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因素研究
1
作者 袁冬菊 颜果 +2 位作者 张敏 赵正萍 唐卫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体增殖条件。结果表明:(1)相同接种浓度条件下,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相同幼虫龄期条件下,随着接种浓度增加,除2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外,3~5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PIB·mL^(-1)时,单头和群体接种的SpltNPV增殖量均最大,分别为2.147×10^(10)、1.925×10^(10)PIB·头^(-1)。(2)随着接种温度的提高,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后下降;SpltNPV最佳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为4龄幼虫、接种温度为22℃,该组合下SpltNPV增殖量最高,达1.864×10^(10)PIB·头^(-1)。(3)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呈现下降趋势;斜纹夜蛾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时,SpltNPV平均增殖量最高,达1.372×10^(10)PIB·头^(-1)。综上可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 PIB·mL^(-1),接种温度为22℃,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病毒增殖 虫龄 饲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地老虎应答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的转录组响应
2
作者 曾维爱 周世民 +2 位作者 翟争光 蔡海林 王玉生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小地老虎是危害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比较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学比较了感染2种病毒后其幼虫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病力显著高... 小地老虎是危害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比较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学比较了感染2种病毒后其幼虫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病力显著高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在1×10^(5)~1×10^(8) OBs/mL浓度时幼虫死亡率均超过90%,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1×10^(7)、1×10^(8) OBs/mL浓度时才能导致幼虫的大量死亡。转录组分析表明,病毒侵染导致幼虫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的变化也存在差异,感染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共发现4 691个差异表达基因,而感染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仅发现1 62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主要导致幼虫体内脂质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后主要涉及跨膜转运、膜结构、氨基酸代谢和药物降解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高效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型多病毒 转录组学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新分离物的室内毒力测定与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健 陈俊晖 +6 位作者 关丽梅 况文东 李江怀 王金昌 占智高 陈俊 靳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41,62,共17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专一性感染草地贪夜蛾的病原。本研究于江西省南昌市玉米田分离得到一株多粒包埋型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物,命名为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专一性感染草地贪夜蛾的病原。本研究于江西省南昌市玉米田分离得到一株多粒包埋型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离物,命名为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江西分离物(SfMNPV_JX),其对本地草地贪夜蛾幼虫毒力高,LC 50达到1.634×105 PIB/mL。全基因组测序表明,SfMNPV_JX基因组全长134241 bp,共包含140个ORF,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fMNPV_JX属于α-杆状病毒GroupⅡ,是SfMNPV的一个分离物,与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哥伦比亚分离物(SfMNPV_Colombian)最为近似,序列相似性为97.85%。上述研究结果为研发绿色高效的草地贪夜蛾生物杀虫剂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型多病毒 基因组测序 室内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的稳定性及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威汛 江雅琴 +2 位作者 周梦诗 陈杰 袁静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6-961,共6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 (S. frugiperd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ub1,SpfrNPV Hub1)是首个专一性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病毒杀虫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ub1 (S. frugiperd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Hub1,SpfrNPV Hub1)是首个专一性针对草地贪夜蛾的病毒杀虫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药膜法评价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等处理对SpfrNPV Hub1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开展了20亿病毒包涵体(polyhedral inclusion body,PIB)/mL SpfrNPV Hub1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SpfrNPV Hub1在pH 4和pH 7,4℃及25℃条件下稳定,在pH9条件下较不稳定,在54℃高温及4000 lx强光照射条件下不稳定。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20亿PIB/mL SpfrNPV Hub1悬浮剂对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制剂用量为1500~1875mL/hm^(2)时,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别达81.18%~82.57%和81.23%~83.06%,持效期长。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对SpfrNPV Hub1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指导应用SpfrNPV Hub1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型多病毒 理化因子 病毒活性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抗性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勇 鲁成 +4 位作者 陈萍 余贵玲 曾华明 冉小曾 赵邦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以10个家蚕原种和2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机率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具有偏父遗传现象。日本系统的品种的抗性比中国系统的... 】以10个家蚕原种和2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机率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具有偏父遗传现象。日本系统的品种的抗性比中国系统的品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型多病毒 抗病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与增效蛋白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海明 周洪旭 李长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yhedrovirus,HcNPV)的增效作用,分析了活体条件下FB28与En-Ha对美国白蛾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解释了其增效作用机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FB28和En-Ha均能够影响围食膜蛋白的表达谱,提高HcNPV的感染率,使其毒力显著提高:单独饲喂HcNPV时的LC50值为1.11×105PIBs/mL,添加FB28和En-Ha后,其LC50值分别降低为1.91×103和7.70×103PIBs/mL,增效比值(SR)分别为58.12和14.42。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用FB28饲喂处理幼虫后,分子质量为60 ku的蛋白条带消失,37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幼虫摄取含有En-Ha的饲料后,分子质量为75 ku的蛋白条带消失,44.3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经过10~24 h后,FB28和En-Ha处理的幼虫围食膜都能够恢复正常,表明其破坏作用是短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增效蛋白 美国白蛾 围食膜 型多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gNPV)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龚自明 刘明炎 +5 位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李龙 陈国华 周正敏 李小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5 000 mg/kg)属于低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2 000 mg/kg)属于低毒;对家兔的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的眼睛也无刺激性:在染毒后24 h内不洗眼情况下,眼刺激积分最高为0;对豚鼠的皮肤致敏率为0,其致敏性分级为Ⅰ级,属弱致敏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鼠内脏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无急性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型多病毒 毒性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南株(Bm NPV-YN1)对不同龄期家蚕的侵染致病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唐芬芬 陈松 +3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张永红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该病毒株对家蚕各龄幼虫的感染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10^8~1×10^5mL^-1的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后,家蚕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添食病毒多角体悬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L^-1BmNPV多角体悬液后第7天,家蚕1~5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与龄期相关,其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龄、2龄、3龄、4龄、5龄。用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家蚕1~5龄幼虫后第7天,致死中浓度(LC50)估计值分别为4.78×10^4mL^-1、5.38×10^5mL^-1、2.22×10^6mL^-1、7.95×10^6mL^-1和3.92×10^8mL^-1。在1×10^8~1×10^5mL^-1浓度范围内,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与添食浓度相关,对1~4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BmNPV-YN1添食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mNPV-YN1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效应,提示云南蚕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控应以小蚕期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各龄期的眠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型多病毒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T3株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试 被引量:3
9
作者 唐芬芬 郑亚强 +2 位作者 李从容 白兴荣 陈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2-956,共5页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探明生产上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 病毒对宿主昆虫的亚致死作用是指感染病毒后未死亡的昆虫,其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探明生产上发生家蚕血液型脓病时是否存在病原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亚致死作用,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蚁蚕为材料,测试以低于致死中浓度(LC_(50))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对存活家蚕的亚致死作用。测定Bm NPV-T3对蚁蚕的LC_(50)值为1.41×10~5m L^(-1)。以浓度为10~5~10~3m L^(-1)的Bm NPV-T3多角体悬液给蚁蚕添食后,存活幼虫的体质量显著降低;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而对蛹期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显著;10~5m L^(-1)和10~4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的存活幼虫发育至成虫,其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5m L^(-1)多角体悬液添毒试验组存活幼虫的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对雌蚕的茧层量影响显著。依据上述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以低于致死中浓度的Bm NPV悬液给蚁蚕添毒后,对蚕体的生长发育和产茧、产卵性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Bm NPV对家蚕存在亚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型多病毒 亚致死 家蚕 生长 生殖 产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物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的感染增效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秦利 张涛 +2 位作者 刘彦群 国见裕久 仲井まどか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型多病毒 东方粘虫 感染增效物质 基因重组 增效作用 星物防治 昆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中表达人生长激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博 王林美 +4 位作者 赵振军 岳冬梅 张波 李树英 范琦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为探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载体一柞蚕蛹表达系统用于表达哺乳动物活性蛋白的可行性,利用该表达系统表达医用蛋白人生长激素(hGH)。构建插入hgh基因的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hgh,将该转移表达载体质粒DNA与病毒ApNPV-... 为探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表达载体一柞蚕蛹表达系统用于表达哺乳动物活性蛋白的可行性,利用该表达系统表达医用蛋白人生长激素(hGH)。构建插入hgh基因的转移表达载体pApM748BE/hgh,将该转移表达载体质粒DNA与病毒ApNPV-△ph/Aefp/hgh’基因组DNA共转染樗蚕(Philosamiacynthiam)培养细胞Pc一01,用末端稀释法筛选获得重组病毒ApNPV-△ph/Aefp/hgh。采用Western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到柞蚕蛹感染重组病毒ApNPV—△ph/-△ph/Aefp/hgh/hgh’后第7天体液中就有hGH明显表达;感染后第13~14天蛹体液中的hGH含量保持较高水平,重组hGH的最高表达量可达251.18肛g/mL;感染后第15~20天仍可以检测到hGH的表达,但表达产物出现降解现象。用活化的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检测利用ApNPV表达载体系统在柞蚕蛹表达的重组hGH的体外活性,结果显示其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型多病毒表达载系统 柞蚕蛹 人生长激素 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囊膜蛋白P74膜外区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国辉 唐琦 +1 位作者 胡朝阳 陈慧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通过PCR扩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囊膜蛋白p74基因膜外区片段,对切胶纯化得到的DNA目的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对含有pET28a-p74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 通过PCR扩增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囊膜蛋白p74基因膜外区片段,对切胶纯化得到的DNA目的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对含有pET28a-p74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对诱导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p74基因膜外区获得了表达;通过His单抗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结果证实诱导蛋白带为融合有组氨酸的目的蛋白。对割胶获得的P74蛋白和免疫佐剂进行充分研磨,以研磨后的匀浆液对昆明小鼠进行皮下多点注射,通过收获的抗血清对BmNPV ODV病毒粒子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到一条分子量大小为74 kD的特异杂交带,表明获得的多抗可用于P74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型多病毒 p74基因 P74蛋白 表达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对东方粘虫的毒力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利 张涛 +3 位作者 国见裕久 仲井まどか 刘涛 樊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采用小滴饮下法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和野生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东方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的病原性 ,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 ,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AcMNPVAaIT比AcMNPV -C6具有更强的病原性 ,被... 采用小滴饮下法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和野生型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东方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的病原性 ,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 ,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AcMNPVAaIT比AcMNPV -C6具有更强的病原性 ,被感染昆虫死亡率高、致死时间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增效物质 基因重组 多角 病毒 ACMnpv 东方粘虫 毒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ORF99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世恒 杜孟芳 张传溪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0-674,共5页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99基因Ha99是其基因组中特有的一个基因,序列分析发现Ha99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354 bp核苷酸,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13 kDa.Ha99基因进一步在Bac-to-Bac系统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99基因Ha99是其基因组中特有的一个基因,序列分析发现Ha99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354 bp核苷酸,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13 kDa.Ha99基因进一步在Bac-to-Bac系统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Ha99基因得到了成功表达,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kDa,与预测的大小相符.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ORF99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时序表达分析显示Ha99基因在病毒侵染后6 h开始表达,一直持续到侵染后122 h,表明Ha99基因是一个晚期表达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型多病毒 ORF99 昆虫表达系统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周秀 刘小侠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第11期9-10,共2页
在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花园村进行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以1 000~1 200 ml/hm^2喷雾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防效在86%以上。
关键词 棉铃虫型多病毒(npv) 棉铃虫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艳聆 樊虹 +3 位作者 聂磊 王玲玲 张涛 秦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0分别比AcMNPV C6缩短1.1d和1.5d;昆虫病毒感染增效物质具有强烈的感染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6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多角病毒 野生 AcMnpv—AaIT 甜菜夜蛾 病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特征及分子检测技术建立
17
作者 王少博 谢丹洁 +4 位作者 张泽辉 刘云朋 孔德治 王青华 曲良建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落叶松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rannis ankeraria nucleopolyhedrovirus,EranNPV)是有效调控落叶松尺蛾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重要生物因子,明确EranNPV超微形态学结构,研究并建立其精准灵敏的分子(PCR)快速检测技术,有助于深入探究该... 【目的】落叶松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Erannis ankeraria nucleopolyhedrovirus,EranNPV)是有效调控落叶松尺蛾种群数量和质量的重要生物因子,明确EranNPV超微形态学结构,研究并建立其精准灵敏的分子(PCR)快速检测技术,有助于深入探究该病毒的传播机制和林间流行规律,从而为利用该病毒持续控制落叶松尺蛾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EranNPV多角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根据EranNPV的ac54基因设计用于PCR检测的特异性引物EaV,通过多种昆虫病毒的PCR扩增结果验证引物特异性,测试该PCR检测技术体系对EranNPV基因组DNA和病毒悬浮液的灵敏性。【结果】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该病毒多角体多为表面光滑的不规则多面体,少数多角体表面散布孔洞凹陷,平均直径为1.43±0.20μm,多角体内的病毒粒子呈单束分布,平均长度为219.14±17.50 nm;以EaV为引物,只有EranNPV能够扩增到目的条带,利用EaV为引物建立的PCR检测技术对EranNPV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 fg/mL,对EranNPV悬浮液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102 OBs/mL。【结论】EranNPV为典型的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利用EaV引物建立的PCR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EranNPV的林间传播和流行病学研究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尺蛾 型多病毒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DNA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顺立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经SDS—冷酚法由纯化的蜀柏毒蛾NPV颗粒抽提到了NPV的DNA.经SephadexG—100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该DNA是均一制剂.PoNPV-DNA的Tm值测定为70℃,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 经SDS—冷酚法由纯化的蜀柏毒蛾NPV颗粒抽提到了NPV的DNA.经SephadexG—100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该DNA是均一制剂.PoNPV-DNA的Tm值测定为70℃,经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Ⅰ酶切,琼脂糖电泳分析测得该DNA分子量约为55×106道尔顿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多角病毒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59基因缺失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转录及组装的影响
19
作者 蒋磊 田星 +4 位作者 巩成见 于威 舒建洪 吴银丽 童富淡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6-273,共8页
Bm59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的核心基因之一。利用λ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缺失型病毒Bm59ko-Bacmid-polh-egfp以及补回型病毒Bm59re-Bacmidpolh-eg... Bm59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的核心基因之一。利用λ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构建野生型病毒wt Bacmid-polh-egfp、缺失型病毒Bm59ko-Bacmid-polh-egfp以及补回型病毒Bm59re-Bacmidpolh-egfp,并分别转染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研究Bm59基因在病毒侵染、增殖和组装中的功能。对病毒滴度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类型病毒都能产生有活力的子代病毒并使细胞感染发病,但Bm59ko-Bacmid-polh-egfp在各个时相的滴度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类型病毒(P<0.0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Bm59ko-Bacmid-polh-egfp转染的细胞中只有少量细长的杆状病毒粒子,而其他2种类型病毒转染细胞后则能产生大量具有囊膜包裹的成熟病毒粒子。qRT-PCR检测结果显示,Bm59缺失型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能力显著降低(P<0.05),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和极晚期基因p10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P<0.05)。综上所述,Bm59基因虽然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但会显著影响病毒的增殖速度和病毒粒子的组装,对病毒各个时期的基因转录水平具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型多病毒 Bm59基因 λRed重组系统 BAC-TO-BAC系统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sNPV)部分基因文库构建及Xho Ⅰ-X片段的末端序列测定
20
作者 侯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安全、持效、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具有产量高、易控制、相对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有数百种外源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国外已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杆状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具有安全、持效、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具有产量高、易控制、相对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有数百种外源蛋白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中表达。国外已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131.9k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粘虫 多角病毒 基因 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