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内节育器机械性损伤因素的探讨(附宫腔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素春 林婵珠 +1 位作者 蒋汉琼 刘标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6-297,共2页
目的 :根据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 IUD引起的出血原因。方法 :对放置 IUD≥ 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者 5 1例 ,对照组 2 4例进行了宫腔镜检查 ,观察了子宫内膜情况及部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发现IUD异常在研究组占... 目的 :根据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探讨 IUD引起的出血原因。方法 :对放置 IUD≥ 6个月异常子宫出血者 5 1例 ,对照组 2 4例进行了宫腔镜检查 ,观察了子宫内膜情况及部分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发现IUD异常在研究组占 84.3% ,对照组占 2 5 % (P<0 .0 1)。其中部分与宫腔不相适应有关。放置 IU D引起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较对照组严重 ,其中尤以子宫内膜充血水肿 ,慢性炎症 ,出血 ,组织坏死等多见。使用宫腔镜检查 IUD机械性损伤可以初步判断引起副反应的原因 ,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宫内节育器 病理组织学检查 机械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远 何主强 +4 位作者 罗明 黄从刚 宋平 王孟阳 段发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细胞凋亡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组和Homer1a过表达(Exp-Homer1a)组。构建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转染Home... 目的:探讨过表达Homer1a对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细胞凋亡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组和Homer1a过表达(Exp-Homer1a)组。构建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转染Homer1a过表达载体。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qPCR检测各组细胞Homer1a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LDH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ormer1a、cleaved caspase-3、Bax、Bcl-2、p-AMPKα和AMP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活力显著降低,上清液LDH活性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Home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xp-Homer1a组的上清液LDH活性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神经元中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和p-AMPKα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Homer1a可能通过促进激活AMPKα磷酸化及抑制神经元凋亡来提高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机械性损伤 Homer1a蛋白 细胞凋亡 AMP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白慧健 邢开宇 石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S100β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健康家兔36只打击脑干部位,分别于损伤后0、2、4、8、16、24、48、72h取脑干,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100β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研究家兔急性脑干机械性损伤后S100β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健康家兔36只打击脑干部位,分别于损伤后0、2、4、8、16、24、48、72h取脑干,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100βmRNA表达量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β蛋白含量。结果:损伤后24h内S100βmRNA表达减少,24h这一时间点表达增加后又减少;损伤后0h家兔脑干中可见S100β蛋白均匀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及突起中。脑干机械性损伤后2h,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破坏,突起消失;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S100β含量逐步增加,24h达到高峰,之后减少,但仍高于0h(P<0.05)。结论:S100β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敏感生化指标,S100β的含量变化可作为检测脑早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预后的黄金指标;同时可以应用于法医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间的推断,为临床及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机械性损伤 S100Β 免疫组织化学 损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性损伤皮肤创缘EGF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朝晖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对51例人体尸检材料及40只SD大白鼠不同损伤时间组标本进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酶标染色,结果发现:生前不同方式损伤类型,EGFR阳性染色率在不同损伤时间表达不同。刀伤、枪伤EGFR阳性染色率为70.... 对51例人体尸检材料及40只SD大白鼠不同损伤时间组标本进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酶标染色,结果发现:生前不同方式损伤类型,EGFR阳性染色率在不同损伤时间表达不同。刀伤、枪伤EGFR阳性染色率为70.0%-80.0%,而挫伤和索沟皮损的EGFR阳性染色率较低,仅为4.0%-10.0%左右。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损伤5分钟至30分钟;EDFR阳性率较低,仅为400%,从0.5小时至2小时、阳性染色率明显提高,为60.0%~100.0%,我们实验还发现,EGFR在人体和动物死后伤均为阴性染色。故此,可用其作为法医生前和死后伤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机械性损伤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滑肌肌动蛋白在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莉 孙彬 兑丹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5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的早期变化,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本地健康杂交犬35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机械性损伤组(n=15),电灼伤组(n=15)和对照组(n=5),建立动物胆管损伤模型,机械性... 目的通过研究胆管机械性损伤与电灼伤的早期变化,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本地健康杂交犬35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机械性损伤组(n=15),电灼伤组(n=15)和对照组(n=5),建立动物胆管损伤模型,机械性胆管损伤用手术刀做胆管壁全层锐性损伤,电灼伤组胆管损伤用电刀全层切开胆总管壁,然后均行黏膜对黏膜全层缝合,取正常胆管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取胆管损伤处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α-SMA在各组中的表达强度,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3组中的阳性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α-SMA在正常胆管壁中表达于少量平滑肌组织,在机械性损伤组及电灼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表达于MFB细胞质与平滑肌组织中。统计结果显示:机械性损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P<0.05);电灼伤组胆管损伤模型中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P<0.05);电灼伤组各时期α-SMA表达强度均弱于同期机械性损伤组(P<0.05)。结论在胆管电灼伤组织中的修复反应弱于机械损伤的组织,可能导致电灼伤组的瘢痕愈合周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电灼伤 免疫组化 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mer1a在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张严国 王远 +5 位作者 段发亮 吴京雷 闵强 李乾锋 黄从刚 王孟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究Homer1a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1(NC-V1)、Exp-Homer1a组、空载体组2(NC-V2)、sh-Hormer1a-2组、模型+SCH组和sh-Hormer1a-2+SCH组... 目的探究Homer1a对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空载体组1(NC-V1)、Exp-Homer1a组、空载体组2(NC-V2)、sh-Hormer1a-2组、模型+SCH组和sh-Hormer1a-2+SCH组。构建机械性损伤细胞模型,分别感染Homer1a过表达或干扰慢病毒载体(ExpHomer1a或sh-Hormer1a),并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抑制剂SCH772984(SCH)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的存活情况,使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测试盒测定细胞上清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ormer1a、cleaved-Caspase-3、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降低,LDH释放水平和凋亡率增加,且Home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leaved-Caspase-3和p-ERK1/2表达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Homer1a可促进机械性损伤神经元存活,降低LDH释放量和细胞凋亡率,抑制cleaved-Caspase-3和p-ERK1/2表达(均P<0.05);与sh-Homer1a-2组比较,sh-Homer1a-2+SC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Homer1a可能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促进机械性损伤神经元的存活,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神经元 Homer1a ERK1/2 细胞存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对受机械性损伤的海马神经细胞容积的影响
7
作者 袁世荧 姚尚龙 +1 位作者 毛卫克 曾邦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7-319,共3页
观察机械性损伤的海马神经细胞在不同浓度高晶体- 高胶体渗透压溶液中容积的变化。取原代培养大白鼠胚胎的海马神经细胞,用超声波机械损伤细胞后暴露于含0.5 g/L、1 g/L和2.5 g/L氯化钠的细胞培养基中15 m in。... 观察机械性损伤的海马神经细胞在不同浓度高晶体- 高胶体渗透压溶液中容积的变化。取原代培养大白鼠胚胎的海马神经细胞,用超声波机械损伤细胞后暴露于含0.5 g/L、1 g/L和2.5 g/L氯化钠的细胞培养基中15 m in。结果显示机械性损伤的细胞明显肿胀(P< 0.05)。当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高晶体- 高胶体溶液15 m in 后, 细胞容积与同一实验时间的对照值相比明显下降, 并保持至第7 d (P< 0.05)。表明受到机械性损伤的海马神经细胞在高晶体- 高胶体渗透压环境中的容积调节功能丧失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细胞 机械性损伤 细胞容积 H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晶体机械性损伤致白内障机理的研究
8
作者 许功林 罗欣 洪明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52-254,共3页
采用兔晶体机械性损伤造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兔的白内障晶体MDA含量显著升高,而SOD及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 采用兔晶体机械性损伤造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兔的白内障晶体MDA含量显著升高,而SOD及GSH-px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晶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明显增强,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提示:晶体损伤后自由基大量增加并参与白内障的病理过程,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致白内障的自由基学说,为外伤性白内障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机械性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伤物特征不典型机械性损伤7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海军 王玉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1案例 1.1案例1 某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独居老年男子死于床上,尸体项部有一较大且较深的裂创,现场没有发现刀具类工具,怀疑为他人所害。进一步进行勘验,发现在床前衣柜旁地上有玻璃碎片,部分碎片上沾有少量血迹,玻璃碎片经... 1案例 1.1案例1 某日,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一独居老年男子死于床上,尸体项部有一较大且较深的裂创,现场没有发现刀具类工具,怀疑为他人所害。进一步进行勘验,发现在床前衣柜旁地上有玻璃碎片,部分碎片上沾有少量血迹,玻璃碎片经拼凑后显示为一方形的窗户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机械性损伤 致伤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室机械性损伤一例
10
作者 吕文琦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48-249,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室机械性损伤一例吕文琦(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000)我院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后58h内发生心肌机械性损伤造成室间隔穿孔、左室间隔室壁瘤,左右乳头肌功能不全形成二尖瓣返流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室机械性损伤一例吕文琦(天津市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000)我院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塞后58h内发生心肌机械性损伤造成室间隔穿孔、左室间隔室壁瘤,左右乳头肌功能不全形成二尖瓣返流的患者,经救治成功康复。1临床资料患者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机械性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机械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海峰 王斌 赵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1-556,共6页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仍没有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包括:干细胞、药物、组织工程的不同治疗手段已经在多种动物...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仍没有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包括:干细胞、药物、组织工程的不同治疗手段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动物模型的受伤机制、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是否可以模拟临床所见,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通过阐述几种常见的急性机械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同时也包括常用动物种类和损伤节段的选择,旨在为今后选择更为有效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机械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去势大鼠胫骨皮质机械性显微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国路 于志锋 +2 位作者 汤亭亭 戴尅戎 裘世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T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损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发现损伤呈现片状的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对线性裂纹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裂纹的数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去卵巢组明显地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弥散性损伤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去卵巢组的损伤骨表面的比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损伤面积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都有逐渐减少的倾向,其中损伤面积比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骨上,植入物可产生更多的显微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显微损伤可逐渐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显微损伤 去势 线性裂纹 弥散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皮质骨上机械性显微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国路 于志锋 +1 位作者 裘世静 汤亭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52-255,28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皮质骨上植入物造成的机械性显微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卵巢切除术,另一组行假手术。3个月后在右侧胫骨行钻孔术,分别于钻孔后1、2、4周后处死,处死前注射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进行标记。将含有... 目的研究大鼠皮质骨上植入物造成的机械性显微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卵巢切除术,另一组行假手术。3个月后在右侧胫骨行钻孔术,分别于钻孔后1、2、4周后处死,处死前注射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进行标记。将含有钻孔的骨段(1 cm)应用大块碱性品红染色,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后切成约50μm厚的切片。应用Bioquant图象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卵巢大鼠和假手术大鼠都出现了与显微损伤有关的骨吸收腔,其中去卵巢组的孔隙率和骨吸收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吸收腔的数目逐渐增加,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的孔隙率和骨吸收腔数明显高于假手术大鼠,反映了在雌激素缺乏和较多裂纹形成两种因素刺激下,去卵巢大鼠皮质骨内的重建更为活跃,这会降低骨的强度从而增加骨折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显微损伤 骨重建 皮质骨 孔隙率 裂纹 骨折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证据及其分布特征
14
作者 许小兵 师蔚 +3 位作者 王斌 李玉松 王文勇 王睿智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和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损伤区及相应皮层神经细胞变化的性质和规律。结果 致伤后横切处出血 ,损伤组织内神经元出现坏死改变 ,胶质细胞增多。大脑皮层Ⅱ Ⅴ层神经细胞多出现萎缩改变。伤后 1 2d时 ,相应皮层内即出现散在早期凋亡神经元 ,随后逐渐增多 ,7d后又趋减少 ,伤后 1 9d皮层内仍可检出凋亡神经元。在损伤区凋亡神经元少见 ,可见部分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脑白质损害时 ,损伤相应部位皮层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凋亡。在损伤区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主要表现为坏死。皮层内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第Ⅱ Ⅴ层 ,其时间分布呈一单峰状曲线 ,凋亡峰出现在伤后第 7d前后 ,至少持续 1 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脑白质损伤 损伤 皮层下横切 动物模型 细胞凋亡 皮层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场对红细胞与冰晶间相互机械性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程 陶乐仁 华泽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 ,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静电场 ,具体研究了静电场对降温过程中冰晶形成与生长的影响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冰晶与细胞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静电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冰晶的形成与生... 以红细胞悬液为研究模型 ,通过在对其进行慢速冻结的过程中引入静电场 ,具体研究了静电场对降温过程中冰晶形成与生长的影响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冰晶与细胞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静电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冰晶的形成与生长特性 ,在较强的静电场的影响下 ,冰晶明显变粗 ,成为块状 ,细胞完全融入粗大的冰晶之中 ,在冻结的末期 ,细胞不再受到冰晶挤压 ,从而减少了其所受的机械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悬液 影响 机械性损伤 改变 冰晶 作用 实验结果 静电场 晶形 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会穴注射治疗奶牛机械性生产瘫痪
16
作者 王守君 高广君 +3 位作者 张玲 严松奎 郭永奎 时春艳 《中国奶牛》 2007年第8期61-62,共2页
由于奶牛缺钙或钙磷比例失调及低钾血症而导致奶牛生产瘫痪的治疗报道比较多见,但对于机械性损伤而引发的运动障碍性产后"瘫痪"的治疗报道则较为罕见.笔者用"穴位"注射法治疗非代谢性奶牛生产瘫痪收到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生产瘫痪 注射治疗 奶牛 百会穴 钙磷比例失调 低钾血症 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新技术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珍珍 卢旭华 张东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5-888,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指由脊柱断裂和脱位引起的对脊髓的直接机械性损伤,主要由跌倒和交通事故导致,以颈部损伤最为常见。创伤引起的脊髓受压和断裂会导致轴突、胶质细胞、血管和神经元胞体等的不可逆损伤... 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指由脊柱断裂和脱位引起的对脊髓的直接机械性损伤,主要由跌倒和交通事故导致,以颈部损伤最为常见。创伤引起的脊髓受压和断裂会导致轴突、胶质细胞、血管和神经元胞体等的不可逆损伤[1],随后神经组织损伤区域会进一步扩大,发生炎症细胞浸润损伤部位、轴突脱髓鞘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瘢痕阻止再生等。其病理过程可根据时间分为急性期(48h内)、亚急性期(48h~14d)、中期(14d~6个月)和慢性期(6个月后)。TSCI常会导致患者永久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急需采取早期诊断、治疗及康复措施。临床上最常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来评估TSCI严重程度,但其价值有限。而MRI相关新技术,如定量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可检测不同方面的微观脊髓病理,为TSCI后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预后提供更全面的解释。笔者回顾近几年相关文献,对MRI相关新技术在TSCI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MRI在TSCI中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炎症细胞浸润 康复措施 神经元胞体 脊髓受压 磁共振波谱 机械性损伤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机械性肠炎病的防治
18
作者 代高祥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1,I0001,共4页
笔者在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和服务工作中了解到,草鱼患有“肠炎”的发病率占其总发病率的70%以上,这其中有90%以上是由于投饲量过大,造成胃肠道“机械性损伤”所致。在进入夏秋季鱼类快速生长时期,个别养殖户、尤其是新养殖户。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肠炎病 草鱼 防治 服务工作 养殖生产 生长时期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羊寄生虫病防治效果的主要措施
19
作者 王兴兵 朱利华 +3 位作者 周曙光 冯辉 王建涛 张玉新 《北方牧业》 2025年第5期10-10,共1页
羊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于羊机体的各种病原性寄生虫而引发的疾病。患寄生虫病的羊只病程较长,症状不明显,多因慢性消耗而瘦弱或零星死亡,通常不会引起集中或成批死亡,因此常常不会被重视。同时,羊患寄生虫病后导致体况下降,抵抗力减弱,... 羊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于羊机体的各种病原性寄生虫而引发的疾病。患寄生虫病的羊只病程较长,症状不明显,多因慢性消耗而瘦弱或零星死亡,通常不会引起集中或成批死亡,因此常常不会被重视。同时,羊患寄生虫病后导致体况下降,抵抗力减弱,其他病原微生物易乘虚而入,从而继发其他传染病,进而增加了羊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难度。因此,从业者应当高度重视羊的寄生虫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羊寄生虫病的危害1.1机械性损伤寄生虫侵入羊体后,在附着过程中和到达特定寄生部位后的机械性刺激,造成被寄生组织或脏器功能下降或丧失,生长发育受阻或停止,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措施 羊寄生虫病 机械性损伤 体况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茸鹿直肠损伤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
作者 李春怀 张建华 +1 位作者 周寻 丁润峰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2期232-232,共1页
茸鹿是集群性很强的季节性发情动物,每逢配种时期,成年公鹿发生性兴奋,性活动异常剧烈。尤其壮龄者,经常爬跨同圈公鹿(特别是瘦弱的"受气鹿"),往往因鸡奸而致直肠壁发生程度不同的机械性损伤。在鹿群饲养管理不善,
关键词 机械性损伤 茸鹿 防治 诊断 直肠 成年公鹿 配种时期 活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