓 赵凯 潘乾 龙志高 夏家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83-1290,共8页
核糖体区打靶载体(10~14kb)是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一种具有定点整合能力的非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好及长期稳定表达的特点,但是较低的转染率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核定位信号肽可以促进非病毒载体进入细胞核,... 核糖体区打靶载体(10~14kb)是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的一种具有定点整合能力的非病毒载体,具有安全性好及长期稳定表达的特点,但是较低的转染率成为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障碍.核定位信号肽可以促进非病毒载体进入细胞核,从而提高其转染效率.但是核定位信号肽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却严重受到其与DNA偶联方式及偶联剂的影响.采用偶联剂SPB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将核糖体区打靶载体与SV40核定位信号肽有效结合,并且可以防止其被DNase降解.应用聚乙烯亚胺转染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核定位信号肽可以在60min内携带12kb的质粒DNA进入细胞核.转染后48h,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表达,结果显示转染率提高了4~5倍.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毒性小,而且价格低廉的高分子转染试剂,广泛被应用于体内基因治疗的研究中,上述研究将会促进核糖体区打靶载体在临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核糖体区打靶载体 转染效率 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 基因治疗 聚乙烯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219基因核定位信号序列的确定
15
作者 余少文 胡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2年第2期19-21,共3页
ZNF2 19是新发现定位在人 14号染色体 q11带上的特异性锌指基因 .本实验对其核定位信号的识别说明其中有两组核定位序列存在 ,因此通过将ZNF2 19的核定位序列(NLS)与N -端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 (pEGFP N1)构建成质粒 (pEGFP ZNF2 19NLS... ZNF2 19是新发现定位在人 14号染色体 q11带上的特异性锌指基因 .本实验对其核定位信号的识别说明其中有两组核定位序列存在 ,因此通过将ZNF2 19的核定位序列(NLS)与N -端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 (pEGFP N1)构建成质粒 (pEGFP ZNF2 19NLS) ,然后瞬时转染到COS靶细胞 ,实验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 (G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ZNF219 核定序列 绿色荧光蛋白 睾丸 染色体 特异性锌指基因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TET1蛋白核定位信号的预测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兆鹏 陈琳琳 +3 位作者 杜娟 高元鹏 刘鑫 郭泽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7-1233,共7页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能够介导DNA的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 C)的氧化,产生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 C)。通过TET蛋白的催化,可以诱导特定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Cp G岛的去甲基化,从而激活...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家族蛋白能够介导DNA的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 C)的氧化,产生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 C)。通过TET蛋白的催化,可以诱导特定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Cp G岛的去甲基化,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TET1蛋白是一个拥有2039个氨基酸的DNA去甲基化酶,通过预测,TET1拥有18个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LSs),其中13个为单分型NLS,5个为双分型NLS。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和各种突变体,首次确定了小鼠TET1蛋白的2个NLSs,分别存在于CXXC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而且这2个NLSs对全长TET1的和定位都是必需的。我们的研究对深入理解TET1的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 核定位信号 DNA去甲基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通过降解核定位信号-视黄酸受体α促进人白血病细胞分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健 刘北忠 +8 位作者 叶娇 熊玲 余莉华 钟鹏强 袁桢 刘冬冬 姚娟娟 刘俊梅 钟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核定位信号-视黄酸受体α(NLS-RARα)过表达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在NB4细胞和U937细胞过表达NLS-RARα蛋白,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LS-RARα、CD11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的mRNA水平,Western...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核定位信号-视黄酸受体α(NLS-RARα)过表达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在NB4细胞和U937细胞过表达NLS-RARα蛋白,用实时定量PCR检测NLS-RARα、CD11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NLS-RARα、CD11b、CEBPβ蛋白水平;ATRA处理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11b蛋白水平以及ATRA对NLS-RARα蛋白的降解情况;用改良Wright染色法观察细胞分化形态。结果慢病毒感染的NB4细胞和U937细胞过表达NLS-RARα蛋白,过表达NLS-RARα可下调细胞CD11b、CEBPβ的表达水平;ATRA可以促进NLS-RARα过表达细胞的分化;ATRA可以降解NLS-RARα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ATRA通过降解NLS-RARα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ATRA) 核定位信号-视黄酸受体α(NLS-RARα)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基质蛋白3核定位信号的预测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珊珊 高洪波 +4 位作者 袁超 赵佳福 倪萌萌 段志强 嵇辛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86-2495,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预测和鉴定鸡基质蛋白3(matrin 3,MATR3)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通过核定位信号在线预测软件预测鸡MATR3蛋白中存在的假定NLS(putative NLS,pNLS),根据预测结果构建鸡MATR3蛋白pNLS缺失的重组真核... 本研究旨在预测和鉴定鸡基质蛋白3(matrin 3,MATR3)的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通过核定位信号在线预测软件预测鸡MATR3蛋白中存在的假定NLS(putative NLS,pNLS),根据预测结果构建鸡MATR3蛋白pNLS缺失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通过观察缺失体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来确定其NLS。根据鸡MATR3蛋白NLS邻近碱性氨基酸序列特征,构建NLS邻近氨基酸缺失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通过荧光观察和亚细胞定位分析来确定NLS邻近碱性氨基酸是否参与鸡MATR3蛋白的细胞核定位。另外,对鸡MATR3蛋白NLS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以及对外源蛋白的核输入能力进行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鸡MATR3蛋白中存在4个pNLS,其中pNLS2(^(596)PSDKKSK^(602))缺失导致鸡MATR3蛋白丧失细胞核定位特征。将构建的鸡MATR3蛋白NLS邻近碱性氨基酸缺失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细胞,通过荧光观察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鸡MATR3蛋白NLS邻近的碱性氨基酸不参与NLS介导的MATR3蛋白细胞核定位。此外,笔者发现该NLS基序在不同物种的MATR3蛋白中均保守,并且与SV40大T抗原NLS具有相同的核输入能力。鸡MATR3蛋白中存在一个高度保守的NLS(^(596)PSDKKSK^(602)),其邻近的碱性氨基酸位点不参与MATR3蛋白的细胞核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蛋白3 核定位信号 细胞核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定位信号肽修饰的抗肿瘤纳米载药体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若瑾 吴晓雪 王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纳米载药体系作为一类具有可控性和靶向性的药物递送工具,可以保护生物分子药物免于细胞内快速酶促降解、免于快速血液清除,确保将生物分子药物安全递送至作用部位,从而有效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在生物医... 纳米载药体系作为一类具有可控性和靶向性的药物递送工具,可以保护生物分子药物免于细胞内快速酶促降解、免于快速血液清除,确保将生物分子药物安全递送至作用部位,从而有效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功能材料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通过使用功能性生物分子对纳米载药体系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进一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的生物活性是纳米医学研究的热点。细胞核是很多抗肿瘤物质的主要作用位点,而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肽,作为一类能够识别并定位于细胞核的功能化多肽,能够穿透生物膜并靶向细胞核,被认为是构建纳米载药体系的通用工具。将核定位信号肽用于构建具有核靶向能力的功能化纳米载药体系,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核靶向功能化纳米载药体系的合成工艺,但是由于制备成本高和合成工艺复杂,将核靶向纳米载体从实验阶段转化到临床阶段还有一段漫长的研究过程。本文重点从核靶向功能化纳米载药体系的组成与构建入手进行阐述,对其入核方式和入核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抗肿瘤纳米载药体系现存的问题对今后发展的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定位信号 肿瘤 纳米载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带有核定位信号NAC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分析
20
作者 耿怀民 张艳俊 +4 位作者 李聚贤 崔钟池 王菲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6,共8页
NAC(NAM/ATAF/CU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末端带有核定位信号的NAC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模式、保守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NAC转录因子均... NAC(NAM/ATAF/CUC)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C末端带有核定位信号的NAC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模式、保守基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NAC转录因子均是亲水蛋白,分子量范围在19.63~28.92 kD之间,等电点范围在8.40~9.87之间,同一亚族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对这9个NAC转录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赤霉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发现TaNACL-B1和TaNACL-D1的表达受条锈菌和赤霉菌的诱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检测了接种叶锈菌的小麦中TaNACL-A1、TaNACL-B1和TaNACL-D1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表达量在小麦与叶锈菌亲和互作与非亲和互作中存在明显差异,均在12~72 h呈上升趋势,在亲和组中的表达量高于非亲和组,表明它们可能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小麦抗病相关的带有核定位信号的NAC转录因子,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在小麦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AC转录因子 核定位信号 生物信息学分析 叶锈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