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的相互作用有赖于SF1的AF-2功能结构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9-383,共5页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regulatoryprotein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 )可通过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2 78 30 0区域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 genicfactor 1,SF1)相互作用 .激活功能 2 (act...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regulatoryprotein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 )可通过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2 78 30 0区域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 genicfactor 1,SF1)相互作用 .激活功能 2 (activationfunction 2 ,AF 2 )结构域在核受体配体依赖性转录激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探讨AF 2结构域在SF1转录激活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考察了AF 2结构域对SF1反式激活功能及SF1与PNRC相互作用的影响 .SF1的反式激活功能有赖于AF 2结构域 ,其机制是SF1AF 2结构域的突变严重影响了SF1与PNRC的有效相互作用 ,并消除了PNRC对SF1反式激活功能的辅激活作用 .结果表明 ,SF1与PNRC的相互作用有赖于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 孤儿受体SF1 相互作用 AF-2功能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陈健 李渝萍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活化 pnrc 类固醇生成因1 相互作用位点 孤儿受体S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及其转录活化机制研究的新突破——辅活化子和辅阻遏子 被引量:4
3
作者 穆小民 刘以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在进化上来源于同一前体,它们和基础转录因子有直接的联系,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其目标基因的特定应答元件上,从而活化特定基因的转录.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活化需要有辅活化子... 核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它们之间有相似的结构,在进化上来源于同一前体,它们和基础转录因子有直接的联系,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其目标基因的特定应答元件上,从而活化特定基因的转录.核受体介导的转录活化需要有辅活化子(coactivator)和辅阻遏子(corepresor)的参与,这些辅活化子和辅阻遏子是有效的转录所必需的.它们能和核受体特异结合,并在核受体和基础转录因子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目前发现普遍存在并在转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辅活化子有CBP/P300和SRC1等,辅阻遏子有SMRT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转录因 活化 阻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 王琴 +3 位作者 唐利 陈枫 史小玲 李宗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腺肌病组织芯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SRC-1)和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的表达,观察SRC-1、NCoR与ER、PR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和15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非瘤区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对照内膜组)中ER、PR、SRC-1和NCoR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IOD),及两组子宫内膜组织的增殖期和分泌期的IOD值,并进行比较。结果:ER、PR在异位内膜组中的IOD值显著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SRC-1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高于对照内膜组(P<0.05);NCoR在异位内膜组中IOD值明显低于对照内膜组(P<0.05);异位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和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内膜组中SRC-1、NCoR、ER和PR的IOD值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结论:低表达的ER存在时,SRC-1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表达增高,低表达的PR可能降低NCoR的表达,SRC和NCoR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活性增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种植和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活化-1 受体阻遏 宫腺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及核受体辅活化子对芳香族化酶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度金 杨春 +6 位作者 周长保 陈彬 陈敏 陈健 李渝萍 张放鸣 陈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 研究核受体及核受体辅活化子对芳香族化酶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 酵母单、双杂合筛选、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DNA突变、报告基因转染功能分析、迁移率改变及足迹分析等技术。结果 ①鉴定了主导芳香族化酶基因在乳腺癌细胞... 目的 研究核受体及核受体辅活化子对芳香族化酶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 酵母单、双杂合筛选、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DNA突变、报告基因转染功能分析、迁移率改变及足迹分析等技术。结果 ①鉴定了主导芳香族化酶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启动子I.3和启动子Ⅱ的确切位置以及对这两个启动子起调节作用的沉默子 (Silencer)S1和cAMP效应要素 (CREaro)等顺式作用元件。②分离鉴定了能与类固醇衍生因子 1 (SterodogenicFactor1 ,SF1 )相互作用并参与芳香族化酶基因转录调控的转录因子 ,其中近 5 0 %的克隆编码两种新的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质 ,命名为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s)。功能分析显示PNRC通过与SF1或ERR1相互作用 ,进一步增强SF1或ERR1对芳香族化酶基因启动子 1 .3的转录激活作用。③缺失突变及定点突变分析证明含SH3结合模体的 2 3个氨基酸残基区域是PNRC分子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位点。结论 我们鉴定了主导芳香族化酶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启动子及调控序列 ,克隆了与DNA调控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和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芳香族化酶基因转录调控的转录因子———一种新型的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芳香族化酶 活化 pnrc 基因表达调控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位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强 陈敏 +4 位作者 陈彬 李渝萍 陈健 钟小林 周度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32-2135,共4页
目的 分析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用常规PCR方法和重叠延伸PCR构建ERR1的各种突变体到表达质粒pGBT9上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分析其与已知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ERR1的缺失突变体pGBT9 ER... 目的 分析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用常规PCR方法和重叠延伸PCR构建ERR1的各种突变体到表达质粒pGBT9上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分析其与已知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了ERR1的缺失突变体pGBT9 ERR11 412、pGBT9 ERR11 14 4、pGBT9 ERR1190 412、pGBT9 ERR114 5 42 3、pGBT9 ERR1190 42 3、pGBT9 ERR1190 42 3F2 3 2A、pGBT9 ERR1190 42 3K2 44A。酵母双杂交实验显示ERR1的氨基酸 14 5 42 3和 190 42 3可分别与PNRC相互作用 ;ERR1190 42 3K2 44A与PNRC的相互作用明显低于ERR1190 42 3 ;其它突变体与PNRC的相互作用未检测到。结论 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的位点位于ERR1的配体结合结构域 (LBD ,aa190 42 3 ) ,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依赖于其LBD的AF2结构域 ,AF2结构域外的其它氨基酸F2 3 2、K2 44也对ERR1与核受体辅活化子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1 受体活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小鼠烧伤早期肝组织核因子-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粟永萍 +2 位作者 王军平 艾国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sympathetic block,SB)对烧伤小鼠早期炎症介质核因子-κB(NF-κB)及其辅活化子的影响,初步探讨SB在严重创伤中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LSB组(烧伤后使用利多卡冈进行SB治疗)、RSB组(烧伤后使用罗哌卡因进行SB治疗),每组5只。烧伤为TBSA15%~20%m度。烧伤后6h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NF-κBP65、类同醇受体辅活化子-3(SRC-3)的蛋白表达及核转位。结果烧伤对照组肝组织NF-κBP65、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增加;与烧伤对照组相比,LSB组NF-κBP65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SRC-3蛋白表达及NF-κBP65、SRC-3核转位显著下调;RSB组NF-κBP65、SRC-3蛋白表达及核转位均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且比LSB组下调更明显。结论烧伤早期(6h)NF-κB及其辅活化子SRC-3蛋白表达水平及核转位显著上调,SB在严重创伤中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功能活性,降低炎症反应程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阻滞 烧伤 -ΚB 类固醇受体活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和骨保护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殷刚 邱勇 +4 位作者 黄爱兵 刘臻 李海波 孙光权 曹兴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6-221,I0001,共7页
目的: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0B)水平探讨核网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骨量... 目的:从成骨细胞(osteoblast,0B)水平探讨核网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关系。方法:AIS患者(AIS组)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1-19岁,平均14.75岁,Cobb角40°-96°,平均59.65°;同年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0-19岁,平均15.25岁。两组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部位包括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及腰椎。所有受试者术中取适量髂前上嵴的松质骨,运用植块法培养成骨细胞。培养过程巾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钙结节染色法和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并进行表型鉴定。取P2代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ANKL和OPG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植块法培养可以获得较多的原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结节染色及RT-PCR检测骨钙素表达证实所培养的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特性。AIS组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的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ANKL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岛(P〈0.01);OPG的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筹异(P〉0.05);RANKL/OPG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骨细胞中RANKL及OPG在核酸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与AIS患者骨量降低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成骨细胞 κB受体活化配体 骨保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钙蛋白I2辅助活化多种核受体的反式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渝萍 陈彬 +3 位作者 陈敏 陈健 李强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3-769,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 为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孤儿受体ERRα1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详细机理,特别是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在其中的作用,以ERRα1的LBD为诱饵,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乳腺组织cDNA文库得到了与其有明显相互作用的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I(TNNI2).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表明,TNNI2与多种核受体存在相互作用,且这种作用依赖于功能性的核受体AF2结构域.在哺乳细胞瞬时共转染实验中,TNNI2显示了对多种核受体反式激活功能的辅助活化作用.研究证明,TNNI2与许多辅激活蛋白类似,以配体依赖(对类固醇激素受体而言)或非依赖(对孤儿受体而言)的方式与核受体功能性AF2结构域相互作用,并增强多种核受体介导的反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激活蛋白 ERRα1 受体 反式作用 活化多种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 汤旭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17β-雌二醇组(ERT,0.1mg.kg-1·d-1)。低...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单纯卵巢切除组(OVX)、17β-雌二醇组(ERT,0.1mg.kg-1·d-1)。低、中、高剂量白藜芦醇组(RL、RM、RH,每天分别给予10、20、40mg/kg白藜芦醇)。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股骨骨密度(BMD)及骨生物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LASTIC)、刚度(STIFFNESS)、最大应力(M-STRESS)及最大承载力(M-LOR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股骨OPG、RANKL的表达。结果: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能上调股骨OPG表达(P<0.05)。与OVX组比较,20、40mg.kg-1·d-1白藜芦醇均下调RANKL的表达,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P<0.05)。结论:白藜芦醇在体内可上调骨组织中OPG的表达,下调RANKL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骨质疏松症 骨保护素 κB受体活化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RC1剪接变异体的鉴定及其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比较
11
作者 王元忠 李渝萍 +3 位作者 陈敏 陈彬 陈健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19-1024,共6页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 为分析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选择性剪接,及比较PNRC1剪接变异体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NRC1剪接变异体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这些剪接变异体进行验证.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分析它们与核受体的相互作用及比较它们在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几个剪接变异体真实存在于人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与雌激素受体α(ERα)、类固醇衍生因子1(SF1)等核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及辅激活核受体介导基因转录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提示,PNRC1这些剪接变异体在体内可能发挥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受体调节蛋白1(pnrc1) 选择性剪接 雌激素受体 类固醇衍生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NRC基因启动子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 陈彬 +4 位作者 陈敏 李渝萍 陈健 娄桂予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8-284,共7页
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核受体辅活化子,它是以牛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作诱饵,利用酵母双杂系统从人乳腺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为了研究人PNR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在对人PNRC基因的... 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的核受体辅活化子,它是以牛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作诱饵,利用酵母双杂系统从人乳腺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为了研究人PNRC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在对人PNRC基因的生物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5′RACE法确定了PNRC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克隆了人PNRC基因的5′侧翼区,并对该区进行功能分析.分别构建了11种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将它们瞬时转染HepG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发现,PNRC的5′侧翼区的-323^+27、-323^+57、-123^+57、-123^+27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显著升高,其中-323^+27区域的启动子活性最高.研究表明,人PNRC基因启动子的最小区域位于PNRC的5′侧翼区的-123^+27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受体活化(pnrc)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启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Y和RFX1对人PNRC启动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艳 陈彬 +4 位作者 陈敏 李渝萍 陈健 娄桂予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88-995,共8页
探讨核因子Y(nuclear factor Y,NFY)和调节因子X1(regulatory factors that bind to the X box,RFX1)对人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基因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根据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实验,分析NFY和RFX1与PNRC启动... 探讨核因子Y(nuclear factor Y,NFY)和调节因子X1(regulatory factors that bind to the X box,RFX1)对人PNRC(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基因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根据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实验,分析NFY和RFX1与PNRC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将含有NFY和RFX1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NFY,pCMV-RFX1)和含有PNRC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并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PNRC的表达情况.Quick-Change法对PNRC启动子区NFY和RFX1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将包含突变点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含有NFY和RFX1的真核表达质粒共同转染HepG2细胞,检测各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发现,NFY和RFX1能与PNRC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转染pCMV-NFY和pCMV-RFX1可抑制PNRC启动子活性并下调PNRC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包含NFY和RFX1结合位点的突变质粒与pCMV-NFY和pCMV-RFX1共转染后,NFY和RFX1对PNRC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以上结果提示,NFY和RFX1能调控PNRC基因的表达,其机制是与PNRC启动子区域的特异性结合位点相结合,发挥其反式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受体活化(pnrc) Y 调节因X1 转录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RC1核定位信号序列的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元忠 李渝萍 +3 位作者 陈敏 陈彬 陈健 周度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鉴定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分子的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 ,NLS) ,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先构建野生型PNRC1及删除预测NLS的PNRC1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 为鉴定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调节蛋白1(PNRC1)分子的核定位信号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 ,NLS) ,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先构建野生型PNRC1及删除预测NLS的PNRC1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NRC1分子在删除预测NLS后细胞内的定位变化.然后,将预测的NLS编码序列直接连到GFP表达载体上,以及将预测的NLS加到胞浆蛋白上构建其GFP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细胞,观察预测的NLS能否把构建的重组体都带到细胞核内.结果显示,删除PNRC1中预测的NLS后,其定位从细胞核中变为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而预测的NLS能把GFP或胞浆中的蛋白带到细胞核中.研究表明,预测的NLS为PNRC1分子真正的N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受体调节蛋白1 定位信号序列 活化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智勇 粟永萍 +4 位作者 徐建明 廖岚 冉新泽 李军 王峰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3-745,共3页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 目的研究烧伤对SRC3基因敲除小鼠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核转位的影响。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总蛋白NFκB、IκBα表达及核蛋白NFκB转位情况。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各时相点除伤后6h有所下降外(P<0.05),其余相差不显著,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NFκB有增加的趋势;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明显增加(P<0.01),6h达到峰值,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NFκB核转位亦有所增加,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IκBα表达伤后1h明显下降(P<0.01),之后均高于正常(P<0.01)。结论严重创伤后SRC3基因敲除小鼠NFκB的表达及核转位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部分抑制了NFκB对创伤应激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活化-3 ΚB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智勇 粟永萍 +5 位作者 徐建明 廖岚 冉新泽 李军 王峰超 唐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GR表达...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方法以SRC-3基因敲除小鼠为实验组,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以小鼠15%-20%TBSAⅢ度烧伤为实验模型,观察两组在严重烧伤前、烧伤后1、6、12h肝脏GR表达及核转位的变化,同时提取致伤前、致伤后1h以及6h血清标本,观察炎性细胞因子TNF-d及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野生型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1h即显著下降,6h仍明显低于正常,12h有所恢复。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总蛋白中GR无明显变化,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致伤后肝脏GR核转位均增加,但SRC-3基因敲除小鼠GR核转位增加更为显著;两组致伤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均升高,但野生型小鼠升高更为显著,而实验组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幅大于对照组。结论严重烧伤对野生型小鼠和SRC-3基因敲除小鼠肝脏GR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SRC-3的缺失可能减轻了严重创伤早期对GR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受体活化-3 糖皮质激素受体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2结构域突变的SF1酵母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与PNRC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彬 陈敏 +2 位作者 李渝萍 陈健 周度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 探讨激活功能 2 (AF 2 )结构域在孤儿核受体辅活化富含脯氨酸的受体辅调节蛋白 (PNRC)相互作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野生型SF1和AF 2结构域突变的SF1的酵母表达质粒pGBT9 SF1/HBDD和pGBT9 SF1/HBD/AF 2del... 目的 探讨激活功能 2 (AF 2 )结构域在孤儿核受体辅活化富含脯氨酸的受体辅调节蛋白 (PNRC)相互作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PCR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野生型SF1和AF 2结构域突变的SF1的酵母表达质粒pGBT9 SF1/HBDD和pGBT9 SF1/HBD/AF 2del并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比较了它们与PNRC的相互作用强弱。结果 SF1/HBD能与野生型PNRC及其N 末端缺失突变体PNRC2 70 3 2 7,PNRC2 78 3 0 0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 ,而AF 2缺失的SF1/HBD不与这些PNRC片段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功能性的AF 2结构域是SF1与PNRC相互作用所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生成因1 富含脯氨酸的受体调节蛋白 活化 激活功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建红 刘俊栋 +1 位作者 刘学忠 刘宗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其形成和活化受RANKL/RANK/OPG和TNFα/IL-1两种机制的调控。1,25-(OH)2-D3作用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表面受体,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 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多核巨细胞。其形成和活化受RANKL/RANK/OPG和TNFα/IL-1两种机制的调控。1,25-(OH)2-D3作用于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表面受体,促进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表达,从而刺激OC的生成和活化。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过与OC表面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竞争性地结合RANKL,阻断RANKL介导的OC分化和骨吸收,从而对调控和维持骨骼正常代谢发挥作用。此外,中、高浓度的钙、磷对OC的生成和活化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1 25-(OH)2-D3 κB受体活化配体(RANKL) 骨保护素(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R和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翠芬 刘燕燕 +1 位作者 杨宇峰 霍炽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04-2208,共5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内膜活检的30例子宫内膜无病变对象作... 目的探讨核受体辅阻遏子(NCoR)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1(SRC-1)在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内膜活检的30例子宫内膜无病变对象作为对照组,均留取子宫内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NCoR、SRC-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NCoR、SRC-1 m RNA表达。结果 (1)观察组SRC-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8.33%vs.6.67%)(P<0.05),其NCoR(20.00%vs.50.00%)、ER(13.33%vs.76.67%)、PR表达阳性率(18.33%vs.80.00%)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子宫内膜组织SRC-1 m 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NCoR m 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SRC-1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5),而NCoR与P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内膜组织NCoR表达水平较低,且与PR表达呈正相关,SCR-1表达水平较高,与ER负相关,推测NCoR、SRC-1两者均可通过介导雌激素调节,影响内膜组织增生,参与子宫内膜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受体阻遏 类固醇受体活化-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法对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OPG、RANKL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曾天舒 陈璐璐 +1 位作者 潘世秀 夏文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骨髓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ANK)、护骨素(OP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后随机分...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大鼠去卵巢后骨髓细胞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RANK)、护骨素(OP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的影响。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24只为假手术对照组,48只去卵巢后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中药组,每组24只。分别于去卵巢后2、4、6、12周每组各取6只大鼠骨髓细胞提取RNA,RTPCR半定量分析其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后2周,去卵巢组骨髓细胞TNFα和RANKL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第4~6周,上述改变达高峰,至第12周TNFα仍呈有意义增高;而去卵巢组OPG表达在第2~6周则明显降低,2~4周为最低点。中药组TNFα和RANKL表达低于去卵巢组(P<0.05,P<0.01),而OPG表达明显高于去卵巢组。但是中药治疗未能使以上基因表达完全恢复正常。各组全程未见RANK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补肾中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髓细胞过度表达TNFα和RANKL,同时增加OP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法 骨髓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α κB受体活化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