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白芷香豆素组分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王德才 李珂 +1 位作者 徐晓燕 苏雪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36-37,52,共3页
目的观察杭白芷香豆素组分(CAD)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酵母致热法观察其解热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CAD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对热... 目的观察杭白芷香豆素组分(CAD)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酵母致热法观察其解热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CAD对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和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结论CAD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香豆素类 解热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芷正丁醇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韦玮 杨秀伟 周媛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30-634,共5页
目的:研究杭白芷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杭白芷7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杭白芷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杭白芷70%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水合氧化前胡素(1)、独活属醇(2)、(-)-印枳苷(3)、(2'S,3'R)-3'-羟基印枳苷(4)、仲-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5)、叔-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当归素(6)、(2'R,3'S)-3'-羟基紫花前胡苷(7)、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8)、腺苷(9)、白当归素(10)、栓翅芹烯醇(11)。结论:杭白芷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游离香豆素类及其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伞形科 香豆素类 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晓霞 沈宇峰 江建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1025,共5页
通过对50份杭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杭白芷种质间的... 通过对50份杭白芷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NTSYS-PC软件计算并分析了杭白芷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50份杭白芷种质间,相似度均超过70%,总体上亲缘关系都比较接近,相对而言,ZYS002039和ZYS002045种质,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种质资源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江苏杭白芷产量和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宝成 冯煦 +3 位作者 顾红梅 王鸣 赵友谊 张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2期9238-924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江苏白芷产量和5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江苏白芷的规范化栽培提供指导。[方法]进行白芷不同播种期试验,直播和移栽试验,栽培密度试验,水分、光照和肥料试验,并测定白芷的产量,应用HPLC法对香豆素成分含量...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江苏白芷产量和5种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江苏白芷的规范化栽培提供指导。[方法]进行白芷不同播种期试验,直播和移栽试验,栽培密度试验,水分、光照和肥料试验,并测定白芷的产量,应用HPLC法对香豆素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秋播白芷的产量和香豆素成分含量要明显高于春播和夏播。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白芷的产量有明显增加,但香豆素成分含量却出现下降的趋势。移栽的白芷的产量和香豆素成分含量均比直播的要低。常规栽培密度的白芷产量要明显高于密植,香豆素含量略低于密植。淹渍胁迫下白芷产量明显下降,但香豆素成分含量却比正常的要高。遮光条件下,白芷的香豆素成分含量变化不大,而生物量有所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白芷产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香豆素成分的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白芷以秋播、直播、株行距20 cm×35 cm,1年生最具栽培价值,控制土壤水分和光照,适时追肥以提高白芷产量和香豆素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 cv Hangbaizhi] 栽培因子 香豆素成分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杭白芷的发芽条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文萌 沈晓霞 +1 位作者 沈宇峰 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发芽条件对杭白芷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杭白芷种子为材料,比较前处理方法、光照条件、发芽床、温度对杭白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75%乙醇浸泡1min为最佳前处理方法。(2)黑暗状态下更有利于杭白芷种子的萌... 目的:研究不同发芽条件对杭白芷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杭白芷种子为材料,比较前处理方法、光照条件、发芽床、温度对杭白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75%乙醇浸泡1min为最佳前处理方法。(2)黑暗状态下更有利于杭白芷种子的萌发。(3)纸上(TP)发芽床的发芽率高于纸间(BP)、砂上(TS)、砂床(S)3种发芽床。(4)15℃(16h)~25℃(8h)变温条件有利于杭白芷种子发芽。结论:杭白芷种子发芽的最优条件是:75%乙醇前处理1min,15℃(16h)~25℃(8h)变温条件下,在纸上(BP)发芽床上暗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种子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白芷根发育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积累部位及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博园 韩敏 +1 位作者 张明英 陈莹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杭白芷(Angelicae dahurica)根发育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积累部位及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杭白芷主根进行了解剖观察,结合组织化学定位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杭白芷... 目的:研究杭白芷(Angelicae dahurica)根发育过程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积累部位及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杭白芷主根进行了解剖观察,结合组织化学定位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杭白芷根解剖结构中,分泌道主要分布在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韧皮部内;组织化学成分定位表明,分泌道是杭白芷主要药用成分香豆素类的积累部位,在杭白芷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以及总含量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分泌道数量以及根直径大小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分泌道与药材的质量紧密相关。结论:杭白芷根中的分泌道是香豆素类成分的积累主要积累部位,其大小和数量可以作为药材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芷 分泌道 香豆素类 成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白芷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SOP) 被引量:5
7
作者 蒲盛才 申明亮 +2 位作者 谭秋生 邓才富 韦中强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0年第9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川白芷 规范化生产 技术规程 伞形科植物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消肿排脓 杭白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药材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分子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正军 魏伟锋 +3 位作者 韩正洲 崔英贤 陈新连 王瑀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11期1351-1355,1371,共6页
目的:应用ITS2序列对白芷、杭白芷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研究,为白芷药材的准确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样品总DNA,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计算种间、种内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邻接(NJ)树。结果:白芷的ITS2序列长度... 目的:应用ITS2序列对白芷、杭白芷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研究,为白芷药材的准确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样品总DNA,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计算种间、种内Kimura-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邻接(NJ)树。结果:白芷的ITS2序列长度为227 bp,平均GC含量为55. 05%,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为0. 009 2;杭白芷ITS2序列长度均为227 bp,GC含量为55. 07%,种内无变异位点。白芷与杭白芷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远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白芷与杭白芷聚为一支,可与其他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能有效地鉴定白芷药材及其混伪品,为白芷药材市场流通管理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为其他中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杭白芷 ITS2序列 分子鉴定 混伪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织物的纳米MgO抗菌整理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瑜 李红 +2 位作者 万建升 王禹苏 闫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2,共6页
以杭白芷提取物和MgCl2为原料制备平均粒径约为25.5 nm的纳米MgO颗粒。采用超声波分散和浸渍法,将纳米MgO负载到亚麻织物上,制备纳米MgO亚麻抗菌织物。以亚麻织物上负载的镁元素含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纳米MgO负载亚麻... 以杭白芷提取物和MgCl2为原料制备平均粒径约为25.5 nm的纳米MgO颗粒。采用超声波分散和浸渍法,将纳米MgO负载到亚麻织物上,制备纳米MgO亚麻抗菌织物。以亚麻织物上负载的镁元素含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纳米MgO负载亚麻织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50℃反应65 min,振荡速率120 r/min。在该条件下得到的亚麻织物上Mg元素质量分数达218.16 mg/kg。纳米MgO负载后织物白度上升了3.5%,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98%和99.97%,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整理 纳米MgO 杭白芷 响应面设计 亚麻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