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nm染色质纤维的结构及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丹 陈萍 李国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09-1014,共6页
真核细胞中,基因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核小体再经过多层次折叠压缩形成具有高级结构的染色质.过去30多年,科学家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关于30 nm染色质纤维的精细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综述... 真核细胞中,基因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核小体再经过多层次折叠压缩形成具有高级结构的染色质.过去30多年,科学家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关于30 nm染色质纤维的精细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最近解析的30 nm染色质纤维左手双螺旋结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一些对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起调控作用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最后,我们对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与功能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nm染色质纤维 核小体 连接组蛋白H1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离子浓度对HeLa细胞内提取的“30nm”染色质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
2
作者 李宁 李晓敏 +2 位作者 关宏斌 朱平 黄晓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染色质是遗传信息发挥作用的重要处所,其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些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模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选择人源Hela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综合前人的实验方法,从细胞内提取... 染色质是遗传信息发挥作用的重要处所,其结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人员基于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提出一些30 nm染色质纤维结构模型,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本文选择人源Hela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综合前人的实验方法,从细胞内提取纯化染色质"30 nm"纤维并进行电子显微观察,在不同Na+离子浓度盐溶液中对Hela细胞染色质"30 nm"纤维结构形态及折叠紧密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 Na+之间,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染色质结构折叠呈现逐渐紧密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提取染色质纤维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Na+,Ca2+,Mg2+等盐离子浓度抑制Hela细胞内源性核酸酶的活性。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30nm”染色质纤维 电子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nm染色质的体外组装和电镜分析
3
作者 孙大鹏 宋峰 +4 位作者 黄丽 张阔 季刚 陈萍 朱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9-747,共9页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染色质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表观遗传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整合平台.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特别是30 nm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在基因转录沉默和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染色质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表观遗传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整合平台.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特别是30 nm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在基因转录沉默和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但是目前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组装及其精细结构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通过体外表达系统,表达未经修饰的组蛋白,并利用克隆构建的601DNA均一重复序列,通过逐步降低盐离子浓度并加入组蛋白H1或镁离子的方法,体外重组均一的30 nm染色质纤维.并利用镀金属、负染色制样和冷冻电镜制样等手段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对30 nm纤维结构的形成原因、组蛋白H1的作用和核小体重复单位(nucleosome repeat lengths,NRLs)长度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组蛋白H1或二价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均可形成30 nm染色质纤维.其形成的染色质拓扑结构有所不同.统计分析表明,不同长度核小体重复单位(NRLs)形成的染色质纤维直径有所不同(P<0.05).同时,我们得到了较为均一的冷冻电镜样品,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及理解体内染色质存在的形式及动态过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nm染色质纤维 透射电子显微镜 染色质高级结构 体外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结构模型及其多样性
4
作者 刘凌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13,共3页
染色体结构模型及其多样性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自60年代中期应用电镜研究染色体以来,学者们相继提出了许多染色体结构模型,至少有以下几类:如纤维折叠模型(Foldekfibermodel,Dup... 染色体结构模型及其多样性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自60年代中期应用电镜研究染色体以来,学者们相继提出了许多染色体结构模型,至少有以下几类:如纤维折叠模型(Foldekfibermodel,Dupraw,1965,1966)、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轴 染色质纤维 染色体结 结构模型 染色体骨架 超微结构 螺旋形成 螺旋结构 螺旋缠绕模型 染色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动物染色体的骨架蛋白、RNP与银染蛋白三者关系的研究
5
作者 董洁 刘凌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7-87,共1页
七种动物染色体的骨架蛋白、RNP与银染蛋白三者关系的研究①董洁②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探索染色体骨架,对搞清染色体的细微结构及其包装机制、研究染色质纤维水平的DNA复制转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 七种动物染色体的骨架蛋白、RNP与银染蛋白三者关系的研究①董洁②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探索染色体骨架,对搞清染色体的细微结构及其包装机制、研究染色质纤维水平的DNA复制转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从染色体亚结构水平控制遗传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骨架 银染蛋白 骨架蛋白 非组蛋白骨架 三者关系 染色质纤维 胶体金标记 电镜技术 细胞遗传学 超薄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和五种动物染色体超微结构的SEM、TEM及CCEM研究
6
作者 李荣 刘凌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9-89,共1页
人和五种动物染色体超微结构的SEM、TEM及CCEM研究①李荣②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自70年代发现核小体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其中,直径约30nm的染色质纤维如何组... 人和五种动物染色体超微结构的SEM、TEM及CCEM研究①李荣②刘凌云(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自70年代发现核小体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探索染色质和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其中,直径约30nm的染色质纤维如何组织形成高度凝集的中期染色体是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轴 超微结构 染色质纤维 螺旋形成 中期染色 多级螺旋模型 北京师范大学 大白鼠 小白鼠 染色体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在物理特性作为细胞行为的决定因素的相关研究
7
作者 张策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6-286,共1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细胞机械响应途径,基于熵驱动的机制,研究细胞骨架网络在外力作用下的重塑如何动态改变细胞核形状和基因组结构,从而影响染色质纤维和核小体的空间限制和结构变化,进而改变DNA与包装蛋白(如组蛋白和精蛋白)之间的结合比...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细胞机械响应途径,基于熵驱动的机制,研究细胞骨架网络在外力作用下的重塑如何动态改变细胞核形状和基因组结构,从而影响染色质纤维和核小体的空间限制和结构变化,进而改变DNA与包装蛋白(如组蛋白和精蛋白)之间的结合比例,促进转录活动。方法采用超分辨率活细胞成像技术,结合微流控和纳米流控芯片,研究染色体结构在微观上的重塑与染色质纤维和核小体在纳米尺度上的结构变化之间的空间和时间相关性,揭示细胞对机械刺激的熵驱动响应机制。结果通过应用上述方法,预期能观察到细胞在机械刺激下,染色体结构在微观层面的重塑以及染色质纤维和核小体在纳米尺度上的结构变化。此外,预计在更强的纳米限域条件下,DNA片段的释放将得到增强,从而促进转录活动。结论本研究揭示环境机械信号在调控生命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有助于开发能够在体内向单个细胞传递机械信号的临床设备,用于诊断和治疗。这一发现不仅将深化对细胞机械响应机制的理解,还将推动相关临床应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细胞行为 染色质纤维 染色体结构 精蛋白 机械刺激 组蛋白 机械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丝粒定义的探讨
8
作者 约翰·埃里克森 王耀发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我国最近的细胞生物学教本中,将Centromere译为“着丝粒”,Kintochore译为“着丝点”而在1983年出版的《英汉生物学词汇》中,将Centromere译为着丝粒、着丝点,Kinetocbere译为“动原体”。1982年出版的《英汉细胞学遗传学词汇》中又... 在我国最近的细胞生物学教本中,将Centromere译为“着丝粒”,Kintochore译为“着丝点”而在1983年出版的《英汉生物学词汇》中,将Centromere译为着丝粒、着丝点,Kinetocbere译为“动原体”。1982年出版的《英汉细胞学遗传学词汇》中又将两者都译为着丝粒。本文作者汇集了许多科学家对这二词汇的探讨,为防止混淆,故在以下译文中对这二词汇均采用原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动原体 细胞生物学 染色体倒位 染色质 染色质纤维 纺锤丝 纺锤体 生物学教师 遗传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