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及其与林带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背风面1~20H 水平风速降低可达60%~70%;林带的防护效应与林带的结构状况有关,其中以疏透结构林带最佳,林带的防护效能最强,...本文对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及其与林带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背风面1~20H 水平风速降低可达60%~70%;林带的防护效应与林带的结构状况有关,其中以疏透结构林带最佳,林带的防护效能最强,而紧密结构和通风结构林带的防风效能较弱;根据林带透风系数与林带密度、枝下高、冠幅等结构因子的量化关系,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透风系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算出闽南沿海基干林带最佳结构的技术参数:林带密度控制在1755~2505株/hm^2,林带枝下高2.0~4.0 m 为宜。在营林生产中,可应用木麻黄林带的结构参数,确定相应的营林方法和配套技术。展开更多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同距离范围内风速及其流场特征,研究了樟子松防护林不同行带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为常绿针叶树种农田防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防风效能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增强,且林带后1 H~3 H内风速显著降低,形成风影区,风影区面积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变大。(2)樟子松防护林带后风速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在12 m·s^(-1)风速条件下,1~5行1带的5种林带防风效能分别为15.1%、26.2%、37.5%、51.7%和51.9%,4行1带、5行1带结构配置防风效能均在50.0%以上。(3)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效果,建议在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中可采用樟子松造林,最适结构配置为4行1带。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对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及其与林带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滨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背风面1~20H 水平风速降低可达60%~70%;林带的防护效应与林带的结构状况有关,其中以疏透结构林带最佳,林带的防护效能最强,而紧密结构和通风结构林带的防风效能较弱;根据林带透风系数与林带密度、枝下高、冠幅等结构因子的量化关系,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透风系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算出闽南沿海基干林带最佳结构的技术参数:林带密度控制在1755~2505株/hm^2,林带枝下高2.0~4.0 m 为宜。在营林生产中,可应用木麻黄林带的结构参数,确定相应的营林方法和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