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约口岸体制的扩张——“固陵”号轮船入川计划与重庆开埠
1
作者 李子归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8,共16页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商埠数量增长,条约口岸体制逐渐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扩张。重庆作为西部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立约开埠的过程尤为值得重视。1887至1889年间,英商立德乐筹资订造“固陵”号轮船,试图凭借《烟台条约》条款上溯川江,迫使...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商埠数量增长,条约口岸体制逐渐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扩张。重庆作为西部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立约开埠的过程尤为值得重视。1887至1889年间,英商立德乐筹资订造“固陵”号轮船,试图凭借《烟台条约》条款上溯川江,迫使重庆开埠,但商人隐瞒了“固陵”号轮船建成后动力不足的事实,欲以私利寻求英国政府支持。这一冒险计划受到英国驻华公使阻拦,甚至引发英国外交部和公使之间的矛盾。中英交涉过程中,清政府却积极调和地方抵制势力,主动以重庆开埠换取轮船罢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更是在交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固陵”号计划是导致重庆开埠的直接原因。这一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华洋矛盾与央地博弈交织的情形,有助于认识晚清扩张条约口岸体制的内外动力与中国走向近代的独特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乐 “固陵”号 华尔身 重庆开埠 条约口岸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文化困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瑞嵘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是指鸦片战争以后活动于各主要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晚清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最先觉醒的一批中国文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由于受到"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深刻影...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是指鸦片战争以后活动于各主要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晚清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最先觉醒的一批中国文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由于受到"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他们既传播西方科学却又排斥西方思想,固守传统文化却又面临进退失据的文化困境。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在身份、信仰与文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多重困境,揭示了近代中国曲折的历史进程在知识分子思想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 西学传播 文化困境 文化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发展特征——与非条约口岸城市之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146,共5页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 ,一类是非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其中 ,条约口岸作为中国最先向近代转型的一类城市 ,是在列强的胁迫下 ,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其发展不仅有双重性、领先性特征 ,而且还存在...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 ,一类是非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其中 ,条约口岸作为中国最先向近代转型的一类城市 ,是在列强的胁迫下 ,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的。其发展不仅有双重性、领先性特征 ,而且还存在着各口岸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发展水平与规模的巨大差异性 ,甚至影响着与之相关联的区域内非条约口岸城市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发展 条约口岸 条约口岸 城市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非条约口岸城市化道路:工业化、本土化与企业家精神--以南通、无锡、常州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忠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的发展大都以商业贸易为动力,脱离了中国农村经济,工业资金严重不足,城市低度、有限发展是其突出的特征。然而,南通、无锡、常州等近代长江三角洲非条约口岸城市以工业化为动力,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城市...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的发展大都以商业贸易为动力,脱离了中国农村经济,工业资金严重不足,城市低度、有限发展是其突出的特征。然而,南通、无锡、常州等近代长江三角洲非条约口岸城市以工业化为动力,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城市发展之路,展现出独特的发展个性,不但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也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口岸 条约口岸 工业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竹枝词看条约口岸知识者民族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07,154-155,共7页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洋"等涉及民族观念词汇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则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这批条约口岸知识者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如何由直呼为"夷",到"夷""洋"混用,再到去"夷"用"洋",表达出自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心境,由此也可看到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嬗变的一个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竹枝词 晚清民初 条约口岸 知识者 民族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近代化动力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忠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7-153,共7页
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主要指南通、无锡、常州 )的发展是由几种力量所推动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长江下游区域市场化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商业化 ;近代工业的兴起等。前三种力量是外部推动力 ,后两种是内部推动力 ... 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主要指南通、无锡、常州 )的发展是由几种力量所推动 :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 ;长江下游区域市场化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商业化 ;近代工业的兴起等。前三种力量是外部推动力 ,后两种是内部推动力 ,有关城市的近代化是内、外部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其中工业化、商业化动力决定了近代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的性质——近代工商业城市 ,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则是这类城市近代化动力中最关键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非条约口岸城市 近代化 发展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区域市场化 商业化 工业化 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茶文化视角看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7
作者 张立芹 王胜军 《农业考古》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 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或为江南底层文人,或为名士仕宦之后,但均因生活窘迫、社会动荡不得不佣事西人。他们是中国传统文人向近代知识分子嬗替的重要环节。本文借鉴新文化史研究范式,从茶文化视角探究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人际交往情况、价值观念及精神诉求,揭示了晚清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进退失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口岸知识分子” 茶文化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形态改易研究
8
作者 郭卫东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形态转变,历次变迁性质有别。清朝自我开关虽属独立操作,但统治者眛于外部世界,中外施政有逆向走势;约开则纯是外人的侵占,中方丧权辱国;自开则多了一些对通商口岸的新认知和主权意识的新觉醒;1930...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形态转变,历次变迁性质有别。清朝自我开关虽属独立操作,但统治者眛于外部世界,中外施政有逆向走势;约开则纯是外人的侵占,中方丧权辱国;自开则多了一些对通商口岸的新认知和主权意识的新觉醒;1930年代后,中国不再专辟条约口岸。从清朝的自我开关到晚清的约开商埠,再到清末的自开口岸,延至民国年间条约口岸的部分撤废,仿佛轮回,情况却大不一样。通商口岸的历时性演变,不仅反映出中外关系的巨大变动,而且全方位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商口岸 条约口岸:自开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述论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8-95,共8页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类型。由于混淆了“历史的价值”与“历史研究的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 ,加之理论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支配 ,以往学术界着力研究条约口岸 ,却忽略了自开商埠的历史存在。因此 ,应对涉及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历史的既有学术研究状况作出分析评价 ,强调历史研究中被忽略了的“实证”与“描述”的方法 ,提出自开商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诸多学术问题 ,以期构筑一个框架来支撑和规范正日渐受到学术界关注的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自开商埠 通商口岸 历史研究 条约口岸 综述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香港与广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明銶 《学术研究》 1988年第3期69-73,共5页
鸦片战争改变了广州与香港这对姐妹城市的命运。《南京条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开创了通商口岸体系,广州被迫结束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垄断而日渐衰落;被迫割让给英国而沦为殖民地的香港却慢慢地夺取了广州昔日的光彩,成为南中国海岸的最... 鸦片战争改变了广州与香港这对姐妹城市的命运。《南京条约》和其他不平等条约开创了通商口岸体系,广州被迫结束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垄断而日渐衰落;被迫割让给英国而沦为殖民地的香港却慢慢地夺取了广州昔日的光彩,成为南中国海岸的最大经济中心,并从19世纪60年代起进一步发展为亚洲的一个主要贸易中心。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两个城市的反向变化?本文试图通过下面的比较分析来解答这一问题。人口和移民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后,中国居民仍占人口总数的98%,在1860年是92,441人,1890年翻了一番,增到187,770人,1910年又增至415,18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广州地区 殖民地 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 贸易中心 移民 中国居民 航运 条约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十九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国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对十九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再认识吴国民江苏镇江师专历史系从传统观点来看,中国近代的买办阶级基本上是一个被否定的阶级。在政治概念上,买办阶级是一个反动阶级,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爪牙、工具。但在经济概念上的买办阶级并不是完... 对十九世纪中国买办阶级的再认识吴国民江苏镇江师专历史系从传统观点来看,中国近代的买办阶级基本上是一个被否定的阶级。在政治概念上,买办阶级是一个反动阶级,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爪牙、工具。但在经济概念上的买办阶级并不是完全反动的,尽管它也同样剥削中国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办阶级 十九世纪 近代中国 轮船招商局 《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买办 企业家 条约口岸 外国侵略势力 民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