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电压最小原理的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的动态平衡研究
1
作者
林杨胜蓝
何建萍
+2 位作者
左士伟
王付鑫
吉永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9-164,共6页
脉冲参数对脉冲微束等离子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有直接影响,电弧形态是焊接电弧内部物理过程变化的直接反映。针对不同脉冲参数下电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电弧最小电压原理和电弧内部洛伦兹力与气体内压力之间的平衡过程...
脉冲参数对脉冲微束等离子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有直接影响,电弧形态是焊接电弧内部物理过程变化的直接反映。针对不同脉冲参数下电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电弧最小电压原理和电弧内部洛伦兹力与气体内压力之间的平衡过程相结合,揭示了电弧形态变化的本质原因。研究分析表明,电弧半径随电流增加而增加,随电流减小而减小。只有在洛伦兹力与气体内压力达到平衡后,电弧才处于稳定状态,此时电弧半径相对稳定并使弧柱沿长度方向的电场强度具有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最小原理
动态微
束
等离子弧
形态
脉冲电流
洛伦兹力
气体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次喷射雾束宏观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常汉宝
徐洪军
+2 位作者
邵利民
陈海龙
周加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完成了应用于舰用TBD234V6柴油机高速响应电控喷油器在多次喷射条件下的喷油规律测试和响应特性标定。构建了高速闪光摄影试验台架,在与TBD234V6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相同的定容室内进行多次喷射喷雾试验并捕获喷射各时刻的影像。研究结果表...
完成了应用于舰用TBD234V6柴油机高速响应电控喷油器在多次喷射条件下的喷油规律测试和响应特性标定。构建了高速闪光摄影试验台架,在与TBD234V6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相同的定容室内进行多次喷射喷雾试验并捕获喷射各时刻的影像。研究结果表明:多次喷射时雾束的最大贯穿距取决于喷油量最大的那次喷射,且明显要小于相同背压下的单次喷射;喷雾主体比单次喷射时饱满,锥角比相同背压下单次喷射时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多次喷射
雾
束形态
贯穿距
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胜雅
吕庆达
+3 位作者
黄建平
李振春
胡自多
刘定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7,共10页
自适应聚焦束是高斯束的改进,采用多次聚焦的思想,考虑局部速度场对波束宽度的影响,将地震波束有效能量控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与常规高斯束的不同点在于动态选择初始波束参数。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应用到VTI介质,基于经典弹性参数...
自适应聚焦束是高斯束的改进,采用多次聚焦的思想,考虑局部速度场对波束宽度的影响,将地震波束有效能量控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与常规高斯束的不同点在于动态选择初始波束参数。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应用到VTI介质,基于经典弹性参数表征下的各向异性射线追踪方程体系,结合自适应聚焦束处理强横向变速成像问题的优势,实现了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通过与传统高斯束形态的对比,突出了自适应聚焦束形态控制的优势。利用各向异性Sub-Sag模型验证了各向异性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各向异性SEG/Hess模型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复杂地质模型的适应能力;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像效果优于传统各向异性高斯束偏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
束
自适应聚焦
束
各向异性
射线追踪
束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电压最小原理的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的动态平衡研究
1
作者
林杨胜蓝
何建萍
左士伟
王付鑫
吉永丰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59-16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283)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4JC1402700)
文摘
脉冲参数对脉冲微束等离子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有直接影响,电弧形态是焊接电弧内部物理过程变化的直接反映。针对不同脉冲参数下电弧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电弧最小电压原理和电弧内部洛伦兹力与气体内压力之间的平衡过程相结合,揭示了电弧形态变化的本质原因。研究分析表明,电弧半径随电流增加而增加,随电流减小而减小。只有在洛伦兹力与气体内压力达到平衡后,电弧才处于稳定状态,此时电弧半径相对稳定并使弧柱沿长度方向的电场强度具有最小值。
关键词
电压最小原理
动态微
束
等离子弧
形态
脉冲电流
洛伦兹力
气体内压力
Keywords
minimum voltage principle
dynamic geometry of micro-plasma arc
pulsed current
lorentz force
gas internal pressure
分类号
TG456.2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次喷射雾束宏观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常汉宝
徐洪军
邵利民
陈海龙
周加东
机构
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
出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文摘
完成了应用于舰用TBD234V6柴油机高速响应电控喷油器在多次喷射条件下的喷油规律测试和响应特性标定。构建了高速闪光摄影试验台架,在与TBD234V6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相同的定容室内进行多次喷射喷雾试验并捕获喷射各时刻的影像。研究结果表明:多次喷射时雾束的最大贯穿距取决于喷油量最大的那次喷射,且明显要小于相同背压下的单次喷射;喷雾主体比单次喷射时饱满,锥角比相同背压下单次喷射时明显增大。
关键词
内燃机
多次喷射
雾
束形态
贯穿距
锥角
Keywords
IC engine
multi-injection
spray shape
penetration
cone angle
分类号
TK423.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胜雅
吕庆达
黄建平
李振春
胡自多
刘定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深部储层的时空域自适应高斯束成像理论方法及优化”(4187414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薄互层全波形反演和最小二乘偏移联合成像”(2016ZX05002-005-007)
+3 种基金
“基于多次散射理论的散射波地震成像技术”(2016ZX05014-001-008)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基于天然地震的沂沭断裂带地区地下三维高精度建模研究”(2017CXGC1602)
青岛市项目(16-5-1-40-jch)
科技专项自主创新项目(17CX05011)联合资助.
文摘
自适应聚焦束是高斯束的改进,采用多次聚焦的思想,考虑局部速度场对波束宽度的影响,将地震波束有效能量控制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与常规高斯束的不同点在于动态选择初始波束参数。将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应用到VTI介质,基于经典弹性参数表征下的各向异性射线追踪方程体系,结合自适应聚焦束处理强横向变速成像问题的优势,实现了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通过与传统高斯束形态的对比,突出了自适应聚焦束形态控制的优势。利用各向异性Sub-Sag模型验证了各向异性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方法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各向异性SEG/Hess模型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对复杂地质模型的适应能力;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像效果优于传统各向异性高斯束偏移方法。
关键词
高斯
束
自适应聚焦
束
各向异性
射线追踪
束形态
Keywords
Gaussian beam
adaptive focused beam
anisotropy
ray tracing
beam shape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电压最小原理的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电弧形态的动态平衡研究
林杨胜蓝
何建萍
左士伟
王付鑫
吉永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次喷射雾束宏观特性的试验研究
常汉宝
徐洪军
邵利民
陈海龙
周加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VTI介质自适应聚焦束偏移
李胜雅
吕庆达
黄建平
李振春
胡自多
刘定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