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粮间作行距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袁玉欣
王颖
李际泉
冯长红
张世联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保定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8-91,共4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93033)
河北省林业厅重点资助项目(9516102)部分研究内容
-
文摘
对杨粮间作条件下小麦生长结果研究表明,杨树间作行距与土壤水分呈反比关系,即3~15m的行距范围内林木行距每扩大1m,土壤季平均含水量则降低1.0%,证明间作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同时林木行距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呈反比,说明一定程度的林木遮荫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试验表明,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和蒸腾速率与林木行距呈正比,林木行距每增加1m,小麦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3μmol/m^2·s和0.2μmol/m^2·s,说明林木行距过小,则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通过计算,在该杨树4年林龄条件下小麦取得最大产量的行距为21~22m。
-
关键词
杨粮间作
林木行距
小麦
产量
生长
土壤含水率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蒸腾速度
-
Keywords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 Intercropping space between rows, Wheat yield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杨粮间作系统农作物产量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袁玉欣
魏宏侠
马荣泽
裴保华
贾玉彬
王颖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
出处
《河北林果研究》
2001年第1期7-13,共7页
-
基金
河北省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393033)
河北省林业厅重点资助项目(平原农区混农速生丰产林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编号9516102)
-
文摘
为寻找协调农作物与林木间作模式 ,通过 6a研究说明 ,在杨粮间作系统中 ,农作物产量与间作年限的关系呈抛物线形状 ,达到最高产量的年限与林木的行距有关。在一定范围内 ,行距越大 ,产量达到最高的年限就越推后。研究还说明 ,合理的间作年限和合理的间作行距 ,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 ,如行距 18m时 ,作物总产量在间作的第 3~ 6年间 ,比对照提高8 0 % ;而行距 30m时 ,间作的第 3~ 9年间 ,小麦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提高 2 2 6 %。作物产量在间作行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中间高、两端低 ,这反映了林木除对农作物有保护作用外 ,“胁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当“胁地”作用明显时 ,对林木进行间伐 ,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建议杨粮间作在杨树成林时 (10~ 15a) ,树木行距保持在 4 0~ 6
-
关键词
杨粮间作
农作物产量
间作年限
林木行距
时间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
Keywords
poplar-crop intercropping
crop yield
Populus tomentosa Carr.
-
分类号
S344.2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