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剑农:世界级大史学家——纪念李剑农逝世40周年
被引量:6
- 1
-
-
作者
萧致治
-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46-53,共8页
-
文摘
吕希安·波亚主编 ,美国纽约格林伍德公司 1 991年出版的《近代国际大史学家》一书 ,收录 1 80 0年以来各国大史学家 6 6 4人 ,其中中国 1 4人 ,李剑农是 1 4人之一。李剑农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 :一是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研究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所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曾译成英文 ,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和参考 ;二是开拓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其《中国古代经济史稿》运用唯物史观 ,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 ,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著作。他的史学观点和治学经验 。
-
关键词
李剑农
史学贡献
治学经验
-
Keywords
LI Jian\|nong
contributions to historical science
experience of doing scholarly research
-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真立宪与真秩序——李剑农的政治调和思想
- 2
-
-
作者
胡丽娟
-
机构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真立宪与真秩序--李剑农的政治调和思想"(12CYB22)
-
文摘
李剑农诠释了政治调和本义,辨析了相反的非理调和,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民初政治调和困境。他以英国宪政与地方制度为典范对政治调和的法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作出详细阐述而提出真立宪与真秩序理论。针对当时的历史情境,他亦深刻指出政治调和虽非短时能达,但要准备渐进之功。
-
关键词
李剑农
政治调和
调和本义
真立宪
真秩序
-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吴禄贞死于谁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公孙訇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5年第3期112-112,共1页
-
文摘
长期以来,吴禄贞被刺流传着三种说法。一说是因个人之私仇而被人杀害;二说是为清政府所干掉;三说是系为袁世凯收买吴的部下所干的丑恶勾当。 主张一说的主要为载涛等人,他于1964年著文驳斥了袁世凯和清廷派人刺杀呆禄贞的说法,并指出,“据我所知:既非袁之所为,亦非清政府所干,仅系由于个人的私仇,致酿咸适逢会的凶杀而已”(载涛:《吴禄贞被刺真相》)。 主张二说由清政府派人刺杀吴禄贞者,有陈铴璋、李剑农等人。陈在所著《细说北洋》一书中写道:“清廷恐吴将来有变,乃任吴禄贞为山西巡抚,藉以联络。可是吴不为利诱而动摇,进而截留清军运往湖北之军火,并弹劾荫昌误国大罪。清廷既不肯明令责斥吴禄贞,又深恐其举兵发难进攻北京,不得已只出于下策,于宣统三年(1911)以金钱收买被吴黜退之部属第十二协协统周符麟及标统马蕙田,在九月十六日深夜刺杀吴禄贞于石家庄正太铁路站房之办公室内。而后割取吴之首级,逃京献功。”李剑农在其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一书中亦写道:“清廷见吴的行动有异,乃阳任吴为山西巡抚,阴遣人刺杀之于石家庄。” 然而第三说的主张,吴禄贞系为袁世凯所刺的人论证较多。起先,他们多半也是主观推论,如《大同报》所载之《民国春秋》就曾大书特书道:“
-
关键词
吴禄贞
袁世凯
清政府
李剑农
石家庄
巡抚
私仇
吴为
军火
铁路站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汉代关税小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亦捷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0-92,43,共4页
-
文摘
我国古代政权曾在边境和内地的要道设置关卡,向过往商旅征税,称为“关税”。早在春秋时,就出现了“偪介之关,暴征其私。”①但是,两汉史书中这方面的记载甚少,直接提到关税的史料寥寥无几。因此,有些史学家认为:汉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关税。如已故李剑农先生曾云:“(汉代)其最令商人感觉自由者,即除去区域间交通之阻碍;盖终汉之世,未尝有设关征税之事(仅太初四年有‘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事。
-
关键词
“关税”
小议
古代政权
两汉史
李剑农
史学家
《九章算术》
史料
太初
武关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新唐书·食货志》所载田令颁行年代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徐庆全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73-77,共5页
-
文摘
《新唐书·食货志》(以下简称《新志》)所载田令,因无颁行年代,故为治史者所注目。 李剑农先生指出:“《新唐书》所记,殆就杜氏《通典》所记开元二十五年之令,而摘取之者,故不具令式之年月。” 王永兴先生则以《新志》所载田令与《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所载田令内容相似为由,认为“《通考》所载者为武德七年令,则《新·志》
-
关键词
《新唐书·食货志》
田令
《文献通考》
《新唐书》
李剑农
《通典》
年令
治史
杜氏
行年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读徐世昌的《韬养斋日记》
- 6
-
-
作者
徐定茂
-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共5页
-
文摘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历史的真实是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就的。
-
关键词
徐世昌
斋日
光绪十一年
北京出版
内阁协理大臣
出版发行
洹上村
李剑农
湖广总督
内阁总理大臣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