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1—2020年威信县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樊镇鑫 姚睦忱 +1 位作者 李文孝 李富利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42-144,147,共4页
借助数据收集系统,整合威信县1971—2020年每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记录,参照ETCCDI所发布的极端气候指标,通过RClimDex软件分析得出27项极端气候指数,进而提炼出其中对当地影响较大的16项关键指数。采用线性趋势估... 借助数据收集系统,整合威信县1971—2020年每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记录,参照ETCCDI所发布的极端气候指标,通过RClimDex软件分析得出27项极端气候指数,进而提炼出其中对当地影响较大的16项关键指数。采用线性趋势估计和M-K趋势检验分析其长期变化特征,以期明晰近50年来与云南省威信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当地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威信县气温指数变化呈正反馈。表征高温的月最高气温极大值、夏季日数、暖昼日数、热浪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表征低温的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寒潮持续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月最低气温极小值呈显著增加趋势,除热浪持续日数外,其余指数均通过了0.05的置信区间;(2)观察威信县的极端降水指标可以发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强降雨量、年总降水量、连续干旱日数及连续湿润日数均显示出下降的态势,日最大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则呈现出上升的动向,总体上威信县的降水总量在减少,威信县的干旱风险存在增大可能,但极端降水的频率在增加,发生干旱和洪涝灾害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信县 极端气候指数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河极端气候指数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2
作者 李苏娜 周鹏鹏 +3 位作者 王广才 于晓曦 周光扬 冯衍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1,共12页
掌握极端气候变化特征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极端气候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大沽河水源地为例,基于40余年的气象数据,选取14个代表性的极端气候指标,并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 掌握极端气候变化特征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极端气候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以大沽河水源地为例,基于40余年的气象数据,选取14个代表性的极端气候指标,并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基于极端气候指数和水文频率分析筛选了研究区代表性的极端气候年份,运用水均衡分析方法估算了极端气候年份条件下地下水平衡;并通过相关性和周期性分析评估了极端气候指数对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9-2021年,研究区内表征高温与降水的极端气候指数呈上升趋势,表征低温的极端气候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极端丰水年代表性年份为2007年和2020年,极端枯水年代表性年份为1981年和1986年。(2)极端气候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期发生突变,之后高温趋势更加显著。(3)极端降水指数第一周期对应的平均周期为11~16 a,极端气温指数第一主周期对应的平均周期主要有3个变化范围分别为20~24 a、12~14 a、5~6 a。(4)极端降水指数抑制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增加,极端降水量(R95p)和普通日降水强度(SDII)是影响大沽河水源地地下水水位埋深的主要降水指数;水位埋深的第一主周期对应的周期分别为13~15 a,与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基本一致,意味着水位埋深受极端降水指数的影响较显著。(5)在极端丰水年(2007年),地下水总补给量约为319.4mm,总排泄量约为204.8 mm,均衡差约为114.6 mm;在极端枯水年(1981年),地下水总补给量约为104.2 mm,总排泄量约为141.1 mm,均衡差约为-36.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极端气候年份 趋势性 突变性 周期性 地下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玄 唐培军 +3 位作者 吴同帅 冯忠伦 刁艳芳 王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50,共11页
为探究山东省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与特征,选取山东省1979—2020年9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方法和Sen斜率估计法计算时间变化特征,及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反距离权重法探究空间变... 为探究山东省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与特征,选取山东省1979—2020年9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方法和Sen斜率估计法计算时间变化特征,及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反距离权重法探究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山东省境内低温极端气温指数(TN10p和FD0)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0048和6.42 d/(10 a),高温极端气温指数(TX90p、TXx和SU25)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4.06 d/(10 a)、0.32℃/(10 a)和2.31 d/(10 a);其内陆区域和沿海区域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了与山东省整体较好的一致性,空间趋势不明显。(2)极端降水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沿海区域多大于内陆区域。降水强度指数(R95p、R99p和RX5day)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22.16、10.83和10.55 mm/(10 a),空间分布上,高值区域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部分区域,可能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极端降水 极端气候指数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50年贵州省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韩会庆 张娇艳 +1 位作者 苏志华 陆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1-346,共6页
为探究未来贵州省极端气候变化发生趋势与空间格局,在利用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 Version 2.0模型对2011—2050年逐日降水量、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和变化趋势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2011—2050年极端气候... 为探究未来贵州省极端气候变化发生趋势与空间格局,在利用中国天气发生器NCC/GU-WG Version 2.0模型对2011—2050年逐日降水量、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和变化趋势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2011—2050年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年间,日最高温气温(TXx)、日最低气温(TNn)、暖日指数(TX90p)和持续暖期(WSDI)每10a分别增加0.1℃,0.03℃,0.23d和0.4d;冷日指数(TX10p)和持续冷期(CSDI)每10a分别下降0.1d和0.26d。最大日降水量(RX1day)、5日最大降水量(R5D)、强降水量(R95T)、日降水量强度(SDⅡ)和连续湿日(CDD)每10a分别增加1.02mm,1.31mm,5.63mm,0.01mm/d和0.05d,连续干日(CWD)每10a下降0.11d。极端气候指数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格局异质性突出。气候变暖和地形是影响贵州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空间格局 变化趋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0年陕北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斯文 周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47-156,共10页
利用9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象数据,采用RClimDex模型和ArcGIS技术,对陕北地区1960─2020年1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0─2020年期间,陕北地区的极端降... 利用9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降水量等气象数据,采用RClimDex模型和ArcGIS技术,对陕北地区1960─2020年1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0─2020年期间,陕北地区的极端降水强度在减弱,降水总量在增加,湿润程度在增强,极端降水的突变显著;月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霜冻日数和冷昼日数下降显著,暖夜日数有微弱上升;连续干旱日数、极强降水量和年总降水量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大雨日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大致呈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霜冻日数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变化趋势,而冷昼日数呈东高、西低的变化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与经度、海拔和年平均气温有关,而极端气温日数受经纬度、海拔和年总降水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极端气候指数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极端气候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博 王龙 +1 位作者 杨荣赞 丁艳萍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7期135-139,共5页
利用丽江气象站的1960—2014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出13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和Pettitt等方法来对极端气候指数的趋势和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类极端气候指数中热持续天数、夏日日数、暖... 利用丽江气象站的1960—2014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出13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K检验法和Pettitt等方法来对极端气候指数的趋势和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类极端气候指数中热持续天数、夏日日数、暖夜和暖日指数存在显著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存在显著减少(α=0. 05),近54a来增温明显。极端降水指数中,连续湿润日数、湿天降水总量显著减少,大雨天数和干旱日数显著增加,降水趋于集中,干旱风险增加。除热持续日数、冷持续数、降水强度和干旱日数外,其余极端气候指数均通过了显著性突变检验,突变期主要集中于2003—2008年时段,而极端降水指数突变期则集中于1974—1984年时段。总体来看,极端气候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丽江地区暖干化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极端气候指数 变化趋势 累积距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20年甘南州主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玮 孟宪德 +3 位作者 韩步龙 贺海燕 杨德锋 杨扬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利用1991—202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相关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南州7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暖昼等暖指数呈上升趋势,冷夜等冷指... 利用1991—2020年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对相关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南州7个极端气温指数中,暖昼等暖指数呈上升趋势,冷夜等冷指数趋于下降,且冷夜下降趋势比暖昼上升趋势更显著,3个降水指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甘南州有明显的变湿、变暖倾向,且极端降水事件频次增加。极端气温指数大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突变。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明显,存在着10年和6年附近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 极端气候指数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2年青藏高原极端气候指数数据集
8
作者 周玉科 高琪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2期70-78,共9页
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其气候变化及发展趋势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极端气候事件分析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99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的日值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日降水),经过数据... 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其气候变化及发展趋势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极端气候事件分析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99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的日值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日降水),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利用R语言中的RClimDex包计算得到每年典型的15项极端气温指数和8项极端降水指数,其中包括10项绝对值指数和13项阈值指数(百分比和观测量阈值)。本数据集可以作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趋势探测分析的材料,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极端天气事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极端气候指数 气候变化 气象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及其对NDVI的影响
9
作者 靖娟利 钟国强 +2 位作者 陈美容 赵婷 王永锋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6-268,287,共14页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2000—2020年CN05.1格点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20个极端气候指数,结合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 [目的]探究西南地区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2000—2020年CN05.1格点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20个极端气候指数,结合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极端气候时空动态及其对NDVI的影响。[结果](1) 2000—2020年西南地区除TN10,TX10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变暖区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对极端降水指数而言,整体上持续降雨天数增多,中雨日数与大雨日数增加,并且降水强度有所上升,除云南地区降水减少,其余地区降水都有所增加。(2)在年尺度上,除TNn与TXn外,其他极端气温指数与NDVI相关性显著(p<0.05),其中TN10对植被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TN90和Tmin有显著促进作用;极端降水对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地貌分区尺度上,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植被受极端气温的影响明显,而若尔盖高原和四川盆地植被受极端降水的影响较大。(3)不同植被类型受极端气候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草丛、灌丛、林地受极端气温的影响最为强烈,沼泽次之,高山植被受影响最小。不同植被NDVI受极端降水的影响较弱,其中PRCPTOT,R20 mm对沼泽和草甸的影响最强。[结论]极端气候对西南地区植被的影响随地貌分区及植被类型变化表现出差异性,需针对不同区域和植被类型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极端气候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碳”目标下三峡库区极端气候的模式评估及未来预估
10
作者 李伊能 周育琳 +2 位作者 魏兴 史瑞博 陈蒙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8,共6页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 深入探究三峡库区极端气候变化的规律与机制,可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借助17个CMIP6全球气候模式的日尺度降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泰勒图分析法及定量化指标S值评估模式数据的模拟能力,通过CDBC偏差校正器对日尺度模式数据进行偏差校正以提升模拟准确度。此外,结合综合优选的多模式集合,计算极端气候指数R50、TXx、TNn并验证校正效果。最后,对三峡库区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时期不同情景下的极端气候指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CMIP6模拟能力评估结果来看,三峡库区日最低气温数据在历史期的模拟表现最佳;经过CDBC偏差校正的CMIP6模式,能更准确地模拟历史期研究区内R50、TXx、TNn的空间变化;三峡库区未来极端气候指数超历史期水平,随着情景加剧和“双碳”目标的推进,R50普遍增长,TXx和TNn普遍升高,且区域差异化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CMIP6 多模式集合 “双碳”目标 极端气候指数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影响下中巴公路沿线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世泷 孟庆凯 +2 位作者 戴勇 李威 杨立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0-1019,共10页
为探究极端气候对中巴公路沿线崩滑灾害影响,本文选择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灾害数据库,从强度、持续时间、频率3方面研究日最高温的年最大值、日最低温的年最小值、雨天日降水强度等8个极端气候指数与崩滑灾害关联关系,选择2个最具代表性... 为探究极端气候对中巴公路沿线崩滑灾害影响,本文选择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灾害数据库,从强度、持续时间、频率3方面研究日最高温的年最大值、日最低温的年最小值、雨天日降水强度等8个极端气候指数与崩滑灾害关联关系,选择2个最具代表性气候指数作为诱发因素构建危险性评价体系,开展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巴公路沿线区域整体表现为温差幅度变大,短历时与持续强降雨增高趋势,塔什库尔干东部和帕苏—吉尔吉特—奇拉斯区段表现为更短的冰冻天数时间,更大的雨天日降水强度,更高的极端高温事件频率;(2)近30余年,崩滑灾害高密集区段(帕苏—吉尔吉特—奇拉斯)日最高温的年最大值、日最低温的年最小值、雨天日降水强度在2010年、2018年达到最高,近10 a极端温度波动趋势减弱;(3)崩滑灾害高、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东部、斯考特—帕苏—吉尔吉特—奇拉斯区段。该研究结果可为保障中巴公路沿线工程安全和开展风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公路 危险性评价 ERA5 极端气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来印江河流域极端气候演变及其对净初级生产力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路华 王世杰 +9 位作者 白晓永 周苗 宋小庆 田义超 罗光杰 李汇文 操玥 李琴 陈飞 邓元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0-981,共22页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区域水热条件,并影响着生态环境变化。然而,目前长时间尺度上极端气候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晰。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连续小波变换和Hurst指数法揭示了喀斯特槽谷印江河流域极...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区域水热条件,并影响着生态环境变化。然而,目前长时间尺度上极端气候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尚不明晰。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连续小波变换和Hurst指数法揭示了喀斯特槽谷印江河流域极端气候的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周期性特征和未来演变规律,并利用Lindeman-Merenda-Gold模型定量评估了极端气候溶变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印江河流域极端气温显著上升,降雨量增多,呈现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未来极端气温事件持续等级将更高,持续强度也更强。(2)同类型极端气候具有潜在的关联性,但不同类型极端气候间的影响较小,且多呈负相关。(3)印江河流域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2000-2015年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PP平均值为598.53 g C m^(-2)a^(-1),平均减少速率为-3.32 g C m^(-2)a^(-1)。NDVI平均值为0.59,平均增长速率为0.0013/a。(4)冷持续指数(CSDI)、平均温差(DTR)、系统阈值结冰日数(ID6.4)和生长期长度(GSL)对NPP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12.64%、11.50%、11.05%和7.4%。其中,CSDI、DTR、GSL对NPP变化表现为负贡献,而ID6.4则表现为正贡献。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对NPP变化的贡献都不超过5%。ID6.4对NDVI变化的影响最大,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和暖昼日数(TX90p)相对次之,贡献率分别为13.67%、13.54%、12.95%和10.02%。总体上看,在2000-2015年间,印江河流域湿热多雨的气候对NDVI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的原因,对NPP累积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流域气候预测、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流域 极端气候指数 生态环境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 a图们江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5
13
作者 初兴林 武玮 +1 位作者 杨雪琪 王宏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7,共14页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图们江位于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边境,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河流之一,研究流域内极端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对流域内人民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图们江位于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边境,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河流之一,研究流域内极端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对流域内人民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图们江流域为对象,基于流域内和流域附近的11个气象站点1960—2021年的气象数据,采用27个极端气候指数,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极端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了在SSP1-2.6、SSP2-4.5、SSP5-8.5三种情景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结果显示:(1)近60 a极端气温指数中极端冷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和极值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份集中在1980年以后,且多以35~37 a为第一主周期。极端降水指数中除CWD(持续湿润日数)外,其他指数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多以45 a为第一主周期。(2)极端气温指数中极端暖指数和极值指数在汪清北部、和龙南部、安图区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珲春南部和延吉-龙井区域则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则相反。与降水强度有关的极端降水指数高值均位于珲春南部区域。(3)从未来不同情景来看,除极端冷指数中的ID0(结冰日数)较于基准期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气候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排放情景越大,增幅越大。【结论】结果表明:图们江流域气温呈变暖趋势,降水呈增多趋势。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份集中在1980年以后,极端降水指数无明显突变时期。极端气候指数在流域空间上呈现不同变化特征,珲春南部和延吉-龙井地区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概率高于其他地区,珲春南部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高于其他地区。流域未来极端降水和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显著增大,且随着排放情景的增加概率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指数 时空变化 CMIP6 未来趋势 图们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10个主要极端天气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正洪 向华 高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1期22-28,共7页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仅在春季变化显著,最长热浪天数仅在冬季变化显著;低温阈值则为极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和冬季,造成"热春"、"暖冬"频繁;暖夜、闷热、傍晚至夜间的强对流等显著增多,暖日、高温热浪增加,霜冻日大幅减少。2)6个极端降水指数以增趋势为主,其中强降水阈值、比例、日数以及最大5日降水量在冬季增趋势最明显,仅夏季强降水阈值、比例略有减小,冬季日降水强度的增大趋势、夏季持续干期的缩短趋势显著性水平分别可达0.1、0.01。3)一些气温指数在1980—1990年代发生突变,而降水指数未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气温 降水 极端天气气候指数 趋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4a四川地区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晨 程志刚 +2 位作者 毛晓亮 梅绍东 杨欣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利用1971-2014年四川省140个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变化检测与极端事件指数专家组公布的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四川地区近44 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部分极端气温指数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 利用1971-2014年四川省140个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气候变化检测与极端事件指数专家组公布的部分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四川地区近44 a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部分极端气温指数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极端暖指数T_(N90)、T_(X90)等分别以0.62和0.7 d/a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_(N10)、T_(X10)等分别以-0.56和-0.26 d/a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表明四川地区变暖趋势明显;日极端气温T_(Xx)(0.04℃/a)、T_(Xn)(0.03℃/a)、T_(Nx)(0.02℃/a)和T_(Nn)(0.03℃/a)均呈微弱上升趋势,表明发生极端气温事件的概率有所增加.四川地区的整体雨量在近44 a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794 mm/a;从连续干旱日数和连续湿润日数等极端降水指数分析,除川西高原有增湿趋势以外,全川大部分地区有暖干化的趋势;R_(X1d)、R_(X5d)和尼。等指数的下降趋势表明降水的集中程度略微减弱.REOF结果表明大地形对气温变化有显著影响,虽然整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四川西部高原与东部盆地存在明显区别,西部T_(N10)、T_(X90)的变化幅度均弱于盆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程玉菲 程文举 +1 位作者 胡想全 金彦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为了明确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选取疏勒河流域内及其周边的托勒、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马鬃山等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日值数据,昌马堡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 为了明确疏勒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选取疏勒河流域内及其周边的托勒、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马鬃山等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的日值数据,昌马堡水文站的日径流数据,通过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疏勒河流域极端气候指数、极端水文事件的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极端水文事件的因素,并明确该流域极端洪水年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年际气温升高趋势明显,降水量呈波动变化,增加趋势不明显,而蒸发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表征高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表征低温的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说明疏勒河流域气温增幅明显。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该流域极端洪水事件和频次呈上升趋势,而极端枯水事件和频次呈下降趋势。极端洪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降水事件,特别是极端降水总量,极端高温事件对极端洪水总量的增加也有影响,而极端枯水事件主要受控于极端低温事件。此外,2000-2016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出现的时间有由8月向7月转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流域 极端水文事件 极端气候指数 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 被引量:167
17
作者 翟盘茂 刘静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63,84,共10页
首先概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极值"的相关定义,并把极端事件分为单要素的极端事件、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极端事件、多要素极端事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几类极端事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指... 首先概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极值"的相关定义,并把极端事件分为单要素的极端事件、与天气现象有关的极端事件、多要素极端事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几类极端事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及影响。指出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强降水事件更趋频繁,我国东部地区高温热浪天气更为明显;东北华北地区干旱趋势增加,尤其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最为明显;近10年来西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为减轻日益增加的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我国有必要加强高影响极端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同时还必须根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加强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范和应对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城市渍涝,以及与降水持续不足有关的重大干旱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指数 高影响 气象灾害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江淮流域极端气候的模拟与预估 被引量:28
18
作者 陈威霖 江志红 黄强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8-590,共13页
利用江淮流域29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逐日大尺度环流场资料,引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与随机天气发生器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通过对每个站点建模,确... 利用江淮流域29个代表站点1961—2000年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逐日大尺度环流场资料,引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与随机天气发生器相结合的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statistical downscaling model),通过对每个站点建模,确立SDSM参数,并将该模型应用于SRESA2排放情景下HadCM3和CGCM3模式,得到了江淮流域各代表台站21世纪的逐日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序列以及热浪、霜冻、强降水等极端气候指数。结果表明,当前气候下,统计降尺度方法模拟的极端温度指数与观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能有效纠正耦合模式的"冷偏差",如SDSM对江淮平均的冬季最高、最低温度的模拟偏差较CGCM3模式分别减少3℃和4.5℃。对于极端降水则能显著纠正耦合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偏低的问题,如CGCM3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强度的模拟偏差为-60.6%,但降尺度后SDSM-CGCM3的偏差仅为-6%,说明降尺度模型SDSM的确有"增加值"的作用。21世纪末期在未来SRESA2情景下,对于极端温度,无论Had-CM3还是CGCM3模式驱动统计模型,江淮流域所有代表台站,各个季节的最高、最低温度都显著增加,且以夏季最为显著,增幅在2~4℃;与之相应霜冻天数将大幅减少,热浪天数大幅增多,各站点冬季霜冻天数减少幅度为5~25d,夏季热浪天数增加幅度为4~14d;对于极端降水指数,在两个不同耦合模式HadCM3和CGCM3驱动下的变化尤其是变化幅度的一致性比温度差,但大部分站点各个季节极端强降水事件将增多,强度增强,SDSM-HadCM3和SDSM-CGCM3预估的夏季极端降水贡献率将分别增加26%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降尺度模型 江淮流域 极端气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安周 张安兵 +2 位作者 赵延旭 范倩倩 赵玉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4-231,共8页
干旱、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植被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日降水、日平均气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辅以Sen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干旱、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植被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日降水、日平均气温以及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辅以Sen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15年来陕甘宁地区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其增加速率为0.066/10a,就不同的植被类型来看,草地、灌丛、栽培作物、针叶林和阔叶林均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其上升速率分别为0.06/10a,0.058/10a,0.077/10a,0.039/10a和0.036/10a;(2)空间上,NDVI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榆林、延安等生态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3)就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来看,除TXx外,其他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均未通过0.05置信水平检验;(4)在月尺度上,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RX5day和RX1day)和极端气温指数(TMAXmean,TMINmean,TNx,TNn,TXn和TXx)存在显著相关性;(5)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植被NDVI与极端气候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夏季植被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冬季植被NDVI与RX5day呈显著负相关(p<0.05);(6)滞后性分析表明月NDVI与极端降水指数(RX1day和RX5day)和极端气温指数(TMAXmean和TXx)前1个月的相关性大于当月、前2个月以及前3个月,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对这些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极端气候指数 相关分析 陕甘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近50a极端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乔世娇 袁飞 +4 位作者 王妍 王然 沈鸿仁 孔浩 山红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3,共4页
基于黄河源区及周边15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运用极端气候指数法、距平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52 a来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剖析了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 基于黄河源区及周边15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运用极端气候指数法、距平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52 a来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剖析了极端气候指数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各气象站年平均气温、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呈一致性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西部增大、东部减小的趋势;年最大5 d连续降水量和年无降水日数主要表现为西部减小、东部增大,且最大前十位的无降水日数在1990—2012年频繁出现,这说明近23 a来黄河源区西部湿润化趋势明显,而东部极端暴雨事件日趋严重,干旱化呈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平分析 MANN-KENDALL检验 极端气候指数 1961—2012年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