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带结构与抗风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关德新 朱廷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根据力学中力矩的概念,推导出林带风压力矩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以林带风压力矩为指标分析了林带结构特征(林带高度、透风系数、断面形状等)与林带抗风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林带结构 风压力矩 抗风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防风效应及其与林带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功富 谭芳林 +6 位作者 徐俊森 张水松 林武星 郑天汉 曾国强 林捷 隆学武 《防护林科技》 2000年第S1期103-107,共5页
本文对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及其与林带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背风面1~20H 水平风速降低可达60%~70%;林带的防护效应与林带的结构状况有关,其中以疏透结构林带最佳,林带的防护效能最强,... 本文对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及其与林带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背风面1~20H 水平风速降低可达60%~70%;林带的防护效应与林带的结构状况有关,其中以疏透结构林带最佳,林带的防护效能最强,而紧密结构和通风结构林带的防风效能较弱;根据林带透风系数与林带密度、枝下高、冠幅等结构因子的量化关系,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透风系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算出闽南沿海基干林带最佳结构的技术参数:林带密度控制在1755~2505株/hm^2,林带枝下高2.0~4.0 m 为宜。在营林生产中,可应用木麻黄林带的结构参数,确定相应的营林方法和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防护林 防风效应 林带结构 透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带结构与防护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鸿斌 杜天泰 《青海农林科技》 1989年第1期39-44,共6页
青海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起步迟,到目前约有2000多公顷,占总耕地面积不足0.33%。这些林带绝大部分是杨树组成的“通风结构”类型,也有少量乔灌木混交的“稀疏结构”,对幼龄到中龄林观测的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林带对气流的运动都是一个... 青海省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起步迟,到目前约有2000多公顷,占总耕地面积不足0.33%。这些林带绝大部分是杨树组成的“通风结构”类型,也有少量乔灌木混交的“稀疏结构”,对幼龄到中龄林观测的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林带对气流的运动都是一个有机的障碍,在一定范围内对降低风速、减轻干旱、霜冻和盐碱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稀疏结构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大于通风结构林带5—7(H)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林带结构 防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风景旅游区防护林营建及林带结构模式分析
4
作者 李恭学 吴章蓬 +3 位作者 陈益泰 孙海菁 谢相林 叶国旺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海岛风景旅游区三门县蛇蟠岛开展防护林营建及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邓恩桉和木麻黄对海岛气候和立地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木麻黄抗风力大于邓恩桉;(2)林棉间作既能降低土壤盐分又能增加经济效益;(3)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 在海岛风景旅游区三门县蛇蟠岛开展防护林营建及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邓恩桉和木麻黄对海岛气候和立地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木麻黄抗风力大于邓恩桉;(2)林棉间作既能降低土壤盐分又能增加经济效益;(3)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结合的带状林带结构模式,不仅具有明显的防护功能,而且还有良好生态绿化效果。利用本技术构建的防护林防风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对于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海岛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树种选择 林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带结构的刺槐林防风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金子皓 王京学 +2 位作者 任一凡 张晓 冀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7,共9页
【目的】刺槐是我国造林常用树种,在黄河入海口地带广泛种植,但该地区易遭受大风侵袭,刺槐由于根系浅容易发生风倒,因此通过合理的林带布置降低林内最大风速,避免林木倒伏,提升刺槐林的防风效应刻不容缓。【方法】该研究以沿海刺槐防护... 【目的】刺槐是我国造林常用树种,在黄河入海口地带广泛种植,但该地区易遭受大风侵袭,刺槐由于根系浅容易发生风倒,因此通过合理的林带布置降低林内最大风速,避免林木倒伏,提升刺槐林的防风效应刻不容缓。【方法】该研究以沿海刺槐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技术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建立风场与刺槐的计算模型,探讨不同林带结构刺槐林的防风效应。【结果】(1)建立刺槐流固耦合仿真模型,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水平归一化风速误差为13%,垂直归一化风速误差为6%,枝干风振位移相对稳定时误差为7 mm,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2)模拟试验表明首行刺槐对风速减弱的效果明显,在固定行间距5 m的工况下每增加1行刺槐,风速对比前1行刺槐依次降低0.12v 0、0.07v 0、0.03v 0和0.01v 0(v 0为林前初始风速)。(3)相邻的两行刺槐随着行间距的增加,整体防风效果逐渐降低,风经过行间距分别为0.4H、0.5H、0.7H、1.0H和1.5H两行刺槐(H为刺槐树高),第2行风速分别比第1行减小0.15v 0、0.12v 0、0.07v 0、0.04v 0和0.01v 0。(4)交错排列的刺槐林防风效果优于方形排列,并且交错排列刺槐分枝的风振振幅更小。【结论】不同的林带结构对刺槐林的防风效应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不同林带结构的防风效应进行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地区后续合理造林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结构 刺槐防护林 防风效应 脉动风场 双向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园防护林树种配置、林带结构与营造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克煌 张玉潭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5-7,共3页
防护林是我国沿海植胶区胶园"四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造林后种胶"是农垦创业50多年来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但目前对胶园防护林效能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积极管护,形成上中下结构紧密的林带,... 防护林是我国沿海植胶区胶园"四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先造林后种胶"是农垦创业50多年来总结出的成功经验。但目前对胶园防护林效能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积极管护,形成上中下结构紧密的林带,胶园防护林也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橡胶园 树种配置 林带结构 经济效益 产品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带防风效应结构参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朱廷曜 关德新 +1 位作者 吴家兵 金昌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4,共6页
以防护林带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 ,提出了林带新的结构参数———地上生物体积密度 ,阐明了该参数在林带削弱风速中的物理意义 ,分析了它与过去常用林带参数 (透风系数 ,疏透度 )的关系 。
关键词 林带结构参数 防风效应 地上生物体积密度 风速削弱系数 透风系数 疏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防火林带有效宽度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永明 魏立 +1 位作者 刘随存 姚丽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2,共4页
采用森林火灾实例分析法,通过对2场特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规律与火场热力学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主防火林带宽度S,至少应达到S≥VM*(2H/G)1/2,VM为防火林带建设处最大风速最大值,H为平均火焰高度,G为万有引力常数;利用前式计算副防火林带防... 采用森林火灾实例分析法,通过对2场特大森林火灾林火蔓延规律与火场热力学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主防火林带宽度S,至少应达到S≥VM*(2H/G)1/2,VM为防火林带建设处最大风速最大值,H为平均火焰高度,G为万有引力常数;利用前式计算副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宽度S时,M应为防火林带建设处最大风速平均值;生物防火林带最佳结构为疏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火林带 林带有效宽度 林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密后疏结构林带防风效应的风洞试验
9
作者 李亚琦 刘虎俊 +3 位作者 刘开琳 万翔 刘淑娟 李学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 通过2种非均匀结构林带对风速效应比较,探索低覆盖度的防护林结构模式,为干旱区防风固沙林建植提供参考。在风洞内布设覆盖度25%和30%的前密后疏结构的仿真防护林带,测定在6 m/s和10 m/s风速的林带水平与垂直方向风速,分析风场变化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度30%林带与25%的防风效能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覆盖度林前与林后的风速降低率差异显著(P<0.05)。覆盖度25%的防护林带对6 m/s风速降低率>10 m/s的分别有88.32%和80.52%的观测点的风速降低;有2个较为明显的减速区,林带前2倍树高,第1个林带的第1行与第2行之间区域,即距第1行之后1~2 H范围的风速降低最大。相同风速下,覆盖度25%的风速减速区较30%的面积大。覆盖度25%的林带降低风速率最大为83.38%,是覆盖度30%的风速降低率的1.11倍,25%覆盖度的前密后疏林带降低风速明显。适宜林带结构可提高低覆盖防护林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带结构 仿真防护林 疏密结构 风速 防护效能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岸不同结构木麻黄老林带后农作物风害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秀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期164-164,202,共2页
通过对疏透结构、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后侧花生和地瓜受风害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保护下地瓜和花生受害程度不同,疏透结构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风害轻微,而通风结构的木麻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害严... 通过对疏透结构、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后侧花生和地瓜受风害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保护下地瓜和花生受害程度不同,疏透结构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风害轻微,而通风结构的木麻黄林带后花生和地瓜受害严重。疏透结构的林带下套种木麻黄后防护效能得到提高,林后花生受风害率低于不进行套种的疏透结构的木麻黄老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林带结构 农作物 风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万猛 潘存德 +1 位作者 王梅 晋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疏透度不仅是评价防护林林带结构的定量化指标和表征林带结构的重要特征参数,同时也是区别林带结构优劣的最主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数码相机”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相结合的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定方法,表明其是一种操作程序简... 疏透度不仅是评价防护林林带结构的定量化指标和表征林带结构的重要特征参数,同时也是区别林带结构优劣的最主要指标之一。通过运用“数码相机”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相结合的林带疏透度数字化测定方法,表明其是一种操作程序简便,实用性强,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林带相片疏透度的方法。得出将该方法应用于新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的测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林带疏透度(β)与林带行数(N)和树木株距×行距(Q)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透度 林带结构 农田防护林 株距 行距 树木 测定方法 农业综合开发区 主要指标 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火林带迎风面风速分布规律的风洞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湘雯 文定元 +3 位作者 申初联 何介南 刘豪健 唐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4-118,共5页
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等值线图;根据风速的分布特征,采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确定了山脊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等值线图;根据风速的分布特征,采用多模型选优的方法,确定了山脊防火林带迎风面的相对风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紧密结构与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阻风性能比较好,最小相对风速达到70%以下,而通风结构的阻风性能最小,迎风面的最小相对风速在80%左右。如考虑其综合防火效能则以疏透结构的防火林带阻火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林带 风洞 迎风面 防火林带结构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水田防护林对林带内温湿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珊珊 韩娇 +5 位作者 张大伟 张天祥 包广道 张忠辉 林士杰 杨雨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31-37,共7页
防护林林带结构,尤其是疏透度,对于调整和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点式自记测风仪(GB228),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开展了林带结构因子对林带内温湿度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林带结构对水稻产量的... 防护林林带结构,尤其是疏透度,对于调整和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多点式自记测风仪(GB228),对吉林省西部水田防护林开展了林带结构因子对林带内温湿度影响研究,同时分析了林带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防护林在有叶期和无叶期分别降低和提高了背风面的温度,有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和冠幅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无叶期林带内外温度差(T有叶期)与树高、胸径和冠幅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水田防护林提高了林带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有叶期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幅要大于相应的无叶期;不同观测距离处的水稻产量不同,但影响趋势一致,其产量的最大值在观测点7处,且林带3、4、6、8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880 g/m2、899 g/m2、916 g/m2和923 g/m2;当有叶期疏透度(β有叶期)和无叶期疏透度(β无叶期)分别在0.31~0.39和0.63~0.75时,林带对其背风面的温湿度调节作用明显,对应的水稻产量较高。适宜林带间距是3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防护林 林带结构 温度 湿度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带防护特征与疏透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文科军 陈志弘 +2 位作者 邵学明 李力田 柯向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7-91,共5页
根据防护特征与疏透度建立的林带数学模型,在营造和营林上用人为能够控制的防护特征各因子对防护林带进行调节经营,使其达到期望的疏透度。模型不仅能对现有林带的疏透度进行预报,还能对最适疏透度的最优组合方案进行选择。在防护特征... 根据防护特征与疏透度建立的林带数学模型,在营造和营林上用人为能够控制的防护特征各因子对防护林带进行调节经营,使其达到期望的疏透度。模型不仅能对现有林带的疏透度进行预报,还能对最适疏透度的最优组合方案进行选择。在防护特征诸因子中,以林带结构对疏透度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是株行距、树种、行数、横断面形状、枝下高和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林带结构 疏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薛灵芝 戴荣强 《内蒙古林业》 2001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胁地 原因胁地 原因分析 树木根系 树冠投影 树种选择 林带结构 耐阴农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配置林网 减少林带胁地
16
作者 毛桂景 《内蒙古林业》 1989年第4期10-11,共2页
人们对农防林的防护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重视,但对其林带胁地的认识却远远不够。许多人只简单地认为受益大于受害,用“胁地一条线,保护一大片”的理论动员群众营造农防林。由于林带结构配置不合理,林网面积偏小等因素。
关键词 林带胁地 防护效益 林带结构 一条线 生态效益 树木根系 小网格 动员群众 生物量 最小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农田防护林结构调整及其效益
17
作者 陈建学 《新疆林业》 1991年第1期36-38,共3页
和田地区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受灾减产,人民生活贫困的被动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截止1989年底,全区规划条田17289块,已建林网17022块,林网有... 和田地区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受灾减产,人民生活贫困的被动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截止1989年底,全区规划条田17289块,已建林网17022块,林网有效保护农田234万亩,约为现有耕地的98.5%.农田防护林面积37万亩(含防沙基干林),为耕地总面积(236万亩)12.8%.农田防护林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促进和田地区农牧业连续十一年丰收.粮、棉、油、畜、蚕五大生产创历史最好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林带 耕地总面积 五大生 防护效益 生活贫困 林带结构 沙基 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的樟子松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18
作者 石振邦 张计标 +2 位作者 袁立敏 蒙仲举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同距离范围内风速及其流场特征,研究了樟子松防护林不同行带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为常绿针叶树种农田防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防风效能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增强,且林带后1 H~3 H内风速显著降低,形成风影区,风影区面积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变大。(2)樟子松防护林带后风速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在12 m·s^(-1)风速条件下,1~5行1带的5种林带防风效能分别为15.1%、26.2%、37.5%、51.7%和51.9%,4行1带、5行1带结构配置防风效能均在50.0%以上。(3)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效果,建议在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中可采用樟子松造林,最适结构配置为4行1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农田防护林带 风洞试验 林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北藏乡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 被引量:42
19
作者 关文彬 李春平 +3 位作者 范秀珍 赵廷宁 陈建刚 孙保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0,共6页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 根据防护林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将野外调查与地理信息系统RegionManagerV4 .0和遥感等技术相结合 ,从林带和林网两个尺度对北京市大兴县北藏乡防护林体系的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价 .作者认为 :该乡主林带防护能力不足 ,副林带过宽 ;组成林带的物种类型单一 ;整个景观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经过分析论证 ,对该区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方向提出了建议 :应适当增加主林带的宽度 ,减少副林带的宽度 ,重视混交林的营造 ,中间乔木树种两侧辅以灌木的乔灌混交形式较适合 ,林带透光疏透度应保持在 0 .3~ 0 .4 ,闭合林网数应达到 1 3个 k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防护林 林带结构 生态景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落叶期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赛克 赵媛媛 +3 位作者 包岩峰 刘辰明 丁国栋 高广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5,共9页
探究落叶期不同结构乔灌木农田防护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于减轻风季(10月-翌年5月)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风洞模拟技术,以"2行1带"式乔灌木林带为研究对象,按照1:100的... 探究落叶期不同结构乔灌木农田防护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于减轻风季(10月-翌年5月)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风洞模拟技术,以"2行1带"式乔灌木林带为研究对象,按照1:100的缩尺比例,设计了不同疏透度、不同行距的林带模型,分析不同结构林带的风速廓线、防风效能和有效防护比,揭示落叶期不同结构林带空气流场特征和防风效果。结果表明:乔、灌木林带对空气流场垂直结构产生了不同影响,乔木林带对气流具有分层作用,风影区位于林带后5倍树高处(5H),灌木林带对气流具有抬升作用,风影区紧邻林带;疏透度较低的林带风速削弱作用更明显,疏透度45%、58%的乔木林带主要防风效能区间分别为20%~25%和15%~20%,疏透度36%、54%的灌木林带主要防风效能区间分别为10%~20%和5%~15%;在疏透度相近的条件下,行距对乔木林带防护效果的影响较小,在相同防风效能下不同行距乔木林带的累积有效防护比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行距对灌木林带防护效果能产生较明显的影响,4cm行距灌木林带相比2.5cm行距林带在相同防风效能下的累积有效防护比高18~25个百分点;本研究中,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最优配置均为低疏透度(乔木45%、灌木35%)宽行距(乔木6 cm、灌木4 cm)模式。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构建农田防护林带时,应当充分考虑林木落叶期的结构特征,针对乔木、灌木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搭配,在合理的林带疏透度范围内,适当增大林带行距,以提高林带的防风能力,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风洞 有效防护面积 防风效能 林带结构 株行距 风速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