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极限载荷分析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强度计算
1
作者 赵晓凤 钱才富 吴志伟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因一些特殊工艺需求,压力容器往往需要开设切向接管,但在强度设计方面,目前没有适用的圆筒切向接管规则设计方法。文章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对圆筒材料为Q345R、接管材料为10#钢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进行强度计算,并定义了基于无接管... 因一些特殊工艺需求,压力容器往往需要开设切向接管,但在强度设计方面,目前没有适用的圆筒切向接管规则设计方法。文章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对圆筒材料为Q345R、接管材料为10#钢的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进行强度计算,并定义了基于无接管壳体的强度削弱系数,探讨不同切向接管无量纲结构参数(直径比d_(o)/D_(i)、径厚比D_(i)/T、厚度比t/T)对强度削弱系数或圆筒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d_(o)/D_(i)和D_(i)/T增大、t/T减小时,强度削弱系数也随之增大,意味着切向接管对圆筒的强度削弱程度增大。通过大量极限载荷计算结果,对强度削弱系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可用于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强度设计的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筒 切向接管 极限载荷分析 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SYS极限载荷分析法在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白海永 方永利 《压力容器》 2014年第6期47-50,共4页
基于弹性分析的应力分类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区分一次与二次应力强度,如果按一次应力进行控制可能偏保守,按二次应力控制又偏冒进,一次结构法使用起来又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便快... 基于弹性分析的应力分类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但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区分一次与二次应力强度,如果按一次应力进行控制可能偏保守,按二次应力控制又偏冒进,一次结构法使用起来又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便快捷的替代方法。随着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进步,用以解决应力分类法不足之处的替代方法已逐渐成熟。从相关规范、ANSYS有限元软件应用等方面讨论了极限载荷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应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ANSYS有限元法 极限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极限载荷分析评定方法与结果讨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左安达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探讨了极限载荷分析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实现方法,并针对载荷系数法、塑性垮塌载荷法、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相交法和零曲率法关于极限载荷值的确定和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讨论,载荷系数法的评定准则不需要直接确定极限载荷值,在工程... 探讨了极限载荷分析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实现方法,并针对载荷系数法、塑性垮塌载荷法、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相交法和零曲率法关于极限载荷值的确定和评定方法进行了对比讨论,载荷系数法的评定准则不需要直接确定极限载荷值,在工程应用中最易于操作和实现;塑性垮塌载荷法在载荷增量步设置较小的情况下,可计算得到最为精确的极限载荷值;其余三种方法均基于载荷-位移曲线本身来确定极限载荷值。在计算精度方面,塑性垮塌载荷法可获得最高精度,零曲率法次之,双切线相交法在可接受范围内,两倍弹性斜率法最差。极限载荷分析可替代应力分类法中一次应力极限的校核,但不能替代考虑循环加载安定失效模式的一次+二次应力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载荷分析 载荷系数法 塑性垮塌载荷 两倍弹性斜率法 双切线相交法 零曲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ME Ⅷ-2大开孔接管的极限载荷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君臣 张文杰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7年第4期1-6,16,共7页
以在内压与外载荷同时作用下的圆柱壳大开孔接管为例,基于ANSYS软件中APDL语言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采用了ASMEⅧ-2中非弹性分析方法中的极限载荷分析法,对其在不同载荷工况组合和载荷系数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基于载荷与抗力系数设计... 以在内压与外载荷同时作用下的圆柱壳大开孔接管为例,基于ANSYS软件中APDL语言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采用了ASMEⅧ-2中非弹性分析方法中的极限载荷分析法,对其在不同载荷工况组合和载荷系数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基于载荷与抗力系数设计方法进行了安全性评定。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在所有载荷组合工况下均达到收敛,则结构处于稳定。同时也对该结构进行了弹性应力分析和局部失效评定,并与极限载荷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极限载荷分析相对于弹性应力分析节省了约12.2%的材料,但前者方法更加耗时,对计算机要求也较高,设计者需根据材料成本和设计成本综合考虑来选择设计方法。以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此类大开孔接管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开孔接管 弹性应力分析 极限载荷分析 弹性-理想塑性 局部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向器筒体极限载荷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梅林涛 陈朝晖 +1 位作者 寿比南 杨国义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所用设备换向器的应力分析 ,阐述了较少使用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及强度评定过程。应用该方法可使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更接近于工程实际的应力状态 ,该方法实际上是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所用设备换向器的应力分析 ,阐述了较少使用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及强度评定过程。应用该方法可使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更接近于工程实际的应力状态 ,该方法实际上是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95所提到的塑性分析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希望对大家在应力分析设计中 ,灵活运用各种应力分析手段 ,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体极限 换向器 极限载荷分析 分析设计 染整 压力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急冷油旋液分离器进口段的极限载荷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玉奇 党沙沙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7,共4页
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大型急冷油旋液分离器的进口段进行了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对弹性应力分析的结果进行应力分类并与相关的极限值进行比较,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无法通过强度评定,一次加二次应力通过强度评定,然后用极限载荷分析法替代... 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大型急冷油旋液分离器的进口段进行了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对弹性应力分析的结果进行应力分类并与相关的极限值进行比较,一次局部薄膜应力无法通过强度评定,一次加二次应力通过强度评定,然后用极限载荷分析法替代一次应力强度评定。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静强度和安定性均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冷油旋液分离器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极限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载荷法的矩形接管结构设计及参数化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古晋斌 宫建国 惠虎 《压力容器》 2017年第4期19-25,18,共8页
采用极限载荷法对某旋风分离器矩形接管进行结构设计,并与弹性应力分析法设计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基于极限载荷法对矩形接管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弹性应力分析法相比,极限载荷法设计可以显著降低矩形接管的壁厚;结构的极限载荷... 采用极限载荷法对某旋风分离器矩形接管进行结构设计,并与弹性应力分析法设计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基于极限载荷法对矩形接管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与弹性应力分析法相比,极限载荷法设计可以显著降低矩形接管的壁厚;结构的极限载荷随着矩形接管折边过渡圆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矩形接管长宽比的增加而减小;矩形接管短边与筒体轴线平行布置时,结构有更高的极限载荷;接管位置对结构的极限载荷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接管 极限载荷分析 弹性应力分析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晓凤 钱才富 吴志伟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针对压力容器切向接管开孔结构存在较大结构不连续性、易产生较高局部应力、目前没有适用的圆柱壳切向接管结构常规设计方法的问题,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切向接管无量纲结构参数(直径比do/Di≤0.3、径厚比Di/T≤125、厚度比t/T... 针对压力容器切向接管开孔结构存在较大结构不连续性、易产生较高局部应力、目前没有适用的圆柱壳切向接管结构常规设计方法的问题,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切向接管无量纲结构参数(直径比do/Di≤0.3、径厚比Di/T≤125、厚度比t/T≤1.75)对承压圆柱壳体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定义了基于无接管壳体的强度削弱系数。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都对圆柱壳切向接管结构的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当do/Di和Di/T增大、t/T减小时,强度削弱系数增大,意味着切向接管对圆柱壳的强度削弱程度增大。在大量计算结果基础上,对强度削弱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回归方程,为带切向接管内压圆筒结构的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壳 切向接管 极限载荷分析 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1
9
作者 陆明万 寿比南 杨国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ASMEⅧ-2 2007版为主线,结合欧盟标准EN 13445 2002介绍和评论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包括ASME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和欧盟的直接方法等。
关键词 极限载荷分析 弹塑性分析 直接方法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ME Ⅷ-2的外压波纹管分析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平 段成红 《压力容器》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强度、疲劳与稳定性是波纹管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在波纹管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建立外压和轴向拉伸位移作用下的波纹管有限元模型,采用ASMEⅧ-2中极限载荷分析、屈曲分析以及弹塑性疲劳分析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极限载荷分析可... 强度、疲劳与稳定性是波纹管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在波纹管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建立外压和轴向拉伸位移作用下的波纹管有限元模型,采用ASMEⅧ-2中极限载荷分析、屈曲分析以及弹塑性疲劳分析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极限载荷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波纹管的极限载荷,且对波纹管设计参数和结构尺寸没有限制;屈曲分析可以确定波纹管失稳上限载荷;弹塑性疲劳分析可以预测波纹管的失效位置和疲劳寿命。本文的计算研究对波纹管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压波纹管 极限载荷分析 屈曲分析 弹塑性疲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壳径向开孔接管结构的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乾宇 陈建龙 臧传奇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6年第4期23-26,共4页
介绍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塑性分析方法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圆柱壳径向开孔接管结构进行了塑性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塑性垮塌载荷与实验得到的爆破压力进行了对比,为压力容器塑性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圆柱壳 极限载荷分析 塑性分析 应力-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塑性垮塌的新准则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明万 段成红 孙禹 《压力容器》 2017年第1期41-44,40,共5页
介绍了作者最新提出的防止塑性垮塌的新准则,并与ASMEⅧ-2规范和EN 13445标准中的相应准则进行比较。新准则吸收了ASME和EN标准的优点,并能较好地处理屈强比较低或几何强化较明显的情况。
关键词 防止塑性垮塌 极限载荷分析 弹塑性应力分析 分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罐人孔凸缘新型补强结构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潘新伟 江武志 +1 位作者 杨心理 徐慧敏 《压力容器》 2014年第6期40-46,共7页
凸缘是球型储罐人孔补强首选的补强结构。通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多组凸缘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采用板材制造的新型球罐人孔补强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提供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写了人孔补强结构设计的全自动化分... 凸缘是球型储罐人孔补强首选的补强结构。通过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多组凸缘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采用板材制造的新型球罐人孔补强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提供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写了人孔补强结构设计的全自动化分析程序,并对4000 m3碳四球罐、2000 m3乙烯球罐及3000 m3丙烷球罐人孔补强结构进行了极限载荷分析与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罐 人孔 补强设计 翻边结构 极限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it equilibrium stability analysis of slopes under external loads 被引量:5
14
作者 DENG Dong-ping ZHAO Lian-heng LI L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382-2396,共15页
Two calculation modes for the effect of external load on slope stability, i.e., mode 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ope surface, and mode I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ip su... Two calculation modes for the effect of external load on slope stability, i.e., mode 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ope surface, and mode II in which the external load is thought to act on slip surface along the force action line, were considered. Meanwhile, four bas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xternal load were used, of which complex external loads could be composed. In analysis process, several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s, such as Swedish method, simplified Bishop method, simplified Janbu method, Spencer method, Morgenstern-Price(M-P) method, Sarma method, and unbalanced thrust method, were also adopted to contrast their differences in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 external load. According to parametric analysi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as follows:(1) The external load, with the large magnitude, small inclination angle, and acting position close to the slope toe,has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slope stability;(2) The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modes I and II of external load are similar, indicating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 of external loa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slope stability;(3) If different patterns of external loads are equivalent to each other, their slope stability under these external loads are the same, and if not, the external load leads to the better slope stability,as action position of the resultant force for external load is closer to the lower sliding point of slip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mode of external loa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xternal load limit equilibrium slip surface factor of safety (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