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杉木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及利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志康
潘文贤
+4 位作者
蒋小凡
钱银才
王白坡
钱轶毅
王正加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杉木迹地和非迹地重新造林后一些树种生长结果的情况和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杉木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平均分别下降了 35 59% ,55 55%和33 94% ;脲酶和蛋白酶分别平均下降 43 0 6%和 2 2 63%。杉木迹地上...
研究了杉木迹地和非迹地重新造林后一些树种生长结果的情况和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杉木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平均分别下降了 35 59% ,55 55%和33 94% ;脲酶和蛋白酶分别平均下降 43 0 6%和 2 2 63%。杉木迹地上林木早期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速生树种。但利用杉木迹地时采取深翻改土和施基肥加强土壤管理等措施 ,青梅、板栗和银杏早期产量分别达到 2 4 5t·hm-2 ,1 2t·hm-2 和 0 3t·hm-2 ,同样能取得早果丰产。表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迹地
土壤成分
土壤酶活性
经济林
用材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种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肖世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175-176,共2页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一次除萌和不除萌处理下,马尾松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产生了极显著差异;二次除萌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发育;一次除萌有利于马尾松枝下高生长发育。[结论]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其他树种人工林有利于林地的发展,但是要加强杉木伐桩萌发条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迹地
除萌处理
马尾松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竹厚朴混交林对杉木林迹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洪震
叶帮民
+2 位作者
刘术新
傅金尧
陈伟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于2006、2008年2次对杉木林采伐迹地2003-2004年人工营造的毛竹厚朴混交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升高,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随林...
于2006、2008年2次对杉木林采伐迹地2003-2004年人工营造的毛竹厚朴混交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升高,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随林分生长年份的增加而表现出递增趋势;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均表现出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速效钾表现不规律,表层(10~20cm)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厚朴
混交林
土壤
肥力
杉木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林迹地近自然恢复苦竹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董建文
黄启堂
+1 位作者
陈世品
林金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18-1224,共7页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经炼山后近自然形成不同年限的苦竹群落、杉木近熟林下苦竹群落以及灌木林地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密度、群落生物产量、苦竹数量、生长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群落形成的基本过程及群落基本特征,表明原有一...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经炼山后近自然形成不同年限的苦竹群落、杉木近熟林下苦竹群落以及灌木林地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密度、群落生物产量、苦竹数量、生长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群落形成的基本过程及群落基本特征,表明原有一定苦竹数量基础的杉木林分,可通过近自然方式恢复植被,且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以苦竹为主。随群落恢复时间的推移,维管束植物种类增多,科属组成日益复杂,树种组成由阳性为主转向阴性为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但群落生态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优势种越来越不明显。在近自然恢复早期,苦竹在群落中占有较大优势,但后期必须采取一定人为措施,以使其继续保持在群落中占优势,进行近自然苦竹林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
迹地
近自然恢复
苦竹群落
种类组成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亚热带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涛
程蕾
+2 位作者
杨军钱
张冰冰
万晓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40-48,共9页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层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的影响。(1)两种林分土壤C、N含量均随土...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层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的影响。(1)两种林分土壤C、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下降,在0~10 cm土层米老排人工林土壤C、N含量比杉木人工林分别高28.72%和19.49%;(2)杉木人工林各土层间P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0~10 cm土层P含量显著增加了11.22%,60~80 cm及80~100 cm土层P含量分别降低了17.40%和17.92%;(3)米老排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壤C库分别为157.49 t·hm^-2和132.60 t·hm^-2,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显著提高了土壤C库(18.72%),其中40~100 cm土层C库显著增加了25.34%,各土层N库无显著增加,土壤N库无显著增加,但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显著降低了40~100 cm土壤P库,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降低了14.40%。因此,底层土壤是十分重要的养分库,造林树种转换对于底层土壤也有显著影响。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阔叶树米老排人工林有更强的碳储存能力,能改善土壤肥力,也提高了磷在土壤表层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杉木
采伐
迹地
碳、氮、磷库
垂直剖面
表层和底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被引量:
5
6
作者
楚永兴
郭安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第3期57-58,共2页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造林试验
秃杉
屏边县
迹地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被引量:
4
7
作者
傅成杰
巫智斌
+3 位作者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毛+马的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而毛纯、毛+虎和毛+杉3种模式之间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毛红椿与马尾松混交时有最高的地径生长量;不同混交树种之间马尾松地径生长量最高,虎皮楠最低,而杉木与马尾松和虎皮楠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的地径相对生长率以虎皮楠的1.59cm·a^(-1)最高,马尾松的1.32 cm·a^(-1)次之,杉木为1.24 cm·a^(-1),毛红椿的相对生长率则为0.68~0.78 cm·a^(-1)。造林6年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在树种间及样地间均无显著差异,高径比在树种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评价表明,从促进毛红椿的生长看,不同模式间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模式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模式,毛红椿纯林得分最低;从不同混交树种的生长成效来看,马尾松得分最高,其次为杉木,虎皮楠得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树种更新
混交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杉木采伐迹地引种台湾秃杉更新造林效果研究
8
作者
程良绥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165-166,共2页
引种秃杉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2代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引种试验区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2项指标与杉木林相比,相应地分别高出6.65%和28.24%;在未成林阶段,秃杉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0.52 m和0.44 cm,比2代连栽...
引种秃杉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2代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引种试验区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2项指标与杉木林相比,相应地分别高出6.65%和28.24%;在未成林阶段,秃杉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0.52 m和0.44 cm,比2代连栽杉木分别提高了48.57%和33.33%,其生长量比杉木有明显优势。进入中幼林阶段,14年时秃杉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材积和蓄积量分别达13.75 cm、7.37 m、2.97 m、0.058 m3、71.340 m3,年均分别达到0.98 cm、0.53 m、0.21 m、0.004 1 m3、5.095 7 m3,各项生长指标分别比杉木提高了20.93%、18.49%、19.76%、56.76%、43.67%;杉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高,而秃杉个体间差异相对较小,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24.19%和28.14%,其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较小,林相相对较为整齐。从适应性和变异性看,秃杉作为杉木更新树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秃杉
引种
更新造林
适应性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及利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顾志康
潘文贤
蒋小凡
钱银才
王白坡
钱轶毅
王正加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浙江省湖州市林业局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文摘
研究了杉木迹地和非迹地重新造林后一些树种生长结果的情况和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杉木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平均分别下降了 35 59% ,55 55%和33 94% ;脲酶和蛋白酶分别平均下降 43 0 6%和 2 2 63%。杉木迹地上林木早期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速生树种。但利用杉木迹地时采取深翻改土和施基肥加强土壤管理等措施 ,青梅、板栗和银杏早期产量分别达到 2 4 5t·hm-2 ,1 2t·hm-2 和 0 3t·hm-2 ,同样能取得早果丰产。表 5参
关键词
杉木迹地
土壤成分
土壤酶活性
经济林
用材林
Keywords
Chinese-fir-clear-cutting land
soilconstituent
non-timber forest
timber forest
soil enzymes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种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肖世栋
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7期175-176,共2页
文摘
[目的]调查不同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幼林内的除萌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调查不同除萌处理(二次除萌、一次除萌、不除萌)对闽西地区山地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马尾松树高、胸径、枝下高的影响。[结果]在二次除萌、一次除萌和不除萌处理下,马尾松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产生了极显著差异;二次除萌处理有利于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发育;一次除萌有利于马尾松枝下高生长发育。[结论]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其他树种人工林有利于林地的发展,但是要加强杉木伐桩萌发条的处理。
关键词
杉木迹地
除萌处理
马尾松
生长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utover land
Sprouts removal treatment
Pinus massoniana
Growth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竹厚朴混交林对杉木林迹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3
作者
洪震
叶帮民
刘术新
傅金尧
陈伟祥
机构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庆元县庆元林场
出处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8,共4页
基金
丽水市科技局简易竞标项目(200512)
文摘
于2006、2008年2次对杉木林采伐迹地2003-2004年人工营造的毛竹厚朴混交林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pH值均有升高,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随林分生长年份的增加而表现出递增趋势;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均表现出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速效钾表现不规律,表层(10~20cm)土壤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增加幅度表现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
关键词
毛竹
厚朴
混交林
土壤
肥力
杉木迹地
Keywords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Magnolia officinalis
mixed forest
soil
fertility
分类号
S714.8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林迹地近自然恢复苦竹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董建文
黄启堂
陈世品
林金国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18-1224,共7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JA00213)资助
文摘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经炼山后近自然形成不同年限的苦竹群落、杉木近熟林下苦竹群落以及灌木林地群落的种类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密度、群落生物产量、苦竹数量、生长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群落形成的基本过程及群落基本特征,表明原有一定苦竹数量基础的杉木林分,可通过近自然方式恢复植被,且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以苦竹为主。随群落恢复时间的推移,维管束植物种类增多,科属组成日益复杂,树种组成由阳性为主转向阴性为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但群落生态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优势种越来越不明显。在近自然恢复早期,苦竹在群落中占有较大优势,但后期必须采取一定人为措施,以使其继续保持在群落中占优势,进行近自然苦竹林经营。
关键词
杉木
林
迹地
近自然恢复
苦竹群落
种类组成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Keywords
Chinese fir slash,Near-natural regeneration,P.amarus community,Species composition,Importance value,Species diversity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热带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王涛
程蕾
杨军钱
张冰冰
万晓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40-4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604、3160049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J01714)
文摘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层碳(C)、氮(N)、磷(P)元素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氮、磷养分在剖面的垂直分布的影响。(1)两种林分土壤C、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显著下降,在0~10 cm土层米老排人工林土壤C、N含量比杉木人工林分别高28.72%和19.49%;(2)杉木人工林各土层间P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米老排人工林土壤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0~10 cm土层P含量显著增加了11.22%,60~80 cm及80~100 cm土层P含量分别降低了17.40%和17.92%;(3)米老排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0~100 cm土壤C库分别为157.49 t·hm^-2和132.60 t·hm^-2,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比杉木人工林显著提高了土壤C库(18.72%),其中40~100 cm土层C库显著增加了25.34%,各土层N库无显著增加,土壤N库无显著增加,但营造米老排人工林显著降低了40~100 cm土壤P库,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降低了14.40%。因此,底层土壤是十分重要的养分库,造林树种转换对于底层土壤也有显著影响。与杉木人工林相比,阔叶树米老排人工林有更强的碳储存能力,能改善土壤肥力,也提高了磷在土壤表层的富集。
关键词
阔叶树
杉木
采伐
迹地
碳、氮、磷库
垂直剖面
表层和底层土壤
Keywords
Broad-leaved tree
Cutover land of Chinese fir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ols
Vertical soil profile
Surface soil and basement soil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被引量:
5
6
作者
楚永兴
郭安
机构
屏边县林科所
西南林学院
出处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年第3期57-58,共2页
文摘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造林试验
秃杉
屏边县
迹地
更新
分类号
S791.280.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4.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被引量:
4
7
作者
傅成杰
巫智斌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机构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森林生态与碳汇研究所
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5期16-19,共4页
基金
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2021J014)
福建省省级种苗繁育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研经费项目。
文摘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林(毛+虎)、毛红椿+杉木混交林(毛+杉)、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林(毛+马)和毛红椿纯林(毛纯)4种模式更新,造林6年后比较了不同模式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造林6年后毛红椿在不同经营方式下产生差异,其中毛+马的地径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模式,而毛纯、毛+虎和毛+杉3种模式之间地径生长量无显著差异,表明毛红椿与马尾松混交时有最高的地径生长量;不同混交树种之间马尾松地径生长量最高,虎皮楠最低,而杉木与马尾松和虎皮楠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的地径相对生长率以虎皮楠的1.59cm·a^(-1)最高,马尾松的1.32 cm·a^(-1)次之,杉木为1.24 cm·a^(-1),毛红椿的相对生长率则为0.68~0.78 cm·a^(-1)。造林6年后不同树种的树高在树种间及样地间均无显著差异,高径比在树种间亦无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评价表明,从促进毛红椿的生长看,不同模式间毛红椿+马尾松混交模式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毛红椿+虎皮楠混交模式,毛红椿纯林得分最低;从不同混交树种的生长成效来看,马尾松得分最高,其次为杉木,虎皮楠得分最低。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树种更新
混交造林
Key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utover lands
regeneration of tree species
mixed afforestation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杉木采伐迹地引种台湾秃杉更新造林效果研究
8
作者
程良绥
机构
福建省永泰大湖国有林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165-166,共2页
文摘
引种秃杉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2代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引种试验区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2项指标与杉木林相比,相应地分别高出6.65%和28.24%;在未成林阶段,秃杉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0.52 m和0.44 cm,比2代连栽杉木分别提高了48.57%和33.33%,其生长量比杉木有明显优势。进入中幼林阶段,14年时秃杉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材积和蓄积量分别达13.75 cm、7.37 m、2.97 m、0.058 m3、71.340 m3,年均分别达到0.98 cm、0.53 m、0.21 m、0.004 1 m3、5.095 7 m3,各项生长指标分别比杉木提高了20.93%、18.49%、19.76%、56.76%、43.67%;杉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高,而秃杉个体间差异相对较小,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24.19%和28.14%,其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较小,林相相对较为整齐。从适应性和变异性看,秃杉作为杉木更新树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杉木
采伐
迹地
秃杉
引种
更新造林
适应性
变异性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杉木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及利用
顾志康
潘文贤
蒋小凡
钱银才
王白坡
钱轶毅
王正加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种除萌处理对杉木迹地马尾松生长的影响
肖世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毛竹厚朴混交林对杉木林迹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洪震
叶帮民
刘术新
傅金尧
陈伟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杉木林迹地近自然恢复苦竹群落的研究
董建文
黄启堂
陈世品
林金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亚热带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碳氮磷积累的影响
王涛
程蕾
杨军钱
张冰冰
万晓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楚永兴
郭安
《云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比较
傅成杰
巫智斌
陈远芳
詹生炟
俞群
高伟
《防护林科技》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杉木采伐迹地引种台湾秃杉更新造林效果研究
程良绥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