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维 蒋逢辰 +4 位作者 周水平 付守忠 戴锋 王斌 尹国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手术切除(resection,RES),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无复发生存率(RFS)、总生存率(OS)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 目的通过对比手术切除(resection,RES),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早期原发性肝癌的无复发生存率(RFS)、总生存率(OS)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TACE+MWA组)和58例手术切除(RES组)治疗的单发肿瘤直径≤7 cm或多发肿瘤符合“up-to-7”标准的Ⅰa至Ⅱ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FS、OS及安全性情况。结果TACE+MWA组1、3、5年RFS分别为84.3%、37.3%、13.7%,RES组1、3、5年RFS分别为67.2%、27.6%、13.8%,其中1年RFS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3年及5年RFS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81、0.992)。TACE+MW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2.7%、45.1%,RES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8%、75.9%、44.8%,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04、0.137、0.977)。两组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TACE+MWA组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栓塞综合征,消融过程中腹痛症状及术后一过性轻中度转氨酶升高。RES组术后主要表现为发热、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术中出血等,且1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损害加重至Child C级。TACE+MWA组住院费用(39834.98±6717.38)元,RES组住院费用(49042.59±11810.69)元,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7)。TACE+MWA组住院时间23 d(19~28 d),RES组住院时间21 d(17~25 d),两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96)。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早期肝癌疗效确切,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可作为单发肿瘤直径≤7 cm或多发肿瘤符合“up-to-7”标准的Ⅰa至Ⅱa期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微波消融 手术切除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与节段性栓塞化疗在小肝癌治疗中的比较研究(附56例报告) 被引量:6
2
作者 马威 张军华 +3 位作者 王华明 韩铁铮 王如锦 齐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栓塞化疗 (TOCE)与节段性栓塞化疗 (S TOCE)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5 6例中2 6例行TOCE治疗 42次 ,平均 1.6次 /例 ,3 0例行S TOCE治疗 3 9次 ,平均 1.3次 /例。术后随访 6~ 3 6个月以上 ,并行B超、螺旋CT(S... 目的 探讨常规栓塞化疗 (TOCE)与节段性栓塞化疗 (S TOCE)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5 6例中2 6例行TOCE治疗 42次 ,平均 1.6次 /例 ,3 0例行S TOCE治疗 3 9次 ,平均 1.3次 /例。术后随访 6~ 3 6个月以上 ,并行B超、螺旋CT(SCT)及DSA (再次治疗时 )检查 ,以判断疗效。结果  2 6例行TOCE治疗病例 ,碘油完全充填 12例 ,占46.2 % ,-年内复发 5例 ,占 19.2 % ;3 0例行S TOCE治疗病人 ,碘油完全充填 2 5例 ,占 83 .3 % ,一年内复发 2例占 6.7% ;TOCE与S TOCE在小肝癌治疗中完全充填及术后复发等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 TOCE是小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常规栓塞化疗 节段性栓塞化疗 疗效评价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晓维 付守忠 +4 位作者 戴锋 王斌 丁苇 沈建东 殷梦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联合微波消融(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安全性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或联合MW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术后AFP、肝功能、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影... 目的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联合微波消融(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安全性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或联合MW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术后AFP、肝功能、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表现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射频联合组术后3个月边缘复发率9.8%,微波联合组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联合组术后AFP平均下降为(412.47±373.81)ng/ml,微波联合组平均下降为(278.72±269.2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射频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81.22±49.50)U/L、AST平均升高至(93.71±50.94)U/L,微波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139.53±97.77)U/L,AST平均升高至(181.43±140.16)U/L;两组ALT及AS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射频联合组并发症1例,微波联合组并发症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或联合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射频联合组术后比微波联合组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石明 陈继安 +4 位作者 林小军 陈敏山 郭荣平 李升平 李锦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肝功能良好的不可切除的大肝癌94例随机分为单药化疗组(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联合洛铂、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碘油化疗后使用明胶海绵阻断肿瘤供血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并统计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个月,3、6、9、12、15、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9%、75%、61%、51%、31%;单药化疗组分别为5.0个月,78%、47%、35%、24%、24%、24%;两组中位生存时间(P=0.001),累计生存率(P=0.000)差异有显著性。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组及门脉癌栓为独立预后因素。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衰、Ⅲ度骨髓抑制和腹腔感染,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治疗相关死亡率。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功能良好、不可切除大肝癌应用盐酸表柔比星联用洛铂、丝裂霉素优于单用盐酸表柔比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化疗 化疗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生存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在肝癌栓塞化疗时的变化对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丁罡 林钧华 +2 位作者 李国安 宋明志 于尔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6,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对肝癌栓塞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 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 ,并采用ELISA检测 2 0例TACE前后患者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1 3例肿瘤富血管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 1 7例肿瘤乏血管患者 (8 80± 3 2 3ng/m... 目的 :探讨血清VEGF对肝癌栓塞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 3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 ,并采用ELISA检测 2 0例TACE前后患者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 :1 3例肿瘤富血管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 1 7例肿瘤乏血管患者 (8 80± 3 2 3ng/mlvs 5 70± 2 .68ng/ml,P <0 0 5) ;患者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清VEGF分别为 7 41± 3 56ng/ml,8 72± 3 79ng/ml,P <0 0 5。有 1 6例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升高 ,其中 1 2例在第二次血管造影时发现新生肿瘤血管 ,他们的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达 1 0 84± 2 70ng/ml。血清VEGF浓度升高的患者介入的临床疗效较差。结论 :肝癌TACE后若肿瘤细胞表达VEGF增强 ,其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VEGF 肝癌 栓塞化疗 疗效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氩氦刀等微创技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39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凌飞 王洪武 +3 位作者 马洪明 邹珩 李冬妹 周云芝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微创技术,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有效率和生存期进行总结,并对每项技术自身优势和应用局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微创治疗技术联... 背景与目的动脉内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微创技术,本文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临床有效率和生存期进行总结,并对每项技术自身优势和应用局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微创治疗技术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7月经病理证实并完成随访的139例患者,综合评价均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原发病灶102个,纵隔、肺内及胸壁转移病灶37个,依据病灶血供情况及病灶大小、位置等选择不同微创治疗技术组合,其中靶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氩氦刀靶向冷冻及放化疗粒子植入相结合治疗富血肿瘤71个,单纯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乏血肿瘤48个,氩氦刀靶向冷冻结合放、化疗粒子植入治疗乏血肿瘤20个。对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平均提高20.01,随访3年,CR44例,PR87例,NC3例,PD5例,有效率94.2%。1年生存99例(71.2%),2年生存43例(30.2%),4例存活3年以上,中位生存19个月,平均生存(16±1.5)个月。无脊髓损伤、血管及心包穿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轻、疗效肯定。就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而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微创技术相结合实施治疗,相互补充、协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化疗 氩氦刀 原发性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经动脉栓塞化疗后FDGPET显像的临床价值——附10例FDGPET和CT结果对照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立伟 金泉 +1 位作者 马璐娜 刘京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1期1074-1075,共2页
目的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 ,并着重比较FDG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  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 ,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 4cm ... 目的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技术———FDGPET在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 ,并着重比较FDGPET与CT在判断介入治疗后局部肿瘤坏死及残留状况方面的互补作用。方法  10例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 ,术前CT或MRI示肿瘤短轴均大于 4cm ,经栓塞化疗后 6~ 10个月同期行FDGPET和CT检查 ,并采用双盲法将FDGPET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CT扫描结果显示 ,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 ,3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 ,3例肿瘤内碘油短期内排空 ;PET显示其中 6例肿瘤内碘油分布稀疏或碘油短期内排空者局部肿瘤内及周边区域均有FDG明显浓聚的病变 ,4例肿瘤内碘油分布密集者 ,FDGPET均显示肿瘤边缘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放射性分布浓聚现象。结论 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多有肿瘤存活或残留 ,但CT检查不能准确判断这一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栓塞化疗 FDG PET CT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85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茂强 张金山 +1 位作者 崔志鹏 于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23-25,共3页
原发性肝癌85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疗效分析王茂强,张金山,崔志鹏,于淼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本文... 原发性肝癌850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疗效分析王茂强,张金山,崔志鹏,于淼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6年间850例肝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原发性 肝动脉栓塞化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火俊 杨继金 +6 位作者 田建明 生晶 袁敏 张峰 相成 陈炜 郝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374-376,共3页
关键词 术后糖尿病 肝癌患者 肝动脉栓塞化疗 治疗后 ARTERIAL 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后 临床表现 治疗过程 介入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预防肝内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正平 徐正铿 +3 位作者 周为中 胡文豪 余昶 曾其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19-182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预防术后肝内复发的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97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加TACE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7例单纯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失血量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18%,对照组为38.3%,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1年的肝内复发率为8.3%,与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P=0.024)。实验组术后2年的肝内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为4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42)。实验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6%,对照组为6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8)。实验组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4%,对照组为46.8%,两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术后早期(2周内)行TACE者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3,P=0.032)。结论:术后早期行辅助TACE能预防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与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经导管栓塞化疗对肝癌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卢伟 李彦豪 +1 位作者 何晓峰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比较应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经导管栓塞化疗 (TACE)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HC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选择性TACE。A组 (n =2 0 )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 :肿瘤 <5cm者给予丝裂霉素 (MMC) 2... 目的 比较应用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化疗药物经导管栓塞化疗 (TACE)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HCC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选择性TACE。A组 (n =2 0 )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 :肿瘤 <5cm者给予丝裂霉素 (MMC) 2~ 4mg;肿瘤在 5~ 8cm之间者给予MMC 4~ 6mg ,表阿霉素 (EPI) 1 0mg ;肿瘤 >8cm时 ,给予MMC 6~ 8mg ,EPI1 0mg ,卡铂 (CBP) 1 0 0mg。B组 (n =2 0 )给予常规剂量化疗药物 (MMC 1 0mg ,CBP 30 0mg ,EPI 4 0mg)。经导管向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随后用明胶海绵粒或PVA微球栓塞该动脉。TACE前、后 7d分别检测患者血清肝纤维化 4项指标 ,包括透明质酸 (HA)、人Ⅲ型前胶原 (hPC Ⅲ )、层粘蛋白 (LN)、Ⅳ型前胶原 (Ⅳ C)。结果 TACE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 ,B组TACE后血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 ) ,而A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CC行TACE后肝纤维化形成与术中化疗药物用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化疗药物 经导管栓塞化疗 肝癌 血清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H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自我感受负担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牛小霞 孟园 +3 位作者 李亚 王乔敏 徐碧海 纪冬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描述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的真实感受,分析患者SP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1... 目的描述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的真实感受,分析患者SPB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12例TACE术后肝癌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以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结果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和提炼,得出4个主题:(1)负担最重的是担心照顾者身心疲惫;(2)担心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3)担心自己的疾病得不到预期治疗效果;(4)心理负担过重。结论 TACE术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因SPB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自我感受负担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健珍 张春兰 +2 位作者 曾春燕 杨慧勤 孟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点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12、24、48W的AFP及CAl9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不可测率在治疗后4、12、24、48W分别为13.73%、33.33%、50.0%、76.47%,对照组分别为11.11%、16.67%、22.22%、25.00%,研究组治疗12、24、48W HBVDNA不可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96.08%、90.20%,对照组分别为83.33%、63.89%,研究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ALT水平,降低AFP、CA199水平,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以进—步明确抗病毒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索拉菲尼对比单纯介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金道 韩国勇 +4 位作者 陆森 邵文雨 杨正强 刘圣 黄新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P<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索拉菲尼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在恶性肿瘤栓塞化疗术中止痛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安乐 颜志平 +5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程洁敏 钱晟 罗剑钧 陈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内灌注 利多卡因-碘油乳剂 恶性肿瘤 止痛作用 经动脉栓塞化疗 TACE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毁损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成平 熊锦华 +3 位作者 胡大荣 闻炜 陈力强 任永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309-1310,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化疗 射频 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局部消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鹏飞 陆骊工 +1 位作者 陈晓明 栾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然后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行经动脉灌注化疗(TAI)10例,经动脉栓塞(TAE)25例,使用药物为草酸铂、CPT_(11)、丝裂霉素C和...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然后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分别行经动脉灌注化疗(TAI)10例,经动脉栓塞(TAE)25例,使用药物为草酸铂、CPT_(11)、丝裂霉素C和5-Fu+CF。2~3次治疗后,全部患者在CT导向下行消融术,其中9例在激光消融基础上加入无水乙醇。激光消融后1个月复查CT、CEA,判定疗效。结果 2~3次TAI和TAE后病灶缩小17例,不变13例,增大5例。14例CEA阳性者治疗后下降6例,不变5例,增高3例。加用消融术后,CT扫描显示,残癌中央斑点状气化29例,全部汽化6例。其中采用单纯激光消融的20例患者,病灶缩小8例,不变5例,增大7例。采用激光加无水乙醇治疗的9例中,缩小5例,不变2例,增大2例。TAE/TAI后CEA不变或升高的8例中,消融术后下降3例,不变4例,升高1例。结论 ①大肠癌肝转移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超选择插管可使病灶染色更为清晰。②留置PCS,行TAI/TAE,使用草酸铂、CPT_(11)及5-Fu序贯化疗方法对转移癌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③TAI/TAE不能消除全部病灶,对残癌病灶使用激光或(和)无水乙醇等局部消融是有效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局部消融治疗 大肠癌 肝转移 综合性介入治疗 肝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斌 位晓丹 +5 位作者 高志芹 吴潼 石剑飞 蹇兆成 孙业全 王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恩度联合应用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TACE+恩度),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PCNA的表...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恩度联合应用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TACE+恩度),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PCNA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与肿瘤体积生长率(volume growth rate,VGR)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7、14 d,抗血管生成组肿瘤体积生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抗血管生成组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62.83±7.82)明显低于TACE组(85.36±10.37)和对照组(82.67±11.25)(P<0.05);抗血管生成组MVD值(31.55±6.71)最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29±0.11)高于抗血管生成组(0.60±0.05)和对照组(0.85±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管生成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VEGF表达与MVD、VGR均呈正相关性(r=0.933,r=0.563,P<0.05)。结论 TACE与恩度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TACE相比可明显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肝癌组织细胞增殖,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肝动脉栓塞化疗 PCNA Westernbolt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碘化油混悬乳液舌动脉栓塞化疗29例晚期舌鳞癌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占军 游云华 +3 位作者 梁军 汪跃平 张华伟 李春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8-671,共4页
目的:评价顺铂-碘化油混悬乳液舌动脉栓塞化疗晚期舌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T_3、T_4期舌鳞癌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靶向栓塞化疗组(14例)术前行顺铂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 目的:评价顺铂-碘化油混悬乳液舌动脉栓塞化疗晚期舌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T_3、T_4期舌鳞癌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靶向栓塞化疗组(14例)术前行顺铂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静脉滴注化疗组(15例)术前行顺铂静脉滴注化疗。化疗后2周进行疗效评价,再施行手术或放疗。结果:1)靶向栓塞化疗组:疗效为CR 2例,PR 12例,无NR与PD;不良反应用为5例低热,8例有轻度恶心,无呕吐,无脱发,WBC无明显下降;舌癌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为20~30mL。2)静脉滴注化疗组:PR 11例,NR 4例,无CR与PD;不良反应为高热10例,严重的恶心、呕吐及脱发13例,WBC下降明显;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为50~95mL。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25例随访9~36个月,靶向栓基化疗组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1例放疗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静脉滴注化疗组中3例因局部复发死亡。结论:对中晚期舌鳞癌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DSA 栓塞化疗 诱导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敏 周杰 +1 位作者 崔忠林 黄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肝移植术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进行肝移植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46例,其中24例术前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22例术前... 目的研究探讨肝移植术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进行肝移植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46例,其中24例术前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22例术前未予以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肝功能(ALT和AST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化T细胞比例)、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术后1年介入组的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和46%,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和33%,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和55%,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和34%,P〈0.05。结论在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可以显著改善HCC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其无瘤生存率和术后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肝移植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