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受体结合因子2对自噬起始复合物PI3KC3-C1活性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李杏 魏佳乐 +2 位作者 汤在明 钟清 留筱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研究核受体结合因子2(nuclear receptor-binding factor 2,NRBF2)的不同磷酸化水平对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classⅢ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omplexⅠ,PI3KC3-C1)的活性影响,寻找一种活性最高的PI3KC3-C1作... 目的·研究核受体结合因子2(nuclear receptor-binding factor 2,NRBF2)的不同磷酸化水平对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classⅢ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complexⅠ,PI3KC3-C1)的活性影响,寻找一种活性最高的PI3KC3-C1作为自噬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筛选的靶标。方法·首先通过建立体外蛋白纯化体系,分别获得四元不含NRBF2的PI3KC3-C1和五元包含不同磷酸化水平NRBF2的PI3KC3-C1,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检测复合物的完整性,然后体外测定纯化的不同PI3KC3-C1的激酶活性差异,观察NRBF2的磷酸化对PI3KC3-C1活性的影响。结果·纯化的PI3KC3-C1具有良好的纯度和产量。包含NRBF2的五元PI3KC3-C1表现出比四元的蛋白复合物更高的激酶活性,其中包含持续去磷酸化NBRF2的PI3KC3-C1具有最高的酶活性。结论·NRBF2确实作为PI3KC3-C1的组分之一稳定存在,NRBF2的存在可提升PI3KC3-C1的激酶活性;包含持续去磷酸化NRBF2的PI3KC3-C1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自噬调控靶标,用来筛选自噬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结合因子2 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复合物Ⅰ 激酶活性检测 自噬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p50亚基同源结构域的克隆鉴定及自主报告基因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利群 梁华平 +4 位作者 吕凤林 徐祥 李生茂 胡承香 李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 :获得NF κBp5 0亚基同源结构域 (RHD)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饵”载体 ,并检测靶基因的酵母细胞毒性及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总RNA ,以RT PCR扩增NF κBp5 0亚基RHD基因片段 ,重组入酵... 目的 :获得NF κBp5 0亚基同源结构域 (RHD)cDNA及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饵”载体 ,并检测靶基因的酵母细胞毒性及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总RNA ,以RT PCR扩增NF κBp5 0亚基RHD基因片段 ,重组入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中。应用乙酸锂法 ,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 9,在SD/ Trp选择培养基上培养 ,观察转化株的生长情况 ;用滤膜影印法验证靶基因有无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 :经酶切及PCR鉴定 ,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大小与预期的结果相符。测序结果表明 ,其基因序列正确 ,无读码框移位 ,命名为pGBKT7 p5 0。转化酵母细胞后 ,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也无自主报告基因的活性。结论 :pGBKT7 p5 0可作为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饵”载体 ,用于后续的肽库筛选 ,捕捉与靶基因相互作用的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B P50 酵母双杂交系统 自主报告基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活性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熊燕 贾汝汉 +1 位作者 余堂宏 陈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处理组,后两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处理组,后两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以辛伐他汀处理4周后,NF-κB、ICAM-1活性降低(P<0.05),肾功能各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结论: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ICAM-1表达上调。辛伐他汀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与其不依赖调血脂作用的,减少肾组织中NF-κB的活性和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尿病 肾组织 因子B 活性 ICAM-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放射治疗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及核因子-кB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寅 高静 +4 位作者 徐美林 苑淑渝 徐乃勋 赵鸿铭 刘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1-385,共5页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 目的观察32P液体球囊血管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对核转录因子核因子кB(NFкB)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组、218Gy组和334Gy组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每组n=8),另一侧髂动脉灌注造影剂,作为自身对照(对照组,n=24)。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观察、NFк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结果①光镜观察91Gy组与对照组比病变无明显差异;218Gy组内弹力膜完整无明显断裂;管腔轻度狭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小,内膜层泡沫样细胞及脂质沉积均不明显;中膜平滑肌呈轻度增厚,排列轻度紊乱;334Gy组内弹力膜破坏,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脂质沉积,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外基质不定形物质沉积,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其中4例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②免疫组化染色91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18Gy组NFкB、IGF1蛋白表达量中等,呈灶状散在分布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③334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放射 治疗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因子B活性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5’上游核因子-κB结合位点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5
作者 马文君 倪新海 +1 位作者 党爱民 刘国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 5’上游序列中核因子 κB的 5个结合位点 ( -898,-64 1,-610 ,-4 98,-2 0 8)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乳鼠心肌细胞TNF α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 )重组技术构建 5个... 目的 :研究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 5’上游序列中核因子 κB的 5个结合位点 ( -898,-64 1,-610 ,-4 98,-2 0 8)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乳鼠心肌细胞TNF α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 )重组技术构建 5个分别包含SD大鼠TNF α基因 5’上游不同序列 ( -1167~+63bp ,-73 0~ +63bp ,-63 2~ +63bp ,-5 48~ +63bp ,-4 2 1~ +63bp)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1~ 5 (V1~V5) ,转染乳鼠心肌细胞V1~V5共 5组及空载体组 ,检测在AngⅡ刺激及核因子 κB抑制剂咖啡酸苯乙酯 (CAPE)作用下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 :基础状态下转染质粒V3 、V4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高于V5,而V5又高于V1、V2 。 10 -8mol/LAngⅡ刺激 2 4h后 ,与对照相比 ,转染V5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显著增加 ,转染V4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明显下降 ,且V5高于V4。在AngⅡ刺激同时加入CAPE可使转染任一重组质粒的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比活性显著下降 ,且低于对照。结论 :TNF α基因 5’上游核因子 κB的 5个结合位点在基础状态下 ,κB4( -4 98)、κB5( -2 0 8)位点促进TNF α转录 ,κB2 ( -64 1)抑制TNF α转录。AngⅡ通过κB3 ( -610 )、κB5位点促进TNF α转录 ,而通过κB4则抑制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因子B 结合位点 转录调控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l对阿霉素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孔宏亮 苗志林 +1 位作者 郭翠艳 孟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s-Rb1)改善阿霉素(Adr)慢性心力衰竭(CHF)效应是否与抑制核因子-κB(NF-κB)有关。方法 Adr诱导CHF大鼠模型被随机分为Adr组(n=15)和Gs-Rbl组(70 mg.kg-1.d-1,n=17),另随机选取同龄健康大鼠作为对照(n=10);同时培...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l(Gs-Rb1)改善阿霉素(Adr)慢性心力衰竭(CHF)效应是否与抑制核因子-κB(NF-κB)有关。方法 Adr诱导CHF大鼠模型被随机分为Adr组(n=15)和Gs-Rbl组(70 mg.kg-1.d-1,n=17),另随机选取同龄健康大鼠作为对照(n=10);同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1μmol.L-1)和Gs-Rbl组(1μmol.L-1Adr+200μmol.L-1 Gs-Rbl)。干预完毕后,检测心脏超声、NF-κB、IκBα、p-IκBα和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1)Gs-Rb1组LVEF明显改善(P=0.003);(2)在NF-κB p50和NF-κB p65方面,体内或体外的Gs-Rbl组均明显低于Adr组(P<0.001);(3)体内、体外的Gs-Rbl组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低于Adr组(P<0.01);(4)体内、体外的Adr组IκBα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s-Rbl组IκBα最高(P<0.01);Gs-Rbl组p-IκBα和p-IκBα/IκBα比值明显低于Adr组(P<0.01)。结论 Gs-Rb1改善CHF效应与其抑制NF-κ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L 阿霉素 慢性心力衰竭 因子B 因子B抑制蛋白 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结肠癌Lovo细胞端粒酶活性、环氧化酶-2及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关文明 范钰 +3 位作者 林庚金 钱立平 许祖德 黄富春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后 ,分别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环氧化酶 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采用凝胶迁移率法检...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后 ,分别应用四唑盐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环氧化酶 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采用凝胶迁移率法检测核因子 κB活性。结果 大蒜素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大蒜素能够抑制端粒酶活性 ,且这种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同时发现 ,大蒜素能抑制环氧化酶 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抑制核因子 κB活性。结论 大蒜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增殖 ,其机制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环氧化酶 2基因的表达及抑制核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KB LOVO细胞 环氧化酶-2 端粒酶活性 结肠癌 抑制 表达 RNA 基因 微孔板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的核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建军 黄秉仁 +2 位作者 王欣 马晓骊 陈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5-739,801,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用重叠PCR法构建IGFBP-6的核定位序列缺失体(pEGFP-C1-BP6ΔNLS)及突变体(pEGFP-C1-BP6-Mut)质粒,与野生型IGFBP-6质粒分别转染PC-3M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并计算这些转染阳性细胞中绿色荧光强度的核质比(Fn/c)。结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野生型IGFBP-6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分布,与转染EGFP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Fn/c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过表达pEGFP-C1-BP6ΔNLS的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内聚集的现象消失,在整个细胞呈均匀分布;过表达pEGFP-C1-BP6-Mut的细胞中,细胞核内绿色荧光信号也有所减弱;两者的Fn/c与转染野生型IGFBP-6的细胞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BP-6可以定位于细胞核内,它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与其核定位序列相关,为进一步研究IGFBP-6不依赖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 定位 定位顺序 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依赖的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和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在介导DNA疫苗免疫中的作用
10
作者 宿凌恺 樊明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72-674,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TBK1)基因不但在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诱导固有免疫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STING)是由TBK1基因诱导Ⅰ型干扰...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TBK1)基因不但在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诱导固有免疫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STING)是由TBK1基因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从而在固有免疫反应时不可缺少的组分。本文就TBK1和STING基因在介导DNA疫苗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因子B激酶结合激酶 固有免疫 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的活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史立宏 王守训 高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Atheros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arteries.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a redox-sensi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has been indicated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both initiation and expansion of athe... Atherosclero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arteries.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a redox-sensi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has been indicated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both initiation and expansion of atherosclerosis. Activation of NF-κB activates a variety of target genes that promote inflammation,such as leukocyte adhesion molecules,cytokines,and chemokines,as well as genes that regulat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ultiple risk factors relevant to atherosclerosis including hypertension,diabetes mellitus,smoking and lipoprotein disorders also activate NF-κB. Thus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may be linked to the onset of atheroscl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NFB 活性 转录因子 因子B 活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介导氯胺酮所致微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娴 杨春 +2 位作者 周志强 杨建军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88-691,共4页
目的微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表型缺失在众多心理精神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观察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过程。方法采用0.5μmo... 目的微清蛋白(parvalbumin,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表型缺失在众多心理精神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观察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表型缺失过程。方法采用0.5μmol/L氯胺酮(氯胺酮组)、0.5μmol/L氯胺酮复合5μmol/LNF-κB转录抑制剂SN50(SN50组)及单纯培养基(对照组)处理体外原代培养21d的神经元,24h后检测神经元NF-κB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及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和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7,GAD67)的表达。结果氯胺酮组NF-κB活性是对照组的1.5倍(P<0.05),ROS生成是其2.1倍(P<0.05),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分别是其67.6%和63.0%(P<0.05)。与对照组比,SN50组NF-κB的活性、ROS生成、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神经元培养中,NF-κB活化介导了氯胺酮所致PV阳性中间神经元PV及GAD67表达下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微清蛋白 因子B SN50 活性 谷氨酸脱羧酶-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立阳 杜敏联 +1 位作者 李燕虹 苏喆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方法]对31例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48例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参数及FIns、IGF-1、IGFBP3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相互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 果]肥胖组与对...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与生长的关系。[方法]对31例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48例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参数及FIns、IGF-1、IGFBP3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相互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 果]肥胖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NS、IGFBP3显著增高,而IGF-1则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NS浓度与BMI、IGFBP3呈正相关,而 身高SDS与INS、IGF-1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有非GH依赖性生长的代偿机制。其中高胰岛素血症参与了这一过程, 它既可以通过增加IGFBP3的合成来间接提高IGF-1的生物活性,又可以直接发挥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3 单纯性肥胖 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清胰岛素 结合蛋白 儿童 生物活性 身高 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参与过度机械通气诱导的核因子-κB激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月兰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23-62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ly294002组(D组)、过...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ly294002组(D组)、过度通气+ly294002(E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I-κBβ、NF-κB在肺细胞中的分布及表达;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中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其他各组增加(P<0.05),NF-κB的DNA结合活性较A、D、E组显著提高(P<0.01),肺组织中I-κBβ表达显著降低,NF-κB表达增加,且主要表达于肺内巨噬细胞和肺上皮细胞。ly294002可明显抑制Akt磷酸化,降低NF-κB的活性及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论PI3K参与了过度机械通气导致的NF-κB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因子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NFB激活 机械通气 因子B NFB活性 磷酸化蛋白激酶 DNA结合活性 大鼠肺组织 Wester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梅春丽 陈志坚 +3 位作者 廖玉华 彭红玉 王彦富 郭和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TNF-α调控ABC A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NF-α组、甲...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TNF-α调控ABC A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NF-α组、甲苯磺酰苯丙氨酰氯甲酮(TPCK,NF-κB的抑制剂)组、TPCK+TNF-α组。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 estern b lot检测各组不同的时间点(0、6、12、24和48 h)ABCA1 mRNA和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TPCK组ABCA1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TNF-α组ABCA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TPCK+TNF-α组ABCA1mRNA和蛋白表达也呈时间依赖性降低,但同TNF-α组比较,其下降程度有明显减轻(P<0.05)。结论:TNF-α可以通过活化NF-κB抑制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因子B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对烧伤大鼠单个核细胞内NF-κB活化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宝军 夏照帆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18-821,824,共5页
目的 :研究烧伤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NF κB活化及炎性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规律 ,探讨NF κB在严重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SD大鼠制成 30 %TBSA三度烫伤模型 ,取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抽提核蛋白及总R... 目的 :研究烧伤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NF κB活化及炎性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规律 ,探讨NF κB在严重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用SD大鼠制成 30 %TBSA三度烫伤模型 ,取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抽提核蛋白及总RNA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方法测定NF κB的活化。用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变化。用N 乙酰 L型半胱氨酸 (NAC)阻断NF κB活化 ,观察NF κB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结果 :烧伤后PBMC内的NF κB明显活化 ,在细胞核内积聚明显增加 ;促炎性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mRNA高表达。用NAC后NF κB的活化水平被抑制 ,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相应地降低。 结论 :严重烧伤后活性氧 (OFRs)至NF κB的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 ,NF κB过度活化 ,促炎性细胞因子失控性高表达。NAC可阻断OFRs至NF κB信号转导途径 ,抑制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烧伤后T辅助细胞出现分化 ,Th2型细胞占优势 ,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周血单个细胞 因子B 促炎性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N-乙酰-L-型半胱氨酸 氧自由基簇(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福锋 蔡蓉 +2 位作者 蔡霞 许伟榕 卢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探讨过表达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核基质结合区(MAR)结合蛋白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首先用脂质体将SAT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 探讨过表达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核基质结合区(MAR)结合蛋白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索.首先用脂质体将SATB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ATB1转染至K562细胞,通过6周G418的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对阳性克隆细胞中IGFBP2的表达用RT-PCR、实时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进行检测;然后用RNAi的方法干扰阳性细胞中SATB1的表达后,同样用上述3种方法再次检测IGFBP2的表达状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IGFBP2基因进行MAR序列与SATB1结合位点搜索分析,寻找SATB1影响IGFBP2基因表达的机制.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的情况下,实验组K562-SATB1细胞与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K562-3.1细胞和未转染细胞K562相比,IGFBP2 mRNA水平上调了近7倍,而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RNA干扰后,IGFBP2的表达在mRNA水平也相应下调,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样不明显.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GFBP2第1个内含子中可能存在2.5 kb MAR样序列,且MAR样序列上存在多个SATB1的潜在结合位点.综上所述,过表达SATB1可以使K562细胞中IGFBP2 mRNA表达水平提高,而且其调控机制可能与SATB1直接和IGFBP2基因中的MAR样序列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AT序列结合蛋白-1 基质结合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 p65调控IRF-8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启动子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博 钱宝梅 +6 位作者 罗灿 彭明玉 张婧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季明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大鼠p65基因蛋白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空载p IRES2-EGFP质粒中,构建大鼠野生型(wild type,WT)p65过表达质粒(pIRES2-p65 WT)。在此基础上,将p65第535位丝氨酸(serine,S)突变为天冬氨酸(aspartic,D)或丙氨酸(alanine,A),分别构建p65持续活化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D)和p65显性负性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A)。之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IRF-8基因启动子区p65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IRF-8启动子全长(full-length,FL)和3个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IRF-8-FL(-1892^+174 nt)、pGL3-IRF-8-1(-1360^+174 nt)、pGL3-IRF-8-2(-752^+174 nt)和pGL3-IRF-8-3(-68^+174 nt)。将上述质粒行不同组合共转染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实验分别检查p65的表达和IRF-8的启动子活性,并分析IRF-8启动子区可能的p65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将pIRES2-p65 WT、pIRES2-p65S535D、pIRES2-p65 S535A和p GL3-IRF-8-FL共转染HEK-293T,发现过表达pIRES2-p65 WT或pIRES2-p65 S535D均可明显增加IRF-8启动子活性,且以pIRES2-p65 S535D更为显著;而过表达pIRES2-p65 S535A后,IRF-8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变化。将pGL3-IRF-8-FL、pGL3-IRF-8-1~3和pIRES2-p65 S535D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IRF-8-3的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IRF-8-FL、pGL3-IRF-8-1和p GL3-IRF-8-2,提示大鼠IRF-8启动子-752~68 nt区域可能存在p65结合元件。结论:在HEK-293T细胞内过表达野生型或持续活化突变型p65可显著促进IRF-8基因的启动,且p65与IRF-8启动子的结合元件可能位于-752^-68 nt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B p65(NFB p65) 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 启动子 结合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3抑制PARP-1活性缓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炎症损伤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德旗 梁瑞兰 +2 位作者 蒋丽林 勾玲 徐兰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SIRT3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所致其炎症损伤的抵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共培养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RT3组、SIRT3+PJ34(PARP-1抑制剂)... 目的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SIRT3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所致其炎症损伤的抵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MN9D细胞与小胶质细胞BV-2共培养体外炎症损伤模型。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RT3组、SIRT3+PJ34(PARP-1抑制剂)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酯化钙黄绿素与氯化钴共孵育法分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IRT3过表达则使SIRT3组MN9D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降低,SIRT3和SOD_(2)基因表达明显增多,PARP-1、TNF-α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明显变小,线粒体膜电位上升,mPTP开放和ROS生成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3+PJ34组MN9D细胞PARP-1活性抑制后,除SIRT3和IL-1β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外,其它考察指标的变化趋势在SIRT3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T3表达能够缓解小胶质细胞激活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炎症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ROS生成抑制PARP-1活性及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能神经元 SIRT3 聚腺苷二磷酸糖聚合酶-1 神经炎症 转录因子B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抗炎活性益生菌靶向筛选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20
作者 苗梦雅 邵君琳 +5 位作者 王光强 宋馨 杨昳津 熊智强 艾连中 夏永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6-144,共9页
为快速筛选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构建一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方法。将含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响应元件的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优化转染条件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 为快速筛选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构建一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方法。将含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响应元件的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优化转染条件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浓度等条件,建立筛选系统。采用该系统对筛选得到的86株菌株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转染条件为:pNF-κB-luc质粒与pRL-TK质粒比50∶1、质粒与转染试剂比1∶1、转染时间24 h、LPS诱导质量浓度100 ng/mL。对比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具有可靠性(Z’=0.6632)与稳定性(R^(2)=0.74699),菌株筛选结果与RAW264.7炎症模型筛选结果一致。通过本方法最终获得植物乳植杆菌x30、发酵粘液乳杆菌x58与融合魏斯氏菌x83共3株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菌株,可有效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 p65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本系统为靶向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活性 靶向筛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