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旭瑷 陈寅 +2 位作者 张志芳 何家禄 沈桂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展示系统 ,通过在病毒衣壳蛋白gp6 4插入外源肽、二者融合表达或与特异性的锚定部位结合 ,在病毒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而筛选出目的活性肽或蛋白。可用来展示需糖基化、二硫键异构化等...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展示系统 ,通过在病毒衣壳蛋白gp6 4插入外源肽、二者融合表达或与特异性的锚定部位结合 ,在病毒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而筛选出目的活性肽或蛋白。可用来展示需糖基化、二硫键异构化等翻译后修饰才表现功能活性的复杂真核蛋白及构建多肽文库、抗体库等。本文简述了该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及发展前景等。可以预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系统 真核生物 融合表达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许信刚 童德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42,共7页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通过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融合表达或与特异性的锚定部位结合,可以将外源肽或蛋白质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形成所谓的杆状病毒"假病毒",从而筛选出目...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通过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融合表达或与特异性的锚定部位结合,可以将外源肽或蛋白质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形成所谓的杆状病毒"假病毒",从而筛选出目的蛋白或活性肽。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可用来展示需要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二硫键异构化等翻译后修饰,才能表现功能活性的复杂真核蛋白,以及用于构建多肽文库和抗体库、新型疫苗研制、基因治疗等方面。文章对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融合表达 GP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吕慧芳 郭保党 +1 位作者 张澍 姚伦广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目的蛋白或多肽与杆状病毒表面囊膜糖蛋白gp64融合表达或与特异的锚定部位结合,从而被展示于杆状病毒表面,能够很好地保持外源蛋白的活性。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由...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真核生物表面展示系统。目的蛋白或多肽与杆状病毒表面囊膜糖蛋白gp64融合表达或与特异的锚定部位结合,从而被展示于杆状病毒表面,能够很好地保持外源蛋白的活性。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由于具有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修饰能力,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新型疫苗研制、基因转导与基因治疗、展示复杂的真核蛋白、构建多肽文库和抗体库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领域。论文对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融合表达 囊膜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4
作者 郑浩 徐亮亮 +1 位作者 韦磊 孙京臣 《广东蚕业》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B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膜展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杆状病毒表面囊膜蛋白基因与所要展示的目的蛋白基因进行融合,形成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的...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B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膜展示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杆状病毒表面囊膜蛋白基因与所要展示的目的蛋白基因进行融合,形成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的囊膜蛋白在表达同时,目的蛋白也随即进行表达,并与囊膜蛋白共同运输至病毒囊膜处,特异的与锚定部位结合,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该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较高的展示效率,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导与基因治疗、较复杂的真核蛋白展示、新型疫苗研发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领域。本文对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囊膜蛋白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RSV GP5蛋白和CSFV E2蛋白在杆状病毒囊膜表面的共展示及展示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信刚 王志昇 +2 位作者 李兆才 张琪 童德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2-898,共7页
本试验旨在构建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为基础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双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候选株。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展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蛋白和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SC-Dual-ORF5... 本试验旨在构建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为基础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双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候选株。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展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蛋白和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SC-Dual-ORF5-E2。该重组病毒带有His6标签,且胞质区域(CTD)和跨膜区域(TM)均来源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CTD和TM。对重组病毒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检测、动物免疫试验以及淋巴细胞增殖试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中表达了重组GP5和E2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后在细胞膜上展示了重组GP5和E2蛋白;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GP5和E2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后产生了抗PRRSV和抗CSFV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能诱发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本试验成功构建表面展示PRRSV GP5蛋白和CSFV E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应用该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双价亚单位疫苗预防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PRRSV CSFV GP5蛋白 E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囊膜蛋白在杆状病毒表面的展示及展示蛋白的免疫原性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许信刚 童德文 刘宏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79,共7页
【目的】研制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为基础的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Baculovirus display)技术,构建展示猪瘟病毒(CSFV)囊膜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SC-E0E1E2,该重组杆状病毒带有His6标签,且胞质区域(C... 【目的】研制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为基础的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Baculovirus display)技术,构建展示猪瘟病毒(CSFV)囊膜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SC-E0E1E2,该重组杆状病毒带有His6标签,且胞质区域(CTD)和跨膜区域(TM)均来源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CTD和TM。对重组杆状病毒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检测、动物免疫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结果】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中表达了重组E0E1E2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后在昆虫细胞膜上表达了重组E0E1E2蛋白;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血清OD450值达到1.82;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免疫小鼠的血清50%中和效价(PD50)达到512。【结论】成功构建了表面展示猪瘟囊膜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猪瘟病毒 囊膜蛋白 动物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展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蛋白S1的重组杆状病毒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翠萍 严婷婷 +3 位作者 崔康乐 陈琴 舒建洪 陈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48,共8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纤突蛋白S1能够介导宿主抵御PEDV感染的中和抗体的产生,是PEDV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重要靶抗原。将PEDV的S1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构建包含PEDV 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使S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纤突蛋白S1能够介导宿主抵御PEDV感染的中和抗体的产生,是PEDV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重要靶抗原。将PEDV的S1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基因组中,构建包含PEDV S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使S1蛋白表面展示表达。以该重组病毒作为活载体疫苗皮下接种BALB/c小鼠,验证S1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被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中,PEDV S1蛋白能有效表达且呈现大小分别约120 k D和150 k D的2条带,其中前者至少比预期大30 k D左右,推测重组S1蛋白在Sf9细胞中被高度糖基化修饰。重组杆状病毒的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S1蛋白展示于杆状病毒表面;间接ELISA试验结果证明重组杆状病毒可以诱导产生PEDV特异性抗体,抗体效价达到1∶5 000。血清中和试验及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证明,该重组杆状病毒能够激发有效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反应,S1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表达并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纤突蛋白S1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展示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8
作者 程晓亮 林文耀 +4 位作者 叶煜 陈筱薇 严常燕 廖明 樊惠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100,共5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核定位信号区缺失的Cap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质粒pBACsurf-1的gp64信号肽和gp64成熟蛋白之间.将此融合片段亚克隆到质粒pcDNA3.1(+),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gp64-dCap.然后将含有CMV启动子... 利用PCR方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核定位信号区缺失的Cap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质粒pBACsurf-1的gp64信号肽和gp64成熟蛋白之间.将此融合片段亚克隆到质粒pcDNA3.1(+),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gp64-dCap.然后将含有CMV启动子,gp64及dCap的基因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FastBac-V,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dCap-V.然后将此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dCap-V,经脂质体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dCap-V.该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可以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转导哺乳动物细胞后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转导哺乳动物细胞并表达dCa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猪圆环病毒2型 dCa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在杆状病毒表面的展示 被引量:2
9
作者 邢福珊 许信刚 +2 位作者 童德文 王志昇 张彦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共3页
本试验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去核定位区ORF2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转座载体pBacSC中,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DNA,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此重组DN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 本试验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去核定位区ORF2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转座载体pBacSC中,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经抗性及蓝白斑筛选得到含ORF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DNA,以脂质体介导法将此重组DN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Western-blot分析和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PCV2 Cap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表达;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本试验成功构建表面展示PCV2 Cap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应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 猪圆环病毒2型 CA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善辉 李云龙 +1 位作者 强成魁 成子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965,共5页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为评价真核表达DTMUV的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面展示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 BV-DTMUV-E),将其感染昆虫细胞,从而将E蛋白... 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为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引起鸭的产蛋量急剧下降。为评价真核表达DTMUV的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表面展示DTMUV JSXZ株E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 BV-DTMUV-E),将其感染昆虫细胞,从而将E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的表面,并对表达的重组E蛋白(r E)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进行研究。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 E能够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并且呈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氢氧化铝乳化(0.1μg/m L),分别以0.2 m L、0.4 m L和0.6 m L的剂量免疫雏鸭,通过ELISA抗体检测结果证明,r E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Ig G血清抗体;MTT试验结果表明,r E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其0.2 m L组免疫保护率为80%,0.4 m L和0.6 m L组保护率均为100%,而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UV E蛋白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 免疫原性 保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DAF蛋白抵抗血清补体系统灭活的研究
11
作者 王志昇 李梦婷 +2 位作者 卢豆豆 杨文 杨萌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2,共7页
拟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补体调节蛋白,即衰亡加速因子(CD55;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以此来评价其抵抗补体灭活的功效。以pFastBac DUAL质粒为骨架,在p10启动子下游插入GP64 SP-DAF-GP64 TM-GP64 CTD表达元件,同时在pPh启动子下... 拟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补体调节蛋白,即衰亡加速因子(CD55;decay-accelerating factor,DAF),以此来评价其抵抗补体灭活的功效。以pFastBac DUAL质粒为骨架,在p10启动子下游插入GP64 SP-DAF-GP64 TM-GP64 CTD表达元件,同时在pPh启动子下游插入CMV-EGFP表达元件,获得的质粒命名为pBacSC-DAF-CE;同时作为对照,构建pBacSC-CE。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蓝白斑筛选、脂质体介导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acSC-DAF-CE和BacSC-CE。结果表明,经PCR鉴定以及测序,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BacSC-DAF-CE和pBacSC-CE;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DAF蛋白在BacSC-DAF-CE感染的Sf-9细胞中获得了表达,并且成功展示在了Sf9细胞膜上;血清补体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重组病毒BacSC-DAF-CE和BacSC-CE转导HUVEC细胞的效率逐渐降低;经统计分析,不管血清浓度是20%、40%、60%还是80%,BacSC-DAF-CE组与BacSC-CE组相比,eGFP+%的表达效率明显增高(P<0.05)。成功构建了表面展示DAF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抵抗小鼠血清补体系统的灭活,研究结果为下一步验证其体内转导效率奠定了工作基础,同时为抗肿瘤或其他恶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因传递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衰亡加速因子(DAF) 补体灭活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展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S1蛋白的重组假型杆状病毒的构建
12
作者 陈筱薇 樊惠英 +4 位作者 林文耀 程晓亮 叶昱 陈春丽 廖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2,共5页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毒株基因序列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膜定位信号缺失的S1基因(dS1),将其亚克隆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质粒pBACsurf-1中,再次将S1及gp64的基因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FastBacTMDual,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gp6...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毒株基因序列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膜定位信号缺失的S1基因(dS1),将其亚克隆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质粒pBACsurf-1中,再次将S1及gp64的基因片段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FastBacTMDual,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gp64-dS1.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gp64-dS1,提取重组Bacmid质粒,以PCR验证其正确性.将阳性重组Bacmid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V-dS1.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可以Sf9昆虫细胞膜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M41 表面展示 S1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丙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及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13
作者 李祥 金爱慧 +2 位作者 邹立林 高基民 吕建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10-1916,共7页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对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早期检测。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技术,构建展示HCV结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vAc-Flag-HCV C-GP64、vAc-Flag-HCV E-GP64和vAc-Flag-CE-GP64。结...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对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早期检测。方法: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baculovirus surface display)技术,构建展示HCV结构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vAc-Flag-HCV C-GP64、vAc-Flag-HCV E-GP64和vAc-Flag-CE-GP64。结果:(1)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表达了C(HCV核心蛋白)、E(HCV包膜蛋白)和CE蛋白。(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后在昆虫细胞膜上表达了C、E和CE蛋白。(3)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4)重组病毒进行浓缩纯化后,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对HCV样本进行检测,vAc-Flag-CE-GP64的检测阳性率可达80.2%。结论:vAc-Flag-CE-GP64可用于对HCV进行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GP64表面展示元件与L-天冬酰胺酶Ⅱ融合表达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莉 吴岩 +3 位作者 刘永 乌慧玲 朱珊颖 王文兵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7-681,共5页
GP64是Ⅰ型杆状病毒的主要囊膜糖蛋白,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gp64中插入外源蛋白基因,二者在病毒表面融合表达活性肽或蛋白质,可以免去纯化表达产物的繁琐。L-天冬酰胺酶Ⅱ(ASP)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蛋白类抗肿瘤药物,利用家蚕杆状病毒(B... GP64是Ⅰ型杆状病毒的主要囊膜糖蛋白,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gp64中插入外源蛋白基因,二者在病毒表面融合表达活性肽或蛋白质,可以免去纯化表达产物的繁琐。L-天冬酰胺酶Ⅱ(ASP)是一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蛋白类抗肿瘤药物,利用家蚕杆状病毒(BmNPV)GP64展示系统表面展示ASP,探讨以表面展示有ASP蛋白的出芽型病毒粒子(BV)生产抗肿瘤药物的可行性。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 Bacdual-gp64sp-asp-gp64ctd,并转化E.coli DH10BacTM,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DNA,将重组杆粒D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Bm N细胞,获得了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大量感染Bm N细胞后72 h,收集感染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超速离心纯化BV。采用奈氏试剂法检测接种重组病毒的Bm N细胞内表达融合ASP的酶活力为1 788.4U/mg;Western blot检测纯化后的BV中含融合ASP蛋白,然而BV中的ASP检测不出酶活性。试验结果提示,构建的杆状病毒GP64展示系统可以将ASP转到BV上,但产物的活性保持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杆状病毒 GP64表面展示系统 L-天冬酰胺酶Ⅱ 融合表达 BmN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表面展示系统及其在水产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昝子叶 柯飞 +3 位作者 赵威山 邹红 王桂堂 吴山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06,共13页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日益频繁,给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口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不会造成应激反应,更适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芽孢杆菌是水产中常用益生菌,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芽孢,芽孢能够被用来构建芽孢... 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日益频繁,给整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口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不会造成应激反应,更适用于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芽孢杆菌是水产中常用益生菌,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芽孢,芽孢能够被用来构建芽孢表面展示系统,进而成为抗原呈递的理想平台。因而,利用芽孢表面展示口服疫苗并将抗原稳定地呈递到肠道,发挥更加高效的免疫性能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综述了芽孢杆菌芽孢和感受态,以及芽孢表面展示系统,此外,还特别概述了芽孢作为口服疫苗载体在预防水产动物细菌病、病毒病和寄生虫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水产养殖动物高效稳定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表面展示系统 芽孢 口服疫苗 水产动物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日疟疾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盛稳稳 郭庆拓 +5 位作者 陈剑清 崔立旺 张耀洲 于威 舒特俊 盛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2-680,共9页
间日疟疾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是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期表达的表面蛋白,可以抑制疟原虫在媒介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及孢子增殖,有效地阻断疟疾病原从按蚊向人体的传播。为了探索该疫苗高效、低成本生产的新途径,进行了Pvs25在家蚕杆... 间日疟疾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Pvs25是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期表达的表面蛋白,可以抑制疟原虫在媒介按蚊体内的有性生殖及孢子增殖,有效地阻断疟疾病原从按蚊向人体的传播。为了探索该疫苗高效、低成本生产的新途径,进行了Pvs25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面展示表达的初步试验。首先将经过非功能区去除和密码子优化的间日疟原虫Pvs25基因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HTb,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vs25并转化E.coli Rosetta菌株,诱导后成功表达了Pvs25蛋白,利用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重组Pvs25蛋白,免疫BALB/c雌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Protein A抗体纯化柱纯化后的抗体经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为1∶12 800;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含Pvs25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vBmPvs25,接种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Pvs25在BmN细胞和幼虫中均成功表达;构建vBmgp64-CMV-Pvs25表面展示重组病毒,检测到Pvs25在BmN细胞中表达并展示于细胞和杆状病毒囊膜上。研究结果为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间日疟疾传播阻断候选疫苗奠定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Pvs25蛋白 传播阻断疫苗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表面展示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新红 张岩 +4 位作者 张野 王平忠 李光玉 黄长形 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05-408,413,共5页
目的:克隆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基因,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毒洙84FLi株G1和G2糖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T载体,构建糖蛋白基因的T-A克隆。然后... 目的:克隆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基因,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汉坦病毒西安分离毒洙84FLi株G1和G2糖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T载体,构建糖蛋白基因的T-A克隆。然后将糖蛋白编码区从T-A克隆中切下,插入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载体pBAcsurf-1的gp64信号肽和gp64成熟蛋白之间。结果:获得四个分别含有汉坦病毒G1和G2糖蛋白编码区的T-A克隆,并构建成功G1和G2糖蛋白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基于BSDS的G1和G2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用BSDS表达汉坦病毒糖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糖蛋白 基因克隆 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婧楠 赵景壮 +3 位作者 刘淼 任广明 卢彤岩 徐黎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7-982,共6页
糖蛋白(Glycoprotein,G)作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主要的抗原蛋白,已成为现阶段SVCV病毒检测、抗体制备以及疫苗研制的热点。为了对其进行酵母表面展示,研究以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 糖蛋白(Glycoprotein,G)作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主要的抗原蛋白,已成为现阶段SVCV病毒检测、抗体制备以及疫苗研制的热点。为了对其进行酵母表面展示,研究以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体外扩增获得SVCV表面糖蛋白的基因开放阅读框(1530 bp)片段,将其克隆至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YD1,构建重组质粒pYD1-G。利用电转化方法将重组质粒pYD1-G导入酿酒酵母EBY100感受态细胞,经YNB选择培养基筛选和菌液PCR的鉴定,挑选出阳性转化子(命名为EBY100-pYD1-G),对其进行2%半乳糖诱导。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蛋白的酵母表面展示情况。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后的酵母细胞EBY100-pYD1-G能产生特异性红色荧光,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红色荧光的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酵母细胞的荧光强度与诱导时间呈正比,其中诱导48h与72h的酵母细胞荧光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趋于稳定不变的状态。因此,选取诱导48h为酵母表面展示的最佳诱导时间。上述研究结果表明SVCV的G蛋白已经成功展示于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研究为鲤春病毒血症酵母口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融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及免疫原性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小康 江乾森 +5 位作者 杨意 陈健 何玉龙 杨芳 唐少君 舒建洪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利用杆状...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将这2种病毒蛋白与猪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进行融合表达并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构建了rv Ac-Cap、rv Ac-VP1和rv Ac-Cap-VP1 3种重组杆状病毒。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总蛋白,证明3种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的重组杆状病毒颗粒以1×10^8pfu/只的剂量免疫接种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Cap和VP1的抗体浓度,证明表面展示有Cap和VP1的重组杆状病毒能激发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与PCV2和FMDV商品化疫苗免疫组的抗体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 口蹄疫病毒VP1蛋白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波 谢佩蓉 +1 位作者 邹强 郑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真核展示系统 ,酵母的蛋白质折叠和分泌机制与哺乳动物细胞非常相似 ,对人的蛋白质表达和展示更具优越性 .酵母细胞颗粒大 ,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和分离 .目前报道的两种酵母展示...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是继噬菌体展示技术创立后发展起来的真核展示系统 ,酵母的蛋白质折叠和分泌机制与哺乳动物细胞非常相似 ,对人的蛋白质表达和展示更具优越性 .酵母细胞颗粒大 ,可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筛选和分离 .目前报道的两种酵母展示系统分别以α或a凝集素作为融合骨架 .在蛋白质的定向进化、口服疫苗的研制等多方面均有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 酿酒酵母 定向进化 口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