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构网型逆变器暂态稳定提升策略
1
作者 周步祥 丁豪 +3 位作者 周毅 张俨 邱一苇 臧天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71,共13页
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逆变器在系统短路故障期间容易因失去平衡点而发生暂态失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首先,建立了含电流限幅环节和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支路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 针对构网型(grid-forming,GFM)逆变器在系统短路故障期间容易因失去平衡点而发生暂态失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首先,建立了含电流限幅环节和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支路的GFM逆变器暂态稳定分析模型,分析了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系数对GFM逆变器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其次,提出了角频率偏差积分反馈系数的设计方法,可以确保系统在故障期间具有稳定平衡点的同时,加速面积不大于减速面积,实现故障穿越。并且所提方法不需要获取系统功角、线路阻抗、电网电压跌落程度等信息。最后,基于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暂态稳定性 角频率偏差反馈 故障穿越 相平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外部稳定性的构网型逆变器中高频谐振机理分析与控制优化
2
作者 赫玉莹 杜夏恒 +2 位作者 张犁 王学华 秦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60-3273,共14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具有电压和频率支撑能力的构网型逆变器正得到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构网型逆变器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但类似于跟网型逆变器,控制延时作用于电压电流控制环路,也会给系统带来中高频谐振风险。该文揭示...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具有电压和频率支撑能力的构网型逆变器正得到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构网型逆变器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但类似于跟网型逆变器,控制延时作用于电压电流控制环路,也会给系统带来中高频谐振风险。该文揭示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构网型逆变器的中高频谐振机理,并分别从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两个维度,提出清晰直观的控制参数设计指导方法和虚拟阻抗构建的优化控制策略。所提出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避免了反复试凑,并可保证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和低稳态误差。通过严谨推导并分析并网电流前馈函数与输出阻抗的矢量映射关系,提出简单有效的并网电流前馈策略,提升了逆变器对电网阻抗的鲁棒性。最后,在一台10 kW的逆变器原理样机上,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稳定性 谐振 控制参数 前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短路比工况下构网型逆变器功率自同步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马俊鹏 李磊 +2 位作者 迟程缤 王顺亮 刘天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3,共9页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的构网型(grid-forming,GFM)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通过模拟同步机功角特性以实现电网支撑,但其在宽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运行工况下存在振荡... 基于功率同步控制(power 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C)的构网型(grid-forming,GFM)电压源型逆变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通过模拟同步机功角特性以实现电网支撑,但其在宽短路比(short-circuit ratio,SCR)运行工况下存在振荡风险。为分析构网型逆变器在宽短路比工况下的稳定情况,首先建立了PSC-VSC小信号模型,得到了有功、无功功率的传递函数,并以此揭示了GFM逆变器在宽短路比工况下小干扰失稳机理。结果表明,PSC-VSC在强电网下面临小信号失稳风险。进而提出基于功率自同步控制(power self-synchronization control,PSSC)的VSC控制策略,通过限制有功功率传递函数的增益,增强构网型逆变器强电网下的稳定性。然后分析了基于PSSC的GFM逆变器在电网故障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半实物实时仿真验证了所提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短路比 构网型逆变器 功率自同步 稳定性分析 半实物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逆变器内部动态的扩展阻抗模态分析
4
作者 郑乐 郑佳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12-2723,2737,共13页
随着构网型逆变器(GFM)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阻抗模型的模态分析(MAI)方法通过阻抗参与因子评估电源与电网的交互作用。然而,由于MAI使用阻抗端口模型,将GFM视为一个整体,难以揭示GFM... 随着构网型逆变器(GFM)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阻抗模型的模态分析(MAI)方法通过阻抗参与因子评估电源与电网的交互作用。然而,由于MAI使用阻抗端口模型,将GFM视为一个整体,难以揭示GFM内部不同控制回路之间的复杂动力学耦合机制。该文提出一种扩展阻抗模态分析(EMAI)方法,首先将GFM动态等效分解为功率频率同步控制主导的同步动态和电压控制主导的电磁动态;其次,分别计算两类动态的等效阻抗参与因子和参与比,确定系统的主导动态;然后,提出显式参数参与因子,用于进一步识别主导动态控制回路的关键参数,为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对改造的14和68母线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EMAI方法使得基于阻抗模型分析GFM内部各控制环节的动力学特性成为可能,无需建立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即可有效识别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控制回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扩展阻抗模态分析 阻抗分解 参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流形法的构网型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晨曦 何汰航 +2 位作者 李夏岩 陈昌松 段善旭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05-3714,共10页
具有电流限幅环节的构网型逆变器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类似于同步发电机功角失步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为了正确地判断构网型逆变器在大扰动故障下是否发生暂态失稳,需要使用准确的暂态稳定边界。因此,针对构网型逆变器单机并网系统,提出了... 具有电流限幅环节的构网型逆变器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类似于同步发电机功角失步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为了正确地判断构网型逆变器在大扰动故障下是否发生暂态失稳,需要使用准确的暂态稳定边界。因此,针对构网型逆变器单机并网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流形法的暂态稳定边界描述方法,建立了包含功角与角频率信息的稳定区域,旨在准确地判断具有电流限幅环节的构网型逆变器在电网电压发生大幅扰动后是否失稳,并将该稳定边界应用于分析系统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给出对应的临界切除时间。最后,通过单级式逆变器实验平台验证了暂态稳定边界的准确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暂态稳定 稳定流形 电流限幅 临界切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符杨 陈禹瑾 +4 位作者 季亮 李世林 俞紫琳 李振坤 米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3,共13页
构网型控制是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构网型逆变器的功率耦合会导致功率、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影响新能源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控制下... 构网型控制是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构网型逆变器的功率耦合会导致功率、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从而影响新能源的低电压穿越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控制下的功率耦合机理。通过建立动态功率耦合模型,研究功率耦合对低电压穿越的影响。接着,提出一种基于串联补偿矩阵的功率解耦方法,并基于并网标准提出一种考虑功率解耦的构网型逆变器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最后,利用StarSimHiL平台搭建了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串联补偿解耦控制策略在不同阻抗比下的鲁棒性,以及在不同电压跌落程度下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功率耦合 低电压穿越 动态耦合模 串联补偿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船舶光伏系统构网型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
7
作者 潘鹏程 段栋凯 赵春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太阳能船舶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跟网型控制策略并网,而导致的船舶电力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问题。[方法]结合船舶电力系统特点和运行特性,以跟网型恒功率控制和构网型下垂控制为研究基础,另外选取构网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控... [目的]旨在解决现有太阳能船舶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跟网型控制策略并网,而导致的船舶电力系统整体稳定性下降问题。[方法]结合船舶电力系统特点和运行特性,以跟网型恒功率控制和构网型下垂控制为研究基础,另外选取构网型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和构网型虚拟振荡器控制,共4种逆变器控制方法,分别构建太阳能船舶电力系统光伏并网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太阳能船舶电力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构网型控制理念和思路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跟网型控制相比,在负荷投切工况下,采用构网型控制策略可使频率波动极值平均减小26.86%、电压调节时间平均减小37.85%。在光伏输出功率切换工况下,频率波动极值平均减小39.95%。[结论]采用构网型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光伏系统并网后所导致的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能够使光伏系统在完成供能的同时,主动维持船舶电力系统电力参数稳定,显著提高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船舶 构网型逆变器 光伏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同步控制的构网型逆变器并网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邱晓燕 林号缙 +4 位作者 周毅 闫幸 臧天磊 邱一苇 周步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178,185,共8页
由于构网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混合同步控制(HSC)中直流电压控制、锁相环(PLL)、功率同步环(PSL)与电网阻抗间存在复杂交互,同步控制参数在不同电网强度下对并网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HSC的构网... 由于构网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混合同步控制(HSC)中直流电压控制、锁相环(PLL)、功率同步环(PSL)与电网阻抗间存在复杂交互,同步控制参数在不同电网强度下对并网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楚.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HSC的构网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并基于根轨迹法分析了不同电网强度混合同步环中同步参数对并网系统小扰动稳定性与失稳模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混合同步环中附加PLL支路参数和PSL参数的协同选取方法,以实现HSC构网型逆变器在宽电网强度下范围稳定运行.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构网型逆变器 混合同步控制 控制参数 小扰动稳定 状态空间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的多变流器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
9
作者 刘欣 邓昊 +2 位作者 贾焦心 王利桐 孙海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722-4739,共18页
高比例新能源经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容易诱发系统不稳定,近年来针对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为简化分析过程,该文将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统一表示为诺顿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含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 高比例新能源经大量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容易诱发系统不稳定,近年来针对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为简化分析过程,该文将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统一表示为诺顿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含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的多机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判据,该判据适用于任意网络结构,且考虑了变流器序阻抗的频率耦合效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依据所提出的稳定性判据,给出系统稳定性分析步骤,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助于分析各变流器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详细分析虚拟同步发电机(VSG)输出序阻抗矩阵行列式在50 Hz频点处的频率特性,提出其Nyquist曲线在50 Hz处的补线原则,实现了VSG输出序导纳矩阵行列式右半平面极点数量的准确获取;最后,结合算例对多变流器系统进行了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并将临界稳定下系统的时域仿真结果、硬件在环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定量验证了所提出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流系统 构网型逆变器 逆变 小干扰稳定性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并联系统精确频域建模及简化稳定判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佳宇 虞家骏 +3 位作者 刘增 王施珂 李嘉瑞 刘进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构网型逆变器与跟网型逆变器并联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接入的孤岛交流微网中。构网型逆变器功率-频率下垂控制的功率环和跟网型逆变器的锁相环均会产生基波频率小信号动态,进而并联的功率环以及锁相环之间将存在较强的基波... 构网型逆变器与跟网型逆变器并联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接入的孤岛交流微网中。构网型逆变器功率-频率下垂控制的功率环和跟网型逆变器的锁相环均会产生基波频率小信号动态,进而并联的功率环以及锁相环之间将存在较强的基波频率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基于端口阻抗和频率-电流端口频域特性,文中构建了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单机及其并联系统的精确小信号频域模型,其中包含了主电路动态、电压电流内环动态、功率环和锁相环频率动态及其互相作用动态。进而,基于该频域模型分析了频率动态的特性及其影响,并在典型工况条件下利用盖尔圆定理推导出了基于该并联系统回率矩阵主对角元的简化稳定判据。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频域模型和简化稳定判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逆变 孤岛微 并联系统 小信号稳定性 阻抗模 频率动态 稳定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跟网型光伏逆变器混联的配电网有功无功双层调压策略
11
作者 付利达 贾清泉 +3 位作者 孙玲玲 蔺俊明 王超 曹馨元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1-183,共13页
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加剧了电压越限风险。构网/跟网型逆变器混联并网的情况下,如何协调构网/跟网型设备和传统设备调节配电网电压成为重要问题。考虑构网/跟网型设备的不同调节特性,提出一种多类型设备协同调压方法。首先,根据... 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加剧了电压越限风险。构网/跟网型逆变器混联并网的情况下,如何协调构网/跟网型设备和传统设备调节配电网电压成为重要问题。考虑构网/跟网型设备的不同调节特性,提出一种多类型设备协同调压方法。首先,根据节点电气距离选取出构网型设备最优配置节点,在此类节点配置构网型设备,建立起构网/跟网型设备混联的配电网调压模型;其次,考虑短时间尺度下的调压需求,计算极端场景下构网型光伏逆变器的备用容量,留取一定无功裕量;然后,在日前阶段考虑配电网有功无功耦合特性,构建有功无功双层优化模型,通过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电压偏差;最后,通过Fisher最优分割法对离散设备进行动态无功优化,得到最优动作时间和挡位,有效降低了离散设备的动作次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电压控制效果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逆变 光伏 配电 电压越限 调压 有功 无功 双层优化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泽昆 程鹏 贾利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随着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新型电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因具有更强的小信号稳定性而在新能源并网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大扰动下呈现与同步电机不同的暂态响应... 随着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新型电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因具有更强的小信号稳定性而在新能源并网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大扰动下呈现与同步电机不同的暂态响应,容易产生暂态失稳。针对这一问题,以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大扰动模型为基础,采用相平面图的方法分析了大扰动下功率控制环、电压控制环对逆变器的暂态作用,给出了关键控制器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刻画了功角的暂态响应特性。同时,揭示了有功控制环、无功控制环和单电压环在暂态期间会改变功角超调量、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和变化率,进而影响并网逆变器的暂态稳定性。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减小有功和无功下垂系数,增大电压积分系数和低通滤波器截止角频率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可增强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暂态稳定性 单电压环 相平面图 大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淇玉 李永刚 +3 位作者 王月 吴滨源 黄齐林 张梦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逐步实施,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电力网络的重要接口元件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问题凸显。目前,电网大部分采用跟网型并网逆变器,然而弱电网中跟网型并网逆变器与锁相环、电网间存在耦合,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构...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逐步实施,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电力网络的重要接口元件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问题凸显。目前,电网大部分采用跟网型并网逆变器,然而弱电网中跟网型并网逆变器与锁相环、电网间存在耦合,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中较跟网型并网逆变器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但现阶段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模型的相关论述较少,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也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空缺,首先详细呈现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建模的相关细节,包括功率控制环、电压控制环、时滞环节和LCL滤波环节;然后,复现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失稳现象,并基于所提模型开展参与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其次,基于模型对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主要环节参数变化引起的失稳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改进的IEEE 4节点三相平衡电网系统进行仿真,进一步验证模型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状态空间建模 参与因子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N-ELM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梦琪 李永刚 +3 位作者 孙庚 吴滨源 刘淇玉 张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双高”电力系统中电网阻抗呈现宽范围时变特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缺乏自适应调整能力,存在失稳风险。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建立闭环极点映射模型,利用深层架... “双高”电力系统中电网阻抗呈现宽范围时变特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缺乏自适应调整能力,存在失稳风险。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建立闭环极点映射模型,利用深层架构对控制参数与关键极点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好的闭环极点映射模型预测得到相应的关键极点,识别出关键极点最接近参考极点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通过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确保系统在电网阻抗变化时跟踪参考极点,实现自适应稳定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有效提高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自适应调整 深度置信络-极限学习机 复矢量建模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网型与跟网型逆变器交互的孤岛微电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翼翔 田震 +4 位作者 唐英杰 查晓明 孙建军 胡宇飞 李锡林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8,共8页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低惯性成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极大影响了系统的同步稳定运行能力。由于缺少大电网的频率支撑,孤岛微电网在故障扰动下将产生频率偏移现象。同时考虑新能源渗透率和频率...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低惯性成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极大影响了系统的同步稳定运行能力。由于缺少大电网的频率支撑,孤岛微电网在故障扰动下将产生频率偏移现象。同时考虑新能源渗透率和频率偏移的影响,研究低惯量孤岛微电网的小信号稳定性。低惯量微电网由构网型逆变器和跟网型逆变器组成,其中构网型逆变器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孤岛微电网的全阶小信号模型。应用特征值分析法,揭示了2种类型逆变器的功率渗透率对微电网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利用参与因子法分析了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对微电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为低惯量微电网中2类逆变器的容量规划、参数设计和控制器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旨在提高微电网的小扰动同步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惯性微电 新能源渗透率 构网型逆变器 逆变 小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阻尼特性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明飞 吴在军 +3 位作者 全相军 朱玲 李威 黄仁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8-207,共10页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GFM-GCI)可以为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有利于提高电网稳定性。首先,针对GFM-GCI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在考虑阻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等面积法则,从能量角度定性分析GFM-GCI控制参数对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采...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GFM-GCI)可以为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有利于提高电网稳定性。首先,针对GFM-GCI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在考虑阻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等面积法则,从能量角度定性分析GFM-GCI控制参数对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摄动理论中的多尺度法得到功角非线性二阶微分方程的显式解析解,定量分析控制参数对GFM-GCI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接着,基于解析解和暂态同步稳定边界,给出一种面向GFM-GCI暂态同步稳定的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所提控制参数设计方法与现有传统暂态分析方法相比,保守性更低。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解析模型与所提控制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 暂态同步稳定 等面积法则 解析解 控制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改进Gershgorin圆稳定性判据及其多维谐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鸿彬 葛平娟 +2 位作者 徐海亮 吴瀚 张伟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5-2280,共16页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呈现出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特征,即以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类逆变器共存的形式呈现。为了全面准确地分析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充分计及逆变器间、逆变器与电网间的交互影响,该文建立多逆变器...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呈现出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特征,即以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类逆变器共存的形式呈现。为了全面准确地分析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充分计及逆变器间、逆变器与电网间的交互影响,该文建立多逆变器的交互导纳矩阵模型。同时,提出一种基于Gershgorin圆定理的多机稳定性判据,通过引入距离向量函数简化分析过程。然后,基于改进的稳定性判据提出一种参数灵敏度计算方法,并量化分析了系统关键作用因子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时域仿真算例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逆变 逆变并联系统 Gershgorin圆定理 参数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焦心 秦本双 +2 位作者 颜湘武 陈一丹 杨添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在指令功率发生扰动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环路易产生功率交互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研究不同系统参数变化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间... 在指令功率发生扰动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环路易产生功率交互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研究不同系统参数变化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间交互作用的变化规律;采用转速阻尼功率高通反馈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频率控制环路,并通过绘制Bode图对比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暂态和稳态性能;利用相对增益矩阵原理分析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功功率环路交互作用情况。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实现虚拟同步发电机交互振荡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相对增益矩阵 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 交互振荡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