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主动再生特性研究
1
作者 黄粉莲 王永佳 +2 位作者 万明定 周正伟 雷基林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93,共11页
基于GT-Power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替代率、再生目标温度和初始炭载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主动再生时压降特性、温度特性、... 基于GT-Power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替代率、再生目标温度和初始炭载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主动再生时压降特性、温度特性、完全再生持续时间及累计柴油消耗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目标温度、甲醇替代率和初始炭载量均对CDPF主动再生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再生目标温度升高,CDPF压降下降速率加快,较高的再生目标温度易导致CDPF内出现温度值“尖峰”现象,650℃再生时CDPF峰值温度较目标温度高85℃。随甲醇替代率增加,再生过程压降略微增加,载体峰值温度降低。随初始炭载量增加,CDPF主动再生反应速率加快,载体峰值温度升高,CDPF压降下降速率增大,载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提高。提高再生目标温度可缩短完全再生持续时间,减少累计柴油消耗量。甲醇替代率对完全再生持续时间的影响较小,甲醇替代率从0%增至30%,累计柴油消耗量减少27.8%。600℃再生目标温度、30%甲醇替代率、20 g初始炭载量条件下可实现高效安全再生的同时降低再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柴油机颗粒 甲醇替代率 再生目标温度 初始炭载量 主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装置性能评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颖刚 廖凭皓 +3 位作者 陈春林 彭益源 向亦华 陈贵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 为了研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装置的柴油机性能,探讨DOC与CDPF的净化效率和再生特性随试验循环数的变化规律,搭建了柴油机高原试验台,并按13试验循环进行了性能评定试验。结果显示,在全负荷工况下,随着试验循环数的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转矩、功率和油耗均比未装DOC和CDPF的原机略有下降。同时,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后端,烟度和CO排放均趋向零,而NO2排放增加,NO排放减少。将第1试验循环与第13试验循环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DOC和CDPF的前端温度均比后端低,而排气后处理装置经13试验循环后仍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与原机相比,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发动机,经性能评定试验后的外特性有所下降,但在排气后处理装置后端的烟度和CO排放趋近于零,而NO2/NO比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外,DOC和CDPF的后端温度低速时上升明显,后随转速升高而降低,直至趋于稳定,而CDPF的压差随转速增加先升后降。此时,捕集效率和再生效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 性能评价 排放 再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后处理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沈颖刚 张敬贤 +3 位作者 陈贵升 杨杰 廖凭皓 李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6,共9页
以加装了柴油氧化型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的D30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以0%、10%、30%三种体积比掺入柴油(分别记为P0、P10、P30)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 以加装了柴油氧化型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的D30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以0%、10%、30%三种体积比掺入柴油(分别记为P0、P10、P30)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性能和后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负荷工况下,PODE掺混比越大,有效燃油消耗率约高。低速高负荷工况,P30有效热效率最高。PODE掺混后显著恶化NO_x和HC排放,仅在低速时降低约33%CO排放。在1 600r/min工况,掺混PODE有效降低了柴油机的碳烟排放,但是后处理系统有明显升温且NO转化为NO_2的效率降低。在2 400r/min工况,掺混比增加,CDPF后端NO_2浓度升高;P30的涡后排温比P0、P10低约30℃。PODE掺混比越高DOC前端和CDPF前端排气压力越低,降低了CDPF载体堵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氧化及再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沈颖刚 蒋文涛 +3 位作者 卢申科 陈贵升 邹超 许杨松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6,共9页
为了研究掺烧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排放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耦合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低温氧化特性与再生特性的影响,基于一台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选取国五柴油、15%生物柴油柴油(D85B15)、15%正戊醇柴油(D85P15)、20... 为了研究掺烧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排放及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耦合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后处理系统低温氧化特性与再生特性的影响,基于一台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选取国五柴油、15%生物柴油柴油(D85B15)、15%正戊醇柴油(D85P15)、20%正戊醇柴油(D80P20)作为燃料,在1900m海拔环境下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在外特性工况下,与柴油相比,燃用D85B15和D85P15的柴油机动力性略有下降,燃用D85P15的柴油机有效热效率最高。燃用D85B15的NO x排放略低于柴油,最高降低3.33%;而D85P15的NO x排放有所增加,最高增加2.85%。在低负荷工况下燃用国五柴油时DOC+CDPF对CO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燃用D80P20时,2000r/min时燃用柴油时CO转化效率高达96.8%,而D80P20只有36.9%。低速高负荷工况下燃用国五柴油与D80P20时,DOC对排气温度的提升作用均比较明显,平均提升41.8℃和42.5℃。燃用D80P20时DOC+CDPF压差升高较慢,压差最高比燃用国五柴油低6kPa,DOC后端平均温度比燃用国五柴油高10℃。柴油机燃用D80P20在高负荷尤其是低转速高负荷时可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降低DOC+CDPF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燃料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催化柴油机颗粒(CDPF) 再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型颗粒捕集器配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方奕栋 楼狄明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研究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配方对柴油机颗粒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基于铂/钯/铑(Pt/Pd/Rh)贵金属配方,对采用不同贵金属负载量及配比配方时的柴油机颗粒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C... 为研究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配方对柴油机颗粒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基于铂/钯/铑(Pt/Pd/Rh)贵金属配方,对采用不同贵金属负载量及配比配方时的柴油机颗粒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CDPF催化剂配方中贵金属负载量较高时,柴油机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幅较大,平均降幅达97%;当催化剂配方中钯元素含量较高时,颗粒物数量浓度降幅较大,平均降幅达98%,采用钯元素含量较高的催化剂配方,对核态颗粒物的净化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催化颗粒 颗粒排放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建模与模拟
6
作者 马荣 《汽车实用技术》 2013年第11期25-28,共4页
利用仿真软件创建了柴油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的三维模型,包括了压降子模型、再生反应予模型及其相关反应动力学。对该模型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进行设定,模拟实验条件进行了颗粒捕集器的仿真,同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 利用仿真软件创建了柴油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的三维模型,包括了压降子模型、再生反应予模型及其相关反应动力学。对该模型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进行设定,模拟实验条件进行了颗粒捕集器的仿真,同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模型的NO转化率误差最大为7%,压降误差不超过10%。仿真数据与实验数对比误差较小,能够较为准确的表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颗粒 柴油机 仿真 被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再生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攀 罗冬 +2 位作者 李振国 裔静 朱增赞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2,共7页
为探究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再生性能,自制了CDPF颗粒加载装置,通过模拟气试验平台研究了炭载量、再生温度及气体流量对CDPF再生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再生效率、再生效能比、最高温度及最... 为探究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再生性能,自制了CDPF颗粒加载装置,通过模拟气试验平台研究了炭载量、再生温度及气体流量对CDPF再生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再生效率、再生效能比、最高温度及最高温度梯度性能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CDPF再生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发生在250~400℃之间,为低温长时间再生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发生在500~600℃之间,为高温短时间再生阶段。当再生温度为350℃、气体流量为200mL/min时,3.2g/L、5.0g/L和7.0g/L 3种炭载量下的最高温度梯度均达到最小,分别为2 737.5℃/m、4 387.5℃/m和3 837.5℃/m。其再生效率在再生温度为250℃时均约为6.0%,而在550℃时均达到85.6%。当炭载量为5.0g/L,再生温度为500℃和550℃,气体流量为300mL/min时,最高温度、最高温度梯度及再生效率均达到最大,再生效能比随气体流量的增大从4.6×10-5 J-1下降到1.8×10-5 J-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柴油机颗粒 颗粒 炭载量 再生效率 再生效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六新型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低温被动再生特性研究
8
作者 张全长 冯斌 +3 位作者 陈贵升 陈家洪 李青 彭益源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
基于自行搭建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试验台架,开展了碳化硅(SiC)及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并测试了DOC新鲜件及老化件对... 基于自行搭建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的试验台架,开展了碳化硅(SiC)及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试验,并测试了DOC新鲜件及老化件对载体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的影响,对两种材料CDPF进行了低温条件下的被动再生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炭载量5 g/L时,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约为295℃,堇青石CDPF约为310℃;DOC老化件对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其被动再生效率降低;未加装DOC时,SiC CDPF被动再生平衡点温度上升至355℃,且会导致载体内部温度轴向及径向上产生较大温差,大大降低其再生效率(仅为5%);炭载量5 g/L、入口温度325℃时,SiC CDPF被动再生效率仅为48.9%,再生速率为2.9 g/h,而堇青石CDPF被动再生效率为75.2%,再生速率为11.5 g/h,后者在该温度附近被动再生特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催化柴油机颗粒 被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调合燃料匹配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的排放与再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嵇乾 唐程 +3 位作者 谈秉乾 孙平 魏明亮 刘少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以一台非道路增压中冷共轨柴油机为试验对象,将K_(0.2)-Ce_(0.5)Mn_(0.5)O_(2)催化剂涂覆于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的堇青石过滤体上,探究柴油机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CDPF碳... 以一台非道路增压中冷共轨柴油机为试验对象,将K_(0.2)-Ce_(0.5)Mn_(0.5)O_(2)催化剂涂覆于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的堇青石过滤体上,探究柴油机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对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CDPF碳烟加载与再生特性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DPF能够明显降低纯柴油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碳烟和气态污染物排放,且对调合燃料的排放物降低效果更显著;CDPF负载催化剂对柴油机气体排放的改善效果受负荷影响较大,在标定工况下两种测试燃油NO_(x)排放较空白DPF时分别降低17.1%和24.3%,HCHO排放分别降低35.1%和43.6%,CH_(3)CHO排放分别降低28.4%和29.9%;DPF与CDPF两者对碳烟的捕集过程均包括深床捕集阶段、过渡阶段和滤饼层捕集三个阶段,碳烟加载过程中CDPF前后压差的升高速率明显低于DPF;与纯柴油相比,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时CDPF的前后压差升高速率有所降低,再生平衡温度向低温区间偏移,有利于实现低温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生物柴油 催化颗粒 排放特性 颗粒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冯谦 楼狄明 +2 位作者 计维斌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DOC,DOC+CDPF对CO具有更低的起燃温度,在催化剂活性位上THC比CO具有较强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位竞争优势,因此具有比CO更低的起燃温度;DOC和DOC+CDPF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增加NO_2、减少总NO_x排放,减少NO的主要途径是氧化机理;在催化剂中添加氧化铈(CeO_2)能有效实现稀燃储硫、富燃释放硫的效果,增强催化剂的抗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氧化氮/二氧化 氧化 气态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楼狄明 谭畅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27,共7页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 为研究DOC+CDPF+SCR对轻型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的影响,以一台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轻型柴油机作为样机,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后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影响,外特性下扭矩平均降幅为1.3%,负荷特性下燃油消耗率平均升幅为2.6%。DOC+CDPF+SCR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_x,THC,CO以及颗粒物排放。DOC主导净化THC和CO,对颗粒物也有良好的减排能力;SCR主导净化NO_x,排气温度较低时转化效率不高;CDPF主导净化颗粒物排放,对中小粒径颗粒物的净化效率更高。PN和PM平均减排率分别为99.1%和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 选择性催化还原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再生过程的碳氢喷射模拟( 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尼塞 王国仰 +1 位作者 张俊 帅石金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为满足严格的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柴油催化氧化器(DOC)和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氢喷射(HCI)是一种实现DPF主动再生的有效方法。该文通过改变柴油喷嘴位置来优化DOC入口的碳氢化合物(HC)分布。使用计算流体力... 为满足严格的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柴油催化氧化器(DOC)和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碳氢喷射(HCI)是一种实现DPF主动再生的有效方法。该文通过改变柴油喷嘴位置来优化DOC入口的碳氢化合物(HC)分布。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VL-FIRE,建立了DOC-CDPF模型,用软件内置HCI喷雾模型,对喷射器的安装位置和喷射方向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喷射器的位置对HC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喷射器位置距离DOC越远,DOC入口处的HC混合均匀性越高,这是因为喷雾在DOC前有更长的距离和时间形成均匀混合气;排气管喷射柴油可以使DPF入口温度达到550℃,满足了CDPF主动再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废气排放 颗粒 (PM) 碳氢喷射 (HCI) 催化柴油颗粒 (CDPF) 柴油催化氧化 (DOC) 主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DOC+DPF+SCR后处理系统对重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晓章 陈康 查小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51,共5页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SCR入口处NO在氮氧化物(NOx)中的体积比。试验结果表明,搭载DOC+DPF+SCR系统比搭载SCR系统的发动机扭矩降低了10N·m,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对比搭载DOC+SCR、搭载SCR以及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SCR入口处NO在NOx中的比例发现,SCR状态下基本全为NO,其余2种状态下NOx中NO的体积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排温在450℃时该比例下降到0.86;搭载DOC+DPF+SCR的ESC试验中CO转化效率为93%,HC转化效率为70%,NOx转化效率为90%,PM转化效率为51%,相比于搭载SCR的ES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降低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器耦合颗粒和选择性催化还原(DOC+DPF+SCR) 柴油机 性能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RTEM研究DOC和DPF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志豪 李磊 +3 位作者 钞莹 任源 许新 马凡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 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安装了排气后处理装置的CY4102-CE4B柴油机排放的颗粒进行观察,对比了ESC循环中工况7与工况10后处理装置中,柴油氧化催化器(DOC)与颗粒捕集器(DPF)前后颗粒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均呈近似球形,与发动机工况和后处理装置无关;经DOC后组成颗粒的基本粒子的轮廓比在DOC前更清晰,次级粒子由葡萄状结构向链状结构转化,但经DPF后,又向葡萄型结构转化;低速低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不甚明晰,呈无定型结构,基本结构单元的尺寸较小,薄层呈波浪状;而高速高负荷时,组成基本粒子的内核与外壳更加清晰,呈石墨结构,层状结构也更加明显,薄层几乎呈直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柴油氧化催化器 颗粒 颗粒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和金属基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表面官能团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博 刘顺涛 +4 位作者 杨鹤 陶志平 卢文彤 丁晓亮 邢建强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9年第6期52-59,共8页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 开展不同工况下普通商用DOC和金属过滤载体DPF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物(PM)表面官能团影响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DOC中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PM表面甲基、亚甲基官能团氧化速率相近,DOC对PM表面A2958/A2928比值影响不大;DOC中,PM表面C=O官能团比C-O官能团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且PM表面碳氢官能团比碳氧官能团也具有更高的氧化速率,导致经DOC处理后,PM的A(C=O)/A(C-O)比值及表面碳氢官能团含量显著减少。金属过滤载体DPF中排气温度较低且无贵金属催化作用,PM表面稳定性较差的亚甲基在DPF中优先氧化,而PM表面C=O、C-O官能团在DPF中的氧化速率均比较缓慢,导致经DPF处理后,PM样品的A2958/A2928比值均显著提高,A(C=O)/A(C-O)比值变化不大,而A(CH3+CH2)/A(C-O+C=O)比值均小幅下降;DPF中,几种表面官能团氧化速率均较低,但在排气温度较高的工况,亚甲基的氧化速率还是稍快于其它几种官能团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柴油机微粒(DPF) 颗粒物(PM) 官能团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1
16
作者 董红义 帅石金 +1 位作者 李儒龙 王建昕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7-92,共6页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 柴油机在节能和降低CO2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如何在不牺牲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以满足未来愈来愈严的排放法规,是柴油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在分析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回顾了柴油机PM和NOx排放后处理控制技术的最新进展,综述了不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总结了PM和NOx控制的整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 颗粒 选择性催化还原 吸附-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性能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杰 廖健雄 +2 位作者 王军亮 李泽西 颜伏伍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9,共9页
基于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连续再生式捕集器(CRT)的GTPower一维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性能.基于所建立的模型通过引入CRT故障因子对后处理装置的堵塞和破损故障进行了仿... 基于氧化催化器(DOC)和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连续再生式捕集器(CRT)的GTPower一维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性能.基于所建立的模型通过引入CRT故障因子对后处理装置的堵塞和破损故障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故障形式和故障程度对CDPF入口温度的影响很小;当CDPF发生堵塞现象时,CRT前/后温差增大,CDPF出口温度与入口温度相关性变差;当CDPF发生破损现象时,CRT前/后温差减小,CDPF出口温度与入口温度相关性增加.根据不同故障形式和故障程度对后处理装置传感器测点温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温差累计值和基于温度相关性的性能诊断方法.同时基于后处理装置远程监测系统采集的1800余辆改造在用车后处理装置中的典型数据,以两辆典型车辆为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了性能诊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催化器 催化颗粒 性能诊断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DPF在防爆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乔靖 王铁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4,共7页
在某型防爆柴油机加装DOC+DPF后处理装置上进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PY03型装置不会增大防爆柴油机系统的排气背压,对CO平均转化效率达96%,对颗粒物有较高的捕集和再生效率,不透光烟度平均转化效率为82.7%;PY02型装置因尺寸较小,热负荷较... 在某型防爆柴油机加装DOC+DPF后处理装置上进行台架实验,结果表明,PY03型装置不会增大防爆柴油机系统的排气背压,对CO平均转化效率达96%,对颗粒物有较高的捕集和再生效率,不透光烟度平均转化效率为82.7%;PY02型装置因尺寸较小,热负荷较高,与该排放状况不匹配。为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通过对耦合的DOC+DPF孔道进行可燃性气体CO组分输运和颗粒物离散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废气流速的增大,DOC+DPF出口废气中CO浓度升高,转化效率下降;15 m/s的气流速度是发动机该排放水平下转化效率最高的最大速度;孔道入口速度增大,颗粒物向孔道后端壁面沉积;DOC+DPF装置在防爆柴油机上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柴油机 氧化催化器 颗粒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柴油车技术的分析与展望
19
作者 骆路胜 王建海 《世界汽车》 2003年第7期28-32,共5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排放法规的逐步加严,柴油机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柴油机较之汽油机具有经济性好、排放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我国中、重型车除少部分使用汽油机以外,大多数是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近年来,小型高速...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排放法规的逐步加严,柴油机的技术优势越来越明显.柴油机较之汽油机具有经济性好、排放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我国中、重型车除少部分使用汽油机以外,大多数是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近年来,小型高速柴油机技术的发展使其用在轻型车上成为可能.轻型柴油车能够比汽油车节省燃油30%~60%(图1).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生产的装配柴油机的捷达和宝来轿车填补了我国柴油轿车市场上的空白,而柴油轿车技术在欧洲、美国及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图2为德国大众高尔夫轿车在装配1.8 T-Si和1.9-TDI两种发动机后的各项性能对比,由图可以看出,除成本略高外,装配两种发动机后的最高车速和0-100km/h的加速时间几乎相等,而就80~120 km/h的5挡加速时间和燃油消耗两项指标而言,装配1.9-TDI的车辆比1.8T-Si好得多,并且1.9-TDI发动机的最大输出转矩为320 N·m,远大于1.8T-Si的21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技术 油机 尾气排放标准 最大输出扭矩 经济性 欧洲柴油轿车 美国柴油轿车 高压燃油喷射 氧化催化化器 颗粒 稀薄燃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柴油发动机的不同后处理装置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笛 楼狄明 +1 位作者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2,19,共6页
基于一台燃用生物柴油BD20的发动机开展台架试验,利用EEPS粒径谱仪研究了发动机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DOC、DOC+PO(:和DOC+CDPF等后处理装置时排气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等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OC主要可降低粒径30~50nm的细小颗... 基于一台燃用生物柴油BD20的发动机开展台架试验,利用EEPS粒径谱仪研究了发动机无后处理装置及使用DOC、DOC+PO(:和DOC+CDPF等后处理装置时排气颗粒物数量和粒径分布等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OC主要可降低粒径30~50nm的细小颗粒物数量,POC在DOC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降低细小颗粒物数量,但对粒径较大颗粒物数量的控制作用不强,CDPF可明显降低粒径大于10nm的颗粒物的数量;DOC、DOC+POC和DOC+CDPF均降低了总颗粒物数量排放,对颗粒物数量的转化率分别为5%~35%、15%~35%和80%~99%,其中POC和CDPF所分担的转化率分别为5%~25%和55%~95%,采用CDPF是全面高效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的后处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生物柴油发动机 后处理 柴油机催化氧化 催化颗粒 颗粒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