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形态改易研究
- 1
-
-
作者
郭卫东
-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殊教育通史”(21&ZD22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形态转变,历次变迁性质有别。清朝自我开关虽属独立操作,但统治者眛于外部世界,中外施政有逆向走势;约开则纯是外人的侵占,中方丧权辱国;自开则多了一些对通商口岸的新认知和主权意识的新觉醒;1930年代后,中国不再专辟条约口岸。从清朝的自我开关到晚清的约开商埠,再到清末的自开口岸,延至民国年间条约口岸的部分撤废,仿佛轮回,情况却大不一样。通商口岸的历时性演变,不仅反映出中外关系的巨大变动,而且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条约口岸:自开口岸
-
Keywords
commercial ports
the treaty ports
self-opening ports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