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曹静 于岩 +1 位作者 李凌云 王晨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5,共4页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建设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多次练习、接近真实的操作体验.在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合理设计交互操作动作,嵌入多样化数据及夸... 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建设材料分析方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利用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反复学习、多次练习、接近真实的操作体验.在虚拟实验项目的设计中,合理设计交互操作动作,嵌入多样化数据及夸张的动画效果,科学设置评价方式及实验要求,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分析方法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施行 第三讲 钢铁中钼的测定(续)
2
作者 吴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7-188,193,共3页
关键词 金属材料分析方法 选择 施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nP量子点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活性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3
作者 于姗 谢江川 +4 位作者 叶嘉乐 陈钇江 王芳 罗玉梅 周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散射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带隙大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了ZnS壳层以及Ni掺杂对InP量子点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学生可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解量子点光催化制氢的基本原理,掌握前沿热点材料量子点的制备,并加强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 量子点制备 光催化 材料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定S型短型热电偶的4种不同冷端补偿方法之比较
4
作者 吴霏 金韵漪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检定长度在200~700 mm范围内的S型热电偶时,由于参考端温度大都处于室温或者波动的温场之中,需要将参考端温度恒定在0℃或采取修正、补偿等措施进行修正。现采取检定中最常用的4种不同的冷端补偿方法检定同一支S型短型热电偶,对结果进... 检定长度在200~700 mm范围内的S型热电偶时,由于参考端温度大都处于室温或者波动的温场之中,需要将参考端温度恒定在0℃或采取修正、补偿等措施进行修正。现采取检定中最常用的4种不同的冷端补偿方法检定同一支S型短型热电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这4种不同的冷端补偿方法的优劣性及其准确度排序。结果表明,"将参考端应用达到一等标准热电偶准确度水平的同极性热电偶丝延伸至参考端恒温器"方法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检测与分析方法 热力学 准确度 比较 S型短型热电偶 冷端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第40卷(2004年)总目次
5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8-752,共5页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吸光光度法 双波长光度法 痕量铅 材料分析方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褪色光度法 显色反应 点滴试验 新显色剂 快速测定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第41卷(2005年)总目次
6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4-968,共5页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新显色剂 快速测定 痕量锰 催化光度法 气相色谱法 褪色光度法 材料分析方法 光度法测定 亚硝酸根 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化学分册 理化检验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fixed geosynthetic technique of GRPS embankment 被引量:3
7
作者 ZHANG Jun ZHENG Jun-jie MA 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245-2254,共10页
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GRPS) embank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struc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regions and for a wide range of projects in the past decades. However, many disadvantages are expos... 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GRPS) embankment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struc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regions and for a wide range of projects in the past decades. However, many disadvantages are exposed through a lot of applications on conventional technique of GRPS embankment (called CT embankment), i.e., intolerable settlement and lateral displacement, low geosynthetic efficiency, etc. In view of these disadvantages, the fixed geosynthetic technique of GRPS embankment (called FGT embankment) i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In this system, the geosynthetic is fixed on the pile head by the steel bar fulcrum and concrete fixed top. The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volved in the FGT embankment are described firstly. The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two-stage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FGT embankment,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the FGT embankment can provide a better improvement technique to construct a high embankment over soft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ynthetic-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fixed geosynthetic technique numerical analysis two-stageanalysis method soft s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