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延安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王晓东 白悦江 刘延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之一,也是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典型区,干旱对生态修复和保持影响较大。利用1970—2022年延安12个气象站月、年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使用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R/S法分析了1970—2022年延安季、年尺度的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实际干旱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延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在云南省历史干旱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彬权 梁忠民 +1 位作者 朱畅畅 牛小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共5页
鉴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SPEI)可用于多时空尺度的气象干旱过程评估,在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1958~2013年间云南省37个气象站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基于Thornthwaite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两种潜在蒸散发计... 鉴于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SPEI)可用于多时空尺度的气象干旱过程评估,在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1958~2013年间云南省37个气象站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基于Thornthwaite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两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的SSPEI指数(SSPEI-Th和SSPEI-Pm)在历史干旱特征分析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大部分气象站的SSPEI-Th和SSPEI-Pm时间序列均呈下降趋势,即变得更为干燥,站点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地区;SSPEI-Th与SSPEI-Pm的相关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的SSPEI指数在云南省均有较好的适用性,但SSPEI-Pm在中北部高海拔地区冬春干旱时间识别上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干旱 标准降水散发指数(Sspei) 潜在散发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散发干旱指数的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平 任明雪 李建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70,共10页
为探究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1—2021年逐月降水和遥感蒸散栅格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SEDI)表征流域干旱情况,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2001—2021年季尺度干旱... 为探究子牙河流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1—2021年逐月降水和遥感蒸散栅格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蒸散发亏缺指数(SEDI)表征流域干旱情况,运用Se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流域2001—2021年季尺度干旱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统计了干旱面积、干旱次数、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等特征变量。结果表明:SPEI对子牙河流域旱情发生时间、程度和范围识别的准确率更高,2001—2021年流域SPEI呈上升趋势,表现出湿润化态势,冬季SPEI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干旱化态势,忻州、阳泉市等地存在显著干旱化的区域;流域各季节干旱面积占比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大范围季节性干旱,夏旱和秋旱干旱面积占比最高,超过90%;忻州和阳泉市部分区域、石家庄市西部区域和衡水市北部区域呈现干旱次数少、历时长、烈度大的特点,邯郸和邢台市部分区域、衡水市南部区域、石家庄市东部区域表现为干旱次数多、历时短、烈度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散发 标准降水指数 标准散发亏缺指数 干旱特征 子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在中国区域的应用 被引量:93
4
作者 庄少伟 左洪超 +4 位作者 任鹏程 熊光洁 李邦东 董文成 王利盈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个站1951~2010年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最近定义的一种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在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区域的适用性,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湿润指数H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年均降水量大于200 mm的地区,各种时间尺度的SPEI分析均适用;在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小于200 mm),只有12个月以上的大尺度SPEI分析适用性较好;其中12个月尺度的SPEI分析在各区适用性最好。2)由于干旱区冬季的潜在蒸发量和降水量0值均较多,导致1、3、6个月的小尺度SPEI分析在该区不适用。3)与SPI和H指数相比,SPEI既能充分反映1997年气温跃变以后增温效应对干旱程度的影响,又可作为监测指数识别干旱是否发生和结束,能较准确地表征干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干旱 干旱指数 全球变暖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多尺度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世梁 田韫钰 +2 位作者 安南南 赵海迪 董世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基于澜沧江流域10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的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各站1998-2012年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SPEI以及趋势分析法,多尺度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演变特征以及上中下游N... 基于澜沧江流域10个气象站点1951-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的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各站1998-2012年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利用SPEI以及趋势分析法,多尺度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强度演变特征以及上中下游NDVI时间变化特征,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并对NDVI与SPEI的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站点和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值均呈现出干旱化逐年加强的线性趋势,上游相对于中下游干旱态势较轻,且时间尺度越大,干旱波动趋势越明显;在季节尺度上,夏、秋、冬的SPEI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干旱最为严重;15年来澜沧江流域各区域年平均NDVI总体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总体植被状况得到改善,其中下游较明显。从年际变化看,对于流域的不同区域,NDVI与不同尺度的SPEI的相关性和滞后性有较大差异,年代际之间的响应规律也不同,中下游的SPEI对同年NDVI的响应比较敏感,而上游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说明NDVI对SPEI的响应比较敏感,干旱程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流域的植被状况,SPEI是影响NDVI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澜沧江流域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甘肃省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亮 Pich Linvolak 蔡焕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spei) 时空特性 经验正交函数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呼伦贝尔草原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张钦 唐海萍 +1 位作者 崔凤琪 戴路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110-7123,共14页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的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深受干旱的影响。研究该区干旱发生的特征及趋势,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的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深受干旱的影响。研究该区干旱发生的特征及趋势,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 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分析了近58年呼伦贝尔草原年、季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该区实际发生的灾害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近58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在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干旱化趋势显著。2)该区域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下干旱化特征具有差异性,其中,年尺度下,该区域SPEI指数以-0.218×10 a^-1倾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98年是干旱加剧的突变年,未来在11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季节尺度下,冬季SPEI指数显著增加,且未来在17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湿的趋势,春、夏和秋季的SPE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分别在22年、9年和15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3)2000年以来,干旱发生的总频率尤其重旱和极旱的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代;4)夏季和秋季分别是发生重旱和极旱次数最多的季节。5)SPEI指数在呼伦贝尔草原区的干旱监测与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鞍山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庆喆 张晓辉 +1 位作者 朱明宇 战莘晔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9期155-156,共2页
利用鞍山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了4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鞍山地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多,尤其在1997—2010年及2013年之后,干旱最严重时段为2015年前后;... 利用鞍山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月降水与气温数据,计算了4个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对鞍山地区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逐年增多,尤其在1997—2010年及2013年之后,干旱最严重时段为2015年前后;4站中岫岩站和台安站干旱发生频次较多,鞍山站最少;从季节干旱情况来看,鞍山地区冬旱发生的频次最多,夏旱最少。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干旱的应对和防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spei) 鞍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分析
9
作者 李艳婷 杜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5,共5页
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黑龙江省1972~2021年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运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特征演变。结果表... 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演变时空特征,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采用黑龙江省1972~2021年多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运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时空特征演变。结果表明,1972~2021年黑龙江省1、3、6、12个月尺度SPEI呈上升趋势。1975~1981年夏季出现显著性干旱趋势,2010~2020年冬季出现显著化湿润趋势,春季与冬季无显著性干旱和湿润趋势,年际间黑龙江省整体呈不显著湿润化。中旱和轻旱为黑龙江省的主要干旱程度,且多发于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空间上,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干旱历时、干旱强度和干旱灾害事件三个干旱特征值较大,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黑龙江省干旱情况呈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逐渐增强。黑龙江省未来干旱变化趋势主要呈持续湿润和由湿变干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农业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依据,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及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降水散发指数 游程理论 M-K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陇东地区干旱时空特征
10
作者 车可 周忠文 +2 位作者 张俊林 张红妮 王志文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96,共6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8个观测站1971—2022年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该地区不同尺度下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月尺度外,其他尺度下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均...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陇东地区8个观测站1971—2022年气象资料,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该地区不同尺度下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月尺度外,其他尺度下干旱强度和干旱范围均呈增长趋势,各尺度干旱等级以轻旱和中旱为主,干旱范围以全域性为主;干旱频率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20世纪90年代以后,干旱发生频次突增,干旱增长趋势为中度干旱增长速度快,但极端干旱增长更为显著;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t检验,季尺度突变点为1997年前后,干旱强度由弱变强,年尺度突变点为2004年、2009年前后,干旱强度分别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年干旱强度和季干旱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指数(spei) 气象干旱时空特征 干旱强度 干旱范围 干旱频率 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 甘肃省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区域SPEI干旱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俊强 毛炜峄 +2 位作者 胡文峰 陈静 范煜婷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 新疆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和强烈影响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干旱化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区域5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计算得到每个站点1961–2015年1、3、6、12、24和48个月时间尺度逐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时间变化序列,整理出新疆干旱指数数据集。本数据集为分析新疆区域长时间序列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干旱事件对生态水文环境和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散发指数 新疆 干旱变化 气象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受水区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侯慧敏 禄迪 +2 位作者 周冬蒙 包志强 郭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洮河受水区面临干旱灾害频发和经济损失加剧等新挑战。掌握洮河受水区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是制定科学应对干旱事件策略和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基于1985—2022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洮河受水区面临干旱灾害频发和经济损失加剧等新挑战。掌握洮河受水区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机制,是制定科学应对干旱事件策略和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基础。基于1985—2022年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M-K趋势检验、创新趋势分析法(ITA)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多种方法,系统评估干旱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年尺度和季尺度的SPEI均呈下降趋势,干旱程度总体增加,其中春季的SPEI变化趋势尤为显著;年尺度SPEI存在多个突变点,春季的突变发生在1991年,夏季存在多个突变点,秋季的2000—2002年为转折的关键期,冬季的突变发生在1992年;年尺度的主周期为57和10 a,各季节均存在6~19 a尺度的短周期振荡;未来短时间内,东南部分区域将呈现湿润化趋势,而西北区域将持续干旱,干旱事件主要表现为轻度和中度。土地利用变化表明:草地、森林、灌木的面积增加有助于缓解气象干旱,农田扩张则加剧干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年季时空变化 干旱频率 M-K趋势检验 创新趋势分析法 土地利用变化 洮河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确定性来源对干旱指数SPEI及干旱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孺村 张莹 李占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2-1401,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问题更加频繁、持久,影响范围也逐步扩大。采用干旱指数进行干旱评估与研究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干旱评估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概率分布模型和参数估计误差这两种不确定性来源对...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问题更加频繁、持久,影响范围也逐步扩大。采用干旱指数进行干旱评估与研究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干旱评估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概率分布模型和参数估计误差这两种不确定性来源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和干旱特征变量(干旱强度、干旱峰值和干旱历时)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来源均会对SPEI和干旱特征变量产生影响,且SPEI越极端,其影响越大,二者对于极端和严重干旱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对轻度和中度干旱的影响;对于极端和严重干旱,概率分布模型导致的干旱强度和干旱峰值的不确定性更大,参数估计误差导致的干旱历时的不确定性更大。研究结果可为干旱的准确评估提供支撑,在防旱减灾工作中为制定更加准确有效的抗旱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避免可能造成的减灾能力不足或抗旱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分布模型 参数估计 不确定性 标准降水指数(spei)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上游植被指数NDVI及EVI对SPEI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菲 史晓亮 +2 位作者 丁皓 李艺 史孟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7,86,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干旱呈广发、频发态势,使植被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以滦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干旱呈广发、频发态势,使植被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以滦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并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滦河上游气象干旱和植被生长状况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植被变化对多时间尺度SPEI指数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近20年滦河上游SPEI呈波动式增大趋势,年尺度SPEI增大速率为0.0401/a;干旱面积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1.4304%/a;NDVI和EVI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植被覆盖度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NDVI和EVI增大速率分别达0.027/a和0.026/a;大部分区域SPEI与植被指数呈正相关,其中NDVI对SPEI-3的响应最强,EVI对SPEI-6的响应最强,总体上EVI与SPEI的相关性强于NDVI;草地对气象干旱最敏感,农田次之,林地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标准降水指数(spei) 空间分布 相关分析 滦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北疆1961—2020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卫炎豪 古丽娜孜 +3 位作者 巴特尔·巴克 帕丽扎提·玉素甫 祖力克艳·麻那甫 帕提古力·麦麦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7-44,214,共9页
基于北疆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气象干旱指标,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年及春、夏两季SPEI和不同等级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疆... 基于北疆26个主要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气象干旱指标,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北疆年及春、夏两季SPEI和不同等级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北疆实际轻旱情况更适合以-1.0<SPEI≤0识别;与年尺度的湿润化趋势相反,北疆春、夏两季均呈不同程度的干旱化趋势,且夏季极端气象干旱(重旱、特旱)事件影响范围有显著扩大趋势;1961—2020年不同尺度SPEI有1~4年的主变化周期;北疆整体气候于20世纪80年代转变后在1993—2010年呈显著湿润化趋势,春、夏季气候分别于2014年及1997年出现了由湿转干的趋势信号;研究区夏季的干旱情况于1988年开始逐渐缓解,但在2008年再次突变后干旱情况又开始逐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指数(spei) 气象干旱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牧草生长季干旱特征分析
16
作者 吾米提·居马太 沈伟 +4 位作者 郭燕云 伊里亚尔·叶克木江 美丽侃·克尔买买提 叶尔布兰·努尔达吾列提 马玉平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78-84,共7页
本研究利用伊犁河谷昭苏县气象站点1956—2022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及牧草生育期数据,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牧草生长季(4—8月)干旱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 本研究利用伊犁河谷昭苏县气象站点1956—2022年逐月气温、降水数据及牧草生育期数据,通过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伊犁河谷高海拔地区牧草生长季(4—8月)干旱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6—2022年昭苏县年平均气温为3.5℃,以0.3℃/10 a的倾向率极显著上升,年降水量为509.3 mm,总体呈现年际差明显,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昭苏县牧草全生育期的干旱频率为16.4%,其中重旱发生的概率均为7.5%;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开花期中旱以上的干旱频率分别为13.4%、16.4%、22.3%、22.4%,返青期呈现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分蘖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呈现显著性干旱化趋势。研究结果以期为昭苏县牧草干旱灾害的监测、预警及风险防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苏县 牧草 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spei 高海拔地区 干旱频率 干旱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17
作者 熊光洁 张博凯 +2 位作者 李崇银 尚可政 王式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 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多时间尺度 干旱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华北地区近50年干旱发生强度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5
18
作者 周丹 张勃 +3 位作者 罗静 张春玲 安美玲 王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202,共11页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 基于华北地区67个气象站1962-2011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统计了近50 a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探讨了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中度以上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干旱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呈明显的增强趋势,尤其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华北地区干旱发生强度的整体特征是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较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较弱;造成华北干旱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起伏变化,这在20世纪80,90年代表现得特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标准降水指数(spei) 干旱发生强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旱指数在唐山地区旱情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弘 王文卓 +3 位作者 李琼芳 虞美秀 李鹏程 任锦亮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6期64-69,共6页
基于唐山地区1957—2011年的气象资料,比较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 S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 SPEI)和帕默尔水文干旱指数(P PHDI)3种不同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并评价了各个指数在唐山地区连旱期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时间尺度(年、季... 基于唐山地区1957—2011年的气象资料,比较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 S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 SPEI)和帕默尔水文干旱指数(P PHDI)3种不同干旱指数的相关性,并评价了各个指数在唐山地区连旱期间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时间尺度(年、季、月)的S SPI和S SPEI均显著相关;P PHDI与年尺度的S SPI和S SPEI均显著相关。P PHDI对长期干旱判断效果明显优于短期干旱。年尺度S SPEI和S SPI对干旱事件识别效果比较接近,二者对长期干旱判断偏涝,对短期干旱判断效果明显优于P PHDI。在气温偏低的年份,季尺度的S SPI能很好地反映旱情的严重程度,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季尺度S SPEI比S SPI更能准确地判断和评价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降水指数 标准降水散发指数 帕默尔水文干旱指数 唐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潘妮 卫仁娟 +2 位作者 詹存 梁川 徐正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8,共8页
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四川省的农业发展,为合理分析四川省干旱情况,干旱指数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四川省39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3年的气象资料,分别计算1961年、1994年、2006年和2009年-2010年各站点相对湿润指数M、气象干旱综合... 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四川省的农业发展,为合理分析四川省干旱情况,干旱指数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四川省39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3年的气象资料,分别计算1961年、1994年、2006年和2009年-2010年各站点相对湿润指数M、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Arcgis反距离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记录的四川省典型年干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四种干旱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1961年夏旱,M指数和CI指数均表现出无旱或轻旱,SPI指数结果较实际情况偏小,SPEI指数监测出了干旱的重灾区,效果在四个干旱指标中最好;1994年夏伏旱,M指数监测结果偏小;CI指数出现了空报,对川东地区和川西高原的监测结果偏小,SPEI指数在达县、巴中一带结果偏小,而SPI指数在成都、绵阳一带的结果偏小。2006年伏旱,M指数监测结果偏小;CI指数比M指数效果稍好,但结果仍然偏小;SPI指数和SPEI指数监测出的干旱特征与实际一致;2009年-2010年的冬春连旱,SPEI指数效果最好,M指数次之,SPI指数效果最差。SPEI指数最能反映四川省典型干旱年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M 标准降水指数SPI 标准降水指数spei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