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蜜 李应刚 +4 位作者 龚榆峰 李茂 赵鹏铎 王琪 李晓彬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目的]针对舰船设备隔振系统抗冲击需求,研究多种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隔振器、限位器和外接柔性管道等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并开展隔... [目的]针对舰船设备隔振系统抗冲击需求,研究多种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隔振器、限位器和外接柔性管道等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并开展隔振系统冲击试验,验证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弹性元件刚度对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与冲击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论]弹性元件冲击刚度的增大降低了隔振系统位移响应,同时加速度幅值随之升高;弹性元件耦合对设备抗冲击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舰船设备冲击防护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系统 装置 动控制 冲击载荷 冲击响应特性 弹性元件 耦合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隔振系统振动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
2
作者 高翔 牛军川 +2 位作者 贺磊 秦榛 王忠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8-656,共9页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所承受的多维振动,提出基于2-RPC/2-SPC并联机构和磁流变(MR)阻尼器的多维半主动隔振系统.通过几何关系和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多维隔振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确定因子,提出多维隔振系...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所承受的多维振动,提出基于2-RPC/2-SPC并联机构和磁流变(MR)阻尼器的多维半主动隔振系统.通过几何关系和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多维隔振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确定因子,提出多维隔振系统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研究多维隔振系统频域隔振能力和不确定因子变化对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具有相同不确定因子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阶跃激励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维隔振系统可实现沿x、y、z轴和绕y轴的多维振动有效隔离;质量不确定因子变化对隔振性能影响最显著;存在不确定因素时,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的隔振能力显著优于LQR半主动策略的隔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多维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关节间隙的多维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翔 石峰 +1 位作者 牛军川 董瑞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6,共9页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承受的多维振动,引入基于并联机构且考虑机构关节间隙的多维被动隔振系统。通过GF集(Generalized Function Set)型综合理论,得到一种具有三平移一转动运动特性的4-PUU(移动副-虎克副-虎克副)并联机构,在主动关节处添...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承受的多维振动,引入基于并联机构且考虑机构关节间隙的多维被动隔振系统。通过GF集(Generalized Function Set)型综合理论,得到一种具有三平移一转动运动特性的4-PUU(移动副-虎克副-虎克副)并联机构,在主动关节处添加弹簧和黏滞阻尼器,建立考虑关节间隙的多维隔振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研究存在关节间隙的多维隔振系统在谐波、随机路面激励下的时域、频域隔振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关节间隙的多维隔振系统能够实现多维振动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有效衰减;随着关节间隙数值逐渐增大,隔振能力沿x轴方向变化最敏感,沿y轴方向变化最不敏感;系统第一阶共振峰对关节间隙变化敏感,向低频区域移动,隔振能力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系统 并联机构 关节间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动车组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超 余康凡 +1 位作者 张建润 刘晓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47,共10页
动力包系统为内燃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振性能直接关系到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及乘坐舒适性。针对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隔振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结构频响函数综合的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隔振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将动力包系统分为发电... 动力包系统为内燃动车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振性能直接关系到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性及乘坐舒适性。针对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隔振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结构频响函数综合的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隔振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将动力包系统分为发电机组、散热器机组、公共构架和车体地板子结构,通过2次频响函数综合建立了公共构架B-基础D综合体和机组刚体的频响函数表达式,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与计算速度,对工程计算和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与ABAQUS软件中有限元频响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计算精度。以某型内燃动车组动力包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建模方法,结合动力包系统实际隔振设计需求,研究了子结构质量比、子结构刚度、子结构阻尼、各级隔振器刚度及阻尼等参数对动力包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内燃动车组动力包隔振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包刚柔耦合双层系统 频响函数综合 刚柔耦合 性能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耦合双层隔振系统动态吸振器吸振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俊 董大伟 闫兵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建立了针对多自由度动态吸振器作用于多维耦合双层隔振系统上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量纲为1参数控制方程和系统力传递率表达式.基于此,研究了吸振器固有频率比、耗散系数、安装距离、安装跨度、质量比和转动惯量比对吸振器... 建立了针对多自由度动态吸振器作用于多维耦合双层隔振系统上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量纲为1参数控制方程和系统力传递率表达式.基于此,研究了吸振器固有频率比、耗散系数、安装距离、安装跨度、质量比和转动惯量比对吸振器吸振特性(系统力传递率)的影响;并结合对系统模态能量分布情况的分析,阐明了吸振器的吸振机理以及最优参数取得条件;最后,结合内燃动车动力包这一工程对象,给出了其散热器子系统充当双层隔振系统吸振器用于提高系统在发动机停机工况的隔振性能应用实例.研究结果对于双层隔振系统多自由度吸振器参数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吸 多维耦合双层系统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直接速度反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洋 孙以泽 +1 位作者 华宏星 张志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43,共4页
详细地介绍了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柔性耦合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应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方法对柔性耦合系统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主动 柔性耦合系统 直接速度反馈控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复杂激励下柔性耦合系统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新德 宋孔杰 +1 位作者 张蔚波 孙玲玲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针对现代工业中的动力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 ,建立六维空间单层[1] [2 ] 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 ,导出了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 ,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 ,绘制了功率谱曲线 ,揭示机... 本文针对现代工业中的动力设备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 ,建立六维空间单层[1] [2 ] 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 ,导出了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 ,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 ,绘制了功率谱曲线 ,揭示机组的质量 ,筏架阻尼等结构参数以及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 ,给出了浮筏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复杂激励 动功率流 传递特性 弹性浮筏 柔性多维耦合隔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参数摄动的复杂柔性耦合隔振系统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海鹰 徐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1期12-15,21,共5页
针对目前复杂柔性隔振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实际隔振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阻抗/导纳方法和矩阵传递法相结合,建立包括被隔离设备、多个电磁式主被动一体隔振器和柔性基础在内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将相对于名义模型中隔振系... 针对目前复杂柔性隔振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实际隔振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阻抗/导纳方法和矩阵传递法相结合,建立包括被隔离设备、多个电磁式主被动一体隔振器和柔性基础在内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将相对于名义模型中隔振系统参数的变化量以虚拟回路增益的方式引入模型,建立具有参数摄动的隔振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矩阵变换的形式,推导出反映模态频率不确定的参数摄动的隔振系统模型,直观反映系统模态阻尼和模态频率的变化,为下一步复杂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主动 柔性耦合系统 参数摄动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柔性基础振动系统隔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向荣 俞翔 朱石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为了深入分析船舶动力机械隔振系统中的基座柔性因素,将ADAMS软件与有限元软件结合,研究柔性基础单层隔振系统的频域特性,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加速度振级落差,分析了隔振性能。
关键词 柔性基础 系统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上金属橡胶隔振系统混沌响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玉龙 白鸿柏 何忠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00-105,共6页
研究柔性基础上金属橡胶隔振系统混沌响应。通过对柔性基础等效简化,将整个系统简化为双层线性-非线性混合隔振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给出状态方程;对给定的隔振系统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绘制系统响应随激励幅值、频率变化分岔图。通过对... 研究柔性基础上金属橡胶隔振系统混沌响应。通过对柔性基础等效简化,将整个系统简化为双层线性-非线性混合隔振系统建立数学模型,给出状态方程;对给定的隔振系统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绘制系统响应随激励幅值、频率变化分岔图。通过对不同参数下系统时间历程曲线、相轨迹图、庞加莱映射图及频谱图分析,确定系统产生混沌响应的参数取值;并实例讨论金属橡胶隔振系统混沌振动应用的一般方法,为柔性基础上金属橡胶非线性系统混沌振动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非线性系统 柔性基础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振动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广明 沈荣瀛 华宏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2,共6页
用一种子结构建模方法建立了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的振动方程 ,解决了以往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中弹性筏体及非刚性基础的振动建模的问题。首先 ,详细介绍了复杂弹性耦合系统子结构建模的步骤 ;然后通过对一个具体算例的计算 ,比较了本... 用一种子结构建模方法建立了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的振动方程 ,解决了以往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中弹性筏体及非刚性基础的振动建模的问题。首先 ,详细介绍了复杂弹性耦合系统子结构建模的步骤 ;然后通过对一个具体算例的计算 ,比较了本文方法计算的结果和 ANSYS建模得到结果 ,可以看出两种计算结果的各阶固有频率结果都非常接近 ,从而证明了本文的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最后 ,用实验模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子结构方法对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建模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耦合 动方程 建模理论 正确 证明 算例 固有频率 系统 子结构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板基础隔振系统的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建模 被引量:8
12
作者 俞翔 何其伟 +1 位作者 朱石坚 谢向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2,共5页
根据舰艇机械隔振系统的特点,首先利用瑞利—里兹法推导了柔性板的动力学方程,然后结合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推导柔性板基础上的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动与波 柔性多体动力学 瑞利—里兹法 柔性 系统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筏架耦合振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余永丰 庞天照 +1 位作者 关珊珊 刘远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9,共4页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 大型浮筏隔振系统中的筏架(中间质量)是隔振系统振动传递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筏架前几阶模态频率避开隔振系统的低频特征频率是提高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效果的关键。以大型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大型隔振系统筏架的上、下层支承边界特性对其前几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的影响,为提高大型隔振系统的低频隔振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与波 系统 耦合 低频特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的舰船机械设备隔振系统建模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向荣 俞翔 朱石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0-203,共4页
将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非线性隔振系统建模过程中,建立了线性弹性元件及非线性弹性元件的力学模型,利用该力学模型和单柔性体的动力学微分方程推导出了对舰船机械设备隔振系统动力学研究具有普适性的一般理论模型。
关键词 柔性多体动力学 非线性系统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上的干摩擦隔振系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鸿柏 黄协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8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运用增量谐波子衡(IHB)法研究了安装于柔性基础上的含有三次非线性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考察了基础柔性对隔振性能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这类干摩擦隔振系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非线性 系统 基础柔性 IHB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柔性对干摩擦隔振系统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白鸿柏 黄协清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5,共4页
运用增量谐波平衡(IHB)法研究了基础的柔性对于含有三次非线性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振动系统力传递率的影响作用,为这类隔振系统在工程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设计依据。
关键词 基础柔性 增量谐波平衡法 系统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耦合隔振系统的实用解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蔚波 牛军川 宋孔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2年第3期11-13,28,共4页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本文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基频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 针对工程实际中的复杂柔性耦合系统 ,本文对建立在柔性基础 弹性浮筏上的隔振系统应用子系统导纳法进行分析 ,推导了耦合系统动态功率流传递计算公式。在研究中 ,将浮筏和基础的基频与被隔振机组固有频率之比作为特性参数 ,对系统在不同频率比下的传递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 ;针对计算结果 ,分析了浮筏的弹性和基础的柔性对耦合系统的传递功率流的影响 ,给出了可以将基础或浮筏当作刚体来处理的弹性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耦合系统 功率流 柔性耦合系统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建模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广明 沈荣瀛 +1 位作者 韦凌云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3,共5页
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是在多层隔振系统中考虑中间筏体和基础的弹性而形成的一类隔振系统,提出了关于这类复杂隔振系统子结构建模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建立了二维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基... 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是在多层隔振系统中考虑中间筏体和基础的弹性而形成的一类隔振系统,提出了关于这类复杂隔振系统子结构建模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建立了二维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小生境的自适应遗传优化算法,运用该算法对二维复杂弹性耦合隔振系统基于系统功率流传递的最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弹性耦合系统 混合遗传优化算法 功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基础主动隔振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霍睿 宋济平 孙玉国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1999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在考虑主动作动器与柔性基础耦合作用的条件下,建立了柔性基础上主动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运用了结构导纳综合法推导了该系统中的功率流传递函数,研究分析了其功率流传递谱,并从功率流控制的观点探讨了其主动控制策略。
关键词 柔性基础 主动式 系统 功率流传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及其在柔性隔振系统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广明 沈荣瀛 华宏星 《船舶力学》 EI 200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MMIS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子结构振动分析方法。它能求解含弹性部件系统的振动问题,同时克服了以往在动态子结构分析中由于各子结构自由度数不同而带来的困难,是传统机械阻抗综合法的推广。本文研究分析复杂... 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MMIS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子结构振动分析方法。它能求解含弹性部件系统的振动问题,同时克服了以往在动态子结构分析中由于各子结构自由度数不同而带来的困难,是传统机械阻抗综合法的推广。本文研究分析复杂隔振系统力学建模的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和其在振动分析中应用,通过浮筏隔振系统算例,讨论了弹性体模型和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机械阻抗综合法 柔性系统 浮筏 弹性体模型 刚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